本文主要分享下面3个方面:重新理解微信社交关系链,设计小程序的3个心得,小程序裂变实操案例详解。首先感谢大家今天在这里一起交流,我们主要是做营销方面,今天跟大家主要分享下面3个方面:
重新理解微信社交关系链
设计小程序的3个心得
小程序裂变实操案例详解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2个月里尝试“小程序裂变”的一些心得。
一、重新理解微信社交关系链
之前我们团队主要是设计如何驱动用户分享微信朋友圈的玩法,展现是形式是H5、公众号、群裂变等;所以准备做小程序时,首先想验证的是我们已有的裂变经验能不能复用。
经过这2个月的实验验证,发现小程序的裂变和H5的裂变都遵循相同的规则,因为都是基于用户的社交关系链。
所以第一部分,先跟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样的微信社交关系链适合裂变。
1.1 互联网有多少人?
当大家的微信好友在4000人以上时,假如你通过本行业的某位朋友引荐,新添加一位微信好友时,你去翻阅这位新好友的朋友圈,你多半会发现有共同好友点赞过Ta。
我们每次做裂变活动,都会遇到一个节点:100万UV,在这个节点,会有两个可能:
一方面是短时间内流量过大,微信会把页面封掉;
另一方面是活动达到100万人访问,基本上该活动就会成为传播圈层的热点话题,形成一个行业新闻。
包括像5月中旬潘乱老师发的文章《腾讯没有梦想》,潘乱老师第二天说文章破百万阅读,文章影响力穿透了整个互联网圈,引发了上百家媒体讨论。
但像泛人群的咪蒙、视觉志等大号,百万阅读只是起步价。
有一次听梁宁老师说:微信红包最开始也是从互联网从业者开始扩散使用,但很长一段时间卡在400万用户没有大的增长,直到后面和春晚合作,借助春晚的影响力走向亿万家庭,用户迅速破亿,节节走高。
这些现象,都是在回答一个有趣的问题:“互联网”有多少人? 为什么“百万人”就能打透一个圈层?尽管比起微信的十亿用户,“一百万”只是水缸里的一勺水。
1.2 “微信互联网”流量的3个特征
我们总结了做裂变活动需要利用到的“微信互联网”3个特征:
特征1.“用户社交关系链垂直密集”——换一个解释就是“圈层经济”。
因为微信的熟人+商务社交属性融合,你会发现你的微信好友中,50%以上的人都是和你工作相关的、都是同一个行业/领域的从业者,所以就出现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圈层”。
所以朋友圈经常会出现和行业相关的文章、活动“刷屏”(因为你的好友密集度够高,十几个人发即可形成“刷屏”错觉)。
特征2.“行业KOL节点效应”。
大家的社交链关系是呈网状的,每个人所代表的的节点的影响力大小是不一样的(简单的理解:你的权威性越高、好友数越多,影响力就越大),影响力大的节点发朋友圈,点击率就越高(就好像你加了大咖好友,他发的链接,你基本上都会点进去学习一下),辐射影响的小节点就越多(好友越多)。
而且加上上面说的:因为“用户社交关系链垂直密集”。影响力大的节点之间交叉的小节点也会很多(比如你朋友圈会加好几个行业的大咖,不会只有1个)。
这样子几个大咖一起发朋友圈,就可以带动一次“刷屏”冷启动。
特征3.“各垂直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不一”。
因为一些行业+互联网的时间比较早,互联网的一些营销玩法比较先进,但一些比较落后的行业、刚冒出来的行业,可以直接复制先进行业的营销玩法,降低自己的试错成本。
1.3 “3个特征”的裂变应用
总结的这3个特征,小公司/品牌如果直接去用,会因为缺乏品牌效应和种子用户的忠诚度比较难冷启动,所以在应用上我们经常结合社群,来促进这个裂变的冷启动:
像一般电商平台支付完之后、页面会引导你去逛其他商品
像知识付费平台、支付完之后就引导你去听课
但由于我们的目的是把流量裂变出去,所以我们把这个流程改了:
用户支付之后的页面引导用户进群(常用的引导内容:进群领课程资料、进群和老师交流提问、进群和同学交流、进群领红包等等);
用户进群后,通过社群运营,社群的封闭性、结合小号的互动,可以快速拉进用户对平台/公司的距离,增加用户的粘性,对提高老带新率、复购率的提升都是非常明显。
同时,一般用户购买“商品”之后主动分享的概率是在5%以下,同时由于流量是不连续的,用户分享也是稀稀疏疏的。
