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235.50KB ,
资源ID:963050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96305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doc)为本站会员(cjc2202537)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doc

1、2019 届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 ,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

2、,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炒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

3、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幕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 ,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 ”重道轻

4、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 ,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 ,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为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 “敬鬼神而远之” 。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

5、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 ,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妾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而欧洲的古建筑相较而言则显得伟岸华丽。B. 中国古代的寻常起居少用砖石多而用土木材料,并不是我们缺少石材或技术不行,而是我们的先民对土地有深沉的依恋。C. 与对

6、待文字的情感态度不同,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D. 西方人力求把建筑打造成“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使得一切艺术门类都为建筑服务,这显示了建筑在西方文化体系中的地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予以明确否定。B. 文章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这一论题,采用了“总一分一总” 的 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D. 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

7、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B.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C. 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D. 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迫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答案】1. D 2. B 3. A【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

8、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 “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原文第一段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扩大了范围,以偏概全。B 项, “中国古代的寻常起居少用砖石多而用土木材料是我们的先民对土地有深沉的依恋”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分析可知,体现先民对土地依恋的是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C项, “轻观赏价值”于文无据。结合“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 ,中国人在对

9、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分析, “而轻观赏价值”错误。故选 D。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

10、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 项,“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 ,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

11、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 “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为人服务的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等分析可知,文章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故选 B。【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12、A 项, “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错误。结合“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分析可知, “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故选 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18 年 12 月 8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最终成功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

13、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据介绍,嫦娥四号着陆地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将取得突破性发现。探月工程自 2004 年正式启动以来,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再到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对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嫦娥四号任务于 2016 年 1 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其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地月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一系列的月球背面探测研究(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年 12 月

14、 10 日第 2 版、2019 年 1 月 4 日第 2 版)材料二:月球背面像一个“盾牌” ,为地球挡住了陨石的直接撞击。因此,月球背面陨石坑的数量远远多于正面,而且,月面布满沟壑、峡谷、悬崖,平坦区域极少,如何实现软着陆是月球登陆的技术性挑战。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科学岛”上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以下简称“固体所”),自主研发出软着陆用关键产品“缓冲拉杆” ,为此次月背软着陆提供了关键保障。自 2007 年起,固体所就开始承担拉杆材料的研制任务。经过了无数次实验,历时六年,最终研制出一种新型缓冲吸能拉杆材料,命名为高效吸能合金。据介绍,目前商业应用的金属材料最高塑

15、性只能达到50%,而高效吸能合金的塑性可达到 80%110%。也就是说,一根 1 米长的缓冲拉杆,最大可拉伸至 2.1 米。“这种材料的吸能特性远远优于现有的金属材料,在国际也属于领先水平。 ”就这样,固体所项目组研制的高效吸能合金,为着陆机构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也填补了我国地外天体探测器着陆缓冲用拉杆材料的空白。而利用高效吸能合金材料研制出来的缓冲拉杆产品,塑性达到 70%以上,能够吸收巨大的冲击力,从而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在月面着陆时提供重要的保障。除了科学岛上的固体所,还有多个研究机构,为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作出了贡献。(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 年 1 月 10 日第 8

16、 版)材料三:日本经济新闻12 月 29 日报道中国探月领先世界一步称,月球正面与背面的地形和构造等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实际着陆展开调查,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有望在水资源等调查上取得成果。进入 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只有中国,此次通过挑战月球背面着陆,中国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在截至目前的各国探月研究中,有关月球背面的数据不断积累,这是因为“着陆需要地形等详细的数据” 。以 2007 年发射、在环绕月球的同时调查详细地形等的日本探测器“月亮女神”为代表,2010 年前后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 、印度的“月船 1 号”相继对月球进行了探测。中国则先后在 2007 年 2

