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82 ,大小:3.64MB ,
资源ID:98219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9821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5-1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ppt)为本站会员(cjc2202537)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5-1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ppt

1、第五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新生儿(01个月)乳儿(1个月1周岁)婴儿(infant)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第一节 婴儿的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婴儿生理发展是指其大脑和身体在形态、结构及功能上的生长发育过程。大脑、神经系统和感官的活动室心理活动的基础。婴儿的生理发展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婴儿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婴儿生理发展,大脑形态发展,36个月时

2、脑重已经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此后发育速度变慢,15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婴儿头围成人头围5458cm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约达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到46-47cm,24个月达48-49cm,此后增长速度变慢,10岁时才达52cm。,新生儿如果头围过小(小于32cm或3岁后仍小于45cm又称小头畸形),则其大脑发育将受严重影响,智力发育易出现障碍。新生儿如果头围过大(超过37cm,又称巨头畸形),则表明婴儿患有脑积水或区脑畸形等头部病变,必须尽快检查治疗。(2001)有个别婴儿头围过大或过小是由体重引起的,而不存在其他疾病。,(2)大脑皮质 初生婴儿大脑并未发育完整。整体来说,中脑(mid

3、brain)及脑干(brain stem)的部分发育较成熟,大概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全部发展完成,紧接着是大脑皮质(cortex)的发展,在大脑皮质的发展中,最先是感觉区域的大脑皮质(sensory cortex) 与 运动区域的大脑皮质(motor cortex) 的发展,接着是联合区域的大脑皮质(association cortex)的发展。 由进化的过程来看,脑干是最早出现的组织,中脑其次,大脑皮质最后出现。,中脑及脑干正常的功能与生存最基本的要求有关,如呼吸、心跳、体温的维持,及注意力等。这些功能在初生婴儿身上已发挥功用。 大脑皮质主掌自主动作、记忆、知觉、思考、认知等高层次的功能。这些

4、功能在初生婴儿并不明显,这与大脑皮质的发展较慢有关。,神经髓鞘形成后,就像电线加上了包皮一样,能使神经兴奋沿着一定的道路迅速传导,而不致蔓延泛滥。大脑髓鞘化程度是婴儿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出生时 6个月 2岁神经元的发育 从出生到2岁,神经纤维组织快速发育,皮层抑制或称中枢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可使大脑更细致地分析综合外界刺激。对于儿童心理发展来说,皮层抑制机能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基础。 从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关系来说,婴儿年龄越小,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兴奋就特别容易扩散。这就是小孩容易激动的原因。,同时,

5、在外界事物的影响下,婴儿的皮层抑制也在日益发展。研究证明:婴儿出生后第个月就能分辨糖水和白开水的味道,或分辨小铃铛和电铃的声音。如果在抱他时,左右摇晃,同时给他吃奶做为强化,上下摇晃时不给他吃奶,他很快学会对上下摇晃时不作等待吃奶的动作。到第个月时,婴儿能分辨红色和黄色或两种不同声高的声音或咸、甜、酸的味道。最初这种分化抑制的形成还是很缓慢的。到出生后个月左右,其它各种内抑制,如消退抑制、条件抑制、延缓抑制也已形成。,由于婴儿大脑皮层机能一天一天地增强,婴儿每天醒着的时间也在逐渐加长,睡眠时间相对在减少。到婴儿周岁时,每天醒着的时间大约为至小时。由此,婴儿积极活动的时间逐渐增多,从而为形成更多

6、更复杂的暂时联系,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婴儿大脑机能发展,脑电图: 脑电的变化常作为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照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婴儿刚出生时大脑两半球及其皮质尚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还处于弥漫状态,因而只要出动新生儿身体任何部位都会引起头、手和足等的乱动。,从胎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身体比例发育,从中可看出“头尾律”和“近远律”。,头尾律和近远律,头尾律:人类个体从胚胎开始从头到尾的发展趋势。胎儿期以头部发育为主,出生时头部占全身长度的1/4。腿只占1/3。2岁时头占1/5,腿则占到将近一半。近远律:人类个体发育是从近到远地进

7、行,最初头部、胸部和躯干先发育,然后是胳膊、腿,最后是手脚。在婴幼儿期,胳膊和腿的发育仍快于手脚的发育。运动能力的发展与身体发育相似。,大脑单侧化 大脑单侧化就是在其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单侧化过程从出生时就开始了,多数新生儿在听到说话声时出现左半球的脑电活动,相反,对非语言的声音和刺激(如尝酸果汁),则右半球活动更强,同时导致婴儿的消极情绪。,试验一:加拿大买麦吉尔大学的恩图斯用双耳分听法对48名平均年龄在三个月左右的婴儿做了测试。在实验中,给婴儿呈现的言语声音有“ma”“ba”和“da”。非言语声音是录的乐器声。由于婴儿不会说话,其对刺激的反应通过记录他们对一种特殊压力感受性的橡

