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批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南安第一中学 杨淑延【摘 要】批注式阅读所倡 导的自主、开放的阅读思想,对学生发展阅读兴趣,提升 阅读能力,形成独立的阅读个性具有重要作用,这 种作用体现出批注过程中阅读 的自主性、能力培养的多 样性、阅读感悟的独特性三个特点。教师应从营造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活力的阅读环 境,适时点拨指导,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激励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引导学生 进行批注阅读, 发展阅读个性。【关键词】批注式阅读;阅读个性;策略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以问题探究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摈弃应试的功利性阅读思想,引导学生为兴趣而阅读,为体验而阅读,为感悟而阅读,为
2、阅读而阅读,倡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巩固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健康的阅读品质,塑造并发展阅读个性。一、批注式阅读在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中具有重要作用1、批注式阅读彰显阅读的个性。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批注式阅读指向的是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它强调重视学生的阅读个性和个性体验,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阅读的对话过程。在这种阅读过程中,学生总是从己意出发,经由对于文本的言语感知,以求与作者之间心的沟通、交流与碰撞,从而实现会意、融情,获得富有个性特征的体验。2、批注式阅读指向阅读教学中个性能力的发展。依据新课程标准,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以课文为例,通
3、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实践,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批注式阅读就是一种较全面的、整合度高的、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个性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阅读体现的是对阅读个性的充分尊重,它倡导自主、开放的阅读思想,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总结评价方式,摆脱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本位的局限性。它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主比较,综合深入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探究意识,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形成独立的思想、自主的精神,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二、批注式阅读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的特点1、批注过程体现阅
4、读的自主性。批注式阅读,强调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重视的是学生以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品读文本,从而形成自己充分自主的、独到的理解、感悟和评价。这种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文本的自悟。学生在对文本的点评批注、圈画质疑、查找翻阅过程中,在抓住课文重点或有价值的字词句及片断,进行或多或少,或精或粗,或深或浅地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产生了不受任何干扰的、独特的感悟,实现对文本的自悟。二是对认知的自省。学生在批注过程中,由于更注重个体的阅读感悟和思考,势必产生许多个性化的观点,因而也就难免出现对作品主题有失偏颇的认知、对作品的鉴赏有不到位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但随着批注的深入,批注成果的展示、交流,学生将
5、会在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的过程中了解问题的不同侧面,反思自己的感受,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批注,从而对自己所建构的“意义”产生新的洞察,使之更趋全面。三是对能力的自新。学生在与作品、作者对话中,逐步完成了对作家作品创造意义的理解。这个由感知到感悟,由思考到辨析,由评价到创造的过程,无疑就是学生自身能力提升,重塑崭新的自我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与文本、与作者、与学生、与老师的对话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灵将得到自新。2、批注过程体现能力培养的多样性。批注式阅读,方式多种多样,角度各不相同。阅读目标指向的不只是收获知识,更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且,由于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更有利于形成他们独立
6、的思想、个性的能力、自主的精神。这种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感想式批注,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把或深或浅的感想,随时在旁边写下,有利于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质疑式批注,让学生在阅读时,随时缘疑质理,以疑激思,以疑增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联想式批注,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随时记录自己由此及彼的联想,有利于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的锻炼;赏析式批注,在品味了文本以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对词、句、手法、内容、思想、情感、语言等进行赏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评价能力、审美能力;补充式批注,让学生在文章留白处进行想象补写或补充与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
