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32.50KB ,
资源ID:920904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92090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草原曼巴”王万青:扎根甘南 爱撒草原.doc)为本站会员(wspkg9802)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草原曼巴”王万青:扎根甘南 爱撒草原.doc

1、“草原曼巴”王万青:扎根甘南 爱撒草原四十二年的坚守再记“ 草原曼巴 ”王万青42 年前,王万青作出了一个决定: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他来到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乡卫生院,从此立下誓言: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为党和人民贡献一份力量。42 年来,他扎根草原,救死扶伤,用自己的承诺与信念,谱写了一曲忠诚与坚守之歌。藏乡好医生“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是大学毕业时,王万青在分配志愿表上写的一句话。来到阿万仓后,当地医疗条件的简陋超出了他的想象,也坚定了他要为草原人民做点事的信念。1975 年前后的一个春天,天刚亮,伴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位藏族青年冲进卫生院大喊

2、:“ 曼巴!曼巴! ”王万青赶忙出去,经简单询问,得知这位青年的妻子得了急病,喘不上气,快憋死了。抓起药箱,备了一支特大号针头,王万青跟随藏族青年,一路快马策鞭,直奔病人家里。帐篷外有人在焦急地等候着,一下马,王万青便被拉进了帐篷。进了帐篷,王万青认出了患者,原来是塞可阿万仓乡唯一的女生产队长。只见她脸色发紫,嘴大张着,不停地用手抓脖子,已抓出了一道道血痕。问了几句,王万青初步判断是急性喉阻塞,病人已进入窒息阶段,随时有死亡危险,必须马上切开气管。可现场进行手术没有器械,不具备条件,更来不及把病人运回卫生院。此时,王万青专门挑选的特大号针头派上了用场,他小心翼翼地将针头从塞可环软骨和甲软骨之间

3、扎进去,刺穿气管。病人马上有了“嘶嘶” 的通气声,塞可憋气的症状迅速得到缓解。随后,王万青开始进行药物治疗,待塞可病情稳定后,又接到卫生院继续输液。几天后,塞可痊愈了。出院时,为了答谢王万青的救命之恩,塞可的丈夫非要送他一头牦牛。 “医生就是给人看病的,看个病就收人家东西,那还叫医生吗?”王万青坚决推辞,塞可一家无奈作罢。上海来的大学生可真有本事,往喉咙里扎针扎不死人,还能救活人!这次成功抢救让王万青名声大振。随后的一个病例,更是让阿万仓群众对他刮目相碌曲 县经贸 委开展示范性教育学 习资 料看。那一天,王万青正在乡上一个生产队的医疗点看病,有个牧民急匆匆赶来,说妻子生完孩子出血不止,人已经昏

4、迷了。王万青赶去一看,帐篷里产妇一个人躺在牛粪上,孩子已经生下来了,但胎盘还留在子宫里。由于失血过多,产妇已经处于休克状态,除了还有微弱的心跳,血压、脉搏几乎都测不到了。王万青赶忙给产妇输葡萄糖,提升血压,随后戴上医用手套剥离胎盘。止血、打针、抗感染,一系列后续治疗让产妇病情渐渐稳定下来。此时,产妇需要马上输血,否则依然有生命危险,即便闯过来了,今后身体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在我来之前,阿万仓发生过这样的事,产妇胎盘滞留大出血,因不会胎盘剥离术,医生赶到了,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产妇死去。 ”王万青说,他曾在上海的妇产科医院实习过,当时老师手把手教他们学会了接生、刮宫,胎盘剥离术没上手做过,但见过

5、老师怎么做。到了阿万仓后,他没事就对照书本熟悉操作流程,每次下乡时,也都带上显微镜,并从县医院借来血清,以备不时之需。草原牧民居住分散,偏远放牧点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危重病人不能骑马,只能往医院抬,高原缺氧,人又走不快,最近的路也得走六七个小时,等送到医院人可能就没命了。因此,每次下乡,王万青都尽可能将卫生院仅有的几样设备带上,以便危急时现场施救。这次,几样设备还真都用上了。王万青将产妇接到大队医疗点,在显微镜下验血配型,找到与产妇血型相符的几位亲友,为她输血。经过几天治疗,产妇脸上慢慢有了血色,身体逐渐复原。此次手术成功,令王万青信心大增,之后的十多年间,他成功抢救了多位这样的产妇,阿万仓

