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34.41KB ,
资源ID:965017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96501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最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知识汇总.doc)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最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知识汇总.doc

1、2018 年最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知识汇总第一章 教育基础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1. 小学教育的特点小学教育的特点包括:(1)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义务性;(3)小学教育的基础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2.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3.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具有继承性。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4.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表现为:(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 )宗教性。5.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2015 下】(1)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和体力劳动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 知识分子,使人类间接经验有了相当数量和程度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3)

3、文字的出现,有了记载和传递间接经验的工具,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6.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7.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者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

4、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8.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015 上】(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9. 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10. 教育对文化关系的特殊性。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1. 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12. 教育目

5、的的影响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13. 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2014 上】(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教育目的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4.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6、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15.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我国当前教育事业改革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教育事业改革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16. 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17. 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

7、经济制度。 (3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第四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8. 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含义: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内容: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号,学周安排等。19.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20.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类型的调整(1)整体设置九年

8、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3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1. 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013 下】(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22.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2013 上】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和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

9、情愿地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分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23. 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老师角色有哪些(1)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24.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教学行为有哪些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10、;(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25. 简述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1)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2)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 (3)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较适宜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26. 教师劳

11、动的特点(1)复杂性;(2 )创造性;(3 )主体性和示范性;(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长期性和间接性;(6)系统性。27. 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哪些方面内容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28.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哪些方面内容(1)本体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2)条件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教师灵活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知识;(4)文化知识,指教师满足学生基本知识需求应有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29.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

12、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30.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 所提出的基本理念。 【2015 下】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 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包括:(1)师德为先。 (2)学生为本。(3)能力为重。 (4 )终身学习。 。31.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 中“ 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2.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 中“ 学生为本”。 【2016 上】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

13、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和健康快乐成长。33.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 中“ 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34.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 中“ 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第六节 教育科学研究35. 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14、有哪些?(1)确定研究课题;(2 )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3 )提出研究假设;( 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6)作出结论;(7)撰写成文。36. 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 下】(1)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 (2)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 (4)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37. 简述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 【2013 上】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包括报告的题目、引言、正文、结论以及参考资料和附录。题目是指报告的标题或者课题名称;引言往往简明扼要地说明目的、背景、价值

15、和意义;正文是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就是针对问题给出的相应答案;参考资料和附录是对报告中所引用的资料注明出处来源。第二章 学生指导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38. 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2015 下】知觉的一般特性包括:(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2) 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是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感知为统一的整体。(3) 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

16、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4) 恒常性。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 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 )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即恒常性。39.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教材的性质;(2 )识记教材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识记者的态度。40. 如何提高记忆力?(记忆/遗忘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

17、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41. 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2015 上】(1)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进行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7)掌握复习的量,坚持适度超额。第二节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42. 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3 上】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分别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8、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3.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4.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回事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

19、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5. 简述皮亚杰理论中 712 岁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014 下】712 岁小学生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是:(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思维具有可逆性。46. 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47. 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

20、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48.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与教育启示。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49. 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016 上】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

21、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50. 奥苏泊尔对学习的分类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51. 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52. 简述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2、53. 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54. 建构主义学生观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55. 建构主义知识观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

23、解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56. 建构主义教学观(1)了解学生,引导学生。 (2)能使学生独立进行理解性的学习。57.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为:探究学习,支架式教学,情景教学和合作学习四种。 (1)探究学习是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支架式教学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然后逐步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 (3)情景学习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合作学习主要是以通过互动合作,以学习小组的基本

24、形式,共同达成教学目标。58. 简述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内容及方法。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从四方面进行:(1)学习计划的指导。要帮助学生设立目标,切合实际,留有余地,并结合实践,作出调整。 (2)听课方法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注意:认真听,注意看,多动脑,主动练,做笔记和善归纳。 (3)复习方法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注意回顾讲授的内容和重点,复习课本,整理笔记,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参考书,求助教师或同学以解决疑难。 (4)写作业的方法指导。要引导学生注意:先复习后写作业,仔细审题,认真表述,细心检查。59. 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2014 上】(1)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2)兴趣广度逐步

25、扩大、 ,但缺乏中心兴趣。(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60. 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61. 简述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学习习惯具有广泛性、实践性、阶段性和模仿性。62. 简述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堂中正确引导;(3)注重激励和表扬,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的

26、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第四节 小学道德63.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根据道德两难故事法,将道德判断发展成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是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是非好坏。阶段 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阶段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能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阶段 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阶段 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阶段 5:社会契约

27、定向阶段。阶段 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64.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65. 简述小学德育的原则小学德育的原则有:(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的原则;(6)知行统一原则;(7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66. 简述如何贯彻因材施

