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府谷有座昊天宫府谷有座昊天宫,座落在孤山城堡北门外的山梁上。昊天宫始建于宋初,明代维修后称为七星庙,由儒教转为道教。昊天宫,顾名思义,供奉的是昊天上帝。对于普通读者,要认识昊天上帝,还需要一点神学或者说宗教方面的常识。在我国有三教九流之说,所谓三教指的是儒教、道教、佛教。儒教世界有天、人、地三界,佛教世界则分为佛、人、魔三界,而道教早期只有仙、凡两界,后来受儒教和佛教的影响,成了一个天、人、地、仙、凡、魔等观念混杂的显得杂乱无章的神话世界。昊天上帝是儒教所信奉的最高神。据儒家典籍记载,虞舜、夏禹时已有昊天上帝,殷商甲骨文中昊天上帝被称为帝或上帝。事实上,天帝之类概念的内涵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
2、内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争论之中,隋唐以后才渐趋定型,这里我们只能简略介绍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观念。同时,殷周以来对最高神昊天上帝的称呼日趋繁复,有上帝、天、皇天、昊天、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维皇上帝、老天爷、太一神等等。这里需要特别指出,昊天上帝是非偶像神,这就是说,昊天宫是不塑神像的。昊天上帝或者说上帝之下有东、南、西、北、中五帝,即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 、南方炎帝(神农氏) 、西方白帝(少昊) 、北方黑帝(颛顼) 、中央黄帝(轩辕氏) 。汉代以降,为了强化中央集权,独尊儒术,突出了上帝在诸帝之上的地位。中国传统上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儒教处于国教地位,而且汉以后的国家祭祀系统儒教化程度渐趋深化。
3、由于受五行学术的影响,列朝列代都有自己的所谓“德” 、 “色” 。如汉王朝德土尚黄色,自视黄帝后裔,根据五行相剋原理,德土其后一朝自然是德木,尚青色。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五行相剋的顺序,五帝依次成为历代王朝的保护神。宋儒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意思是在人间帝王上面还有天,帝王应该对天有所敬畏,这个天就是上帝,或者说是昊天上帝。事实上,这个天绝非虚无,在现实社会中天的信念支配着人的伦理、道德、精神等,头顶三尺有神明,在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王朝,连帝2王也很难逾越天理。这个天已不仅仅是一个宗教信仰概念,同时也已成为一个哲学概念。历代君主以“君权神授”为其政权的合法性依据,而且帝王很在乎儒家对自己行为的
4、评价。当然,在乎的结果是推崇或者屠戮。可以说,宋儒主张的所谓灭人欲其对象主要是帝王,平民百姓实在没有多少危及社会的人欲可灭。而且,只有抑制帝王的人欲才能保证平民百姓最基本的人欲。如果帝王的欲望无限膨胀, “君主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局面自然会胜于洪水猛兽。我们应该承认,上帝观念对人间帝王有着一定程度的道德约束力。正如宪政的目的是限制强势权力的泛滥,如果限制老百姓的基本权利,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对儒教神权的批判历史上时有冲动,多半出自暴君的私欲膨胀。显然,君权神授必须承认天理,如果既否认天理又拚弃民意,或者强奸民意,只崇尚暴力,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强盗。事实上,从西汉独尊儒术开始直至宋末,对天或
