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生栽培技术,黄永山,第一节 概述,一、花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 花生仁的含油量在50%,出油率40%. 油酸和亚油酸比率,简称O/L比率, O/L比率一般在1.42.5为宜。,2.花生是营养丰富的食品,花生仁蛋白质量高30% 可消化率92%95%,3.花生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饲料,花生油粕中蛋白质含量达50%以上,是优质的饲料。花生叶片含粗蛋白约20%,茎约10%,饲料价值高 .,花生是我国主要出口作物.5花生适应能力强、增产潜力大.,6、花生的医用价值,红皮花生的种皮 凝血脂类 白藜芦醇 贝塔植物固醇 叶酸 锌元素,二、花生的起源、分布、产区和生产概况,(一)起源
2、和分布 起源 : 南美洲中部是花生属植物和栽培花生的起源地 分布:花生主要分布在南纬40至北纬40之间的广大地区。 主要集中二 类地区: 一是南亚和非洲的半干旱热带 另一是东亚和美洲的温带半湿润季风带,(二)世界花生的生产现状,世界花生基本上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亚洲种植1347万 hm2,占世界总面积的63.4;非洲种植654万hm2,占世界面积的30.8;美洲种植 116万 hm2,占世界面积的5.5;亚洲、非洲、美洲共占世界种植面积的997,欧洲和大洋洲仅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二)世界花生的生产现状,目前世界花生种植面积约2122万km2,单产1210kghm2,总产256
3、8万 t 世界花生主产国有印度、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塞内加尔、苏丹、尼日利亚、扎伊尔和阿根廷等。,(二)世界花生的生产现状,面积: 印度平均种植 841万hm2,占世界总面积的396%,居首位; 中国种植面积 328万hm2。,占世界面积的 155,居第2位; 尼日利亚种植 128万hm2,占世界面积的 6%居第 3位。单产:美国平均约3000 kghm2居第 1位, 中国平均约 2380kg/hm2,居第2位, 阿根廷 2350kghm2,居第3位。总产:中国因单产较高,总产达783万 t,居1界第 1位; 印度虽面积最大,但因单产较低总产 772万 t,居第2位;,(二)我国花生产区及
4、生产概况,全国划分为7个花生区:北方大花生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区;云贵高原花生区;东北早熟花生区;黄土高原花生区;西北内陆花生区。,三、花生生产中存在问题,(1)产量不稳定、产量悬殊大。沙区100kg左右,高产达500kg以上。 (2)施肥不稳学,P、K、Ca肥施用不均。 (3)管理粗放。旱、涝、薄、粗、杂、抗灾力低。 (4)密度不合理,行株距离配不当。,发展对策,1、继续发展麦套种植,扩大花生与棉、豆、玉米、红菜、芝麻等套种。 2、建立种子基地,发展统一供种。3、合理密植3、改进施肥,增施P.K.Ca肥。5、采用化控技术,推广地膜栽培。6、综合防治病虫。7、发展予西沙区、
5、砂姜黑土区花生生产。8、扩大花生食品生产,注重对花生、花生壳和其它成分的综合利用,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四、科技现状,美国 美国的花生生产技术领先世界,广泛应用良种、包衣精播,全部应用除草剂除草,生产全程机械化,灌溉已达指标化,应用计算机平衡施肥等, 印度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其主要科研任务之一是花生研究 中国,第二节 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花生的品种类型 (一)栽培花生的植物学归属 一个染色体基数为10的异源四倍体种花生属于豆科(Leguminosea Li giu:miwsi),蝶形花亚科(Papilionodeae),合萌族(Aeschynumeneae),柱花草亚族(Styl
