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7 ,大小:165KB ,
资源ID:968706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96870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6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ppt)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6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ppt

1、经济学说史教程,1,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本章重点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斯密 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 第三节 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 第四节 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第五节 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 阅读书目 思考题,经济学说史教程,2,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他的主要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不仅是政治经济学的系统论著,而且探讨了国民经济史、经济学说史、财政学等学科。从生产领域的研究,得出了具有科学价值的劳动价值论、工资论、利润论及地租论,从而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区分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反对国家干预经

2、济,主张实行国内及国际的自由贸易。,本章重点,经济学说史教程,3,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斯密,一、 斯密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 1. 时代背景:18世纪中期和后期,英国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经济领先地位。伦敦迅速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工场手工业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英国的工业革命从1760年开始的,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期。,经济学说史教程,4,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斯密,2.生平: (17231790)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的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

3、发展。是公认的经济学宗师。 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进入英国牛津大学,25岁成为爱丁堡大学的英国文学史讲师,1751年,回母校格拉斯哥大学任教,开始讲伦理学,后改授道德哲学。1759年,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出版。1764年前往法国,拜会了 魁奈、杜尔哥等人,交流了学术观点。1767年,返回伦敦,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1776年,第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问世。 后又任苏格兰关税委员、格拉斯哥大学校长等职位。,经济学说史教程,5,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斯密,二、斯密的著作 生前出版的著作只有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逝世后出版的有哲学问题论集和亚当斯

4、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等。 国富论: 本书的目的是阐明财富的起源及其产 生和增长的条件。在他看来,一国国 民的全年劳动,就是一国财富的源泉。,经济学说史教程,6,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各章节内容: 第1篇研究劳动生产力得以改进的原因和劳动生产物分配给社会各阶级的顺序。 第2篇论资本的性质、积累和用途。 第3篇讲国民经济史,论述不同的国度,其财富有不同的发展途径和后果。 第4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是对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的最早的理论概括。 第5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属于财政学问题。,经济学说史教程,7,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斯密,

5、三、斯密的方法论 在斯密的著作中,各种相互矛盾的理论和平共存,这是他的研究方法的矛盾的必然结果。例如,他的道德情操论从人类的同情心出发来研究道德世界,而国富论却从人们的利己心出发来观察经济世界。 马克思准确地指出,国富论中归纳法与演绎法是同时并用的,它的方法论的实质却不在于此,而在于它所固有的二重性。斯密的理论充满了矛盾。 在斯密的观念中,这种矛盾并不存在。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双重的,揭示本质与描述现象。这样,在斯密的著作中就同时并存了内在和外在方法。,经济学说史教程,8,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一、分工理论斯密的国富论是从分工开始论述的。这是由于他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主要原因是靠提高劳动

6、生产力,而要提高劳动生产力,首先要靠分工的发展。他说:“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经济学说史教程,9,产生的原因:斯密也论述了分工是怎样产生的。他认为,分工不是由人们头脑中发明出来的,它是由交换造成的,即“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经济学说史教程,10,分工的发展受交换范围的限制,他说:“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经济学说史教程,11,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二、价值的两个意义和两种价值规定 价值的两个

7、定义: 斯密指出:“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他有时表示特定的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占有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使用价值,后者叫交换价值。”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借助“钻石和水”来说明二者的关系,他说道:“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经济学说史教程,12,斯密首先对价值的意义作了解释,明确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斯密对商品及其构成因素的理解是肤浅的、不正确的。1.不是从商品二因素的角度来把握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应为价值)。2.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的

8、分析是不正确的。,经济学说史教程,13,价值的决定 第一,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斯密说道:“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尚未发生以前的初期野蛮社会,获取各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量之间的比例,似乎是各种物品相交换的唯一标准。”“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原因是“在这种社会状态下,劳动的全部生产物都属于劳动者自己,一种物品通常应可购换或支配的劳动量,只由取得或生产这物品一般所需要的劳动量来决定。”因此,“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换言之,只有用劳动作标准,才能在一切世代和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这是斯密的第一种价值论,即劳动价值论。,经济学说史教程,14,第二,