17、010年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美国总统特朗普 2017 年提出再次将人类送上月球的计划,随后全球对探月的关注出现升温。不仅是国家,民营企业的月球旅行和月球资源开发等计划也浮出水面,但都没有明确的时间和具体的计划。美国华盛顿邮报1 月 3 日报道中国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开创历史 ,称中国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开创世界先例,标志着中国成为太空大国和科研强国。澳大利亚皇家科学院专家认为中国登月说明中国科技已经达到高度成熟水平。(摘编自参考消息网)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嫦娥四号探测器从成功发射到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成功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18、B. 固体所研制出的缓冲拉杆产品的塑性达到 80%110%,是目前商业应用的金属材料最高塑性的一倍左右,其吸能特性远超现有金属材料。C. 月球背面与正面的地形和构造等存在明显差异,在月球背面着陆并开展探测研究,在水资源等方面的调查上可能会取得成果。D. 进入二十一世纪,各国探月研究不断加强。近年来,全球对探月的关注出现升温,甚至有了月球旅行和月球资源开发等计划。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自 2004 年探月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事业持续发展,嫦娥四号在从未实地探测过的月球背面登陆,可能取得突破性发现。B. 月球背面遭受陨石直接撞击的次数多于正面,陨石

19、坑数量众多,地形复杂,平坦区域极少,增加了嫦娥四号软着陆的难度。C. 日本 的 “月亮女神”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 、印度的“月船 1 号”在月球着陆,为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提供了参考。D. 国外媒体对我国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并登陆月球背面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科技水平已高度成熟。6.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与着陆的原因有哪些?请联系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B 5. C 6. 国家批准实施;我国数次成功探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个研究机构的参与提供了保障;各国探月研究积累了数据。【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

20、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B 选项篡改文意, “是目前商业应用的金属材料最高塑性的一倍左右”错误,由原文“目前商业应用的金属材料最高塑性只能达到 50,而高效吸能合金的塑性可达到80110。 ”可知,原文并没有说是目前商业应用的金属材料最高塑性的一倍左右。故选 B。【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

21、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C 选项“为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提供了参考。 ”错误,由原文“以 2007 年发射、在环绕月球的同时调查详细地形等的日本探测器“月亮女神”为代表,2010 年前后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 、印度的“月船 1 号”相继对月球进行了探测。 ”可知,并没有说为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提供了参考,只是说“在截至目前的各国探月研究中,有关月球背面的数据不断积累” 。故选 C。【6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嫦娥

22、四号任务于 2016 年 1 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 ”可知成功发射与着陆的原因是国家批准实施。由原文“探月工程自 2004 年正式启动以来,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再到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对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此句可知发射与着陆的原因是我国数次成功探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除了科学岛上的固体所,还有多个研究机构,为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作出了贡献。 ”可知发射与着陆的原因是多个研究机构的参与提供了保障。由“在截至目前的各国探月研究中,有关月球背面的数据不断积累,这是因为“着陆需要地形等详细的数据”

23、。 ”可知原因是各国探月研究积累了数据。【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 “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采菊东篱说道今古禾自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金句横空出世,菊花就和东篱结下了不解之缘。仿佛此前居无定所

24、、被屈原先生当作夕餐的“秋菊之落英” ,终于在陶渊明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以后的诗人,再见菊花时,也总会想到它已名花有主,心有所属。比如唐代的元稹在表达对菊花的偏爱时,先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再言“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而诸如“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等以“东篱菊”称呼菊花的诗句,就更数不胜数了。中国古代的文人志士们喜欢以花草自喻,托物言志,菊花在他们的笔下,一般被用来比喻某种与众不同的气节。所谓“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这种不畏严寒、傲霜而生的品质,也让菊花跻身

25、“花中四君子”之列。菊花是高颜值的观赏植物,曾被誉为“芳薰百草,色艳群英” 。观其外貌,其花型可分为翻卷型、莲座型、飞舞型、龙爪型等。是的,菊花都是一簇一簇的,重重叠叠,丝丝絮絮,环抱成团,正是这股向心力和“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的品格,才成就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壮阔之美。当然,菊花的颜色也有多种,或“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或“孤丛色似霜” ,都带着一种高冷范儿。然而,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赞美的菊花的孤绝和冷艳,恰似一个人的少年意气和伶牙俐齿,譬如“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 , “宁可枝头抱香死”等。人们随着年岁增长,见过更多的风霜严寒,终将与自己、与世界和解。就像莫