6、osanthinae),花生属(Arochis.),所有花生属植物的共同特征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花为黄色蝶形花,一体雄蕊,花萼下部伸长成花萼管。,(二)栽培花生的亚种和类型,花生栽培种分类系统及其对应关系,我国花生孙大容分类系统分成普通型、珍珠豆型、多粒型、龙生型四种类型。 其中普通型、龙生型,这两种类型具交替开花习性;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则为连续开花。,1,1,普通型。在我国的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其茎枝有棱角、中空,荚角茧状,一般一个荚果两仁,果仁较大,所以也称为大花生。这类花生含油和蛋白质适中,可以榨油,也可以食用,是我国出口花生的主要类型。由于其生育期较长,成熟较晚,故多用于春播。 龙
7、生型。植株的侧枝较长、蔓生,茎枝截面为圆形实心、生有茸毛。最突出的特点是荚角曲棍状,每荚生种子多在3粒以上,因有明显的果嘴和龙骨(背脊),形状似龙而得名。其果仁稍小、三角形,先端和基端往往有斜截面,又称小粒种。这类花生含油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食用香味浓、风味好。在栽培上具有抗旱耐瘠的优点。但荚角易遗失在土中。 珍珠豆型。果仁为圆珠或桃形,果皮有白、粉、红、紫红、紫黑等多种颜色。荚果较小,茧状,果秃较薄,有的呈葫芦状。其种子含油较高,适于榨油,又由于其含亚油酸较高,烘烤之后香气浓。该类型的花生茎粗而丛生,统称为直立小花生,一般表现早熟,适于在两熟地区和东北早熟花生区种植。 多粒型,粒多,荚果
8、为长棍状,每果24粒种子,但大多3粒以上,前后种子相邻处有截面,一般仁小、壳厚,具有极早熟的特点,但产量较低,多在东北早熟、花生区种植,花生开花型,1交替开花型 主茎上不着生生殖枝(花序),在第一、二级侧枝的基部第13节,只着生营养枝(分枝),不能着生花序(即不能开花)。其后的几节着生花序,以后又有几节着生营养枝,即在侧枝的节上分枝和花序交替出现。凡具交替开花型的花生品种即归为密枝亚种或交替开花亚种(subsp.hypogaea)。,2连续开花型 主茎上能发生生殖枝,在侧枝的各节上均能发生生殖枝。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多数主茎开花的品种,在一级侧枝的第12节上发生二级分枝,以后各节均能连续开花,而在
9、这些二级分枝上,基部第12节均能形成花序,亦属于连续开花型的品种,均归为疏枝亚种或连续开花亚种(subsp.fastigiata)。确定开花型应以主茎是否开花为主要依据。,连续开花型,交替开花型,(二)花生亚种和变种的生物学特点,1亚种间的差异 分枝性 生育期 生理特性 生化特点,2变种间的差异,普通型:交替开花,果壳厚,网纹浅而粗,果嘴与龙骨不突出。 龙生型:交替开花,果壳较薄、网纹深、果嘴与龙骨突出。 珍珠豆型:连续开花,分枝少,荚果,果壳薄,网纹细,果小仁小。 多粒型:连续开花,果壳厚,网纹粗而浅,荚果三室以上。,中间类型:,两大特点:一是连续开花、连续分枝。开花量大、受精率高,双仁果和
10、饱果指数高。荚果普通形或葫芦形,果型大或偏大。网纹浅,种皮粉红,出米率高。株型直立,中熟或早熟偏晚。二是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目前,生产上或科研上 的分类,生育期 早熟种(130天); 中熟种130160天; 晚熟种(160天)种子大小 大粒种(百仁重80g); 中粒种(50-80g); 小粒种(2,侧枝几乎近地生长,与主茎约是90角,仅前端直立向上生长,其长度不及葡萄部分的1/2,如龙生型品种。半蔓型:株型指数约为1.5左右,第一对侧枝近基部与主茎约成60,侧枝中上部向上直立生长,直立部分大于葡萄的部分,如普通型品种。直立型:株型指数为1.11.2,第一对侧枝与主茎形成的角度45如珍珠型、中
11、间型等。直立型和半蔓型一般含称丛生型,蔓生型花生,半蔓型花生,直立型花生,3、叶,(1)形状:花生的叶可分为不完全叶和完全叶两类。不完全叶有: 子叶 鳞叶 苞叶,花生的完全叶(即真叶)。是由托叶、叶柄、叶枕和叶片四部分构成。叶片为4个小叶片组成的羽状复叶,小叶片的形状有椭圆的、 长椭圆,倒卵圆和宽倒卵圆四种 。,(2)功能:,光合性能:花生虽属于C3作物 吸收作用:能吸收营养元素,补充养分 (3)特性 感夜运动:叶片昼开夜闭的现象向阳运动:早晚阳光斜照时,植株上部叶片 常竖立起来,以其正面对着太阳,并随着 太阳辅射的变化,不断变化其位置。,(二)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1花序和花 (1)花序:花生