但如果用户支付之后都进群了,建立了初步的粘性之后,可以把分享率从5%提升到60%以上,同时引导用户集中在晚上21:00-22:00(刷朋友圈高峰期)分享(特征1:“用户社交关系链垂直密集”),就可以短时间内在用户所在圈层形成“刷屏”效应,进而提高老带新的效率(从众效应)。
“二八法则”同样适用于“裂变传播规律”:我们发现在20%互联网化程度高的行业/人群中:存在KOL节点效应,所以直接应用前2点特征就可以引爆。
但在80%的互联网程度不高的用户中,特别是现在所谓的下沉用户(五六线城市/农村乡镇),他们的朋友圈没有KOL,所以朋友圈的引爆逻辑在此处是失效的,这些人的流量入口是:微信群。
最开始我们在五六线城市人群尝试了几次朋友圈裂变引爆,无功而返。
因为我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自己的微信有几百个群,除了置顶的几个群,我几乎很少会去看其他微信群的信息,所以我觉得微信群太嘈杂了,不能承载“流量入口”的角色。
但五六线城市、乡镇农村的用户,他们的微信好友一般都是保持在一两百人、微信群就几个,可以从白天起床一直聊到晚上睡觉,甚至有一些用户都不知道怎么屏蔽群消息。
当时调研发现这些中老年人的微信会话页只有1屏(我相信很多做运营的同学,置顶的群+个人都超过2屏了),所以微信群是他们对外的高频使用窗口。
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在微信端流量入口比例是:微信群>服务号>朋友圈;今年微信生态的企业基本上都在搭建社群。
二、设计小程序的3个心得
除了刚说的可复用的“裂变”方法论,我们之所以能够运气这么好,能在短期内就制造了小程序爆款,接着说一下我们设计小程序的3个小心得:
1.历史无新事
我做事情喜欢先去研究前人的经验、总结规律,然后再以此来优化设计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喜欢读历史的小伙伴肯定对:“历史无新事”这句话非常有感触。
我研究小程序产品的调研发现,小程序刚火起来的第一波都是工具类小程序:名片、答题、赞赏、便签;接下来是基于场景的小程序:电商、o2o、知识付费。
这跟移动互联网的APP产品形态的演化轨迹非常得相似(就像美团,最开始从团购的场景切入、演化成现在吃喝玩乐的超级APP);再去翻PC互联网的产品发展轨迹,也是非常的一致。
所以说,在“微信互联网”前期,存在非常巨大的红利:只要按照APP应用市场的分类榜单去拆解单一场景需求的APP,把功能拆解成单一形态,然后快速制作成小程序放到微信生态去裂变传播。
我们踩过的坑:
如果开发周期超过2周,说明还是APP思维,现在做小程序,1.0版本最好是1周能开发出来,开发配置:1后端、1前端。我们最成功的小程序是1周开发出来的,开发了最久的小程序是1个半月、推了一圈却只获得2千的用户。
如果你的小程序不能够自裂变,是很危险的,小程序最大的价值就是:裂变可以带来几乎0成本的流量,这让无数小公司都有崛起的机会。
2.平台演化、人性不变
在平台发生迁移时,用户的底层需求是不会变的。
你会发现抖音上很火的段子式短视频,在美拍、快手上就已经很火了。现在火的小游戏,在QQ空间就火过一波了。
所以如果你曾经在别的平台体验过很好玩、很火的小产品,非常适合快速制作成小程序形态。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各个小程序媒体平台出的“榜单”。
这里有个很容易掉入一个误区,大家都喜欢盯着“头部”,但很多“头部”并不是因为他是做小程序的,而是他本身业务已经做得非常好,现在的小程序形态在微信中获客更便捷、转化率更高。
所以你会看到头部一直是京东、拼多多、跳一跳、同程旅游这些。
这对于我们来说毫无参考价值,最有意义的是top50-100这个区间的。你会发现,这个区间的小程序名单每周都在变、甚至每天都在变。
记录这些变化,慢慢你就会找到感觉,什么样的产品形态、场景更适合先做小程序。
3.复制爆款的2原则:科技下乡、平行迁移
观察总结了这么多,如果要下手,想要再提高成功率的话,有2个小要点给大家分享一下:
1.科技下乡
因为一二线城市的互联网化程度高,很多新玩法是在一线城市爆发的,一般五六线城市会存在几个月的蔓延空档期,所以一些小程序可以本地化成区域属性的。
比如最开始像语音红包,虽然某款小程序在主流互联网人群很火,但总用户也就才千万级别,而且主要的用户群体集中在广东(这个跟创作团队的推广资源有关系)。
所以如果你有五六线城市的渠道,那可以去差别竞争。