26、言对自己年少气盛时抢白老师深感愧疚,那种争强好胜的面红耳赤,终将变为容忍、宽和的慈眉善目的模样。即便秋天开花时“蕊寒香冷蝶难来”又能如何呢?和菊花气质颇相近的林黛玉曾问菊道:“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然万物有时。有的喜欢在春天里争奇斗艳,就随它热闹吧。有的偏爱“凌寒独自开” ,就随它去吧,何必非要“报与桃花一处开”呢?在中国,因为菊花盛开的时节与重阳同步,所以在一些诗词里,菊花和重阳常携手并肩出现,重阳节也一直有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宋代还举行一年一度的赏菊大会,菊花被视为吉祥和长寿的象征。汉朝神农本草经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 ”西汉西京杂记中还有制作菊花酒的记载,菊花酒被当时的

27、皇帝后妃们称为“长寿酒” ,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今天,菊花茶仍是备受欢迎的清热降火饮品。在书画和陶瓷等艺术作品里,我们也常常见到菊花风姿绰约的身影。菊花高雅幽静,低调又绚烂地开放在圆圆的盘子里,开放在精巧的杯盏上,开放在硕大的碗盆里,我们赞叹它繁复精细的纹路,它也终于放下“隐逸”之态,融入我们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皇家的家族徽章也是菊花纹,日本甚至被称为“菊花王朝” ,菊花纹也被印在日本的护照上。有一种说法是,日本皇朝深受我国唐宋文化的浸染,推崇菊花的绝世之美和高洁之气。一千年前,辛弃疾曾期待自家的新居轩窗临花,遍种竹梅菊兰,他在沁因春带湖新居将成中写道:“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

28、手自载。 ”直到今天,菊花的美艳,仍是令人喜欢的;菊花的药食价值,也是颇受肯定的。还是红楼梦中魁夺菊花诗的林黛玉说得好:“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选自月读 ,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吟咏菊花的诗句众多,有的描写菊花的颜色等自然属性,有的歌咏菊花不畏严寒、孤绝冷艳等内在品质。B. 作者认为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早把菊花写进诗词中的文人,此后才有了众多文人骚客托菊言志的诗歌。C. 文章结尾引用林黛玉的诗句既巧妙回扣标题,又高度概括全文内容,自然收束文章,使文章余味无穷。D. 文章围绕菊花行文,论及菊花的品质、价值,以及菊花与爱菊者的关系,

29、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人和事。8. 菊花有哪些价值?请结合全文概括。9. 请简要分析文中“随着年岁增长,见过更多 的 风霜严寒,终将与自己、与世界和解。 ”这句话的含义。【答案】7. B 8. 文学价值;观赏价值;药食价值;艺术价值(或装饰价值);精神价值。 9. 这句话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增多,个人终会有所成长、有所改变。风霜严寒”比喻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磨难、逆境等。“与自己、与世界和解”是指长大后的自我改变。年轻时少不更事,容易争强好胜、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年龄渐长、阅历渐多后,渐渐能够坦然面对自己、他人和世界,变得包容豁达、从容淡定。【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30、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 项, “作者认为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早把菊花写进诗词中的文人”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仿佛此前居无定所、被屈原先生当作夕餐的秋菊之落英 ,终于在陶渊明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分析可知,陶渊明诗不是最早把菊花写进诗词中的文人。第一段有屈原写的“秋菊之落英” 。故选 B。【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1、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结合“自从陶渊明的而诸如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等以东篱菊称呼菊花的诗句,就更数不胜数了” “中国古代的文人志士们喜欢以花草自喻,托物言志,菊花在他们的笔下,一般被用来比喻某种与众不同的气节” “菊花是高颜值的观赏植物,曾被誉为芳薰百草,色艳群英 ”“从某种程度上看终将变为容忍、宽和的慈眉善目的模样” “重阳节也一直有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宋代还举行一年一度的赏菊大会,菊花被视为吉祥和长寿的象征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今天,菊花茶仍是备受欢迎的清热降火饮品” “在书画

32、和陶瓷等艺术作品里,我们也常常见到菊花风姿绰约的身影。菊花高雅幽静,低调又绚烂地开放在圆圆的盘子里融入我们的生活”等分析概括,菊花主要有文学、观赏、药食、艺术、精神等方面的价值。【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结合“人们随着年岁增长,见过更多”分析, “风霜严寒” ,从某种程度上看,比喻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磨难、逆境等。 “终将与自己、与世界和解” ,结合文本内容“就像莫言对自己年少气盛时抢白老师深感愧疚,那种争强好胜的面红耳赤

