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TS 法)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方法。它将操作者的作业,分解为预先规定的几个基本动作,然后代入这些基本动作的理论时间值,最后将各个时间值加和再予以宽放即得到标准作业时间。PTS 法显著的特点就是无需进行时间观测,只要了解操作的动作序列,查表中的标准时间值便可以制定出标准时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快捷。表中的数据由大量实验研究所确定,因而 PTS 法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比较著名的 PTS 法有模特计时法(MOD 法)、方法时间测定法(MTM 法)、工作因素法(WF 法)、WF 简易法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模特法。模特排时法是 PTS 法的一种,它是澳大利亚的哈依德博
2、士在 1966 年研究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动作时间分析方法。哈依德在研究过程中,总结了前人动作与时间研究成果,借鉴了 WF 法、MTM 法中关于人类基本动作分解的思想,发现并创建了一个新的关于动作与时间研究的基本规律:“ 人体各部位动作不论快还是慢,无论是谁,如果是同一动作,其最快速度与正常速度所用时间之比,都是相等或十分接近的“。研究过程中,他还把人类工程学的原理应用其中,做了大量的实验,运用统计方法,按照能量消耗与动作速度的关系,求出最佳能耗速度及其时间。工人按照这种速度操作,不易产生疲劳,劳动生产率又得到了提高,把效率的提升建立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MOD 法中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3、MOD”,规定人的手指移动 2.5 厘米的时间为“1MOD”,约为 0.129s,人体其它动作时问均为这个时间的整数倍。但当作业熟练程度不同时, MOD 模数也有区别,比如疲 劳 时 1MOD(模数)应增加 10%。即疲劳时 1MOD=0.129 秒10%=0.142 秒+0.129 秒,一般熟练 1MOD=0.129 秒,熟 练 1MOD=0.1 秒。MOD 法将人体动作分为 3 大类共 21 种基本动作。其中第一类包含 11 个上肢的基本动作;第二类包含 4 个下肢和腰部的基本动作;第三类包含 6 个附加动作。每个基本动作都有自己的符号表示,符号后的数值及为此动作的 MOD 数。如“研 5
4、”表示大臂动作,所用时间为 5MOD,即 0.645s。各个动作的具体含义如下:移动动作:手指的动作(M1);手指的第三个关节的部分进行的动作,时间值为 IMOD,移动距离为 2.5cm。手的动作(M2):用腕关节以前的部分进行一次的动作,时间值为 2MOD,移动距离为 3.5cm。前臂的动作(M3):将肘关节作为支点,小臂(包括手、手指)动作一次定为 M3,时间值为 3MOD,移动距离为15cm。大臂的动作(M4):以上臂为主,小臂和大臂作为一个整体,在自然状态下伸出的动作。其时间值为 4MOD,移动距离一般为 30cm。尽量伸直上臂的动作(M5):在胳膊自然伸直的基础上尽量伸直的动作,以及
5、将整个胳膊从自己的身体正面向相反的侧面伸出的动作,其时间值为 5MOD,移动距离一般为 45cm。多次反复的反射动作:反射动作是将工具和专用工具等牢牢地握在手里,进行反复操作的动作。反射动作不是每一次都特别需要注意力或保持特别意识,所以其时间值比通常移动动作小:手指的反射动作 M12,每一个单程动作时间为 I2MOD;手的反射动作 M1,每一个单程动作时间为 l MOD;手臂的反射动作 M2,每一个单程动作时间为 2MOD;上臂的反射动作 M3,每一个单程动作时间为 3MOD。终结动作:碰、接触动作(GO):仅仅是接触目的物,一般不计动作时间。简单抓取动作(G1):不需要考虑选择的抓取,其时间
6、为 1MOD。复杂抓取动作(G3):需要进行考虑、挑选的抓取,时间为 3MOD。简单放置动作(P0):无意识的放置,无须眼睛观察,不计动作时间。需注意的放置动作(P2):需要进行一次修正才能达到目的的动作,时间为 2MOD。需注意的复杂放置动作(P5):需要谨慎地放置,伴随思考和两次以上的位置修正等的动作,其时间为 5MOD。下肢和腰部基本动作:蹬踏动作(F3):脚跟为支点做足颈动作。其时间值为 3MOD。若脚跟离开地面,此动作应判定为下述的 W5。步行动作(w5):走步使身体水平移动的动作。回转身体,也要挪动脚步,也判定为步行动作。步行时,每一步用W5 表示,时间值为 5MOD。弯腰动作(B
7、17):从屈身弯腰到起立回复原状的动作,时间为 17MOD。站立坐下动作(S30):坐到椅子上再站起来或与此相反的动作,时间为 30MOD。辅助动作:重量修正(L1):有效重量小于 2kg 的,不予修正;有效重量为 2-6kg 的,重量修正为 L1,时间值为 1MOD;有效重量为 610kg 的,重量修正为 L1X2,时间值为 2MOD,之后每增加 4kg,时间值增加 1MOD。眼睛的动作(E2):包括眼睛的移动和调整焦距两种,且均为独立动作。每种动作都用 E2 表示,时间值为 2MOD。矫正动作(R2):把从手指向手中抓入或握入的东西再向手指送出。这种复杂的手指和手的连续动作,用 R2 表示