9、商品所能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决定价值。斯密指出:“一个人占有其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够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换言之,即“对于占有财富并愿用以交换一些新产品的人来说,它的价值,恰恰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在这里,商品的价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经济学说史教程,15,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三、三种收入构成价值 斯密论述了他的两个价值规定如何统一的问题,从而导致第三个价值规定的出现。 他认为在大多数商品的价格构成中,包含有工资、利润和土地地租。商品价格归根到底都分解成为那三个部分或其中之一。斯密也就从劳动决定价值的科学立场滑进三种

10、收入决定价值的泥潭。这个庸俗的价值定义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上被称为“斯密的教条”。,经济学说史教程,16,价值构成理论,也即斯密的第三种价值理论,斯密说:“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这就是所谓三种收入价值论,即有名的“斯密教条”。他说:“无论在什么社会,商品价格归根到底都分解成为那三个部分或其中之一。在进步社会,这三者都或多或少地成为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的组成部分。”,经济学说史教程,17,斯密得出这种理论的思路是:一旦有了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劳动生产物就不能完全归劳动者所有,而必须分出一部分给资本作为利润,还要分出一部分给土地作为地租;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用于生产

11、或取得任何一种商品的劳动量,就不能单独决定这种商品所应交换、支配或购买的劳动量了。在工资之外,还应加上利润和地租,于是商品的价格就有了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个部分,这三者也就成为新条件下商品价值的三个源泉。,经济学说史教程,18,斯密教条的实质在于把商品价格全部地归结为各种收入,从而否定或忽略掉了生产资料的客观存在。这是他后来不能提出一个再生产理论的重要原因。,经济学说史教程,19,对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展开讨论。斯密所说的商品的“真实价格”,也叫商品的“劳动价格”或“交换价值”,实指商品的价值;他所说的商品的“名义价格”,也叫做“货币价格”,实指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格。,经济学

12、说史教程,20,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四、斯密的货币理论 在货币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上,斯密虽然未能从价值形式发展中掌握它,但他知道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中,适应交换的客观需要,自发地从“许多种类货物”中分离出来作为“共同衡量标准”或“共同价值标准”的一种货物。 斯密从市场上交换的产品增多,“这么多价值不容易记忆”和直接物物交换困难难以克服这两个方面说明了货币出现的客观必然性。 斯密实际上接触到了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过渡的问题。诚然,他的理论还说明不了这种过渡的内在联系。,经济学说史教程,21,斯密认为,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为了克服困难而产生的。他说:“一切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

13、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会。”随分工的发展,商品种类增加,交换出现困难,“有思虑的人,为了避免这种不便,除自己劳动生产物外,随时身边带有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这种物品,在他想来,拿去和任何人的生产物交换,都不会拒绝。”这种物品就是货币。,经济学说史教程,22,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斯密基本上阐明了一定数量的货币之所以能同一定数量的其他商品相交换,在于二者包含有同量的劳动。 在货币的职能上,斯密更多的是讨论货币的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问题。 斯密开创性地探索了纸币流通规律。他指出任何国家各种纸币的全部金额,决不能超过其所代替的金银的价值,或在没有这些纸币的场合所必须有

14、的金银币的价值。 斯密对世界货币及其流通规律也作了引人入胜的描述。,经济学说史教程,23,第三节 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一、劳动工资理论 斯密就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收入的源泉“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并依照三种收入的归属,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基本阶级的划分。这个理论为斯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提供了前提。 他把平均工资叫做“工资的自然价格”,即维持工人本人及其家属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或价格。,经济学说史教程,24,在阐明工资的性质时,斯密从两重价值规定出发提出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即把工资确定为劳动者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和把工资确定为“劳动的价格”。,经济学说史教程,25,第三节 工资

