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45.50KB ,
资源ID:966953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96695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盐文化的内涵与特征.doc)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盐文化的内涵与特征.doc

1、论盐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摘 要 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从远古时期人类自身的生存、社会的进步与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盐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盐及其产品属于广义文化的范畴,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以盐为叙述、理解历史的切入点,探询盐文化丰富的内涵与独具的文化特征,进而构建盐文化学,这是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的一个新的视角。关键词 盐文化 内涵 特征 多科性 综合性 10 多年以来,笔者就中国盐文化的研究问题写过两篇文章,讨论把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1,认为盐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关系密切,盐介入了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以及它所表现出的不可思议的魔力,使得我们不得不从

2、一种更广阔的视角,把盐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人类文化现象来重新审视,提出了建立盐文化学科的设想。10 多年来,盐文化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各种论著先后问世,极大地丰富和加深了对盐业历史的认识与研究。但有关盐文化的各种论著多是从盐在人类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具体表象来讨论的,虽然这种研究是盐文化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方面和重要内容,却没有将盐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来探讨,也很难形成对盐文化的总体认识。本文拟在过去认识基础上,进一步阐述自己对盐文化的内涵、特征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引起同行专家们的讨论。一、盐与文化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接触与认识的盐,是千百年来人类在不断提高认识、改进生产技术与工艺基础上,对盐卤、岩盐、

3、海水、湖水进行工业性生产之后的产品。目前,盐产品种类已达 14000 多种,除了供民食用外,还广泛地用于工业、农业、渔业、医药业、国防化学工业等众多领域。盐产品在广义文化学的意义上属于文化产品,因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关于广义文化, 大英百科全书1974 年版的定义是: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 。 苏联大百科全书1973 年版的定义是:“(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的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著名的文化学者、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精神一书中曾用一句十分形象的话来概括广义文化:“文化即是长期的大群体公共人生”2。综合

4、上述关于广义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综合。盐是一种广义的文化产品,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广义的文化产品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盐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实用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属于物质产品,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盐种类(井盐、海盐、岩盐、湖盐)产品往往又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之一,它标志着人类创造力的发展水平;而盐的系列产品和各自功能又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盐属于广义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纯粹的物质产品,盐也具有深厚的人文特征,即文化内涵:盐大量供民食用,属于

5、生活用品;盐有科学而严密的生产制造工艺程序,这是它的工业属性;盐有其独特的使用方法与剂量,这是它的实用功能属性;盐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影响,这是它的医疗保健属性。同时,各类盐产品的生产有其自身的历史背景,它与各民族科学技术发展的适应性,不同盐种类在不同的老师时期亦有其独特的生产技术,还有关于盐的诸多传说故事等等,都属于盐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范畴,也就是盐的文化内涵。所以说,盐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载体。 二、盐文化的研究对象盐文化的研究对象即是研究一切与盐有关联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文化是历史的投影。作为历史的投影,盐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伴随始终;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盐文化具有丰富的

6、内容和独特的魅力,区别于其它文化类型。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维持人体内部机能正常运转的重要元素,有了它,早期人类才能够正常地生存与生活,才能逐渐地转化为新人,进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早期文明。基于此,人们对盐的认识既早又深刻,追逐盐的意识即寻盐意识使人们不仅认识了物态的盐,还在意识中形成了一种盐的观念。故而在天然的盐湖、盐池、盐泉和裸露的岩盐周围聚集着史前人类,形成早期的原始群落,并逐步发展成为氏族集团;在追逐盐利、控制盐资源的过程中,产生了氏族间、阶层间、国家间、中央与地方间的利益斗争。盐在这些个人、群体、集团、国家的权利争夺以及同后来人们有意识的开发利用盐资源,进行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增加财富和

7、聚敛财富为目的的大规模生产、运输、销售和管理过程中创造出了十分丰富的盐文化。所以,盐文化研究对象就是以盐为切入点,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演变中,围绕盐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文化现象和文化事象,即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以解释和说明盐对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和作用。物质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直接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那些文化产品,其基本功能是维持个体的生命的再生产和社会的再生产。物质文化领域典型地体现了“人化自然”的特征,包括所有用于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生存需要的、经过加工的自然物品和人造物品;还包括用以生产这些物品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也就是说,物