8、,时间为 2MOD。判断动作(D3):动作与动作之间出现的瞬时判定。这个判断动作及其反应的动作,用 D3 表示,时间值为 3MOD。加压动作(A4):在操作动作中,需要推力、压力以克服阻力的动作,用 A4 表示,时间值为 4MOD。A4 是一独立动作,当加压在 2kg 以上,且其它动作停止时,才给予 A4 时间值。旋转动作(C4):以手腕或肘关节为圆心,按图形轨道回转的动作。旋转一周的动作用 C4 表示,时问值为 4MOD。旋转 12 周以上的才为旋转动作,旋转不到 12 周的应作为移动动作。便捷、准确是 MOD 法最大特点,只要将一段动作分解为上述 21 个基本动作,通过将各个动作的 MOD
9、 值相加再加以宽放,即可得到这段动作的标准时间。模特排时法提供了定性工作分析的技术基础(1)模特排时法的动作分为基本动作和辅助动作两大类,非常清楚地把人类动作分为 21 块,表示动作的种类和时间值。其中,移动动作 5 块,终结动作(摸抓、放置)6 块,形成 11 块基本动作。11 块基本动作又分为不太需要注意力的动作模块 8 个,需要注意力的动作模块 3 个。把手以外的动作归纳到附加动作模块中,共 10 块。这样就给出了一个动作与时值的总体结构,一目了然,非常清楚。也就是说,人们在工作过程重的动作不外乎这 21 个动作的组合,大大降低了人们观察分析工作的难度。(2)以手指的动作时间为动作时间单
10、位 MOD,其它部位的动作时间是以手指动作时间的整数倍来表示的。模特排时法是以动作的身体部位为基础,找出了身体各部位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可直接分析作业的时间值,从身体部位的使用和时间值的大小就可以判断特定背景下动作的合理性。(3)模特排时法中的时值共有:0,1,2,3,4,5,17,30 八种,这样可以很方便地从时间值大小和动作的部位对动作的经济性做出分析判断。(4)模特排时法把手以外的动作归纳到辅助动作模块中,共 10 块,这 10 块动作在几乎所有场所统计结果表明,大约占所有动作出现的比例仅为 1%,属于小概率事件,我们在定性分析中完全可以不予考虑。因此,模特排时法作为定性工作分析方
11、法,缩减了分析的范围,但精度并不会降低。企业实施模特排时法的定性分析运用思路:在考虑动作的使用部位时,模特排时法的基本原则是以相对比较少的时间消耗能够完成同一动作作为选择动作部位的依据。关于模特排时法的定性分析运用,可以从动作分类的情况进行如下考虑:1.关于移动动作的定性分析在移动动作中,一般而言,从 M1 到 M3,是动作的最佳选择。从能量消耗的角度考虑,动作的级别对应着不同能量消耗的大小。动作级别越低,能量消耗就越少,因此,选择低级别动作是工作设计的基本原则。但是实际应用中,考虑到动作的自然性、技巧性、舒适性等实际情况,通常讲,M2 和 M3 是实际工作中比较理想的动作选择。 当出现 M4
12、 的动作时,就要引起注意,看是否必要,是否能够克服,这一动作的存在,至少应该引起重视。如果出现连续这样的动作,就必须做好取消和简化的准备。当出现 M5 的动作时,从劳动生理角度讲,应该尽可能地消除。工作中出现这种动作设计,即会加大职工疲劳的产生,也会降低劳动生产率。2.关于终结动作的定性分析终结动作分为摸抓动作和放置动作,全部动作又可以分为不太需要注意力的动作和需要注意力的动作。在岗位设计中,尽可能设计包含不太需要注意力的动作为主。一般可以通过设备、工具等设计创新,更容易满足动作设计的原则。从摸抓动作和放置动作数值看,一般尽可能设计不含有或少含有 3 到 5 的数据的动作。具体而言,对于作业设
13、计中的摸抓动作,尽可能设计成 G0 和 G1 动作模块,而尽可能少地设计含有 G3 的动作模块;对于作业设计中的放置动作,尽可能设计成 P0 动作模块,而尽可能少地设计含有 P2 和 P5 的动作模块,一般 P5 的动作模块一旦出现,应尽可能消除或利用设备来代替手工作业。对于工作分析或岗位设计中的定性分析,要深刻理解模特排时法每个动作的内涵,从而有效把握模特排时法定性分析的尺度。3.关于反射动作的定性分析在岗位设计中,对于作业设计中的反射动作,移动动作 M4 及以上动作,尽可能少涉及反射动作模块。而其他动作模块要根据情况而定。如果观察到工作出现 M4 及以上的反射动作,而且出现次数较多,应该成为改善和消除的主要对象。4.关于同时动作的定性分析在岗位设计或工作分析中,对于作业设计中涉及的同时动作,要注意时限动作与被时限动作问题,着重考虑同时动作注意力需要,一般同时动作尽可能少涉及同时需要注意力的动作模块。如果发现同时需要注意力的动作过多,说明岗位动作设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以上关于模特排时法的定性分析,可以广泛运用在工作分析过程及岗位设计中,只要掌握了其基本原理,就可以设计出相对合理的作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绩效考核与评估,这种分析也能够找到相对的公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