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比较分析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草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次课程改革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新课标) 的正式颁布为标志的。新课标自始至终贯穿着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与旧课标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下面,笔者对新旧课标从指导思想、结构体系、课程框架、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七个方面作一比较,希望能帮助政治教师准确地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理性地看待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一、指导思想比较旧课标的指导思想不够突出,新课标则明确提出了以下五个基木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
2、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 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综观五个基本理念不难发现,它对于我国政治学科课程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不仅涉及了课程改草的一般问题,如对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基本定位和普遍导向;而且涉及了政治课程改草的具体问题和学科策略。例如,它既涉及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如平等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叉涉及了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如倡导教师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既涉及了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传统问题,如
3、重视基础知识、扶能的优良传统,又涉及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问题,鲜明地凸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如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和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各种生活关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的表现;同时,还涉及了政治课必须面对的更富挑战的问题: 如在“ 应试教育“影响至深的背景下,如何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既能考评学生掌握和运闰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叉能考查他们的思想变化过程,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二、结构体系比较新旧课标的结构体系浓缩在下表中:旧课标:序言、教学内
4、容和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教材编写与选用、学习评价与考核。新课标: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由此可见,两种课标都论及了前言(序言) 、课程内容,但 “小“同“ 大“异。就课程性质而言,旧课标在序言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基木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木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
5、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这里,往日混淆的 “德育课“与“思想政治课 “的提法明显有了区分。此乃“大异“。但它们都一致承认,“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并且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此乃 “小同“。另外一个较大的差异就是,新课标提出了“教科书编写建议“ 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旧 课标虽然也有“ 教材编写与选用 “栏目,但过于笼统、原则,又主要指向于狭隘的教学,“学科本位”意识浓厚。新课标主要指向于“课程“ ,它涵盖了政治课程的所有内容。其实,这种差异与人们对课程和教学的关系认识有关,旧课标显现的是大教学、
6、小课程的观念(课程是教学的下位概念) ,新课标则凸显了大课程、小教学的观念(教学是课程的下位概念 )。三、课程框架比较旧课标将高申思想政治课程全部设定为必修课,课程框架比较简单:高一年级为经济常识; 高二年级为哲学常识;高三年级为政治常识。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和侧重点,充分考虑了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联接、有机统新课标确定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模块的内容学习主要在高一、二年级完
7、成,每个模块 2 个学分,共计 8 个学分。这一建构对应与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文明 “协调发展的要求。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就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它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等 6 个模块,共计 12 个学分,主要在高三年级完成。这一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叉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要;既体现木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叉反映木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
8、值“。四、课程目标比较旧课标 新课标总目标:总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王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王义、毛泽东思想、邓卜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王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申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王义、集体主义和社会王义思想感情,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分类目标:知识(略)能力(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略)通过比较可知,新课标所提的目标有所增加和调整,总的趋势是由“以教定学“ 到“以
9、学定教“。增加的目标部分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我国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所缺失的,如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等。二是时代发展要求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如知道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究的能力。三是政治与文化效应及育人功能的丰富和发展,如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调整的目标部分有:一是调整名称和内容,如将旧课标中的“觉悟“目标改
10、为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其更有弹性和操作性。二是位置调整,如将原来 “恰当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具辅助教学“的内容,从“ 教学原则与方式方法 “移到“分类目标 “的“能力”栏目中,并将其表述为“发展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五、教学建议比较旧课标(教学原则与方式方法)新课标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配合教学内容,开展多种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用具。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看出,新旧课标教学方法改进、实践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
11、能力、育人功能的开发上基木上是一致的。但新课标突出了以下几点:依托生活背景,强调整体素质; 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平等、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塑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终身学习的必备能力。六、评价建议比较旧课标 新课标(评价要求)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进程和学习水平以及教师教学效果;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以及理论与买践相结合的原则;学习评价一般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途径相结合;学习评价分为识记能力评价、理解能力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途径结合起来;采取多
12、种学习评价方式;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不难看出,旧课标的评价建议包含以下三点: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途径、评价标准。新课标则强调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还提出了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尤其是“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 、“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拓展了旧 课标中“ 了解学生学习进程和学习水平“的评价目的,也超越了旧课标的“ 评价途径多元、评价标准多样 “所能涵盖的内容。七、教材编写建议比较新旧课标有个非常明显的差异在于,新课标提出了以下的教材编写建议:(1)鲜明地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教育的目标要求;(2)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与编写教科书的关系;(3)发掘教科书引领教
13、学活动的功能;(4)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学生使用的需要?(5)倡导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无疑,这些建议对于教材编写人员和编写单位,准确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达到政治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有着重要作用和启示价值。不可否认,旧课标曾经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多年来对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对我国思想政治课程的重构和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旧课标的弊端愈发明显,主要在于:(1)立足于教师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2)对教学工作规定得过于具体、细致,教师只能被动执行,不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3)课程缺乏弹性,无法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4)统一教材“ 统 “得过死,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