8、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所有物化形式3。盐的物质文化内涵非常丰富。首先,盐作为一种物质产品,其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和生存需要的物品;其次,生产这些物品(盐)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是盐的物质文化中最主要的两个层面。在盐文化中,无论是哪一盐种类,在生产、运输、销售的各环节,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如井盐生产工具、工艺4,池盐生产工艺技术5 ,湖盐生产技术等6 。这些精湛的科学技术成就,是盐文化中非常珍贵的部分,许多成果在世界科技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功绩,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当然,还有许多盐业建筑如四川自贡的炎帝宫、西秦会馆,运城的禁垣以及各地富有盐商的城堡、山寨和

9、府邸,其中不少堪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与具有明显的外在性的物质文化相比,盐的制度文化在整个盐文化中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它以盐的物质文化为基础,但主要满足于人的更深层次的需要,即由于人的交往需要而产生的合理地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需要。如前所述,追逐盐的意识与对财富的聚敛,不仅推动了盐的物质文化的发展,而且推动了人与人之间、各阶层之间、国家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在盐业利益分配这一次生需要的产生,新的需要的满足导致利益分配的组织化、制度化文化的产生。就盐的制度文化而言,从管仲推行“管山海” ,出现中国最早的盐专卖之后,历朝历代,无不争相沿袭,相继出现了汉代的盐铁官营、唐代的榷盐法、宋代的折

10、中法、明代的开中法、纲盐法和清代的废纲行票等各种专卖制度,在中国制度文化中独占一席之地。在历代法制建设中,为维护盐的专卖制度,历代刑法中对私盐的打击都是极其严厉的。因此制度文化在盐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从共时态的角度,还是从历时态的角度对盐的制度文化进行比较研究,都是盐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对当代盐业行政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盐的精神文化源于人们在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理生存需要后,超越这些最基本的需要而产生的新的需要,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和自由的需要。在盐文化的所有层面中,最具有内在性,最能体现盐文化的超越性和创造性本质特征的是它的精神文化。盐的精神文化包括个人和社会群体的所有

11、关于盐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它以意识、观念、心理和理论等形态而存在。如早期人类追逐盐的意识,业盐者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食盐生产性开发对社会时尚于风气的影响,有关盐的各种神话及其意义,由盐而产生的各种习惯、风俗,当然也包括盐的生产中出现的科学技术成就、艺术作品以及文学作品等等。盐的精神文化可以极大的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的宝库。三、盐文化研究的内涵与特征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盐尽管是渺小的结晶体,但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极其密切,它所涉及到的领域也十分广泛,因此盐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在盐文化的研究中,如何去把握和理解其内涵,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过去研究者们所做的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对今

12、天讨论盐文化的内涵颇具启发性。早在上个世纪 20 年代,著名盐务活动家、学者林振翰就编撰了几十万字的盐政辞典 ,内容包括盐区、盐种、盐政、盐法以及盐的生产、运输、销售、管理和盐的历史文献、盐业人物等等,十分丰富。40 年代初期,盐务工作者何维凝把从古至今的重要的盐史文献编辑为中国盐书目录 ,收录较为齐全,为盐史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日本学者吉田寅也将 19261998 年各国学者研究中国盐史的论著汇编成中国盐业史研究文献目录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出版陈然等编辑的中国盐史论著目录索引 ,该书收集了 19111989 年间有关中国盐史的论著目录,不仅资料收录更为齐全,而且在目录分类上

13、专门设有“盐与文化类” ,不管其具体的分类与界定是否妥当,但这已经表达研究者对盐史研究的一种新认识。正如已故著名盐史研究专家郭正忠研究员所说“盐糊涂与古代东方文明的盛衰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异常微妙的关系,值得人们去探个究竟。 ”他还进一步强调说:“犹如纸币不能等同于普通的印花纸片一样,关于盐的概念和功能,也必须站在社会经济史和广义文化史的高度去认识。粗看起来,这也许很难理解;但至迟在二千六百年以前,已有人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若不然,怎么会从春秋、战国时代起,这种极普通的商品就开始创造各种各样的奇迹直至支配全社会的大多数财富和千百万人的命运。一旦把盐糊涂同东方文明的盛衰和文化的繁荣联系起来,盐史研究

