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3 ,大小:277KB ,
资源ID:980922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98092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GMP电子版.ppt)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GMP电子版.ppt

1、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培训稿2010年,2,第一章 总则,1、根据药品管理法和该法的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2、本规范是对药品生产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基本要求,以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适用于预定用途、符合注册批准或规定要求和质量标准的药品,并最大限度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的风险。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特殊要求,以附录形式发布并根据情况修订。4、企业可以采用经过验证的创新或改进的方法,达到不低于本规范的要求。5、执行本规范的基础是诚实守信,任何虚假、欺骗行为都是对本规范的严重背离。6、本规范不包括有关环境保护、劳动安全方面的管理要求。7、本规范的英文名称是G

2、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Pharmaceutcals简称药品GMP。,3,第二章 质量管理,1、企业必须建立涵盖本规范的全面的质量保证系统,应以完整的文件形式明确规定质量保证系统,并监控其有效性。药品生产的质量保证系统包括了影响药品质量的所有因素,是为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所需的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总和,包括了药品的设计与研发,明确规定了药品生产和质量的控制活动。2、企业应建立并实施质量目标,将药品注册中有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所有要求,系统地贯彻到生产、控制及产品放行的全过程中,确保所生产的药品适用于预定的用途,符合药品注册批准或规定的要求和质量标准

3、。3、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确保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各部门不同层次的人员以及供应商、经销商应共同参与其中并承担各自的责任。4、企业必须配备足够的、符合要求的人员、厂房、设施和设备,实现质量目标提供必要的条件。5、企业还应建立质量风险管理体系,运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与审核。应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并最终与保护最终与保护患者的目标相关联。,4,第三章 机构与人员,一、原则1、 企业应建立、保持良好的质量保证系统,配备足够数量并具有适当资质(含学历、培训和实践经验)的人员从事管理和各项操作,应明确规定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的职责,所有人员应明确并理解自

4、已的职责,熟悉与其职责相关的要求,并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2、企业应建立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 企业应设立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职责。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质量管理部门可分别设立质量保证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应独立于其它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3、质量管理部门应参与所有与质量有关的活动和事务,负责审核所有与本规范有关的文件。质量管理部门人员的职责不得委托给其它部门的人员。4、 不同岗位的人员均应有详细的书面工作职责,并有相应的职权,其职能可委托给具有相当资质的指定代理人。每个人所承担的职责不应过多,以免导致质量

5、风险。岗位的职责不得有空缺,重叠的职责应有明确的解释。,5,二、关键人员1、关键人员包括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关键人员应为企业的全职人员。2、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是药品质量的主要负责人。为确保实现质量目标,确保企业按照本规范要求生产,企业负责人应负责提供必要的资源配置,合理计划、组织和协调,不得干扰和妨碍质量管理部门独立履行其职责。3、生产管理负责人:1)资质:生产管理负责人应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至少具有三年从事药品生产的实践经验,并至少经过一年药品生产管理的实践培训。如有三年从事药品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则从事药品生产的实践期限可以减少一年半

6、。2)主要职责(1)确保药品按操作规程生产、贮存,以保证药品质量;(2)确保严格执行生产工艺规程;(3)批准并确保执行与生产操作相关的各种操作规程;(4)确保生产记录经过指定人审核并送交质量管理部门;(5)检查本部门厂房设备的维护情况,以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6)确保完成各种必要的验证工作;(7)协助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和监督物料的供应商;(8)确保本部门人员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和继续培训,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培训安排。,6,4、质量管理负责人:1)资质:质量管理负责人应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的学历,至少具有五年药品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从事过药品定性、定量分析以及与药品质量保证相关的检验和检查

7、工作,并至少经过一年药品质量管理的实践培训。2)主要职责(1)确保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符合注册批准的要求及相应的质量标准;(2)审核并批准各种记录;(3)确保完成所有必要的检验;(4)批准质量标准,取样方法、检验方法和其它质量管理规程;(5)审核并批准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变更;(6)确保所有重大偏差和超标已经得到及时的调查、处理;(7)批准并监管委托检验;(8)检查厂房和设备的维护情况,以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9)确保完成各种必要的验证工作,审核和批准验证方案和报告。(10)确保完成自检;(11)批准和监督物料供应商;(12)确保所有与质量有关的投诉已经得到及时正确的调查