6、草原上再未出现因胎盘滞留大出血死亡的产妇。 “当时,当地牧民生孩子基本都在自家帐篷里,身下铺条毯子,上面垫上干牛粪,极不卫生。最糟糕的是,牧民还认为生完孩子就下地,这样的女人身体才棒,根本没有坐月子一说。 ”这样的习俗让王万青十分担忧。每次出诊或下乡巡诊,遇到孕妇,他就反复说,生孩子可不是件小事,生不下来就是难产,会要人命的,有条件最好到卫生院生孩子,如果实在不方便,只能在家生,就买些卫生纸、药棉垫在身下。生完孩子一定要多休息,多吃一些血肠之类的高蛋白、高营养食品,千万不能逞强,生完孩子就去背水劳动,这可是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这些,在今天看来都是常识,但在当时,当地藏族妇女竟然都不知道,从来没

7、有人跟她们说过这些。上海来的大学生这么关心她们,令她们感动,大学生救死扶伤的本领更令她们信服。渐渐地,来卫生院生孩子的藏族妇女越来越多,当地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也越来越低。圆了入党梦“解放前上大学,家里没钱是供不起的。我很幸运,1962 年考上上海第一医学院,读书期间所有的费用国家都包了,一毕业,就是干部编制。 ”王万青自豪地说:“我刚到阿万仓卫生院时,每月工资是 80.2 元,基本上是全乡最高的。”王万青回忆,解放前,家里日子过得很艰难,父亲在一家工厂做技工,母亲很早就跟地主家庭脱离了关系,偶尔出去打零工补贴家用,家里兄妹 4 人,基本靠父亲一人挣钱养活。“要不是解放了,我们兄妹别说上大学,恐

8、怕连中学都读不完。 ”王万青说,“从小学起,父母亲就教育我,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一点你是国家培养的,要为国家做贡献。 ”王万青小学 4 年级就戴上了红领巾,个子高、学习好、表现优秀的他还被选为中队旗手,每次升国旗时,都神气地手举国旗,在同学们满是羡慕的目光下,走到旗杆下,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将国旗升起。日复一日的升旗仪式,也让他坚定了报效祖国的信念。15 岁王万青读高中一年级时,期末考试三门功课都是满分,学习好、思想好、品德好的他光荣加入了共青团。大学期间,王万青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组织,满怀报国激情向党靠拢。1968 年,王万青毕业前夕,因为母亲家庭出身问题,全家人都受到牵连,王万青也觉得抬不起头来

9、。为了表明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毕业分配时,他坚决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经过一再争取,如愿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乡卫生院。 “我热爱中国共产党,入党是我的理想和目标,始终没有改变过。”参加工作第二年,王万青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虽然明知在那个年代,受母亲影响,入党是不可能的,但他依然坚持年年递交入党申请书,年年向党汇报自己的思想,整整坚持了 18 年。1980 年,王万青开始担任阿万仓乡卫生院副院长,说是副院长实际相当于院长,仅仅因为他不是党员,只能任命为副职。 “组织把我信任了,可得好好干!”有了说话做主的权力,王万青干劲更足了。凡是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凡是方便牧民群众看病的工作都要

10、抓:规范上下班和值班制度,保证卫生院 24小时有人值守;规范病历书写,建立门诊病历档案;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学习,要求每个人结合当地常见病多发病讲个人体会。就在王万青干得起劲时,有人向县领导写信告状,说自从王万青当了副院长后,阿万仓死的人多了。听到风声后,王万青担心发生了重大传染病,赶忙从医学角度展开了调查。他统计掌握了全乡当年的死亡人数,逐一分析死亡原因,结果发现,没有重大传染病发生,当年真正病死在卫生院的人很少,一部分是正常死亡,一部分是由于就诊太迟。非正常死亡人群中,婴幼儿占的比例较大。经过科学分析,王万青写了一份调研报告。很快,县上派来工作组调查此事。王万青拿出这份调研报告,上面提供的死亡

11、人数名单比工作组拿来的还多、还清楚,死因分析、预防措施也一一列了出来。谣言不攻自破。 “这事给我提了醒,从那以后,我每年都开展临床病例及死亡原因调查,归纳出 4 种牧区高发病感冒、肺炎、腹泻、关节疼,发表了不少论文。 ”王万青戏言,这也算坏事变好事吧。阿万仓乡卫生院条件艰苦,王万青工作的 20 年间,进进出出的工作人员近30 人,卫生院最多的时候有七八个人,少的时候只剩下王万青和妻子凯嫪。后来,又有人告状,说王万青和凯嫪贪污公款,有经济问题。县上先后两次派工作组下来调查,两个财会专业人员清查了卫生院近 10 年的账目,第一次少了 9 元,第二次还多出 8 元。 “工作组来查账,我欢迎得很,要不