14、者们眼前就立即展示出光辉灿烂的前景。 ”7所有学者们的这些研究活动和认识都表明,许多研究者已经不再把盐史看作单纯的行业史和纯经济史,而是将它与文明的盛衰和文化的繁荣联系起来,去探索盐史中蕴涵着的更深更广的奥秘。日本学者佐伯富以为中国流传的“盐糊涂”的说法是讽刺盐政研究者,以为有关中国盐政管理的制度太复杂了,无论怎样研究,也难于彻底弄清楚8。而笔者却认为, “盐糊涂”或许有佐伯富先生所猜测的那层意思,但在上个世纪20 年代末期中国盐务工作者的这些感慨9,不正好说明研究者已经开始对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反思,试图从新的视角来研究盐史吗?虽然这方面的论著是在二十世纪70 年代经过中外学者共同努力才

15、逐步出现的10,但盐文化研究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盐文化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各有不同,正是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现加深了对盐史的研究,丰富了对盐文化的认识。研究者从盐与上古文化遗址的关系探讨了黄河流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以及其它地区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无不与盐产地有着极为深刻的同一性,说明盐是原始文化的重要凝聚力,史前文明的高低也与得到盐的难易成正比11;阐释了远古部落间的战争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争夺对天然食盐产区的控制12。这是对远古人类集聚原因、人类早期武装冲突实质的新解释,不仅是对盐史研究的全新认识,对于整个人类早期历史的研究也极具启发性。同时,研究盐文化在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投影、发掘人类因盐而

16、形成各种生活习俗,探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文化积淀,将使盐文化研究面貌一新。 盐在古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在古代霸权的转移、政权的更替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类共同的寻盐意识,促使他们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划分氏族、部落,到以地域来区分成员,形成一个个相对稳定的古代部族,进而建立起古代国家。无论是农耕民族、游牧民族,还是其他民族,盐对他们都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童年时期的人类,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盐与水、食物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相比之下,容易得到的盐十分有限、数量又小,因此,在远古的社会生活中,盐成为了影响人类聚散的重要因素,它犹如茫茫长夜中的一盏明灯,将四面八方的人们牢牢地吸引在

17、周围,创造着共同的文明。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对盐产地和盐支配权的掌握与控制,成为了民族发展、国家振兴、霸业建立、政权更替、朝代盛衰的重要因素。从远古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的武装冲突与融合,春秋时期齐桓公首创霸业,到晋文公利用解池、楚庄王利用巫溪盐利、吴越凭借长江三角洲以及沿海鱼盐之利,问鼎中原,盐与盐利在现实的社会政治斗争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盐在国力强盛、政权稳固中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无孔不入文化基因,展示出强大的威力。西汉武帝为了解决经济衰弱带来的严重政治危机,便倚重盐铁之利,在全国推行盐铁专卖制度,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增,不仅缓解了政治危机,更出现了中国封

18、建社会历史上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的第一个高峰。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来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曹操控制着晋南解池和渤海湾丰富的鱼盐之利,孙权据有长江、沿海的鱼盐,刘备依仗川东、川北、川南的盐利,作为政权强大的经济基础分不开。以后历朝历代在理财中无不看重对盐的控制,以国家权力严格管理着盐的生产、运输、销售,进行了无数次的盐政、盐法改革,最根本的就是为了达到用盐利来支撑中央政权的政治目的。这些方面是盐史研究者近年来比较注意的,其研究成果加深了对通史和断代史的研究与认识,当然也是不少研究者看重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盐史进行深入研究的主要原因。盐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整个学术界都以更大的热情,从经济史的