12、的花序在植物学上叫“总状花序”。 短花序:花序轴短,只着生13朵花,似族生;长花序:花序轴长,着生47朵花,甚至10朵以上。混合花序:花序上部又长羽状复叶,又长花朵;复总状花序:侧枝基部,有几个短花序族生。,(2)花,花为黄色大形的蝶形,(2),花的结构,花芽分化:,每一个花芽分化的整个进程大致可分为八个时期: 花芽原基形成期; 花萼分化期; 雄蕊、心皮分化期; 花冠分化期; 胚珠、花药分化期; 大小孢母细胞形成期; 雌雄生殖细胞形成期; 胚囊及花粉粒成熟期。,花芽分化特点:,(1)花芽分化早,出苗时或出苗前就分化;(2)花生团棵期,花芽分化最盛,形成的花多为有效花。(3)盛花后再分化的花芽多
13、数为不结果的无效花。,开化受精:,幼蕾膨大,开花前一天傍晚花瓣膨大,夜间花萼管迅速伸长次日清晨开花前12小时,花药开裂受精。开花后57h,花粉管达到花柱基部,开花后1218小时,完成受精。,开花顺序、开花期和开花量:,按由内向外,由下向上 花生属无限开花型植物,花期很长 珍珠豆型早熟品种花期最短, 出苗始花2025天, 始花终花5060天;普通型中熟品种花期较长, 出苗始花2530天, 始花终花8090天。,2、果针,果针的形成和伸长 受精后,子房基部的一部分细胞开始分裂、伸长,大约在开花后46天,即形成明显可见的子房柄。子房柄连同位于其先端的子房合称果针。,花生果针形成和伸长,特性:,果针虽
14、然是入土结实的生殖器官,但具有与根相似的吸收性能和向地生长的习性,可以弥补根系吸水肥的不足。,影响果针形成因素:,一是花器发育不良,没有正常授粉受精能力。二是开花时气温过高或过低。过高指大于35,过低指小于18,果针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530;三是开花时空气湿度过低(50%)。,影响果针入土的因素:,一是果针的穿透力(34克/cm2)。二是土壤阻力。松软沙土、易入土,粘土、板结土不易入土。三是果针的着位置。低果针易入土,高位果针不易入土,针长10cm不易入土。,3、荚果,荚果的形态、大小:荚果的形状因品种而异,大体上有以七种:普通形:具两室,果腰浅,果嘴不明显或不甚明显。果腰极浅,果嘴不明显茧形
15、;果嘴明显,后室与前室形成一拐角斧头形。葫芦形:具两室,果腰深。其中有一类,果腰深, 果形稍细长,称蜂腰形。曲棍形:荚果在三室以上,各室间有束腰,果壳背部形成几个龙骨突起,先端一室稍向内弯曲,似拐棍,果嘴突出。串珠形:荚果多在三定以上,名室间束腰极浅,排列像串珠。,花生荚果的不同形状,荚果的大小通常在栽培上以随机样品的平均每公斤荚果个数来表示。也可以以某品种典型饱满荚果的百果重(g)表示。大花生的斤果数为350380个; 成熟良好220个/斤; 成熟稍差的370380/斤。,荚果发育过程:,A荚果膨大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荚果体积的增大。 10天左右即成鸡头状幼果, 1020天荚果体积增长最
16、快, 2030天内,荚果体积即长到最大限度。 B荚果充实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荚果干重迅速增长, 糖分减少,含油量显著提高。,影响荚果发育的因素:,1)黑暗 2)水分 3)氧气 4)结果层的矿质营养 5)温度 6)有机营养的供应情况 7)机械刺激,4、种子,形态特征 花生的种子通常花生仁着生存荚果的腹缝线上,成熟种子的外形,一般是一端钝园或较平,另一端胚根突出。 外形可分为椭圆形、圆锥形、桃形、三角形、园柱形五种,种子大小:品种间相差1倍以上。 普通型大粒品种百粒重在90100g以上。珍珠豆型品种百粒重在50g左右。,种子的休眠性,新收获的种子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不能发芽或不能完全发芽,必