33、,终将变为容忍、宽和的慈眉善目的模样”分析可知,是指长大后的自我改变。少年时候的意气、伶牙俐齿、自以为是,随着岁月的增长,慢慢变成了从容、淡定、大度等。语句主要讲随着岁月的变化,人在慢慢改变,不断成长。【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

34、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晋江人。幼聪敏绝人,书过目成诵。绍兴三十年,廷试第一。授平江签判。时金主亮死,众皆言可乘机进取。克家移书陈俊卿,谓:“敌虽退,吾兵力未振,不量力而动,将有后悔。”俊卿归以白丞相陈康伯,叹其远虑,召为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郊祀有雷震之变,克家复条六事。迁给事中,凡三年,遇事不可,必执奏无隐。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 ”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克家列四条,曰欺罔、苟且循默、奔竞。八年,诏更

35、定仆射为左、右丞相,拜克家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一日,上谓宰执曰:“近过德寿宫,太上颐养愈胜,天颜悦怿,朕退不胜喜。 ”克家奏:“尧未得舜以为己忧,既得舜,固宜甚乐。 ”允文奏:“尧独高五帝之寿以此。 ”上曰:“然。 ”允文既罢相,克家独秉政,虽近戚权幸不少假借而外济以和。张说入枢府,公议不与,寝命,俄复用。说怒士夫不附己,谋中伤之,克家悉力调护。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时欲移文对境以正其礼克家议不合遂求去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陛辞,上以治效为问,克家劝上无求奇功。既而三省、密院卒移牒泗洲,敌不从,遣泛使来,举朝震骇。后二年,汤邦彦坐使事贬,天下益服克家谋国之忠。淳熙八年,起知福州,在镇有治绩。赵雄奏,欲

36、令再任,降旨仍知福州。召除醴泉观使。九年九月,拜右丞相,封仪国公。十三年,命以内祠兼侍读,赐第,在所存问不绝。十四年六月,薨,年六十。手书遗奏,上为之垂涕,赠少师,谥文靖。(选自宋史梁克家传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时/欲移文对境/以正其礼/克家议不合/遂求去/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B. 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时欲移文对境以正其礼/克家议不合/遂求去/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C. 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时/徵移文/对境以正其礼/克家议不合/遂求去/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宁府/D. 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时欲移文/对境以正其礼/克家议不合/遂求去

37、/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廷试,也称殿试、御试,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B. 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是中国古代君王为百姓和国家祈福的一种祭祀活动。C. 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下设户部、礼部等六部。D.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梁克家深谋远虑,很有主见。他认为虽然金主完颜亮已死金兵败退,但宋军实力不足,冒进功金,终会后悔。B. 梁克家忠于圣上,敢于劝谏。任给事中时遇到不对的事坚

38、持上奏没有隐瞒;还劝圣上不要以说空话为名惩戒大臣,否则堵塞言路。C. 梁克家维护同僚,稳定朝局。在张说恼怒士大夫不附和自己,阴谋诬陷他们时,他全力调开张说,保护士大夫。D. 梁克家政绩优异,宠命优渥。任福州知州时,获得连任;任宫观使兼侍读时被赐予府邸,慰问没有间断;逝世后皇上为他流泪。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近过德寿宫,太上颐养愈胜,天颜悦怿,朕退不胜喜。(2)张说入枢府,公议不与,寝命,俄复用。【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近来到德寿宫探望,太上皇帝保养得更好了,面色愉悦,我退下来非常高兴。(2)张说进入枢府,公众议论不同意,停止任命,不久

39、再度任用。【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意为“商议金国使者朝见时授受国书的仪式” ,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 A 项、C 项。 “时欲移文对境以正其礼” ,“移文对境”与“正其礼”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不可断开,排除 D 项。句意:商议金国使者朝见时授受国书的仪式,当时想要发文书到金国以端正礼节,梁克家与别人意见不同,就请求离开京城,以观文殿大学士为建宁府知府。故选 B。【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

40、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 项, “其中中书省下设户部、礼部等六部”错误。其中尚书省下设户部、礼部等六部。故选 C。【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 项, “他全力调开张说”错误。结合“说怒士夫不附己,谋中伤之,克家悉力调护”分析可知, “调”