8、皮奶嘴的吸吮频率来测量。当给婴儿的两只耳朵呈现相冲突的声音,并只改变其中之一时,婴儿将只对优势耳所听到的变化做出反应(吸吮频率加快)。因此,这种吸吮频率的增加是由于婴儿听到的声音数量和类型的变化所引起的。实验结果发现:有79的婴儿表现出右耳(左脑)在言语方面的优势,有71的婴儿表现出左耳(右脑)在音乐方面的优势。,这一实验表明脑功能偏向一侧在婴儿出生后就已经存在。心理学家佩克也采用双耳分听法,以39岁的孩子为测试对象,五段摇篮曲组成10段曲子,训练这些孩子按曲子从多个图片中做出选择。结果发现这些孩子都是表现出了左耳优势(大脑右半球优势)。心理学家波琳以和谐元音音节为实验材料,以513岁孩子为测

9、试对象,结果发现在所有年龄上都是表现出一致的右耳(大脑左半球)优势。,实验二:福克斯等人以10个月大的婴儿为测试对象,测量了他们在两种条件下的脑电图。一种条件是母亲接近婴儿;另一种情况是陌生人接近婴儿。在母亲接近婴儿的条件下,婴儿产生了积极的情绪(如高兴的面部表情),与此相联系的是婴儿大脑左额叶处的脑电活动性相对比较大。在陌生人接近的条件下,婴儿产生了消极情绪(如厌恶),与此相联系的是婴儿大脑右额叶的脑电活动性相对比较大。,接着,他们又让婴儿处于悲伤、厌恶、高兴和生气等情绪状态,记录他们的脑电图。结果发现当婴儿在悲伤和厌恶情绪状态下,大脑右半球脑电活动性高;当婴儿在高兴和生气时,大脑左半球脑电

10、活动性高。这一实验说明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在生命的早期就表现了出来。心理学家卡福特用脑电图观察了68岁孩子在进行默读和理解任务时大脑皮层电位活动情况,结果发现,阅读本身引起孩子大脑右半球的电活动,而在反应或理解时则主要引起大脑左半球的电活动。,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动物实验证明,在脑发育的某段时间里,脑视觉区若要得到正常发育,必须积累丰富多样的视觉经验。 如果让一只初生的小猫呆在黑暗中34天,脑的该区域功能就会退化,如果呆在黑暗中2个月,脑功能损伤就是永久性的。严重的刺激剥夺还会影响到整个大脑。,对儿童的研究也获得了间接的证据。例如,患斜视症的儿童,如果早期没有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其

11、深度知觉将受到永久性损害,因为深度知觉依靠融合而成的双眼视觉图像。对婴儿到成人脑重、颅骨大小和脑电活动的研究发现,从婴儿期到成年期,脑发育的加速度现象是间隔出现的。,额叶活动的几个加速度时期:34个月婴儿主动够东西时;8个月左右婴儿会爬,会寻找隐藏的东西时;12个月左右婴儿会走并能做出更难的寻物行为时;1岁半到2岁,当语言逐渐丰富的时候;9岁、12岁、15岁、1820岁,当抽象思维出现并获得发展的时候。,对脑损伤儿童的研究,证明了脑机能的早期可塑性。1岁以前发生脑损伤的学前儿童,其语言和空间能力的缺失不如脑损伤的成人那样严重。岁前一侧损伤不会导致永久性功能丧失到810岁,脑单侧化大部分已完成,

12、发生脑损伤的成人和年长儿童,其能力恢复是有限的。,大脑发育的修复性,(二)其他生理发展体重 刚出生时,足月男婴体重是3.3-3.4千克,足月女婴为3.2-3.3千克。在正常喂养的情况下,到了第5个月的时候,婴儿的体重就增加了1倍,12个月时就增加了2倍,以后增长的速度减慢,30个月时达到出生时体重的4倍。身高 身高为50厘米左右,男婴比女婴略高一些。婴儿的身高不如体重增长的速度快。身高在第一年里增长大约25厘米,第二年里增长10厘米左右。,婴儿胸围发育,婴儿牙齿与骨骼发育,乳牙共20颗,出生后约6个月,下颌中切牙开始萌出,直到2岁半乳牙全部萌出。,乳牙萌出的时间和顺序,中切牙 下颌6个月,上颌