17、须经过一定时期的贮藏和“后熟”才能达到完全发芽的特性叫种子的休眠性。种子休眠所需时间叫“休眠期”。花生种子的休眠性是种皮的障碍和胚内抑制物质共同作物的结果。,1,一般将花生一生分为播种出苗期、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5个生育时期。播种出苗期:花生从播种到50的幼苗出土、第一对真叶展开。幼苗期:花生从出苗到50的植株第一朵花开放为幼苗期,或称苗期。开花下针期:花生植株从开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子房膨大呈鸡头状)。结荚期:花生植株开花下针后从幼果开始膨大到50植株出现饱果。饱果成熟期:从花生植株出现第一个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一,三、花生生育的时期及其特点,1、播种出苗期
18、 :从播种到50%的幼苗出土并展开第一片真叶,为种子萌发出苗期。 特点:子叶半出土。 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水分: 花生播种需要的适墒是相对含水量为6080%。 温度: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7 氧气:萌芽出苗期间,呼吸旺盛,需氧较多,2、苗期,从出苗到50的植株第一朵花开放为苗期 主要特点:主要结果枝已经形成。有效花芽大量分化 。根系和根瘤形成 。营养生长为主,氮代谢旺盛 。,2、苗期,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度:苗期长短主要受温度影响,约需大于10有效积温300350。苗期生长最低温度为1416,最适温度为2630。水分:花生苗期是一生最耐旱的时期,干旱解除后生长能迅速恢复,甚至超过未受旱
19、植株。营养:对氮、磷等营养元素吸收不多,但苗期适当施氮、磷肥能促进根瘤的发育,有利于根瘤菌固氮,显著促进花芽分化数量,增加有效花数。,3、开花下针期,从始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为开花下针期,简称花针期。特点:营养器官的生长仍处于指数增长期,还未达到植株干物质积累的最盛期。叶片数迅速增加,叶面积迅速增长。根系在继续伸长,同时主侧根上大量有效根瘤形成,固氮能力不断增强。开花数通常可占总花量的5060,形成的果针数可达总数的3050。,3、开花下针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 花针期大约需大于10有效积温290, 适宜的日平均气温为2228。水分 土壤水分含量的60-80。营养 对N、P、K三要
20、素的吸收约为总吸收量的2333%,这时根瘤大量形成,能为花生提供越来越多的氮素。硼素对开花受精有影响。,4、结荚期,从幼果出现到50植株出现饱果为结荚期。特点花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盛期。叶面积系数、群体光合强度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花生荚果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决定荚果数量的时期。,4、结荚期,对外界环境要求 水分 一生中吸收养分和耗水最多的时期, 对缺水干旱最为敏感。温度 温度影响结荚期长短及荚果发育好坏。,5、饱果成熟期,特点 营养生长逐渐衰退,生殖生长为主。根系吸收下降,固氮逐渐停止。叶片逐渐变黄衰老脱落,叶面积迅速减少。果针数、总果数基本上不再增加,饱果数和果重则大量增加。
21、,5、饱果成熟期,对环境要求 温度 气温影响饱果期长短,温度低于15荚果生长停止。水分和营养 饱果期耗水和需肥量下降,若遇干旱已无补偿能力,会缩短饱果期而减产。,第三节 花生产量和品质形成,一、花生产量形成(一)花生产量的构成因素 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株数X单株果数X果重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果数 构成花生产量的三个基本因素。 果重三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二)花生产量的决定因素,群体光合物质的生产能力产量形成期所生产的光合产物分配到荚果中的比率产量形成期的长短,1、群体光合物质的生产能力,(1)光合面积。最适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幅度在34.5之间。在叶面积较小时,小叶片趋于平展,消光系数可达1,叶