5、天理的解释权基本上掌握在儒家或者说士的手中。明清两朝政治昏暗,文字狱猖獗,读书人彻底趴下。早在春秋初期,季梁就提出民为神主的观念,这是儒家至为伟大的观念,是民本思想的渊源,可惜数千年跨不出宪政这一步。上面这些叙述是儒教神系及其观念的基本概况。 民间神话信仰与道教理念是有一定差别的。民间神话信仰中玉皇大帝是众神之皇,至高无上,但在道教中玉皇并非最高神,而“道”的化身“三清”高于玉皇。所谓三清指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灵宝天尊,玉皇的职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薇之庭” , “小事专掌,大事申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概念上讲,昊天上帝与道教的“道”相近,从级别层次来说,则与道教中的三清相同,远高于玉皇
6、。七星崇拜属于道教,七星是七位星神,各有名号,最有名的是第四星天权星,被崇为文曲星,所谓玄武、真武也是这颗星。魁星有两种说法,一是指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颗星,另一说法是指七星中离斗柄最远的一颗星。总之,由昊天宫到七星庙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府谷历史地位的陨落。3从五代至宋室南迁的二百多年中,府谷由折氏世袭统治。这个时期的府谷始终处于多个政权的交汇点,所以始终处于军事斗争的风口浪尖。折氏是内附的党项羌,但内迁后一直归顺中原的所谓正统政权,忠心耿耿,守土捍边,做出巨大的牺牲。作为回报,历代王朝给了折氏特殊的优厚待遇。事实上,折氏如此显赫而特殊的地位是形势使然。如果能笼络好,折氏可为皇家抵御边患,效犬马之力
7、,如果弄不好,折氏完全有能力改旗易帜甚至自立门户。从折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说穿了也就是互相利用。折宗本从唐末战乱中崛起,折氏家族历经五代时期严酷的战争考验,到宋初已发展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强大力量。折氏数代东抗契丹,西御西夏,史称“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 , “自从阮而下,继生名将,世笃忠贞,足为西北之捍,可谓无负於宋者矣” 。折从阮(892955) 是折氏家族最杰出的人物之一,20 岁为河东牙将,后唐同光时任府州刺史。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四月,府州升为永安军,折从阮为节度使兼领“振武之胜州并沿河五镇” 。乾祐二年(949) , “举族入觐 ”,折从阮调任武胜
8、军节度使,镇邓州,其子折德裔任府州团练使。951 年,郭威建后周王朝,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政权,投靠契丹,与后周为敌,折氏则归附于后周。后周广顺元年(951) 正月,折从阮加同平章事。折从阮成为后周显贵,原因在于折氏家族领有府州,是一支反抗契丹、北汉的劲旅。折宗本、折嗣伦、折从阮三代奠定了世袭府州的基础。 折德扆(917964) ,曾任马步军都校,949 年为府州团练使。952 年二月,北汉大举进攻府州,折德扆勇敢迎战,消灭北汉军2000 人余,随即乘胜渡黄河,占领岢岚军( 今山西岢岚县) 。显德元年(954) ,北汉乘周世宗刚继位,联合契丹军南下攻潞州(今长治) ,周世宗在高平将其击败,直攻太
9、原。折德扆率师配合,攻占河市镇,斩北汉军 500 余级,至太原城外朝见周世宗。世宗于府州重建永安军,以德扆为节度使。4赵匡胤建立宋朝,折氏即归附于宋。折氏希望宋廷早日平定北汉,这样可以打通通往中原的道路,摆脱孤立无援的困境。建隆元年(960) 五月,折德扆主动向北汉进攻,占领沙谷砦,斩首 500 级。第二年入朝, “陈太原可取状” ,宋太祖给予优厚赏赐,并允诺“尔后子孙遂世为知府州事,得用其部曲,食其租入” ,事实上确认了折氏的藩镇地位。乾德元年(963)闰十二月,北汉发兵数千攻打府州,折德扆奋勇作战,生擒汉将杨霖。其子折御勋(938977) 知府州,曾三次朝觐宋太祖,病卒后御勋弟御卿知府州。