15、与剩余价值理论,斯密研究了工资变动的规律。他首先区分了劳动的“货币价格”和“自然价格”。后者实际所指的是劳动力价值,而前者则是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对劳动的“货币价格”如何围绕它的“自然价格”自发波动却作了透彻的说明。 斯密在论述“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这一主题时,力主给劳动者以较高的工资,并对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利弊作了探讨。 斯密关于工人及其家属的必要生活资料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见解,是他在工资理论上的又一贡献。,经济学说史教程,26,第三节 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二、剩余价值和利润理论 斯密把价值的源泉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他最早地把剩余价值的来源归结于剩余劳动,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

16、科学基础。 他明确地提出了劳动与劳动条件的分离是剩余价值生产、从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 利润是“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来报酬他垫付原材料和工资的那全部资本”。 斯密在把剩余价值的一种形式利润,表述为劳动超过工资之上的余额以后,对剩余价值的另一种形式地租,也作了同样的论述。,经济学说史教程,27,影响利润的因素:斯密指出:“资本的增加,提高了工资,故而倾向于降低利润。”其思路是:资本增加竞争激烈利润下降。,经济学说史教程,28,第三节 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缺陷: 斯密没有把剩余价值本身作为一个专门范畴与利润、地租等特殊范畴区别

17、开。 斯密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缺点之一,是他不能用劳动价值论阐明剩余价值的占有是怎样发生的,不能证明劳动与资本相交换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 混同了利润和平均利润。他把利润平均化作为既定的事实和研究的起点,完全忽视了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和利润到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而直接地把价值与生产价格等同起来。 他认为竞争导致利润率下降,其实这是利润平均化的原因,而不是利润率下降趋势的根源。,经济学说史教程,29,第三节 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三、地租理论 他指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代价或价格。资本主义地租不过是租地资本家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农产品价格超过预付资本加平均利润以上的余额。 斯密对土

18、地所有权在地租上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他把地租看做土地所有权的单纯结果,认为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 斯密对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矿山地租等都有所论述。,经济学说史教程,30,第四节 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一、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 斯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两个定义:1.生产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不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2.凡“能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称为生产劳动;而不能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称为非生产劳动。 这两个定义有着本质区别:第一个定义,是从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即劳动借以实现的社会关系或社会形式中得出来的。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因而是正确的。第二个定义

19、抛弃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特殊的社会规定性,单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中作出的,因而是错误的。,经济学说史教程,31,第四节 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失误的原因: 从理论上说,斯密在发挥自己的观点时,一方面反对重农主义,另一方面又不自觉地成为重农主义的支持者。 从方法论上说,同他一贯地坚持二重性的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经济学说史教程,32,第四节 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斯密的教条”:按照其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的说法,最后推导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以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通通由v+m两个部分构成,不变资本部分c就不翼而飞了。 悖论产生的

20、原因:他在理论上混淆了商品的价值(c+v+m)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v+m)。工人创造新价值(v+m)必须借助生产资料,消耗生产资料中的旧价值(c),没有后者,也就不可能有前者。,经济学说史教程,33,第四节 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错误的理论根源: 同他错误地理解资本积累有关。在积累问题上,他坚持积累的剩余价值完全用于工人消费,即全部转化为工资。 在价值理论上不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质,不理解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和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因而将商品的价值(c+v+m)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v+m)混为一谈。,经济学说史教程,34,第四节 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

21、生产理论,这个矛盾始终困扰着斯密,他在阐述总收入和纯收入及其相互关系时寻找出路。但一贯坚持社会总产品价值中不包括不变资本的他,又把它包括在总收入之中。 在解决如何将年产品中由机器、工具、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构成的部分作为收入由三个阶级消费时,斯密又试图用区分以实物形式表现的收入和以价值形式表现的收入的办法寻找出路。,经济学说史教程,35,第四节 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但他又碰到了新问题,即社会总劳动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种类:从事生产资料生产的劳动和从事消费资料生产的劳动。在两大类劳动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属于工资总额的部分,从价值方面看,两种劳动是相同的,可以构成社会纯收入的一部分;从使用价值方面