22、面积指数(LAI)只需达到3,即可截获95%的辐射能; 叶面积较大时,小叶片竖立,消光系数可降到0.70.75,叶面积指数44.5时仍能使冠层基部叶获一定光照 。,高产田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的共同特点:,结荚期前后冠层封垄,叶面积指数达到3左右,以后平稳上升,最大叶面积指数保持在4.55(密枝亚种为5.5),进入饱果期后叶面积指数缓慢下降(不低于3.5),于收获时仍能保持2左右。,(2)光合速率,群体净光合速率(Pn)可达50mgCO2dm-2h-1,单叶净光合速率(Pn)高达34mgCO2dm-2h-1群体光合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单叶光合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一般普通型品种的光合速率高于珍珠豆型品种
23、,但品种的光合能力与其产量潜力无必然联系。,2、产量形成期所生产的光合产物分配到荚果中的比率,干物质分配系数指某时期内荚果重增量与植株干物重增量的比率,它反映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库与源的关系。高产花生田除了具有较高的物质生产能力外,其经济系数几乎均在0.5左右,分配系数高达0.80.9。,3、产量形成期的长短,结荚期和饱果期合称为产量形成期。延长产量形成期可以从“提前”和(或)“延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尽可能促早开花,早结果,以提早进入产量形成期;另一方面在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协调的基础上,后期保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脱落,以使产量形成期推后。,二、花生的品质形成,(一)优质花生的品质指标 花生
24、根据其用途不同,品质指标分为 1.油用型花生油用花生的品质以籽仁脂肪含量为主要指标,脂肪 含量愈高品质愈好,要求脂肪含量达55%以上,同时考虑脂肪酸组成,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愈高,营养价值愈高。2.食用、加工用花生食用与食品加工用花生的品质以籽仁蛋白质 含量、糖分含量和口味为主要指标。蛋白质含量高,含糖量高,食昧好品 质愈好,要求蛋白质含量达30%以上,含糖量6%以上,同时考虑低脂肪 含量和油酸/亚油酸比值。3.出口专用花生出口专用花生的品质以英果和籽仁形状、果皮和种 皮色泽、整齐度等以及油酸/亚油酸比值、口味为主要指标。出口大花生 要求油酸/亚油酸比值达1.6以上,含糖量高于6%,口味清、脆、
25、甜;小 花生要求油酸/亚油酸比值达1.2以上,种皮无油斑、黑晕、裂纹。其次 要求无黄曲霉毒素污染,降低农药、激素残留。,(二)优质花生品质形成过程,1.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油脂的形成 磷酸二羟丙酮 甘油 糖酵解 油酯 丙酮酸 脂肪酸油脂的原料来自光合作用,需要相当高的能量。,2.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形成,白质是由氨基酸合成的,在花生种子发育成熟过程中,氨基酸等可溶性含氮化合物从植株的其他部位(主要是叶片)转移到种子中,在种子中合成为蛋白质,以蛋白质粒贮藏在细胞中 。,(三)优质花生品质形成的调控,培育专用的油用花生或蛋白用花生品种是花生品质育种的发展方向。 不同栽培条件及措施对花生品质也有