8、、处理;(13)确保完成持续稳定性考察并提供稳定性考察的数据;(14)确保完成产品质量回顾分析;(15)确保本部门人员经过必要的上岗前和继续培训,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培训安排。5、生产管理负责人与质量管理负责人通常有下列共同的质量职责(1)批准和修订书面操作规程和文件;(2)批准产品的生产工艺规程;(3)监控厂区卫生;(4)确保关键设备和仪器经过确认、验证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5)确保完成工艺验证;(6)确保企业所有人员都经过必要的上岗前和继续培训,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培训安排;(7)批准并监督委托生产;(8)确定和监控物料和产品的贮存条件;(9)保存记录;(10)监控本规范执行情况;(11)为监

9、控某些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而进行检查、调查和取样。,7,6、质量受权人:1)资质:质量受权人应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医学、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中药等)大学本科的学历,至少具有五年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从事过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工作。 2)质量受权人应至少接受所有相关专业基础学科(如:物理学、化学或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制剂学、微生物学、生药学等)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并至少经过半年与药品放行有关的实践培训,方能独立履行其职责。质量受权人应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资料,证明其已接受了上述理论和实践的培训。3)主要职责:(1)必须保证每批放行药品的生产、

10、检验均符合药品管理法及注册批准或规定要求和质量标准;(2)在任何情况下,质量受权人必须在药品放行前以文件形式(如放行证书)做出对上述(1)条的保证,并在产品放行记录上及时记录,以供查阅,该产品放行记录应至少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4)应制订操作规程确保质量受权人的独立性,企业负责人和其它人员不得干扰质量受权人独立履行职责。,8,三、培训1、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培训管理的工作,应有经生产管理负责人或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核或批准的培训方案或计划,培训记录应予保存。2、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应经过培训,培训的内容应与每个岗位的要求相适应。除进行本规范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培训外,还应有相关法规、相应岗

11、位的职责、技能培训和继续培训,继续培训的实际效果应定期评估。3、高污染风险区(如:高活性、高毒性、传染性、高致敏性物料的生产区)工作人员应接受专门培训。4、在培训过程中,应特别注重质量保证概念的理解和实施。 四、人员卫生1、所有人员都应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企业应建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药品生产造成的污染风险。2、为满足企业的各种需要,人员卫生操作规程应包括与健康、卫生习惯及人员着装相关的内容。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的工作人员应正确理解相关的卫生操作规程,并通过管理手段确保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执行。3、企业应采取措施保持人员有良好的健康状况,并有健康档案。所有人员在招聘时均应接受体检。

12、初次体检后,应根据需要及人员健康状况安排体检。,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9,4、企业应采取措施,避免传染病或体表有伤口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或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生产。5、应限制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不可避免时,应事先对个人卫生、更衣等要求进行指导。6、任何人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均应穿工作服。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与从事的工作和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相适应。7、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戴饰物。8、生产区、仓储区应禁止吸烟和饮食,禁止存放食品、饮料、香烟和个人药品等非生产物品。 9、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及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的表面

13、。10、员工应按规定进行洗手、更衣。 第四章 厂房与设施一、原则1、厂房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能最大限度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2、应根据厂房及生产防护措施综合考虑选址,厂房所处的环境应能最大限度降低物料或药品遭受污染的风险。3、企业应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及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厂区和厂房内的人、物流走向合理。4、应对厂房进行适当维护,应确保维修活动不影响药品的质量。应按详细的书面操作规程对厂房进行清洁或必要的消毒。,10,5、厂房应有适当的照明、温

14、湿度和通风,确保生产和贮存的药品质量以及 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6、厂房的设计和安装的设施应能有效防止昆虫或其它动物进入。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所使用的灭鼠药、杀虫剂、烟熏剂等对设备、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或成品中造成污染。7、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不应为非本区工作人员的通道。8、应保存厂房、公用设施、固定管道建造或改造后的竣工图纸。 二、生产区1、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并符合下列要求:1)应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共用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的可行性。2)生