12、还真说不清了。 ”王万青说,自从担任院长以来,院里的钱他没有乱花过一分,每次出差,他都舍不得坐卧铺,尽可能找最便宜的车次,买最便宜的硬座,坐船坐的都是五等舱,同舱的都是赶着鸡鸭的农民。有时,下乡打防疫针,凯嫪还向亲戚朋友借马,这些从来都没算过钱。在王万青担任院长的近 10 年时间里,阿万仓卫生院的财产增加了 2 万元,还添置了胃电图仪、风力发电机等设备。廉者自廉,清者自清。1987 年 7 月 1 日,王万青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刻,他欣喜若狂,暗暗发誓:要把一切献给党,贡献生命也在所不惜。生活多面手1968 年离开上海时,除了行李卷,王万青还带了一箱书,一部分是教科

13、书,一部分是上海第一医学院出的诊疗手册,还有学校老师的讲义,这些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伴随他度过了阿万仓草原的一个个不眠之夜。阿万仓乡距离玛曲县城 55 公里,当时交通不便,进一趟城得花三四个小时。为了了解外面的世界,王万青订阅了人民日报 、 甘肃日报 、 人民画报 、环球画报等多种报刊。通常,邮递员一周会送一次报刊书信,有时遇上雨雪天气,就没准了。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隔了 3 个月,邮递员才来,那一次,王万青拉着架子车才把攒了三个月的报刊取回来。当时,阿万仓还没有通电,晚上看书只能点煤油灯,光线暗不说,油烟还熏人,看一晚上书,第二天起来,鼻孔都是黑的。在阿万仓卫生院,王万青学历最高,知道的最多

14、,工作中遇到了难题,他无处请教,只能在书本中找答案。在书中,他学会了胎盘剥离术,掌握了麻醉术,熟悉了各项手术操作规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他还不断摸索钻研,因陋就简,自制了不少简单实用的小器械。有一次,一位牧民视力模糊看不清,王万青想看看有没有眼底病变,但苦于没有设备,无法判断。那几天,没病人时他就跑回宿舍,连琢磨带比划,动手制作了一张视野表,还有几样辅助的小工具,解决了这一难题。当时,乡卫生院手术室极其简陋,只有一盏煤气灯,每隔半个小时就得充一次气。后来,条件改善了,上面给卫生院配置了发电机,手术室装上了 100瓦的电灯泡。发电机没人会用,王万青照着说明书,学会了操作和修理。每次手术前,王万青得

15、先把发电机发动起来,随后,术前高压消毒、麻醉、手术、伤口缝合、术后手术器械消毒打包,这些工作都由他一人完成。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王万青为被牛角顶穿肚子的 10 岁牧童南美做了肠管切除和吻合术。当时没有什么无影灯,为了看清伤口,卫生院的两位同事打着几把手电筒辅助照明。受此启发,后来,王万青发明了一种简易手术灯,将射灯绑在头上,或夹在各种支架上,如输液架、各种活动臂杆等,手术时既清晰又便捷,可以轻松照到无影灯照不到的部位。1985 年,省卫生厅拨款 8000 元给卫生院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和摩托车。王万青买来摩托车、手扶拖拉机驾驶修理手册,没几天就学会了驾驶。有一次,摩托车的齿轮坏了,王万青将摩托车零

16、件一个个拆下来,编上号,摆了一地,对照书本,一点点琢磨修理,竟然修好了。1987 年前后的一天,王万青从安徽合肥买了一台胃电图仪,赶到玛曲县城已是下午了。为了尽快赶回卫生院,他顾不上休息,匆忙开上走前停在县医院的手扶拖拉机,拉着新买的设备和几箱药品上路了。在诺儿朗山顶,意外发生了。那段路坡很陡,又正赶上修路。爬坡时,拖拉机有点打滑,一路劳累的王万青使出全身力气去掌把。没想到,挂档时,拖拉机突然跳档,档把划破了王万青的手掌,拖拉机翻下了山坡。翻下山坡的瞬间,王万青在想:手破了不要紧,要是伤了神经就糟了,会影响以后做手术;拖拉机是滑下山坡的,设备有厚厚的包装,损伤应该不会太大,丢了可就损失大了。好