26、一定影响 。,第四节 花生的栽培技术,一、种植安排二、选地与整地 三、花生的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 四、花生的需水量及其需水规律 五、合理密植 六、适期播种 七、加强田间管理 八、适期收获与带壳贮藏,一、种植安排,1、种植方式 麦垄套种夏花生:占花生总面积的70% 麦(油)后直播夏花生 一年一熟的春花生:这种方式占15%;花生和其它作物间作种植:立体高效,2、轮作倒花:,花生重茬的原因: 加重了病虫杂草的危害 连作可造成花生根系自身中毒。 连作间造成土壤养分失调。 目前,花生集中产区 深耕、加深耕层,将病原积菌深埋土壤深处。增施有机肥料,增施P、K肥,改善土壤结构。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二、选
27、地与整地,(一)花生要求的土壤条件: 第一注意不要重茬; 第二土层深厚50cm以上。 第三土质要疏松、透气、上沙下壤、上虚下实。 第四花生耐盐、耐碱性不强,较耐酸。,沿河平原沙土特点:,土壤肥力低。有机质含量在0.5%左右,全N0.05%,含P量极低。土层薄、土粒粗、保水肥力差,风蚀严重。质地疏松,通透性好,易耕作。改良措施:增加有机肥;发展绿肥:深耕;植树造林,防水固沙;翻淤压沙或翻沙压淤。,田间起垄,机械整地,(二)土壤耕作,1、深耕 时间、深度、结合施肥。 2、整地 深耕细耙、地面平整 做到三沟配套,能灌能排。,三、花生的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一)所需的营养元素 N、P、K、Ca这四种元
28、素花生的需求量较大,被称为花生营养的四大元素。 (二)需肥量 每生产100kg荚果,全株吸收的N平均为5.450.68kg, P2O5 1.040.238kg, K2O 2.6150.6728kg, CaO 1.53.5kg,一般为22.5kg。大约比例N:P:K:Ca=5:1:3:2,(三)花生需肥特点,1、花生需要的N系大部分来自根瘤。 2、叶片吸收的营养物质能运转到植株的各部位。3、果针、幼果能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4、吸收高峰在盛花期 。,(四)花生施肥效应与施肥量,花生施肥效应主要取决于土壤养分的丰缺。土壤全氮含量650mg/kg的高肥地上,氮肥效应不显著;土壤全氮含量450mg/
29、kg,氮肥效应极显著;土壤全氮含量450650mg/kg的中肥地上,氮肥的增产率与氮、磷比率(全N/P2O5)有关。缺磷的临界指标约810mg/kg,小于45mg/kg为极缺。缺钾的临界值为6790mg/kg。土壤临界钙含量一般代换性钙0.14%0.25%为宜。微量元素的临界值指标大致是:铁为5mg/kg,硼(热水溶)为0.2mg/kg(钙质土)或0.5mg/kg(酸性土);钼为0.15mg/kg,锌为0.5mg/kg;锰为23mg/kg(代换性锰);铜为0.2mg/kg。,施肥量,中肥地上,氮的最佳用量约6075 kg/hm2,低肥地上(全氮低于450mg/kg),氮用量约135150kg/
30、hm2。磷的最佳用量变动在75165kg(P2O5)/hm2,施P2O5量y与土壤含P2O5(mg/kg)量x的关系为y=120.3x+0.012x2。一般可施优质有机肥3000045000 kg/hm2。,(五)花生的施肥技术,1、施肥原则 重视前茬施肥,重施有机肥和磷肥,重施基肥,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的原则。2、施肥方法 基肥:基肥的2/3(包括有机肥和氮、磷等化肥)结合耕翻施入犁底,1/3的基肥结合春季浅耕或起垄作畦施入浅层以满足生育前期和结果层的需要。钾肥应全部深施 。 钙肥 施用应考虑土壤的酸碱性, 在pH值5以下的酸性土壤上,可结合耕翻全层施用; 在土壤近中性时,可于初花期
31、把石膏施在结果层,每公顷用量375450kg; 在偏碱性的土壤上,不能施用钙肥。,追肥 在基肥不足土地上,苗期至初花期施用1530kg/ hm2氮肥。 磷肥未施足者,花针期在结果层施过磷酸钙或氮、磷混合肥。 叶面喷肥 结荚期在喷施杀菌剂同时,喷洒1%2%尿素,2%3%过磷酸钙或0.1%0.2%磷酸二氢钾液,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早衰,促进荚果发育。,微量元素肥料,缺铁现象较常见。一般可每公顷施7.515kg硫酸亚铁作基肥,0.1%硫酸亚铁溶液浸种12小时,1%3%硫酸亚铁或鏊合铁溶液于新叶发黄时叶面喷施,每隔12周喷一次,连续喷23次。 缺锌症状是植株矮化,叶片失绿,易与缺铁混淆,两者常同时发生,