15、产特殊性质的药品,如高致敏性药品(青霉素类)或生物制品(如卡介苗或其它用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药品)必须采用专用和独立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青霉素类药品产尘量大的操作间应保持相对负压,排至室外的废气应经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排风口应远离其它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口;3)生产-内酰胺结构类、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必须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并与其它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11,4)生产某些激素类、细胞毒性类(如抗肿瘤类药品)、高活性化学药品应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特殊情况下,如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经过必要的验证,上述药品制剂则可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

16、5)生产高活性、高毒性、高致敏性药品的空气净化系统的气体排放应经净化处理;6)药品生产厂房不得用于杀虫剂和除草剂等有工业毒性产品或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非药用产品生产。2、生产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级别要求合理布局,洁净级别要求见无菌药品附录。3、应根据药品品种、生产操作要求及外部环境状况配置空调净化系统,使生产区有效通风、并有温度控制、必要的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过滤,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低于10帕斯卡,相同洁净度等级不同功能的操作间应保持适当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口服液体、腔道用药(含直肠用药)、表皮外用药品、非无菌的眼用制剂

17、暴露工序及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终处理的暴露工序区域,应参照无菌药品附录中D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与管理。,12,4、生产区和贮存区应有足够空间,以有序地存放设备、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避免不同药品或物料的混淆,避免交叉污染,避免生产或质量控制操作发生遗漏或差错。5、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的暴露环境的内表面(墙壁、地面、天棚)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避免积灰,便于有效清洁和必要时进行消毒。6、各种管道、照明设施、风口和其它公用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应尽可能在生产区外部对其进行维护。7、排水设施应大小适宜,安装防止

18、倒灌的装置。应尽可能避免明沟排水;不可避免时,明沟宜浅,以方便清洁和消毒。8、制剂的原辅料称量常应在专门设计的称量室进行。9、产尘操作间(如干燥物料或产品的取样、称量、混合、生产和包装操作间)应保持相对负压,应采取专门的措施避免交叉污染并便于清洁。10、用于药品包装的厂房应专门设计和布局,以避免混淆或交叉污染。如同一区域内有数条包装线,应有隔离措施。11、生产区应有足够照明,应特别注意在线灯检区的照明控制。12、生产区内可设中间控制区域,但中间控制操作不得给药品带来质量风险,13,三、仓贮区1、仓储区应有足够的空间、以存放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

19、成品等各类物料和产品。2、仓储区的设计和建造应确保良好的仓储条件,应特别注意清洁、干燥并有通风和照明设施。仓储区应能满足物料或产品的贮存条件(如温、湿度、光照),并进行检查和监控。3、仓储区的安全应能满足所贮存的物料或产品的需要。4、收发区应能保护物料、产品免受外界天气(如雨、雪)的影响。接收区的布局和装备应能确保到货物料在进入仓储区前可对外包装进行必要的清洁。如采用单独的隔离区域贮存待验物料,待验区应有醒目的标识,且只限于经批准的人员出入。5、退货或召回的物料或产品应单独隔离存放。6、印刷包装材料是确保药品标识正确的关键,应特别注意安全贮存,应限制未经批准人员进入存放印刷包装材料的区域。7、

20、通常应有单独的物料取样区。取样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与生产要求一致。如在仓储区取样,则应特别注意防止污染或交叉污染。 。,14,四、质量控制区1、质量控制实验室、中药标本室通常应与生产区分开,生物检定、微生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的检验室还应彼此分开,无菌检查实验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实验室、抗生素效价检测实验室、阳性对照实验室也应彼此分开。2、实验室的设计应确保其适用于预定的用途。实验室应有足够的空间以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同时应有足够的区域用于样品处置、留样和稳定性考察样品的存放以 记录保存。3、必要时,应设置专门的仪器室,使灵敏度高的仪器免受静电、震动、潮湿等或其它外界因素的干扰。4、处理生物或放射性样