2.平行迁移
还是流量特征3的应用,“各垂直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不一”,比如头脑王者的模式很火,你可以思考,这个模式/玩法是否可以迁移到别的人群、行业里面去。
比如我们帮客户做过:英语王者(PK英语单词词汇量)、运营王者(PK运营的知识储备量)、答题送王者荣耀皮肤。
三、小程序裂变实操案例详解
说了那么多理论的东西,接下来以“趣拍卖”为例,说一下我们自己一步一步打造爆款小程序的流程:
1.选择裂变场景
第一步最重要的是产品的切入点。
很多小伙伴看完前面讲的理论总结,自己去做的时候会发现一个问题:裂变的理论都清楚,流程梳理也没错,但是用户就是不裂变。
最主要的问题出现在:没有洞察到用户所需要的“利”。
用户凭什么要帮你转发?用户为什么要点击你设计的那个按钮?只有这背后有Ta想要获得的东西,用户才会顺着路径走下去。
做运营最重要的就是“共情力”,不管是求职、求助、裂变用户,首先都是要考虑:
你能给到对方什么
这个是不是Ta想要的(一般我们都注重这个“诱饵”是否是用户现在立刻马上就能用到的)。
“利”不仅仅是指钱、还可以是“情感满足”、“炫耀装逼”等等,这个“洞察”需要长期跟用户泡在一起去挖掘,而不是自嗨你觉得Ta需要(就像有些父母给孩子的一切是基于:为了你好。而不是孩子想要的)。
思考好自己的切入点之后,接着是选择裂变的场景。
在微信中获取免费流量有2个洼地:朋友圈和群。朋友圈的裂变和微信群的裂变也存在差异。
如果想提高用户分享朋友圈的分享率,更多是要能帮助用户展示Ta的“独特性”:常见的如各种答题测试类的活动、得出的结果是各种夸张的维度、或者是专属夸用户的好话(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寂寞冷、非常渴望别人了解Ta)。
或者满足他虚荣心、让他更好得炫耀装逼:成绩单、战果合集,或者能够给用户贴正向标签(比如爱学习、有爱心)。
诸如送红包、助力砍价等玩法也能驱动用户传播,只是这种的分享率没有这3点高而已。
如果是要驱动用户分享到群,我们自己测试的在群里的点击率最高的是:“利他”的角度 (比如文案:我送你们x个红包,你们快来领!),而不是“利己”的角度(比如文案:我正在抢x红包,大家快来帮我助力)。
因为“利他”的角度,用户心里就会舒服一点,不会觉得自己是在白白打广告、而是送好处给亲朋好友(五六线用户的微信群基本都是熟人关系,不像我们做运营的有一大堆广告群)。
做“裂变”最担心的就是被封,做H5还好,可以通过一些多域名跳转降低损失,但小程序一个页面、转发功能被封,就是影响到全站。
防封小建议:
这里分享三点所谓“防封”的小建议(防了还是被封也别怨方法没用)。
1.不要薅羊毛
很多人看到拼多多等腾讯投资的公司做了很多裂变的活动,然后自己就去抄,发现自己很快就被封了,然后就怪腾讯偏袒,其实完全没有搞清楚,拼多多做裂变是更好地服务他的小程序,让小程序的生态向上发展(简单得说就是人家在做产品)。
而我们很多人做小程序裂变,就是褥微信羊毛,想把流量导出到公众号、微信群,本质上是在破坏小程序生态,不封你封谁?所以如果想要做裂变,最好是产品的一个功能点,而不是产品就只有裂变。
2.要让用户有得选
比如:用户签到获得了10元,弹窗只有1个转发按钮,文案提示必须得转发才能提现10元,这就是强制分享,必封无疑;
比如:用户签到获得5元,弹窗有2个转发按钮,文案1提示:立即收下5元;文案2提示:转发可翻倍获得10元,这就是诱导分享,可封可不封;
再比如:用户每隔3小时可以领1个红包,如果不想等,转发可以缩短等待时间,这个就不会封。
3.因为带参数的二维码(十万级用户访问)是调用接口,所以如果页面不涉及到个性化(每个用户对应的结果页面是不一样的),那么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尽量使用常规的二维码,可以承载更多的流量(百万级用户访问)。
3.2.准备工作
1.小程序的名字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在微信搜索的结果中,小程序的权重是非常高的,所搜相关关键字,有小程序的话先展示小程序、其次才是公众号、文章、资讯等。
所以取名字,一定是要让用户一看名字就知道你是干嘛的,不要自作聪明用谐音字,这样子就会白白损失自然搜索的流量。
可以利用好“微信指数”(微信搜索:微信指数,就会出来),把你要做的业务相关的几个关键词对比一下自然搜索的热度高低。