32、。可用ZnSO4 1530kg/hm2作基施,或每公斤种子用4g ZnSO4拌种,或1%2%ZnSO4溶液于花针期喷施。 缺硼影响花生生殖器官发育。可用硼酸或硼砂0.1%0.25%水溶液于花针期喷施。缺钼常表现缺氮症状,钼主要存在于根和根瘤内,且根瘤固氮降低 。可用钼酸铵或钼酸钠0.1%0.2%溶液浸种或拌种,大田底施肥料,四、花生的需水量及其需水规律,花生每生产1kg干物质,约需耗水450kg 播种出苗期:土壤耕层相对含水量在70%以上;苗期:最耐旱的时期,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50%60% ;盛花期 :土壤耕层相对含水量在70%以上;饱果成熟 期:土壤适宜相对含水量应为50%60%。 总之,花
33、生需水规律可概括为“两湿两润”规律 。,五、合理密植,(一)合理密植增产理论依据 1、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2、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3、合理密植可增加有效结果枝数,(二)合理种植密度与方式,种植密度 目前北方,夏花生适宜密度为2730万株/hm2。春播: 疏枝中熟丛生大花生为2127万株/hm2,珍珠豆型早熟品种2730万株/hm2。 密度取决于地力、品种、气候和播期等因素。 种植方式 一般肥力较高的花生田多采用宽行窄株或宽窄行播种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通水透光,控制徒长,便于田间管理。,六、适期播种,1、种子准备: 选种: 催芽: 药剂拌种: 种衣剂包衣: 2、适时播种 要求
34、 5cm地温稳定在15(珍珠豆型小花生12)以上,即可播种,而以地温稳定在1618时,出苗快而整齐,一般北方花生区春播适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目前夏花生的播种方式有两种:麦垄点种和麦后直播麦套花生的适宜播期主要与小麦收获期早晚有关。 铁茬播种是由于劳力紧张未能来的及种的麦田或由于小麦长势好、密度大、套种困难的麦田或严重干旱缺墒,无法套种的麦田,可在麦收据后,立即时播种,注意应选用早熟类型的品种,另外,密度应加大。,播种机,七、加强田间管理,1、清棵是指花生基本齐苗进行第一次中耕时,将幼苗周围的表土扒开,使子叶直接曝光的一种田间操作方法。清棵的主要作用:一是促使第一对侧枝一出生就直接见光,基
35、部节间短而粗壮,侧枝基部的二次枝早生快发,开花早且多,结果早、多、整齐,饱果率高;二是可促根生长,使主根深扎、侧根发生多,有利于提高抗旱吸肥能力;第三可清除根际杂草、减轻苗期病虫害。清棵一般可增产6.6%23%,平均增产12.9%。,清棵技术:清棵时间要适时。花生齐苗后立即进行。清棵深度要适当。以子叶节露土面为宜,还要 注意不要损伤和碰掉子叶。 清棵和蹲苗结合(蹲苗时间)。一般在清棵后 1520天后再进行第二次中耕。,2、化学除草,用于花生的主要为芽前除草剂。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都尔、杜尔),拉索等。每公顷用15002250ml乙草胺或异丙甲草胺或拉索兑水7501000kg,于花生播后出苗前
36、喷洒地表均可有效防除杂草滋生。,3、中耕培土,花生中耕一般34次, 第一次在齐苗后结合清棵进行; 第二次在团棵时进行; 最后一次应在下针、封垄前不久进行。 中耕和培土要结合,“迎针下扎” 。“AnM栽培法”或“花生控制下针栽培法”,什么是控制下针(AnM)栽培法? AnM栽培法:是山东莱阳农学院沈毓骏教授经多年研究、试验成功的一种花生新栽培法。用该方法种植花生,出苗齐,生长壮,第一对侧枝发育快,下针集中,结果整齐,成熟一致,产量高。比一般栽培法平均每公顷增产荚果972.0公斤(64.8公斤亩),增产13.528.0%。 花生AnM栽培法的主要作用原理是: 以栽培技术控制花生下胚轴的暴光时间和植
37、株基部的大气湿度,从而促进内源激素乙烯的产生,以控制花生下胚轴的伸长与果针入土的时间,减少过熟和秕果,达到果多果饱之目的。,4.合理灌排,根据花生的需要水进行灌水。北方7、8月份正值花生快速生长期,多为雨季,应注意排水 。,5.生长调节剂应用,主要是植物生长延缓剂B9(比久)和多效唑(PP333)或其中主要成分是B9或PP333的各种生长调节物质。,花生病虫害,给我省花生造成较大危害的病虫害主要是青枯病、叶斑病、疮痂病、蛴螬、蚜虫等。青枯病: A、症状:花生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病株初始时,主茎顶梢第一、二片叶片先失水萎,花生青枯病,焉,早上延迟开叶,午后提前合叶。l2天后,病株全株或一侧