10、 折御卿(958995) 是一员能干的武将,知府州时年仅 19 岁。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征太原,三月,命折御卿与监军尹宪攻岚州。四月初折御卿打败岚州千余名北汉兵,攻破岢岚军,生擒军使折令图。继而攻占岚州,杀死宪州刺史霍翊,擒夔州节度使马延忠等。五月初北汉主刘继元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向宋投降,折氏在平定北汉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宋太宗灭北汉后,立即向辽进攻以收复幽云,高梁河一战宋军大败。此后宋辽战事不断发生,折氏经常在侧翼发挥作用。太平兴国五年,折御卿拜永安军节度使。既而契丹众万余入寇,折御卿于子河汊大败契丹,斩首 5000 级,获马千匹,契丹将号突厥太尉、司徒、舍利死者 20 余人
11、,擒其吐浑 1 人。至道元年(995)正月,辽大将韩德威率万余骑自振武军南下,折御卿率骑兵在子河汊邀击,斩首 500 级,获马 1000 匹,杀敌将 20 余人,俘吐浑首领 1 人。太平兴国七年(981)五月,辽 3 万骑分三路伐宋,东路攻高阳关,中路袭雁门关,西路直逼府州,折御卿在新泽寨打败西路军, “斩首 700 级,擒酋长百余人,获兵器羊马万计” 。 咸平二年(999)十月,辽攻宋遂城、瀛州等地。十一月,府州知州折惟昌与宋思恭等发兵渡黄河,入五合川,攻破辽言泥族拔黄太尉寨,焚器甲、车帐数万,斩千余级,夺回被辽掳走的 300 余人。景德元年(1004) 闰九月,辽军大举伐宋。十月四日,折惟
12、昌率部自火山军攻辽朔州界,攻破大狼水寨,生擒数百人,获马牛羊铠甲数以万计。围攻岢岚军的辽兵害怕归路被切断,连忙撤军。十二5月,辽宋议和。 1038 年,元昊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此后,宋、夏间经常发生战争,折氏也卷入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先后涌现出折继闵、折克行、折可适等一批优秀将领。 折继闵(10181052)字广孝,喜读兵书,能攻能守。1039 年任知州。次年( 即康定元年),元昊进攻延州( 今延安) ,大败宋军,俘虏大将刘平等。折继闵奉诏三次出兵牵制敌军,斩获 2000。庆历元年(1041)春,宋将任福率重兵攻夏,全军覆没,形势恶化。七月,夏兵数万围攻麟州不克,转而围攻府州逾月,折继
13、闵与宋将率官军6100 余与居民全力防守,激战数日,杀敌千余。夏军又转攻丰州,八月十九日,攻陷丰州,切断麟州与府州的联系。十月,折继闵率兵近 2000 人给麟州护送军衣,在中堠寨遭万余夏军袭击而败退。庆历二年(1042) ,折继闵与张亢统兵 3000 为麟州护送军粮,途中被数万夏军包围,折继闵奋勇突围,在险隘处留下精兵数百,当敌骑追过险隘,即回身与伏兵夹击夏军,斩首 700,夺马 500。三月,为加强麟、府间联系,重修建宁寨。九月,夏兵围镇戎,在定川攻杀宋将葛怀敏。折继闵奉命捣敌空虚,大败夏军。三年冬,夏兵攻掠清寨等堡,折继闵乘敌归时追击,斩首 400,夺回所掠物品。 元丰二年(1079) ,
14、折继闵之子折克行( 约 10401107)出任知州,他英勇善战。夏人寇环庆,种谔拒之,诏河东出师为援,克行请往。谔使以兵三千护饷道,战于葭芦川,先登,斩级四百,降户千,马畜万计。诸老将矍然曰“真折太尉子也” 。 “克行先拔宥州,每出必胜,夏人畏之,益左厢兵,专以当折氏” 。早在熙宁三年宋夏在环庆发生战争,折克行率兵 3000 护饷道,在葭芦川打败夏军,斩首400,招降千户。元丰四年,西夏内乱,宋乘机出兵五路伐夏,夏将咩保吴良率万骑袭击克行部,克行乘敌半渡险隘时出击,杀死咩保吴良。十月十七日,攻克宥州。二十一日,遇敌千余,斩 900 余级。次年四月、九月,连败夏军于青冈岭、厮罗川。六年三月,在三
15、角川斩夏将吴埋保。元祐二年(1087)、六年,克行先后在怒摩川、折水川打败夏军。绍圣三年(1096)护修葭芦城。元符二年(1099),进筑6宁边等堡,从此麟府与鄜延相连,不再孤立。上述史实足以说明折氏对于宋廷“中国赖之”的栋梁地位。儒教祭祀是国家祭祀,非同于道教和佛教,绝非谁都可以去烧香磕头。儒教祭祀等级森严,对昊天上帝的祭祀是皇帝的专权,非臣子所能染指。北京的天坛就是祭天的地方,即皇帝祭祀昊天上帝的地方。今天,有些市县修建天安门、白宫之类,这种事如果发生在明清时期,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府谷既无名山大川,亦非京畿圣地,修建昊天宫足以说明府谷的地理位置对宋室安危的重要性和折氏的军事实力在各个军事