13、7个半月侧切牙:下颌7个月,上颌9个月第一乳磨牙:下颌12个月,上颌14个月犬牙:下颌16个月,上颌18个月第二乳磨牙:下颌20个月,上颌2岁 有的孩子出牙顺序颠倒,但最终不影响牙齿的排列,无需处理。,孩子出生时就有牙齿萌出,称为“诞生牙”。出生后1个月内,就有乳牙萌出,称为“新生牙”。诞生牙和新生牙多见于下颌乳中切牙。这些牙齿多数没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极度松动。由于诞生牙和新生牙有影响婴儿哺乳及脱落后被婴儿吸入气管的危险,所以常常被拔除。,早萌乳牙应与上皮珠鉴别。上皮珠是新生儿牙槽黏膜上出现的角质珠,是类似牙齿的白色球状物,米粒大小,可出现一个、数个至数十个。上皮珠是牙板上皮剩余所形成的角

14、化物,并非真正的牙齿,可自行脱落,非牙齿的过早萌出。,骨骼骨骼的发育也很有规律: 12个月腕骨已经发育出头状骨和钩状骨; 36个月时长出三角骨; 大概在13岁时才能完成全部的腕骨骨化过程。,脊柱 婴儿期脊柱的增长很快,以后则慢于身长增长的速度。 脊柱在发育中形成的弯曲,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婴儿期的脊柱有弹性,在卧位时这些弯曲则会变直。幼儿到67岁以后脊柱弹性逐渐减少,脊柱的弯曲会逐渐固定。,孩子出生后3个月能抬头,颈部的脊柱向前凸出,形成第一个弯曲。6个月时婴儿会坐起时,胸部脊柱向后凸出,形成第二个弯曲。到1岁婴儿会行走时,腰部脊柱向前凸出,形成第三个弯曲。,婴儿动作的发展,一 、婴儿动作发

15、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与皮亚杰的理论相一致,婴儿运用已有的动作模式和感知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没有动作,心理就无从发展。(二)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通过动作的研究,可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水平.幼儿智能发育检查中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是检查的重点。,(三)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可以促进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尤其是独立行走,使儿童的活动范围变大,使他的认识能力增强。(四)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动作的发展可以诱导婴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从原来的依赖,逐渐转向主动。,新生儿的反射动作,(一)原始反射 巴宾斯反射(Babi

16、nski reflex):当脚底被搔痒,脚指会向外张开。此反射动作通常会在八个月大到一岁之间渐渐消失,倘若婴儿一岁之后尚未消失,可能是神经系统发展有问题。,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接触儿童的嘴唇,就引起吸吮动作。吸吮反射是最强的反射之一,当新生儿开始吸吮时,其他活动都会被抑制。,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把身体悬挂起来。大约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消失了。,游泳反射 (swimming reflex),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他就会做出象游泳样的动作。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这种反射

17、约在生后6个月以后消失。,亦可由此反射动作来鉴定婴儿的神经系统发展正常与否。,摩罗反射(moro reflex),又叫惊跳反射,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如双臂伸开,又迅速收回胸前,紧握拳头等,这个反射约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倘若婴儿没有正常的Moro reflex,则可能有神经系统发展的问题。,强直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就会伸出与与头转向一致的那个手,而把相反方向的手臂和腿蜷曲起来,仿佛摆出击剑者的姿势。实际上,这是婴儿吃奶最好的姿势。这个反射越在生后两至三个月消失。,踏步反射(stepping r

18、eflex):让婴儿抓着你的手站起来,婴儿的脚会自然地往前踏步。,(二)生存反射呼吸反射(breathing reflex):呼气、吸气用以维持生命。眨眼反射(eye-blink reflex):保护眼睛当光线过强或有异物的时候。 瞳孔反射(pupillary reflex):保护眼睛避免强光,瞳孔收缩,并且帮助眼睛在黑暗之下适应。 觅食反射(rooting reflex):会在几个星期后消失,并以自发性的转动头部来替代。 吞咽反射(swallowing reflex):,新生儿的条件反射 新生儿最初的条件反射是由母亲喂奶的姿势引起的,由皮肤感受器接受剌激而产生了食物性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