38、叶片从上至下急剧调萎,色暗淡,呈青污绿色,后期病叶变褐枯焦。病株易拔起,其主根尖端、果柄、果荚呈黑褐色湿腐状,根瘤墨绿色。病茎纵剖维管束呈黑褐色,横切面保湿下稍加挤压可见白色粘液溢出。 B、防治措施: (1)清除菌源:对田间病株应及早拔除深埋或烧毁,常年种植花生田块,在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烧毁,不用病花生藤堆肥,尽量减少和控制病菌的扩散,降低次年发病的初浸染源,仍具有减轻病害发生的作用。,(2)合理轮作:对重病区,水源条件较好的,实行水旱轮作是控制花生青枯病发生危害的最有效措施。对旱坡地花生种植区,不能进行水旱轮作,可与青枯病菌的非寄主植物轮作,如小麦、玉米、甘薯、大豆
39、等,一般轮作2-3年,具有明显减轻病害的作用。 (3)加强栽培管理:田间栽培管理措施,对控制花生青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具有明显的作用。在花生青枯病发生区,应注意田间水肥管理。对旱坡地在播种花生前,进行短期灌水泡浸,可促使土壤中病菌大量死亡,从而减少病菌侵染机会,降低发病率。播种花生时,每亩施石灰、草木灰5015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使土壤呈微,碱性,以抑制病菌生长,减少发病。田间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硼肥可促进花生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同时,做好田间的清沟排渍,防止雨后积水。早期零星病株及时拔除,集中处理。不施用带菌肥料等农业栽培管理措施,既具有防病作用,也具有增产效果。(4)化学防治措施
40、:在发病后进行药剂防治,通常难以达到治疗效果。有些药剂具有一定防效:亩用100克20龙克菌SC,对水50kg,在病害发生期用药防治1-3次;若遇连续阴雨,可亩用20%青枯灵300-500克加50%福美双800-1000克,与50斤过筛细土拌匀后,撒于花生窝中。,黑斑病,褐斑病,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和黑斑病):,花生叶斑病包括黑斑病和褐斑病,是花生上常见的两种叶部病害,在田间常同时发生,症状相似,主要造成叶片枯死、脱落,发生普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40以上。 A、症状: 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的中后期,褐斑病始发期比黑斑病稍早,以为害叶片为主,也可为害叶柄和茎秆。 两种病害发病初期均形成褐色
41、小点,扩大后在叶片上形成褐色圆形病斑,在叶柄和茎秆上形成褐色椭圆形病斑。潮湿时,在病斑上的小黑点处产生灰褐色霉层。 诊断要点:叶片上形成褐色圆形病斑,叶柄和茎秆上形成褐色椭圆形病斑,潮湿时在病斑上的小黑点处产生灰褐色霉层。,B、防治措施 a、农业防治 : 花生收获后要尽量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及时翻耕,实行轮作。 b、药剂防治 : 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l 000倍液隔 15天左右喷1次,共23次,有较好的防病增产效果。,疮痂病: 这是我省花生新病害,2000年开始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A、症状:花生疮痂病危害植株叶片、叶柄、茎部、子叶柄,病部均表现木栓化疮痂状。B、药剂防治:75%百菌清或40%疫霜锰锌800倍液 ,从发病初期开始,视病情隔710 d喷一次,喷23次。,疮痂病,花生根结线虫病,蛴螬对花生的危害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