28、教原则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7.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68. 简述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29、;(6)班主任工作。69. 小学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2 )榜样示范法;(3 )陶冶教育法;( 4)指导实践法;(5 )品德评价法;(6 )品德修养指导法。70. 榜样法的含义是什么?(材料分析题)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榜样等。71. 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榜样法?(材料分析题)在德育过程中,运用榜样法要注意:第一,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第二,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

30、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学生了解榜样。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第三,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引导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介绍上或学生一时情感的冲动上。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第五节 美育第六节 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72. 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常用的方法(1)强化法;(2 )代币奖励法;(3 )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5 )自我控制法;(6)惩罚法;(7 )暂时隔离法。第三章 班级管理第一节 班级与班级管理73. 简述班集体的发展阶

31、段及其特点班集体的形成一般经过一下过程:(1)组建阶段,该阶段由教师行政指挥;(2)形成阶段,该阶段涌现核心领导人物;(3)发展阶段,该阶段形成舆论班风;(4)成熟阶段,该阶段是班集体的成熟时期,体现集体特征与个性特长。74. 简述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一个成熟的班级体,一般具备以下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 )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75. 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2014 上】(1)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2)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 (3)发

32、挥身边榜样的作用。(4)发挥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作用。76. 简述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材料分析题) 【2015 上】课堂中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指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2)客观性原则,指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3)有效性原则,指处理突发事件要讲究效果;(4)可接受原则,指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人,不能流于形式;(5)冷处理原则,指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冷静地观察一段,

33、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77. 简述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 【2015 上】(1)沉着冷静面对;(2 )机智果断应对;(3 )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5)保证教学进度。第二节 班主任78. 简述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主任的角色主要体现在:(1)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 79.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简述小学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材料分析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理念下要求小学班主任的基本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2

34、)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3)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80.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2013 下】(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工作。(5)开展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8)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81. 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2014 下】(1)家访。由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 (2)班级家长会。主要目的是是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直接面对面的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互信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进一步

35、发展协调配合。 (3)家长学校。指家长在专业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 (4)家长沙龙。以家长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及专家学者为咨询指导,旨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实现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种形式。(5)家长委员会。由关心学校,关心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子女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协调做好学生教育工作。82. 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 【2015 上】(1)操行评语要实事求是,抓住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 (2)操

36、行评语要充分肯定学生进步,适当指出他们的主要缺点,指明努力方向,不可罗列现象,主次不分。 (3)操行评语的文字要简眀、具体、贴切,使人一看就明白,能够接受,切忌空洞、抽象、一体化,严防用户不当,伤害学生感情,造成家长误解。83. 简述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班主任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进行教育。对先进生的教育要做到:(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做到:(1)关心和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3 )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4)

37、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中等生的教育要做到:(1)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2)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教育;(3)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三节 班级活动第四节 班队活动84. 简述班队活动的基本原则班队活动原则就是指为了保证班队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在设计、组织和开展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班队活动指导过程的客观规律。包括以下基本原则:(1)教育性原则;(2 )针对性原则;(3)自主性原则;(4 )多样性原则;( 5)计划性原则;(6)生活化原则。第四章 学科知识第五章 教学设计第三节 教案设计与编写85. 小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

38、式有哪些?【2016 上】小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几种方式:(1)直接导入;(2)直观导入;(3)设疑导入;(4)趣味导入;(5 )目标展示导入。第五节 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86. 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

39、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3)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医学生活的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的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主要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第六章 教学实施第一节 教学概述87. 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

40、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修改心理品质。第二节 教学过程88.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即间接性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即发展性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即双边性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即教育性规律。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方法89. 简述我国小学教学原则。 (材料分析题用到)我国小学教学原则包括:(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 )巩固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 )因材施教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量力性原则。90.

41、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91.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92.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93.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

42、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94.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题用到)(1)讲授法;(2 )谈话法;(3 )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5 )演示法;(6)参观法;(7)练习法;(8 )实验法;(9 )实习作业法;( 10)实践活动法;(11)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2)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95. 简述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讲授法是学校教育中教师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如下:(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识基础发生关系。 (2)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

43、。96.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第四节 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模式97.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力和实践能力;(3)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教学内

44、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第五节 课堂教学的实施98. 教学实施的环节教学实施主要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基本环节。99.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1)目的明确; (2 )内容正确;(3 )方法得当;(4 )结构合理;(5 )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7 )板书有序;(8 )态度从容。第六节 学习动机100.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016 上】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需要系统由低级到高级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理解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共七个层次。其中,前四个层次属于匮乏性需要,后三个层

45、次属于成长性需要。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多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101.学习动机的培养(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3)设置榜样。(4)培养对学习的兴趣。(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102.学习动机的激发(1) 创设问题情镜,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