21、品等特殊物品的实验室应符合特殊要求。5、实验动物房应与其它区域严格分开,其设计、建造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有专供动物进入的通道以 及空气处理设施。 五、辅助区1、休息室应与生产区、仓储区和质量控制区域分开;2、更衣室和盥洗室应方便人员出入,并与使用人数相适应。盥洗室不得与生产区和仓储区直接相连。3、维修间应尽可能与生产区分开。存放在生产区内的维修用备件和工具,应放置在专门的房间或工具柜中。,15,第五章 设备一、原则1、设备的设计、大小、选型、安装、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设备的设计和布置应尽可能降低发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的消毒或灭菌。2

22、、应建立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应的操作记录。3、应建立设备档案,保存设备采购、安装、确认和验证、维修和维护、使用、清洁的文件和记录。二、设计和安装1、设备的设计、安装、维护应确保其适用于预定用途,其安装方法应有利于防止差错或污染。生产设备的设计还应便于彻底清洁。2、生产设备不得对药品有任何危害,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释放物质而影响产品质量并造成危害。3、药品生产和控制应配备具有适当量程和精密的衡器、量具、仪器和仪表。4、注意洗涤、清洁设备的选型和使用,以避免这类设备成为污染源。5、设备所

23、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应尽可能使用食用级或与产品级别相当的润滑剂。6、生产用模具的采购、验收、保管、维护、发放及报废应制定相应操作规程,设专人专柜保管,并有相应记录。,16,三、维护和维修1、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不得影响药品质量。2、 应制订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和操作规程,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应有相应记录。3、经改造或重大维修的设备应进行重新确认或验证,符合要求后方可用于生产。四、使用、清洁及状态标识1、主要生产和检验设备都应有明确的操作规程。2、生产设备应在确认过的参数范围内使用。3、应按详细规定的操作规程清洁生产设备,规定具体而完整的清洁方法、清洁用设备或工具、清洁剂的名称

24、和配制方法、去除前一批次标识的方法、保护已清洁设备在使用前免受污染的方法、已清洁设备最长的保存时限、使用前检查设备清洁状况的方法,使操作者能以可重现的、有效的方式对各类设备进行清洁。 如需拆装设备还应规定设备拆装的顺序和方法;如需对设备消毒或灭菌,还应规定消毒或灭菌的具体方法、消毒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还应规定设备生产结束至清洁前所允许的最长间隔时限。,17,4、已清洁的生产设备通常应在清洁、干燥的条件下存放。5、用于药品生产或检验用的主要或关键设备,应有使用日志,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清洁和维修情况以及日期、时间、所生产的药品名称、规格和批号等。6、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设备编号和内容物

25、(如名称、规格、生产批号);没有内容物的应标明清洁状态。7、应尽可能将闲置不用的设备搬出生产和质量控制区,有故障的设备应有醒目的状态标识。8、主要固定管道应标明内容物名称和流向。五、 校准1、应确保生产和检验使用的关键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经过校准,所得出的数据准确可靠。2、应按照操作规程和较准计划定期对生产和检验用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并保存相关记录。应特别注意校准的量程范围涵盖实际生产和检验的使用范围。3、应使用校准器具进行标准,校准记录应标明所用标准计量器具的名称、编号、校准有效期和计量合格证明编号。确保记录可有追溯性。,18,4、衡器

26、、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以及仪器应有明显的标识,标明其校准有效期。5、超出校准合格标准的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以及仪器不得使用。 6、如在生产、包装、仓储过程中使用自动或电子设备的,应按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操作功能正常。校准和检查应有相应的记录。 六 、 制药用水1、药品生产用水应适合其用途,应至少采用饮用水作为制药用水。各类药品生产选用制药用水应符合药典的相关要求。2、饮用水应符合国家有关的质量标准,纯化水、注射用水应符合药典的质量标准。3、水处理设备及其输送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应能确保制药用水达到设定的质量标准,水处理设备的运行不得超出其设计能力。,19,

27、4、纯化水 、注射用水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蚀;储罐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管道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肓管。5、应对制药用水及水源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并有相应的记录。6、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如注射用水可采用70C以上保温循环。7、应按照操作规程定期消毒纯化水、注射用水管道、储罐以及其它必要的辅助管道(如清洁、消毒用的管道、生产用临时连接管道),并有相关记录。操作规程还应详细规定制药用水微生物污染的警戒限度、纠偏限度和应采取的措施。 第六章 物料与产品一、原则1、确保药品生产所用的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符合药品注册的质量标