16、集团角逐中的份量。府谷的昊天宫是皇家赐予折氏的最高殊荣,皇家摆出一副与折氏平起平坐、府谷与京城同等重要的姿态,折氏自然是感恩图报,在所不惜。府谷昊天宫是皇家出资修建还是折氏出资修建难以考证,但皇家主动提出在府谷修建昊天宫是肯定的,因为折氏很难甚至也不敢向皇帝提出要在府谷修建昊天宫,更何况这种东西充其量是个虚荣而已,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从府谷修建昊天宫我们可以看出宋室笼络折氏的心机。皇帝如此厚爱,如此重赏,折氏即使心里乐开了花也得婉言谢绝几次才行,否则岂不心怀异志?昊天宫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有的甚至演绎成戏剧,最著名的是折赛花在这里比武招亲。拿今天的话说,比武招亲也就是谈恋爱磋商武艺。全然
17、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类礼教,自作主张,谈恋爱打打闹闹跑到昊天宫,把昊天宫当作家庙或者游乐园,对神庙没有丝毫畏惧和禁忌,这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豁达开放的性格。当然,这种传说也为折赛花的婚事戴上了“天作之合”的光环。宋室南迁至朱明王朝登上历史舞台这个时期,由于西夏和蒙古人的两次大规模屠杀,府谷仅有千余人口,而且隐匿于深山老林,府谷成为游牧民族的牧场,昊天宫几经战火已成破庙。这个时期府谷形成了一个文化断层,就连宋时的地名也是通过史料记载和墓志铭等形式保存下来些许,口耳相传的同样很少。府谷现居民九成以上是明代以后山西移民的后裔。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昊天宫由儒7教蜕变为道教成为七星庙是不难理解的。据史料
18、记载,昊天宫在明万历五年(1577)至六年(1578)用大约一年时间重修过。宋代以前的昊天宫是何等规模已不可确知,原始建筑只留下今天我们看到的万历以后的正殿和前庭,正殿因一砖封顶而驰名。根据遗迹和当地民间相传来判断,宋时规模要大得多,始建时的木结构殿宇毁于战火,只留下砖券的两座建筑,今天我们看到的正殿并非宋时的正殿。明万历年间所谓重修只不过清理残砖碎瓦,对残留的两座建筑的墙壁和屋檐进行了补修,并修筑了围墙而已,实为维修,好在没有损毁旧时遗存。这个判断应该是正确的,因为仅用一年时间是无法完成这项工程的。据刘玉华先生讲,昊天宫内原藏有三块记载昊天宫以及折氏的古石碑,先后被盗,其中一块于 1933
19、年被时任县长盗走。笔者查阅相关资料,1933 年先后有两人在府谷任过县长,一位名叫陈毅永,一位名叫许伯章,二公哪位盗走昊天宫古碑已不可考。重要的是,历史上曾有三块石碑保存在这里,而且遗失时间距今充其量不过数十年,可以说有关昊天宫的民间传说其根据并不十分遥远。文革中,七星庙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1983 年县政府拨专款“重修” ,与万历年间的“重修”一样,实为补修或维修,修旧如旧,并不损坏原有遗存。令人不解的是现在供奉其中的是七位瘟神。道教中的瘟神有五位,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中瘟史文业,端午节为瘟神祭日。瘟神的出现始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6) ,作为恶神,被凡界视为作
20、恶多端的邪恶势力的代表。府谷昊天宫降为七星庙已算得上委屈,现在竟然让瘟神占据,而且还生下两个儿子,荒唐乎?潮流乎?鸠占鹊巢之事看来不仅人间有,仙界神界也有。希特勒是近代史上最为邪恶的暴君之一,然而他却是民选的国家元首,他手中的权力不存在合法性缺失的问题。希特勒入主德国元首府邸算得上典型的鸠占鹊巢,因为元首府邸不同于萨达姆之流的行宫,并非为恶魔所建造。希特勒的灭亡是一件顺乎天意、顺乎民意的事,他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上帝对诸如绥靖、奴性、正义不足等人性中的丑恶8的惩罚。昊天宫本来是府谷至高无上的历史荣耀,昊天上帝被道教七星挤出宫去倒也罢了,现在竟然被恶神占据,实在是滑稽绝伦,出尽千古洋相。当我们奢谈什么文化底蕴、历史文明时,不知到底有多少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