19、形成之后,每当母亲把孩子抱在怀里的时候,他就反射性地积极地去寻找母乳,于是母亲高兴地说:小宝贝知道要吃奶了。在这种反复强化下,个体的条件反射就得到了巩固。 新生儿所形成的条件反射标志着儿童心理现象的发生,标志着作为个体的人的心理的最原始的形态的出现。幼儿期有许多教育依赖于条件反射。,新生儿最初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特点 (1)形成速度很慢。例如,母亲怀抱孩子的姿势可能需要很多次才能够使孩子形成吃奶的条件反射。 (2)形成以后,不很稳定。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如果不继续练习,就容易消失。 (3)不易分化。例如,对母亲各种抱的姿势都产生吃奶的条件反射。,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1、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早期抓握是

20、整个手臂,然后是拇指再四指2、从不随意到随意即从不能控制到能控制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最早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 干,最后是脚的动作。(2)近远原则:上肢动作为例,上臂先成熟,其 次是肘、手腕、手,手指动作最晚(3)大小原则:即大肌肉到小肌肉,,三、婴儿主要的动作发展 (一)手的抓握动作 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是动作发展的重点.他的意义在于的意义:主动探索周围事物;开始操作工具;多种感觉协调,为知觉奠定基础。通常在5、6月间出现。(二)独立行走 意义 :活动具有主动性;扩大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婴儿在三个月前,手指虽有时也会伸展,但基本是攥紧拳头,或随同手臂和脚

21、一起乱伸乱动,只能作一些散漫杂乱的动作。 三个月起,开始有一种不随意的抚摸动作。他无意地抚摸着襁褓或被褥,抚摸着抱他的母亲或其他偶然碰到的东西,也抚摸着自己的小手。这种抚摸动作就开始是一种认识活动了。 四至六个月后,开始有随意的抓握动作。随意的抓握动作的出现标志着手的动作的一个重大发展。为了抓握物体,除了需要把抓握的对象从周围其他事物中区分出来外,还需有手眼的协调和五指的分化。,眼、手动作协调: 儿童在三个月开始抚摸物体时,眼睛并不看着手,看其它东西时手也不会去拿,眼与手的动作是不协调的,多次抚摸物体,偶然眼睛看到手时,在儿童头脑里就形成了感觉(触觉,视觉)与运动之间的联系。 四至五个月时看到

22、东西就想伸手去抓抓摸摸,当然不一定抓得住拿得稳,因为这时婴儿对空间位置的辨别力尚差、距离知觉还不够精确。经过不断练习,同时由于“坐”的姿势的发展,使视线容易和手接触,手、眼就开始协调起来。 到56个月时,由于手眼的协调,看到物体就能准确地抓住的成功率达到20左右,到第八个月时成功率才达到100。,五指活动的分化: 儿童最初的及物动作,通常不是手指的动作,而是整个手掌一把抓,到56个月左右,大拇指才逐渐和其他四指相对起来,这是向真正人类的手的动作发展的第一步。因为这样,人才能按照对象的特点去拿它,手才能灵活运动,才能使用和创造工具,才能随心所欲地拿到较为细小的东西。 在这一时期,婴儿典型的动作是

23、抓了东西放到嘴里,抓起来又放下或扔掉,抓在手里敲打等。,七个月后,婴儿手的动作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时不单是简单的抓握,而且开始摆弄抓到的物体;不但玩一个东西,而且能同时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这时婴儿能把小东西放在大盒子里,把木棍插在物体的洞中,把一只手里的东西传递到另一只手。这阶段不但要求手眼配合,而且还要求双手配合。所以这阶段可以称为双手开始协调动作阶段。,到将近一周岁的时候,婴儿开始学会了钳形抓握(即用拇指和食指拿一个东西)。钳形抓握的出现使婴儿操纵物体的能力大大增强。1岁的婴儿已能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把葡萄干放进嘴里,还能转动门柄,打开和关上小盒子的盖,等等。,1 前够摸动作 (新生儿)

24、2 顺向抓握 (34个月)3 把物品在两只手里倒来倒去 (45个月)4 钳形抓握 (9个月左右),躯体移动动作 初生的婴儿除了被抱着时在空间被动地移动外,自己只能平卧着,几乎不能做任何移动。 1个月的婴儿,俯卧时头只能稍稍抬起一下。 2-3个月时,将婴儿翻身俯卧在床,他的头开始能抬起来。 3-4个月时开始能翻身。 5个月时俯卧,能用肘支持着将胸抬起,腹着地。,6个月能独坐。 7个月俯卧时手脚划动,向后退。 8个月时能爬行,不仅用掌且用膝盖支持,腹离地,手脚能成对角交叉活动,有时膝同时跃进,有时一边膝提上去然后坐下。 10个月扶着站到扶着走。 1岁,独立行走。,三岁前儿童手的动作发展顺序,三岁前