28、准,并不得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应 建立明确的物料和产品的处理与管理规程,确保物料和产品正确接收、贮存、发放和使用,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20,2、应由称职并经过培训的人员从事采购、贮存、发放操作与管理。3、所有物料和产品的处理,接收、待验、取样、贮存及发运均应按照操作规程和工艺规程执行,并有记录。4、物料和产品的运输应满足质量的需要,运输条件应予验证。5、物料应购自符合药品注册要求的供应商,应对主要物料供应商进行质量审计或评估的系统。6、物料必须从质量管理部门批准的供应商处采购,应尽可能直接向生产商购买。物料供应商应相对固定,改变物料供应商应按操作规程对新的供应商进行质

29、量审计或评估,改变主要物料供应商还应对新的供应商进行现场审计,并需要对产品进行相关的验证及稳定性考察。7、接收:应有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接收的操作规程,所有到货物料均应检查,以确保与订单一致,并来自于质量管理部门批准的供应商处,且有检验报告。,21,物料的外包装应贴签标注规定的信息,必要时,还应进行清洁,发现外包装损坏或其它可能有影响物料质量问题的应进行调查和记录。每次接收均应有记录,记录包括:1) 交货单和包装容器上所注名称;2)企业内部所用名称和(或)代码;3)接收日期;4)供应商和生产商(如不同)的名称;5)供应商和生产商(如不同)的批号;6)接收总量和包装容器

30、数量;7)接受后企业指定的批号或流水号;8)有关说明(如包装状况)。8、 所有到货物料或成品在接收或生产后应立即按待验要求存放,直至放行使用或放行上市。9、所有物料和产品应在生产企业规定的合适条件下,按序分批储存和周转。10、所有物料和产品的发放应符合先进先出和近期先出的原则。11、如使用完全计算机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则应有相应的操作规程防止因系统故障、停机等特殊情况而造成物料和产品的混淆和差错。,22,二、原辅料1、进口原料药应符合药品进口管理办法的规定。2、药品上直接印字所用油墨应符合食用标准要求。3、每次收货时,应检查容器外包装的完整性、密封性,且交货单与供应商标签的内容一致,检查应有记录

31、。4、如一次收货的物料是数个批次构成,应按批取样、检验、放行后发放使用。5、仓储区内的原辅料应有适当的标识。应至少标明下述内容:1)指物料名称和企业内部的物料代码;2)企业接收时设定的批号;3)物料状态(如:待验、合格、不合格、已取样);4)有效期或复验日期。 如使用完全计算机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则不必以可读的方式在标签上标出上述信息。6、应有适当的操作规程或措施,确保每一包装内的原辅料正确无误。7、只有经质管部批准放行并在有效期内的原辅料方可使用。8、固体、液体原辅料应分开储存;挥发性物料应注意避免污染其他物料。9、原辅料应按有效期储存,无有效期的应按规定的使用期限储存。储存期内,存放时间过长

32、或有对质量有不良影响的特殊情况时,应进行复验。10、应由专门指定的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配料,确保合格的物料经精确称量或计量,然后装入洁净容器中,并作适当标识。11、配制的每一物料及其重量或体积应由他人独立进行复核,并有复核记录。 12、用于同一批药品生产的所有配料应集中存放,并作好相应的明显标识。,23,v,三、中间产品与待包装产品1、 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应在适当条件下贮存。2、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应有明确的标识,至少标明下述内容:1)产品名称和企业内部的产品代码;2)生产批号;3)数量(毛重、 净重、皮重 );4)生产工序(必要时);5)物料状态(必要时,如:待验、合格、不合格、已取样)。

33、如使用完全计算机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则不必以可读方式在标签上标出上述信息。四、包装材料1、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印刷的包装材料的采购、管理和控制要求与原辅料相同。2、包装材料应由专人按操作规程发放,应采取措施避免混淆和差错,确保用于药品生产的包装材料正确无误。3、应有印刷包装材料设计、审核、批准的操作规程。企业应确保印刷包装材料必须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内容、式样、文字应相一致,并建立专门的文档,保存经签名批准的印刷包装材料原版实样。4、印刷包装材料的版本变更时,应特别注意采取措施,确保产品印刷包装材料的版本正确无误。宜收回作废的旧版印刷模版并予以销毁。5、印刷包装材料应存放在足够安全的区