41、是调解的意思。张说恼怒士夫不附和自己,阴谋诬陷他们,梁克家全力调解保护。故选 C。【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过” ,探望;“近过德寿宫” ,近过(于)德寿宫(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颐养” ,保养,保护调养;“愈” ,更加、越发;“胜” ,优美、美好;“悦怿” ,愉悦,光润悦目;“胜”,禁得起,受得住。 (2) “议” ,议论;“与” ,赞同、同意;“寝” ,搁置、停止;“俄” ,不久

42、;“用” ,任用。【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 (4

43、)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参考译文: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晋江人。自幼聪明敏捷超过一般人,书看一遍就能背诵。绍兴三十年,殿试为第一名,授任平江签判。当时金主完颜亮已死,大家都说可以乘机进攻,梁克家写信给陈俊卿,说:“敌人虽然逃走,但我们的兵力还不强,不衡量自己力量而行动,将要后悔。 ”陈俊卿回来告诉丞相陈康伯,感叹他有长远考虑。召任为秘书省正字,升迁为著作佐郎。行郊祀礼时有雷震的异常现象,梁克家又逐条陈述六件事。升迁为给事中,共三年,遇到不应该做的事,一定执章上奏,毫无隐瞒。曾上奏说,陛下想任用实干之人,不喜欢说空话(之人),说空话本来没

44、有好处,但拿说空话的人进行惩戒,那么谏争的道路就阻塞了,希望能加以开启引导它。皇上欣然接受,因而命令梁克家逐条陈述风俗的弊病,梁克家列了四条,叫做欺瞒、苟且、循例不言、奔走争进。八年,下诏改定仆射为左右丞相,授予梁克家右丞相兼枢密使的官职。一日,皇上对宰执说:“近来到德寿宫探望,太上皇帝保养得更好了,面色愉悦,我退下来非常高兴。 ”梁克家上奏:“尧把没有得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已经得到舜,本来应该很快乐。 ”虞允文奏:“唯有尧的寿命长过五帝是由于这个原因。 ”皇上说:“是的。 ”虞允文罢相以后,梁克家独自掌握政权,即使是亲近外戚和权贵也没有一点照顾,而外表很和悦。张说进入枢府,公众议论不同意,停

45、止任命,不久再度任用。张说恼怒士夫不附和自己,阴谋诬陷他们,梁克家全力调解保护。商议金国使者朝见时授受国书的仪式,当时想要发文书到金国以端正礼节,梁克家与别人意见不同,就请求离开京城,以观文殿大学士为建宁府知府。上朝辞行,皇上用政治如何收效的题目提问,梁克家劝皇上不要追求奇功。不久三省、密院终于发牒文到泗州,敌人不听,派一般的使者前来,满朝文武都感到震惊。其后二年,汤邦彦因岀使的罪名被贬,天下人更佩服梁克家为国家谋划的忠诚。淳煕八年,起任为福州知州,在任上有政绩。赵雄上奏想要派他继续任原官,降旨仍为福州知州。召还授为醴泉观使。九年九月,拜为右丞相,封仪国公。十三年,命令领官宫观使兼侍读,赐给府

46、第,随时慰问没有间断。十四年六月,逝世,享年六十岁。亲手书写了遗奏,皇上为他流泪,追赠少师,谥号文靖。(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读老杜诗集王令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注】镌鑱(jun chn):雕刻,刻画。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 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B. 杜甫生逢

47、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C.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 ,道出了“诗道”的规律。D. “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15. 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答案】14. C 15. 杜诗 “气吞风雅” ,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杜甫当年“碌碌” ,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

48、毕竟是“寂寞身后事” ,诗人代鸣不平。【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 项,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 ”错误。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时代的动乱,人民的苦难,国事的艰危,都使诗人在感情上受到巨大的触动。这

49、就是杜诗创作力量的源泉。诗人的生活,大多是穷困的,但王令认为不能因此说他们的诗是因“穷而后工” ,更不能说是“诗道可以穷人” 。作者并没有认为古代诗人大多是困窘的,也没有认为写诗使人困窘。故选 C。【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读老杜诗集这首七律,既对杜甫诗歌作出高度的评价,又对诗人一生悲辛的遭际,寄予真挚的同情。 (1) “气吞风雅妙无伦” ,作者赞叹杜诗的成就,是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又“气吞风雅” ,达到精妙无比的程度。 (2)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