19、角度去关注、研究它,并且把对盐史的研究视为纯粹经济史的范畴,认为盐史是经济史的一个门类,研究盐史即是研究行业史13。研究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不仅使经济史的研究出现异彩纷呈的景象,推动了经济史的研究;盐史研究的重要性与学者们推出了众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使研究者发出如果没有对盐业史的深入研究,经济史的研究是残缺不全的感慨14。这是研究者用力最多的方面,也是盐史研究最为深入、取得成果最多的方面。但学者们在从经济史的角度研究盐业史、评价历代盐业政策时,却忽略了历史上千姿百态盐业政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的认识价值和研究价值与从经济史角度研究盐史同样重要,在中国制度文化史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20、不仅如此,盐这种特殊的物品在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在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与观念形态中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同样是研究盐史所不能忽略的。盐利不仅是古代社会赖以正常发展的经济基础中最为强大的部分,而且社会诸色人对盐的开发、利用、擅有、争夺,构成了我们观察、分析和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与晴雨表。盐对社会生活的渗透作用极为强大,举凡历史上的群体暴动、秘密社团、地方风情,乃至人们的行为、观念都渗透着盐的影响,成为社会生活史研究者不能忽略的领域。只要我们稍加梳理便不难发现,历史上所谓的太平盛世,无不与国家严厉控制盐的开发生产、禁止私人染指密切相关,伴随着朝廷整饬盐政管理便出现了令人振奋的国殷民富,

21、四海晏宁的社会景象。相反,盐业利益一旦入于私门,则朝纲大坏,社会动荡不安,导致各种暴动、武装冲突、农民起义等严重社会问题。西汉的“七国之乱” 、唐末的黄巢起义便是典型例子。对盐利的追逐不仅导致社会一度时期的不稳定与动荡,更产生了影响社会安定的秘密社团,使整个社会失去控制力。例如,古代以来一直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私盐贩卖集团、近代以来逐步产生的各盐场的行帮(如川南富荣盐场的山匠帮、机车帮、车水帮、山笕帮、烧盐帮、转盐帮、捆盐帮、牛运帮、扛运帮等等)组织,它们逐步发展成为秘密社会的帮会或行会,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在社会变化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5。这些不是盐业经济史的研究便能解决的

22、问题,有赖于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以社会史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新的审视。以盐文化的视角来扫描不同区域的历史文化,可以看出,盐业生产历史悠久的盐区,其文化因盐业的发展、盐业经济的繁荣而形成了独具风情的盐文化:有如四川的梅泽凿井16、云南白羊井的传说17 ,在民间传说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具有浓郁盐卤芬芳的地方性会节,折射出盐在产区社会生活中绚丽多姿的倩影,川南富荣盐场的“牛王会” 、 “放水节”18,川东巫溪大宁盐场的“绞篊节”,云南大姚的“开井节” 、磨歇的“盐神节”以及昆明的“盐王会”19,各种盛大的庆典和祭祀活动,令人目不暇接。这些也不是仅从经济史的角度能深入研究的。盐作为“百味之祖” 、 “

23、食肴之将”是人们不可缺少的营养品和调味品,由盐演化出的各种名食佳肴更是风味独特,回味悠长。世界名酒贵州茅台的问世和几经沧桑,竟与盐的生产运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0;川菜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各种川菜系列的产生与发展、特征与风味的形成都与盐、盐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21,而各地盐商别具一格的饮食习惯,形成独具风格的盐商菜系,又不断丰富着中国饮食文化。盐的意识不仅存在于人类早期寻盐的艰辛之中,也不只在存在于理财勤政的庙堂之上,它广泛地深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围绕盐许多民族形成了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从民族志和调查资料可知,新疆维吾尔族把盐作为灵物来崇拜;盐给许多民族婚礼中的新人带来了无穷欢乐,也成

24、为人们诅咒发誓的见证,当然也形成了各种盐的禁忌22。这些更不是盐业经济史的研究能够充分说明的。盐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改造大自然、征服大自然过程中的一个奇迹,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行认真的探索与研究之后才能形成较为清楚的认识,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从盐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丰富与政权的支撑来看,它对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人们不能不在研究经济史的时候特别重视盐史研究的原因。而从盐的开发与生产来考察,仅仅认识到盐的经济角色则是远远不能说明盐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的重大作用和盐业史研究中的其它重要问题。必须从人类认识、征服自然的科学技术史的角度才能给予有力的说明与客观的解释,才能充分认识人类这