22、看却不同,一种劳动者的工资存在于生产资料的形态上,另一种劳动者工资,表现为消费品。 斯密从固定资本的维持费转到流动资本的维持费的分析中,接触到生产消费品的部门其产品如何实现的问题。他不懂得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的区别,也就无法解决生产消费品部门的总产品如何实现,以及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经济学说史教程,36,第五节 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一、经济自由主义 斯密认为,经济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为保证社会公共利益,必须实行充分的经济自由和完全的自由竞争。当每个个人都努力把他的资本尽可能用来支持国内产业时,就必然使社会的年收入尽量增大起来,不自觉地实现了社会利益。实现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机制,正

23、是自由竞争。这个任务是政府或政治家无法代劳的。,经济学说史教程,37,他说:“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力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的用途。”(国富论下册,25页)他又说:“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经济学说史教程,38,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的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增进的公共福利是什么,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

24、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去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他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要促进社会利益得到的效果还要大。”,经济学说史教程,39,第五节 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斯密认为,商品经济中市场力量、价值规律的作用,只有在充分的自由竞争中才能实现。竞争越是充分展开,价值规律越能充分发挥作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就越有协调的可能。,经济学说史教程,40,国家的作用_守夜人,他说:“按照自然自由的制度,君主会有三个应尽的义务:第一,保持社会安宁,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其他人

25、的侵犯或压迫。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经济学说史教程,41,第五节 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斯密列举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独占的消极作用。 独占乃是良好经营的大敌 独占可以提高商业利润率,但高利润会妨碍资本的增长速度,而妨碍土地投资和农业技术的改良。 独占违反资本流向的自然趋势,使资本时而流向享有独占权的特殊贸易,时而又限制这种转移,其结果势必破坏国家一切产业部门的自然均衡。,经济学说史教程,42,第五节 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取消独占的改革: 通过废除学徒规章制度与居住法,实行选择职业的自由; 通过废除限嗣继承法、长子继承法以及限制土地自由转

26、移的规定,实行土地买卖自由; 废除地方关税及其他一些税收,实行国内贸易自由; 废除关税、奖励金、对商业的禁令以及政府特许的商业垄断,实行对外贸易自由。,经济学说史教程,43,第五节 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斯密反对国家干预主义并不是绝对的。他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国家干涉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利息率的法律限制,邮政事业的国家管理,实行强迫性的初等教育,规定钞票的最低面额等等。他对银行的自由也提出必须予以限制的主张。,经济学说史教程,44,第五节 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二、国际贸易理论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在国际贸易上,则主张自由地发展对外贸易,反对垄断和政府限制政策。 斯密在清算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理

27、论时指出,这种干涉国际间互通有无的主张和为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种种手段,会增加或减少国家的实际财富和收入,从总体上看是完全不可取的。原因:1.资本限制产业;2.在本国以耗费很大的费用生产国外价格低廉的产品是荒谬的。,经济学说史教程,45,第五节 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斯密这一主张的理论根源,在于他在批判重商主义时提出的绝对优势原理。他把优势区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认为一个社会要实现它的生产目的,必须根据优势进行分工,发展生产,在国际间开展自由贸易,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消费品和必需品。 斯密从一国个人之间的分工和自由贸易推论到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他强调,不论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都要充分利用优势。,经济学说史教程,46,阅读书目,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3章第1、2、8、10节;第4章第1、3节。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第1篇第4、5、6、7、9章,第2篇第3章;下卷,第4篇第1、8、9章,第5篇第1、2章。,经济学说史教程,47,思考题,名词解释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劳动价值论 斯密的教条 货币论 看不见的手 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 问答题 1.评斯密的剩余价值理论。 2.简述斯密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3.简述“斯密的教条”在斯密再生产理论上的作用。 4.评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复习,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