2.因为小程序的审核环节是外包负责的,每一个类目的严格程度不一样,如果审核被拒,可以多尝试几个账号多试几次不同的类目,可以提高审核通过率(先查一下同行在什么类目,选择该类目的通过率比较高)。
或1.0版本比较简单,1.1版本再迭代功能上线。很多人兴致勃勃地把小程序做得十全十美,结果发现审核过不了,就卡住了。
3.小程序的官方社区非常得管用!!!遇到任何问题基本都可以在里面得到解决,很多人幻想着是否可以有微信的内部关系好说话,但其实官方社区就可以解决你99%的问题了。微信这一点还是非常赞的。
3.3“用户裂变”和“流量分发”的页面设计差异
身边很多做小程序的朋友在产品的设计上都会踩到一个坑:
网站、APP的设计很多时候需要追求流量的高效分发,因为流量是购买来的,很贵,需要尽可能得罗列“选择”、用户如果不喜欢A、还可以选B、选C、选D;把流量留住、转化。
但小程序的产品设计逻辑是要:页面简洁、路径单一,要把流量都往一个路径走下去:“裂变”。这也是前面说的:小程序最大的价值就是“裂变带来的几乎0成本的流量”。
所以我设计“趣拍卖”产品逻辑的时候,用户的路径非常的单一:
用户扫码后:
要么参与拍卖、要么发起拍卖(裂变)
↓
参与拍卖后:
要么发起拍卖(裂变)、要么关闭
↓
发起拍卖后:
要么分享朋友圈(裂变)、要么分享微信群(裂变)
我每次设计完产品玩法后,都会梳理一下用户路径,看每一个环节的页面,是否可以加入“裂变”的引导。
如果小程序页面的用户选择太多,宁愿砍掉,也不要在裂变的主路径分流(现在小程序还不太适合做“超级APP”形态,留存更多是导出到服务号+微信群)。
3.4.产品细节:小白视角+共情心理
运营和产品本质上都是在做“乘法”,一个想法到落地产品,其中每一个页面做到60分还是90,得出来的结果是天差地别的。
产品的打磨需要注入感情,每一个环节你都需要凝视思考,当用户面对这个页面时,Ta的视觉浏览习惯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T”型路径,Ta浏览过程中会怎么想?Ta点击这个按钮的动力是什么?背后有什么能吸引Ta去点击?
例如我们总结的裂变海报6要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主标题的字一定要大,大到要让用户在刷朋友圈的时候,不用点开大图就知道你这张图在讲什么。
因为大家在刷朋友圈的时候,图是缩略状态,如果不是你一眼就感兴趣的,就不会点击查看大图。
例如支付成功页面:最开始的时候设计师只设计了:提示用户支付成功,平淡无奇的界面。
用户为什么会参与竞拍支付?本质是因为Ta在乎这个发起拍卖的人,所以想抢下第一名,所以用户抢下第一名的时候,需要满足Ta的占有欲,需要给到他荣誉,所以让设计师设计出“一顶皇冠”,送给用户。
例如用户的第一名被抢走了,会有模板消息通知Ta;之前UI是把竞拍的1、2、3、4名排列放一起,但为了激发用户的竞争心理,所以第一名需要特殊对待、让他享受万众瞩目的感觉,失败的人则放在一起,冷淡加灰色蒙层处理。
3.5.留存、变现
目前除了电商、打卡、抽奖、资讯等少数品类的小程序外,目前很多小程序都是几乎没有留存,这种小程序和H5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所以最好的留存一是选择用户高频刚需的场景,二是尽可能把用户导流至关注服务号、进微信群.
目前主流的玩法是通过引导用户去回复关键字,自动弹出二维码链接(小程序内长按二维码不能识别,只能在客服消息里长按二维码才能识别)。
小程序另外一个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微信支付作为强大的基础设施,让中国有几亿人每人给你1块钱成为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微信零钱包的平均余额60多元,低于10元的小额支付,用户是几乎无感的;在小程序内植入小额支付解锁、小额支付查看答案、小额赞赏是转化率非常高的变现方式,其次就是广告,可以让制作的每个小程序都不亏本!
希望我们近两个月做小程序的思考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
作者:鉴锋 来源:鸟哥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