34、域内,以免未经批准人员进入。切割式标签或其它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应分别置于密闭容器内储运,以防混淆。6、印刷包装材料应由专人保管,并按照操作规程和实际需要量计数发放。,24,7、每批或每次发放的印刷包材或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均应有识别标志,标明所用产品的名称和生产批号。8、过期或废弃的印刷包装材料或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应予销毁并有相应的记录。五、成品1、按企业所制订的标准最终放行前,成品应待验贮存。2、成品的贮存条件应符合注册批准的要求。六、特殊管理的物料和产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包括药材)、放射性药品及易燃、易爆和其它危险品验收、储存、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七、其它1、

35、不合格的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每个包装容器上均应有清晰醒目的标志,并存放在足够安全的、单独的控制区内。2、不合格的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任何处理均应经质量管理部指定人员批准并有相应记录。3、不合格的制剂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一般不得进行返工或重新加工。只有不影响产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且根据预定、经批准的操作规程以及对相关风险充分评估后,才允许返工或重新加工处理。返工或重新加工应有相应记录。,25,4、只有经预先批准,方可将以前生产的所有或部分批次合格的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在某一确定的生产工序合并到同一产品的一个批次中予以回收。应对相关质量风险(包括可能对产

36、品有效期的影响)进行充分评估后,方可按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回收处理。回收应有相应记录。超过有效期的不得回收。5、对反工或重新加工或回收合并生产的成品,质量管理部门应考虑需要进行额外相关项目检验和稳定性考察。6、企业应建立药品退货的操作规程,并有相应的记录。内容包括:品名、生产批号、规格、数量、退货单位及地址、退货原因及日期、最终处理意见。同一产品同一批号不同渠道退货的应分别记录、存放和处理 。7、不符合贮存和运输要求的退货产品应在质量管理部门监督下予以销毁。只有经检查、检验调查,有证据证明退货产品质量未受影响,且经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操作规程严格评价后,方可考虑将退货产品重新贴签、重新发放销售。评价

37、考虑的因素应至少包括药品的性质、所需要的储存条件、药品的现状、历史,以及发放与退货之间的间隔时间等因素。如对药品质量存有任何怀疑时,退货产品不得重新发放。如对退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回收后的产品应符合预定质量标准和相关规定要求,任何退货处理均应有相应记录。,26,第七章 确认与验证1、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经过确认和验证。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2、企业应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和验证工作,以下明其特定操作的关键部分是受控的。3、企业确认和验证工作的关键信息应在验证总计划中以文件形式清晰说明。4、应建立确认和验证的文件和记录,并

38、能以文件和记录证明达到以下预的目标:1)设计确认(DQ)应证明厂房、辅助设施、设备的设计符合本规范要求;2)安装确认(IQ)应证明建造和安装符合标准;3)运行确认(OQ)应证明运行符合设计标准;4)性能确认(PQ)应证明在正常操作方法和工艺条件下能持续有效地符合标准要求;5)工艺验证(PV)应证明一个生产工艺在规定的工艺参数下能持续有效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注册批准或规定要求质量标准的产品。5、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前,应验证其对常规生产的适用性。生产工艺在使用规定的原辅料和设备条件下,应能始终生产出符合预定的用途、符合药品注册批准或规定的要求和质量标准的产品。 6、关键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定

39、期进行再验证,确保能达到预期的结果。,27,7、 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或厂房)、生产工艺、检验方法及其它因素发生变更时,应进行确认或验证,必要时,还应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8、清洁方法应经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清洁验证应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9、确认和验证不应视为一次性的行为,首次确认和验证后应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验证。10、企业应在验证总计划或其它相关文件中规定厂房、设施、设