25、儿童全身动作发展顺序,续表,婴儿在动作发展上所取得的成果,对其心理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从种系发展来看,直立行走和手分化出来成为劳动器官,是使人从而区别于动物的关键。婴儿手的抓握动作和躯体移动动作的发展,表明个体发展在第一年内,就基本上完成了种系发展中关键的一步,由于动作的发展,婴儿开始从原来无能为力的状况,变为能从事各种动作,并为他今后活动的发展准备了条件。,他开始通过自己的行走和手的动作,主动地与周围的人和事物发生初步的关系,从而认识周围现实。,儿童就扩大了认识的范围,通过行走,通过用手摆弄物体,认识事物各个方面的属性及属性之间的关系。,如在抓弄和敲打玩具时,婴儿不但得到关于玩具的视觉刺激,还

26、得到触觉、动觉,听觉刺激。这些感觉逐渐联合起来就发展为知觉。 在长期摆弄物体的过程中,婴儿认识了一类事物的共同特性,从而使知觉具有概括性,并为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行走不仅扩大了婴儿的认识范围,而且还可以使婴儿认识物体间的距离,以及自已和物体间的距离。这对发展空间观念有很大的作用。此外,行走还有助于婴儿独立性的发展。,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格塞尔和汤普生进行的“成熟和学习的关系”他们选择弟弟先开始学习爬楼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格塞尔每天花10分钟训练弟弟爬楼梯,教他如何把小手撑在楼梯上,如何把小脚紧跟着抬起来。看上去动作灵巧、敏捷的弟弟在爬楼梯时却显得十分笨拙,常常是一只手搁上了楼梯后就不

27、知该怎么做了。训练一个月后他才能勉强独自爬上梯子,但速度非常慢,动作也不协调。,婴儿的动作学习,从弟弟接受训练的第6个星期开始,格塞尔对哥哥也进行了同样的训练,教他撑手抬腿地爬梯子,而弟弟则复习巩固。兄弟俩的学习时间前后相差6个星期,但哥哥的学习能力似乎比弟弟强许多,很快就学会了爬梯子。两星期后,格塞尔让他们进行比赛,结果是兄弟俩的进度不相上下。,双生子爬楼梯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引起了格塞尔的思考,孪生兄弟的生理结构和生长环境是十分相似的,为什么先接受训练的弟弟在比赛中没有表现出优势呢?于是他们又选择了其他学习内容让兄弟俩按照学习爬楼梯的方式先后接受训练,如抛接皮球,拧瓶盖、堆积木、背词汇等,结

28、果都与爬楼梯相似。,成熟学习理论,格塞尔认为:当一种生理结构发育未达到成熟之前,在这一生理结构基础上的学习和训练是无效的,或效果很差的,只有在达到某一行为出现的成熟状态时,有关这种行为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凑效。 成熟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训练,才能有效而成功。,据此,格塞尔提出了“教育必须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成熟水平”的教育观点。他认为,幼儿发展的机制是一个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为其学习做准备的“准备过程”。儿童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生物进度表,这个进度表与一定的年龄相对应。在长期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格塞尔制定出婴儿行为发展标准的对照测验。,但是什

29、么成熟程度最好呢? 实验表明:无论成熟早期,中期,晚期对小儿进行训练都会成功,但是,成熟早期是学习和训练的最佳期和关键期,效果最好;成熟中期学习效果虽不如早期,但比晚期学习效果好;成熟晚期效果较差。,关键期问题,印刻的启示:洛伦兹(Lorenz)与他的“鹅宝宝”,小鹅出生后第13-16小时是认识自己母亲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只要是能动的物体在它们眼前出现,就会被当作自己的母亲。如果错过这一阶段,小鹅就很难建立起对母亲的认识。 这一情况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伦兹发现的.他用自己当实验品,客串了几只小鹅的“母亲”,即使在游泳时,小鹅们也不愿离开自己的“洛伦兹妈妈”。科学家们认为,可能人类的许多行为

30、和能力也存在类似的“关键期”。,洛伦兹把这种无需强化,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现象。印刻是动物生命早期很短的一段时间里,能使动物形成最初的依恋和合群关系。在自然环境中,印刻现象对小动物的生存是极其有价值的。例如,母鸟是小鸟的保护者,印刻使小鸟紧随母鸟,其安全得到保证。,洛伦兹之后,人们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人类各种行为(心理、技能、知识掌握等)的“关键期”研究,提出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理论”。所谓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永远无法弥补。,心理发展关键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