25、一不朽的功绩和伟大发明。盐史研究者与科学技术史研究者都十分清楚,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盐的开发和生产,其技术的发明与工艺的进步,都是人类科技发展史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无可置疑的标志23。我们仅仅以井盐开发生产历史为例,其诸多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发明,皆令国内外研究者刮目相看,称为奇迹,叹为观止24。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参观或考察了中国井盐生产技术之后,称之为人类科技史上的一大奇迹,誉之为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华民族对人类的“第五大发明”25。这无疑将把盐史研究由单一的经济史或行业史引入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而无论是经济的抑或是科技的研究也都仅仅是盐业生产的一个方面,非其全部,难以形成整体印象。盐文化概念的

26、提出与运用于研究盐史,即是要从盐与人类社会纵横交错的关系中去立体地把握盐资源开发历史的细节,品味食盐中沉淀的文化。在这里无须更多地去探讨由于盐的生产、运输、销售而形成的人类居住聚落盐业城市,关于盐在城市的产生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少研究者已经从较多的方面进行较为广泛的论述,给予了有利的说明26。需要强调的是,盐在反映人们认识各种事物、社会现象,表达各种观念、情感的文学作品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认真研究。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各盐种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牵动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情思,拨动着他们敏感的心弦。从传说中的虞舜有感而赋南风歌 ,盛赞南风对河东池盐生产的不朽贡献,到历代文人因盐而作、

27、畅怀高歌、赋短吟长,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份厚重且珍贵的文学遗产。在历代文献典籍中,关于盐的诗、词、歌、赋、小说、民谣等作品数量极大。其作者既有文坛巨匠,亦有地方名家;既有仕宦缙绅,亦有布衣寒士。其体裁风格,既有气势磅礴的鸿篇巨作,又有隽秀清雅的短歌小调。题材之广泛,感情之丰富,亦为其它行业文学作品所仅见。从丰富的盐文学作品中,既可以看到盐业生产的壮美画卷,又可以窥视盐工群体的艰辛生活;既可以体味文学家们的豪迈歌啸,又可以探索盐史的足迹沧桑。毫无疑问,盐在文学作品中打下的深深烙印,以及文学对盐业各方面的关注与描写,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历代政治、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盐业科技、民情风俗等方面丰富的史料,填补

28、了史乘记载的缺陷27。这是盐文化研究中亟待开展而又引人入胜的重要方面。盐文化研究不仅成为了研究者透视盐的意义、价值和区域文化的切入点28,还广泛地涉及到盐商的地理分布、盐业档案文献研究、盐场盐井盐道遗址研究、盐与人口和盐商独特的文化人格等等方面29。综上所述,因为盐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形成的文化形态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盐文化才显示出自己独具的文化特征。充分认识盐文化的特征是盐文化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我们以为,盐文化特征从大的方面考察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注意:从文化学内部的分类看,无论是两分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三分法(物质、制度、精神) 、四分法(物质、制度、风俗、思想价值取向) ,

29、盐文化都涉及、体现了所有的这些内容,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盐文化的研究还将极大地丰富广义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并非是将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简单地应用于盐史的研究。这是盐文化的第一个显著特征。从行业文化或亚文化的角度来考察盐文化,由于盐对人类社会与生活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较其它文化类型要大得多(如茶文化、竹文化等) ,因而研究盐文化的社会意义与学术价值也显得更大更高一些。这是盐文化的第二个显著特征。许多文化学研究者将人类各种文化现象分为雅文化与俗文化两个方面,以说明人类文化具有某种层次性,这是为了研究的深入与认识的方便而进行的区分。但盐文化因盐而产生,盐本身就是广泛存在、极其平凡而人