40、备、检验仪器、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11、应根据验证对象制定验证方案,并经过审核、批准。验证方案应明确实施验证的职责。12、验证应按照预先确定和批准的方案实施;验证工作完成后,应写出验证报告,并经审核、批准。结果和结论(包括评价和建议)应有记录并存档。13、应根据验证的结果建立生产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28,第八章 文件管理 一、原则1、良好的文件是质量保证系统的基本要素。本规范所指的文件包括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操作规程、记录、报告等。应精心设计、制订、审核和发放文件,文件的内容应与药品生产许可、药品注册批准的相关要求一致,与本规范有关的文件应经质量管理部门的审核。企

41、业必须有内容正确的书面质量标准、生产处方和工艺规程、管理和操作规程以及记录。文件应按照操作规程管理,内容应清晰、易懂,并有助于追溯每批产品的历史情况。2、应建立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管理制度,并有相应的文件分发、撤销、复制、销毁的记录;3、文件的起草、修订、批准均应由适当的人员签名并注明日期;4、文件内容应确切,不能模棱两可;文件应标明题目、种类、目的以及文件编号和版本号。文件不得手工书写。,29,5、文件应分类存放、条理分明,便于查阅;6、以原版文件复制工作文件时,不得产生任何差错;复制的文件应清晰可辨。7、文件应定期审核、修订。文件修订后,应按规定管理

42、,防止因疏忽造成旧版文件的误用。分发、使用的文件应为批准的现行文本,已撤销和过时的文件除一份留档备查外,不得在工作现场出现。8、记录应留有数据填写的足够空格。记录填写应做到内容真实,字迹清晰、易读,不易擦掉。9、应尽可能采用生产和检验设备自动打印的记录、图谱和曲线图等。并标明产品或样品的名称、批号和记录设备的信息,操作人员应签注姓名和日期。10、记录应保持清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记录填写的任何更改都应签注姓名和日期,并使原有信息仍清晰可辨,必要时,应说明更改的理由。记录如需重新誉写,则原有记录不得销毁,而应作为重新誊写记录的附件保存。11、与本规范有关的每项活动均应有记录,以便追溯生产、质量

43、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活动。所有记录至少应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确认和验证、稳定性考察记录和报告等重要文件应长期保存。,30,每批药品应有批档案,包括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和药品放行审核记录、批销售记录等与批产品有关的记录和文件。批档案应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存放、归档。12、 如使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照相技术或其它可靠方式记录数据资料,应有所用系统的详细规程;记录的准确性应经过核对。如果使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只有受权人员方可通过计算机输入或更改数据,更改和删除情况应有记录;应使用密码或其它方式来限制数据系统的登陆;关键数据输入后,应由他人独立复核。用电子方法保存的批记录,应采用磁带、缩微

44、胶卷、纸质副本或其它方法进行备份,以确保记录的安全,且数据资料在保存期内应便于查阅。二、质量标准1、物料和成品均应有经批准的现行质量标准,必要时,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也应有质量标准。2、物料质量标准: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印刷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一般应包括:1)对物料的描述,包括(1)企业统一指定的物料名称和内部使用的物料代码;(2)药典各论的名称(如有);(3)经批准的供应商(最好是原始生产商);(4)印刷包装材料实样。2)取样、检验方法或相关操作规程编号。3)定性和定量的限度要求。4)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5)有效期或贮存期。,31,3、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的质量标准:外购或外销的

45、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应有质量标准;如果中间产品的检验结果用于成品的质量评价,则也应制订与成品质量标准相对应的中间产品质量标准。4、成品的质量标准:成品质量标准应包括:1)产品名称以及产品代码(必要时);2)对应的产品处方及编号;3)对产品规格和包装的详细说明;4)取样、检验方法或相关操作规程编号;5)定性和定量的限度要求;6)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7)有效期。三、工艺规程1、每种药品的每种生产批量均应有相应的经正式批准的生产处方和生产工艺。每种药品的每种规格和每种包装类型均应有各自的包装操作要求。2、工艺规程不得任意更改,如需更改,应按制订的操作规程修订、审核、批准。3、制剂的工艺规程内容应包括

