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苏辙.ppt

[预览]
格式:PPT , 页数:14 ,大小:1.98MB ,
资源ID:979278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97927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辙.ppt)为本站会员(Facebook)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辙.ppt

1、,关于苏辙不得不说的故事,苏辙的生平,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苏辙十八岁,与兄苏轼,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之下,离开家乡四川眉洲眉山,进京应试。宋代的进士考试,要经举人考试、礼部考

2、试、礼部复试和皇帝御试等多次筛选。苏轼兄弟顺利通过了礼部考试及复试,而且名列前茅。三月宋仁宗殿试,兄弟二人同登进士及第。这一年苏辙才 19岁,正值少年得志,喜气洋洋。苏氏父子三人受到当朝大臣韩琦、欧阳修的推重。而三人文章也在京师得以盛传,名动一时。这正像苏轼后来在一首【沁园春】里所回忆的那样:“那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这里“长安”借指汴京。“二陆”晋代陆机、陆云兄弟。这兄弟二人当年同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当时人称“二陆”。的确,苏轼兄弟二人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熟读经、史,纵论古今,文如泉涌,胸怀壮志,他们想为国建功立业。而在锋芒初露之际,

3、对自己的才华是多么自负,对将来前途多么乐观。,我猜苏辙的长相 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凹下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

4、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苏辙的作品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又,栾城应诏集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巢谷传六国论等苏辙的散文有自己的风格,他哥哥苏轼曾在答张文潜书中评价说:“冲和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他是说苏辙散文,感情平和,文笔挥洒,行文委婉,迭宕起伏。,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 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5、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黄州快哉亭记,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6、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苏辙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苏洵六国论,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相争以用土地贿赂秦国的方式以求自保,但却在无形之中削弱了自身的国力,同时使自身失去了可依靠的互助国。 而苏辙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能利用好

7、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势力,即韩、魏国的国力,他认为若韩魏将武力抗衡进行到底,六国最终的结果变不会至于此地。,好一场感天动地的兄弟爱 苏轼旷达,苏辙内敛,苏轼不拘小节,苏辙沉静严谨,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 恰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 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 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 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 无言骓马但鸣嘶。,苏轼的弟弟苏辙!,苏东坡对他弟弟说:“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

8、里找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弟弟说:“但是你要了解你说话的对象,有人你可以推心置腹,有的不可以。”苏东坡点头说:“这就是我之所短。也许我生来就太相信人,不管我是跟谁说话,我都是畅所欲言。”弟弟说:“这正是我为你担心的地方啊!” 例子一:苏轼把自己科举考试时候写的文章收入文集,有一处引用的典籍记错了一个地方,苏轼也不改,直接就收入,说明苏轼不拘小节,而且率直,错了就错了,不愿意掩饰。苏辙在将自己小时候写的一篇文章收入文集的时候,对不合适的地方做了改动,说明苏辙严谨,要求比较完美。具体是那篇文章我记不清了,好像是缸砚赋。 例子二:在晚年两兄弟被贬蛮荒之地,分手时苏辙要哥哥答应他一不再写诗,二

9、不再喝酒(因为苏轼经常以诗获罪,不让他喝酒是因为苏轼当时身体不好),苏轼为了不让弟弟担心,就答应了,结果在一次打盹的时候在梦中做了首诗,苏轼醒来心痒难耐,就把这首诗记录下来了,又一想,反正答应弟弟不写诗也没做到,干脆再喝杯酒吧。说明苏辙从实际出发,而苏轼则大而化之 ,不甚在意现实的毁誉。,苏轼兄弟名字的由来: 苏洵名二子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也矣!” 轼,车前横木,可供凭靠依附了望之用,论重要性,自然不

10、比车轮、车辐、车蓬、车轴,但缺少它,就不是一辆完整而方便好用的车子。 以轼为名,就是希望儿子长大后不要成为只能作外饰好看的东西,要当个有用的人。 辙,车轮子在地上碾过的痕迹,久之即成车道,车辙。论车之功劳,自然不会联系到辙,但切成为行车的指标依据, 一旦离开了它也许就会发生车仆马毙的车祸,当然也就不会牵连到辙。 以辙为名,就是希望儿子将来既能为国家建功立业,但又不会闯祸惹事。,见 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

11、、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人手,“更不作喁喁细语,一落笔便纯是一片奇气”(金圣叹),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九

12、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文章的第一段,大意是提出了“养气与作文”的关系这样一个观点,并且以孟子、司马迁作为内心修养和外在阅历的例证。第二段,大意是叙述自己通过周览和交游两条途径来养其气,可惜的是没有见到太尉。第三段的大意是从“志其大” 的假设,落实到求见太尉的宗旨。 最后一段是求见太尉的结束语。,苏辙一生经历了大风大浪,晚年在颖川过起了田园隐逸的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终日里读书著述、默坐参禅,十几年不与外人交往。 生性淡泊沉静的苏辙,于公元一一一二年去世,终年七十四岁。他是“唐宋八大家”中最后一个去世的人,完成了那个舞台上最后一场美丽的谢幕。 至此,一个风华绝代的时代结束了。 在他的晚年,作了这样一首词,倒颇为他一生的写照:,七十馀年真一梦。朝来寿斝儿孙奉。忧患已空无复痛。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 早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石塔成时无一缝。谁与共。人间天上随他送。,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