30、们又不可须臾缺少的物质形态,这就决定了盐文化内部难于分其雅俗、论其高低。这是盐文化的第三个显著特征。盐文化所涉及到的社会方面和学科领域很广,就社会方面而言,它广泛地影响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文化(狭义) 、法律、管理、教育、民俗、饮食、旅游等等方面;就学科领域而论,它广泛地涉及社会学与社会史、经济学与经济史、文化学与文化史、军事学与战争史、民族学与民族发展史、历史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文学与文学史、科学与科技发展史、民俗学与民俗发展史等等学科领域。我们很难从某一个方面去解读盐文化的深刻内涵,因为它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体系,属于边缘学科。这是盐文化第四个显著的特征。充

31、分认识盐文化的这些特征,有利于我们从研究方法上加强对盐文化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也有利于把盐文化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川教科 SA04075曾凡英(1962 ) ,男,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参考文献:1陈然、曾凡英:盐,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盐文化论纲 ,见彭泽益、王任远主编中国盐业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12 月版。曾凡英:再论盐文化 , 盐业史研究1998 年第二期。2钱穆:中国文化精神台湾三民书局 1973 年版。3衣俊卿:文化哲学P7273,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 4 月版。4参见刘广志主

32、编:中国钻探科学技术史 ,地质出版社1998 年 12 月版;林元雄等:中国井盐科技史 ,四川科技出版社 1987 年 12 月版;刘德林、周志征:中国古代井盐工具研究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年 5 月版。5柴继光:运城盐池研究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10月版, 山西运城盐池研究 (续编) ,2004 年 10 月版。6张彭熹等:中国盐湖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科学出版社 1999 年 8 月版。7郭振忠:中国盐史论著目录索引 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 9 月版。8佐伯 富著,顾南、顾学稼译:清代盐政之研究第一章绪论 , 盐业史研究1993 年第二期。9景本白

33、:盐政丛刊 自序 ;民国 18 年盐务年鉴 ,戴传贤序。10只要稍加检索,二十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外学者研究盐文化的论著很多,诸如彭久松李芝盐井赋初探 ,文物1977 年第一期。王庆泽明代石刻河东盐池之图 , 文物1979 年第三期。方国瑜云南用盐作货币的时代及盐的来源 , 云南社会科学1981 年第一期。杨寿川云南历史上的一种特殊货币盐块 , 云南日报1985 年 7 月 5 日第三版。吕长生清代云南井盐生产的历史画卷滇南盐法图 ,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3年第五期。柴继光运城盐池神话传说探微 , 运城师专学报1984 年第三期。 (日)吉田寅中国的盐与讽喻诗以唐、宋、元为中心 , 冈

34、本敬二先生退馆纪念论文集 ,日本东京,国书刊行社 1984 年 8 月版。Adshead S.A.M 在中国盐业部门的文化和主流文化:就后唐而论 , 第八届国际学术会议亚洲研究汇编1986 年,等等。11参见任乃强说盐 , 盐业史研究1988 年第一期。谷雨盐与考古学文化及其遗址的关系 , 盐业史研究1990 年第一期。柴继光运城遗址与河东文化 , 盐业史研究1990 年第一期。阿波上古巫咸国考析中国盐文化探源 , 盐业史研究1991 年第一期。朱大为、汪波夏都靠近盐池新证 , 盐业史研究1991 年第一期。12柴继光:皇帝蚩尤之战原因臆测 , 盐业史研究1991 年第二期。13彭泽益:自贡盐

35、业发展及井灶经营的特点自贡盐业契约档案选辑代序 ,见自贡市档案馆、北京经济学院、四川大学合编自贡盐业契约档案选辑P11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年 3 月版。彭泽益:中国盐业史研究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中国盐业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词 ,盐业史研究1990 年第四期。14彭泽益:盐业与盐业史研究 , 盐业史研究1986 年第一辑。吴天颖、冉光荣自贡盐业契约档案选辑引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年 3 月版。汤象龙教授说过:“一部中国经济史如果没有盐业的内容,就将是残缺不全的。 ”转引自王仁远、陈然、曾凡英自贡城市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5 年 11 月版 P325。15曾凡英