46、: 1)生产处方:(1)产品名称和产品代码;(2)产品剂型、规格和批量;(3)所用原辅料清单(包括生产过程中可能消失,不在成品中出现的物料),阐明物料的指定名称、代码和用量,即原辅料的用量需要折算时还应说明计算方法。,32,2)生产操作要求:(1)对生产场所和主要设备的说明(操作间的位置编号、洁净度级别、必要的温湿度要求、设备型号和编号等);(2)关键设备准备所采用的方法(如清洗、组装、校准、灭菌等)或相应操作规程编号;(3)详细的生产步骤说明(如物料的核对、预处理、加入的顺序、混合时间、温度等);(4)所有中间控制方法及评判标准;(5)预期的最终产量限度,必要时,还应说明中间产品的产量限度,

47、以及物料平衡的计算方法和限度;(6)待包装产品的贮存要求,包括容器、标签及特殊贮存条件;(7)需要说明的特别注意事项。3)包装操作要求:(1)以最终包装容器中的产品数量或体识表示包装规格;(2)所需全部包装材料的完整清单,包括名称、数量、规格、类型以及与质量标准有关的每一包装材料的代码;(3)印刷包材的实样或复制品,以及标明产品批号、有效期打印位置的实样;(4)需要说明的特别注意事项,包括对生产区和设备进行的检查,在包装操作开始前,确认包装生产线的清场已经完成等;(5)包装操作步骤的说明,包括重要的辅助性操作条件和所用设备的注意事项、包装材料使用前的核对;(6)中间控制的详细操作,包括取样方法

48、及合格标准;(7)待包装产品、印刷包装材料的物料平衡计算方法和限度。,33,四、批生产记录1、每批药品均应有相应的批生产记录,可追溯该批生产历史及质量有关情况。2、批生产记录应依据现行批准的工艺规程的相关内容制订。记录的设计应避免抄录差错,批生产记录的每一页应标注药品名称、规格和生产批号。3、原版空白的批生产记录应经过生产和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审核批准,批生产记录的复制和发放均应按照批准的书面程序进行控制并有记录,每批药品的生产只能发放一份空白批生产记录的复制件。 4、生产开始前应检查,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没有上批遗留的产品、文件和与本批产品无关物料,设备处于已清洁及待用状态。检查情况应有记录;5、

49、在生产过程中,每项操作进行时应即时记录;操作结束后,应由生产操作负责人确认并签注姓名和日期。6、批生产记录的内容应包括:1)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批号;2)生产以及中间工序开始、结束的日期和时间;3)每一生产工序负责人签名;4)生产工序操作人员签名;必要时,还应有操作(如称重)复核人签名;5)每一原辅料的批号和(或)检验控制号以及实际称量数量(包括投入的回收或返工处理产品的批号及数量);6)所有相关生产操作或活动,以及所用主要生产设备和编号;7)中间控制结果的记录以及操作人员的签名;8)不同生产工序所得产量及必要时的物料平衡计算;9)特殊问题的记录,包括对偏离生产工艺规程的偏差情况的详细说明或调

50、查报告,并经签字批准。,34,五、批包装记录1、每批产品或每批中部分产品的包装,都应有批包装记录,可追溯该批产品包装操作和质量有关的情况。2、批包装记录应依据是工艺规程中与包装相关的内容制订。记录的设计应注意避免抄录差错 。批包装记录的每一页均应标注所包装药品的名称、规格、包装形式和批号。3、批包装记录应有待包装产品的生产批号、数量和成品的生产批号和计划数量。原版空白的包装记录的审核、批准、复制和发放的要求同原版空白的批生产记录。4、包装开始前应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有无上批遗留的产品、文件或与本批产品无关的物料,设备应处于清洁待用状态,还应检查所领用的包装材料正确无误。检查员情况应有记录。5、在包装过程中,每项操作进行时应即时记录,操作结束后,应由包装操作负责人确认并签注姓名和日期。6、批包装记录的内容包括:1)产品名称、包装规格、生产批号;2)包装操作日期和时间 ;3)包装操作负责人签名;4)包装工序的操作人员签名;5)每一包装材料的名称、批号和实际使用数量;6)根据生产工艺规程所进行的检查记录,包括中间控制结果;7)包装操作的详细情况,包括所用设备及包装生产线的编号;,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