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重点词语赏析常见出题形式答题格式 1 .解释或理解词语的含义作用 答:“”词本意是什么,这里指,表达出 2、问指示代词 “这、那”所指内容:多从前文找答案。 3、认识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这个词或者换成别的词语行不行?) 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 (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 B、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去掉或调换另一词,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不去掉或不调换,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 4,围绕词语来赏析句子 A、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
2、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 /表扬了/赞美了 /歌颂了/突出了或批判了/ 讽刺了/ 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 2 -重点句子赏析A、重要的句子 是指在文章或语段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重要作用的语句。一般来说,昭示全文或段落中心、主要倾向的语句,体现文章思路的语句,起总领、总结或重要的过渡作用的语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都是重要语句。 B.解题思路与技巧: 重要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考虑。 从内容上看主要有: 表现人物性格,
3、衬托人物心灵;点明文章背景;揭示、深化文章主题。 从结构上看主要有: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总结全文或总结上文;承上启下;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前后呼应。等。 答题的几个方面 1.抓修辞答题。 对含有修辞格语句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如比喻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含有比喻修辞的句子往往是试题考查的重点。 2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2.1.文章尾句的一般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 3 -启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 2.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 2.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
4、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 3.抓表层义和深层义答题。 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描写的作用描写:刻画人物,描写环境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作铺垫等;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 (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 ,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
5、了人物的 性格或者品质。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 4 -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总结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
6、的相似点, 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 5对偶: - 5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 6.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6.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