36、:盐业与自贡城市发展 , 盐业史研究1994年第一期。舒文成:自流井烧盐工人的行会政治炎帝宫 , 自贡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罗筱元等自贡地方的哥老会 , 自贡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丁东:我怎样当上了总舵把子 , 自贡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六辑。王仁远、陈然、曾凡英:自贡城市史第四章政治结构第三节近代自贡行、帮及其斗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5 年 11 月版。16王象之:舆地纪胜卷 167富顺监1719黄培林、钟长永主编:滇盐史论第五章灿烂的滇盐文化 ,四川人们出版社 1997 年 6 月版。18王仁远、陈然、曾凡英:自贡城市史第五章社会生活第三节城市会节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5 年1

37、1 月版。20宋劬:四川盐商与茅台酒 , 井盐史通讯1983 年第一期。21宋良曦:中国盐与食文化 , 盐业史研究1996 年第一期。22参见柴继光:中国盐文化盐与井盐文化 ,新华出版社 1991 年 12 月版。黄培林、钟长永主编滇盐史论滇盐与民族风情 ,四川人们出版社,1997 年 6 月版。王振忠:明清淮南盐业与仪征民俗 , 盐业史研究1994 年第四期。宋良曦:盐业历史中的文化踪迹 ,见彭泽益等主编中国盐业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四川人们出版社 1991 年 12 月版。23参见(美)William W. Boddie: Salt, the mysterious necessity

38、,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1972。王海潜译苏联盐业历史简介 , 井盐史通讯1983 年第一期。 (美)罗伯特P穆索夫: 中国、印度、苏联和美国早期的制盐方法 ,张世富、张莉红译, 盐业史研究1990 年第四期。24(德)Baron Richthofens Ietters ,18701872, Second Edition, shanghai, 1903,P171。 (美)吉弗尔 哈特:自流井考察记 ,梁鹰译, 盐业史研究1991 年第四期。冉光荣:让四川井盐史的研究走向世界 , 盐业史研究1986 年第一辑。林元雄:试论中国古代井盐钻凿技术的历史启示 ,彭泽益等主编

39、中国盐业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12 月版。25参见林元雄等:中国井盐科技史 ,西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年 12 月版。刘德林、周志征:中国古代井盐工具研究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年 5 月版。刘广志主编:中国钻探科学技术史 ,地质出版社 1998 年 12 月版。26 参见王仁远、陈然、曾凡英:自贡城市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5 年 11 月。吴天颖因盐聚人,因人成邑 , 井盐史探微 ,四川人们出版社 1992 年版,曾凡英:盐业与自贡城市发展 , 盐业史研究1994 年第三期。王振忠:两淮盐业与明清扬州城市文化 , 盐业史研究1995 年

40、第三期。27 参见彭久松:李芝盐井赋初探 , 井盐史通讯1977 年第二期。宋良曦:四川井盐诗采撷 , 井盐史通讯1985 年第二期。柴继光:盐丁苦难生活的写真读朱裳捞盐诗 , 盐业史研究1995 年第三期。李陵:柳永和他的煮盐歌 ;罗成基:关于李芝的盐井赋 ;王芳:它的笔触闯进了盐业的领域评罗淑的四部描写盐工生活作品 ,以上均见盐业史研究1989 年第一期。于海根、邢亚:盐民诗人吴纪嘉与清代禁书陋轩诗集 , 盐业史研究1994 年第一期。张银河编著:中国盐业诗歌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4 年 9 月版。28阿波:自流井盐文化札记 ,邓显皇:万县地区盐文化刍议 ,均见盐业史研究1992 年第四期。王瑞成:盐都盐文化初探 , 盐业史研究1993 年第四期。29参见朱宗宙:扬州盐商的地域分布 , 盐业史研究1996 年第二期。李竹林:中条山盐运古道考 ,梁鹰译外国古盐矿遗址 ,均见盐业史研究1993 年第三期。张学君: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食盐贸易 , 盐业史研究1995 年第三期。王振忠:明清两淮盐业与扬州城市人口数再认识 , 盐业史研究1994 年第三期。于海根、陈健梅:试析明清徽州盐商独特的文化人格现象 , 盐业史研究1994 年第二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