7、发展学生的想象力。3、批注过程体现感悟的独特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由于经历、环境、知识程度、认知能力、思维品质等的不同,就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批注式阅读强调学生的个体的感悟和思考,注重开放和自主的阅读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批注式的阅读中,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8、。这一过程中势必产生许多个性化的观点,表达出许多独特的感受,体现出鲜明的个人特征。三、批注式阅读的指导策略(以道士塔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为例)批注式阅读中,学生作为对话者,感知比较稚嫩,认识比较肤浅,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但这种引导、帮助,决不是教师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传授给学生,而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阅读的活动过程,教师在组织批注式阅读中,采用的策略主要有:1、营造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活力的阅读环境。主要包括三个内容。 (1)激发批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道士塔批注阅读教学中,我从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批注兴趣。一是介绍金圣叹评点的水浒 、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 、脂砚斋评点的红
9、楼梦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以名人的批注故事引起学生对批注的向往,激发他们的实践兴趣。二是提供陋室铭一文的批注式阅读示例,让学生在感知批注的方法和魅力的同时,引发以它山之石攻玉的欲望,产生强烈的实践冲动。 (2)营造批注氛围。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借助网络,展示莫高窟文物遭破坏、遭掠夺的相关情况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更容易在阅读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二是简介余秋雨历史散文的特色,尤其是散文中对中国文化的深爱以及对民族文化命运、民族文化、民族思想的思考中体现出来的深厚的历史沧桑感、强烈的爱国情感、浓郁的忧患意识,以激起学生在阅读中融入情感,直接抒发。三是引导学生通
10、读全文,熟悉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脉络,以帮助学生提高批注阅读的有效性。 (3)组织批注阅读。留出充分的阅读时空,让学生直接地走进文本,切切实实地读书,品尝课文的原汁原味,让学生带着激情感受文本,以自己特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审美情趣去揣摩、感受、体味、思考文本内容,与文本作者、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交流、情感的碰撞、思想的沟通,从而领会形象、领会意境、领会精神,获得主动、能动的阅读体验。2、适时点拨指导。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的点拨。 (1)读前授之以渔。对学生进行一些方法的指导和思路的点拨,提高批注的有效性。批注的方法可因文而异,在道士塔批注阅读中,我从三方面点拨方法:一是批注思路的点拨,可与余
11、秋雨对话,与王道士对话,与敦煌对话,与斯坦因等对话,与清统治者对话,与中国的学者对话,与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对话,与自己对话。二是内容的点拨,可写下阅读时对文章的内容、情感、主题、语言、表现手法、行文构思等的所知、所感、所思、所悟、所得、所疑、所品、所析、所赏。三是表达方式的点拨,可叙述、可议论、可抒情。 (2)读中指点迷津。具体体现在学生批注思路阻塞时给予思维方法的点拨;学生理解有误,认知不当时,给予知识性的点拨;学生在批注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时,给予心态上的点拨。3、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激励。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意解读和闪光点;要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勇敢
12、地表达自己的成果;要对学生的批注给予充分的评价,以激励他们再次阅读的信心;要有选择地对学生的批注做自然、灵活、恰当的补充;还应根据学生批注情况,作出精而简的疏导与点评,使学生巩固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独具个性色彩的。这种多元的反应有时是与传统的观念背道而驰,甚至是有偏颇的。而教师应该做的是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鉴赏、品评作家与作品,促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智慧的提升。附:学生阅读批注道士塔第一部分摘录原文 学生的批注一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
13、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富裕,从这里也可找见证明。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较近,保存得较为完整。塔身有碑文,移步读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 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周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
14、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一、罪人塔夕阳朔风下破落的塔群是种萧索与苍凉。它渲染出悲凉的气氛,令我感受到余秋雨先生内心的悲凉。一个“ 竟然 ”,一个感叹号,我看到了余秋雨先生愤怒的表情。王圆箓,出卖文物
15、,出卖民族利益的罪人,外国掠夺者的帮凶。一个中国的愚昧无知的农民,掌管着中国一千多年来最 灿烂的文化,可笑?可悲?笑谁?悲什么? 谁是不幸的?愚昧的何止是他?有罪的何止是他?那些李道士们、张道士们又是谁造就的呢?我的昏庸的政府。敦煌的无价之宝竟被斯坦因之流轻轻巧巧地从愚不可及的王道士处骗走、掠取, 这是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愚昧, 这是民族文化的劫难,是民族的悲 剧。王道士的行为于国于民罪不可赦,但与割地 卖国以保王位的统治者相比不过是“ 小巫见大巫” 。时代给王道士提供了祸及千古的“机遇” ,他的出 现带有偶然,而中华文化遭劫在那样的时代应是种必然。说 “王 道 士 只 是 这 出 悲 剧 中 错 步 上 前 的 小 丑 ”,定 位 何 等 准 确 。(责任编辑:赖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