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28KB ,
资源ID:979542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97954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诊疗规范蛇串疮(带状疱疹).doc)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诊疗规范蛇串疮(带状疱疹).doc

1、七、蛇串疮(带状疱疹)蛇串疮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可发生任何部位。多见于腹部。常沿一定的神经部位分布。【临床表现】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 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

2、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 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诊断要点】1中医诊断(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2西医诊断(1)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2)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3)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4)皮疹为红斑上

3、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疱液常澄清。(5)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6)病程有自限性,约 23 周,愈后可留色素改变,发生坏死溃疡者可留瘢痕。(7)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治疗方案及原则】(一)辨证选择口服剂或中成药(二)外治法1清创:水疱、大疱给予抽吸疱液,脓疱给予清创处理。2中药湿敷:红斑。水疱、渗出皮疹给予清热解毒中药煎水湿敷。3中药散剂:水疱、糜烂、渗出皮损处外用清热解毒之中药散剂直接外涂,或以中药油调敷,或外用湿润烧伤膏。4中药油剂或软膏:干燥皮损外用中药油或湿润烧伤膏。(三)针灸治疗1、刺络拔罐:发病初期,用三棱针在至阳穴或阿是穴或龙

4、头、龙尾点刺放血,当即用玻璃火罐采用闪火法将其置于皮疹处,隔日 1 次,连续治疗 35 次。2循经取穴:用于带状疱疹后期及后遗神经痛。常规消毒后,在皮损发病部位相应经络取穴针刺,针刺入后留针半小时,每日 1 次。3火针疗法:取局部阿是穴。局部酒精常规消毒,将中粗火针烧红烧透后,速刺法,点刺疱疹的头、中、尾部。不留针,深度 23 分。或可加入火罐以去除淤血。较大水疱可用火针点破,使液体流出。复以干棉球擦拭。每周 23 次,5 次为一疗程。4.至阳穴埋元利针法:适用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患者,证候属于肝经郁热证;疼痛为中度痛、持续 l 小时以上;疱疹及疼痛发生在颈项、躯干及四肢者。采用元利针于脊柱

5、呈现 15角向下平刺刺入至阳穴,而后于脊柱平行向下送针至针柄处止,再用橡皮膏固定针柄以防滑出。 还可根据病情选用热敏灸、钩活术、蜂针、穴位注射等治疗。(四)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用红外线照射、激光、微波、UV B、红光照射、频谱、磁疗等疗法,以及光电治疗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等治疗仪进行治疗。 (五)护理:辨证施护及健康宣教。【辩证论治】1.肝经郁热证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清开灵口服液(颗粒)、板蓝根颗粒等。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以上二型加减:发于头面部者,可选加荆芥、防风、薄荷、连翘、大青叶等;发于上肢者,可加片姜黄;发于胸部者,可加瓜蒌;发于腹部者,可加陈皮、厚朴;发于下腹部者,可加川楝子;发于下肢者,可加牛膝;水疱呈血性者,可加丹皮、白茅根;继发感染者,可加金银花、蒲公英;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大黄;年老体虚者,可加黄芪。3、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消解余毒。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加减:余毒未清的加黄芩、板蓝根;体实者加大黄破瘀;年老体弱者加黄芪、太子参以扶助正气;阴虚者加元参、麦冬、龟板、白芍、当归;睡眠欠安者,给予生牡蛎、首乌藤;疼痛甚者,加全蝎、地龙。中成药:血府逐瘀丸(胶囊)、元胡止痛胶囊、大黄蛰虫丸等。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