17、在身体没有受伤,王万青迅速爬起身,简单包扎好伤口,爬上山坡,在路边幸运地拦到了一辆当地藏族干部的车。得知发生的事情后,这位藏族干部一边派人就地看守翻下山坡的拖拉机,一边亲自把王万青送回卫生院。到了卫生院,王万青赶紧雇了十几个人,赶到事发地,把拖拉机拉了回来。幸运的是,王万青担心的两件事都没发生,手上只留下了一道伤痕,设备、药品完好无缺,受损的拖拉机王万青自己照着书就修好了。除了在医学领域创造了不少阿万仓乃至玛曲“第一” 外,王万青还为阿万仓草原带来了许多个“ 第一”。1969 年,第一次回上海探亲,王万青带回一台半导体收音机,阿万仓草原第一次响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还有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

18、照相机。同时,修理自行车、收音机,冲洗、放大照片,这些技术也都学会了。藏乡好女婿“当时,我决定跟凯嫪成亲时,想到的最大好处就是成为藏族人的女婿,融入当地社会,开展工作会容易些,当地群众会接受我。 ”王万青坦言,成亲后,藏族人的女婿这一身份,让当地的牧民群众视他为自家人,完完全全接纳了他。“我们结婚那会儿,当地藏族和汉族通婚的还很少,凯嫪的爸爸、妈妈还是蛮开明的。 ”王万青说,岳父、岳母一家人对他没有任何偏见,认为有个这样能看病、有文化的汉族女婿很光荣。喜欢就用行动来证明。在王万青回上海禀告父母婚讯的同时,凯嫪全家及亲朋好友们也忙活起来了。一家家拿出最好的牛毛毡子,拼凑起来搭起崭新的帐篷,几十个

19、牛皮口袋装满青稞,被褥、锅灶也一一备齐,就连牛粪都拾掇好了,堆在帐篷外。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王万青从上海一回来,一个简单但热闹、温馨的婚礼就开始了。当年被王万青救活的 10 岁牧童南美,如今已是 36 岁的汉子了。王万青还在阿万仓时,他每天都跑到卫生院来看看,他知道,是曼巴救了他的命。每次来,王万青总会嘱咐他吃东西要小心,不能吃得过饱,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品,不要吃太凉的东西。后来,王万青调到玛曲县城工作,南美也娶了媳妇成了家,他的草山距离阿万仓几十公里,每次到乡上都要走几个小时,到县城就更不方便了。每年,南美总要找机会进一次城,看望王万青,每隔一段时间就打电话问候问候。8 月 4 日,听说因记

20、者采访,王万青夫妇要来阿万仓,早上 7 时,南美挑了匹快马出发。黄河涨水冲塌了乡上的桥,他只能绕道赶来。一路上马不停蹄,到乡上已经 12 时许了。看到很久没有见面的王万青夫妇,疲惫的南美高兴得笑了,他们急切地用藏语交谈起来。 “曼巴对我很关心,比亲人还亲呢。 ”通过凯嫪翻译,南美告诉记者,他的爸爸、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曼巴现在就像他的亲人一样,一两个月不见,都想呢。 “在阿万仓,随便走进哪一个帐篷,不认识他的没有。 ”凯嫪自豪地说,他们两个在阿万仓整整工作了 20 年,跑遍了每一户牧民家,说起王万青,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家有好妻子“凯嫪对我是有恩的,没有她,很多工作我都做不了。 ”谈到

21、妻子,王万青说:“她是我工作上的好帮手,家里也全靠她,我是老爷 呢。 ”可不是吗,与凯嫪成家之后,王万青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务事从来不用他操心打理,是地地道道的“老爷” 呢。王万青当初看重的并不是这一点。当时,卫生院里由他负责培训的 5 个赤脚医生中,凯嫪是唯一的女性,也是最勤奋好学的一个。一年多时间的相处,两个人相互都有了好感。王万青的意外受伤令这段感情迅速升温,凯嫪的大胆表白也让王万青开始正视内心的感情。 “我们两个都不会说肉麻的话,谁都没向对方说过我爱你 ,但心里相互都有呢。 ”王万青坦言,刚来阿万仓时,他并没有想过要留下来,在他心里,早晚还是要回上海的,所以,起初对凯嫪只是有好感,没有

22、更多的想法,也没发现凯嫪对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看到自己受伤后,凯嫪不停地流眼泪时,王万青感动了。 “凯嫪帮了大忙呢,在开展计划免疫过程中,更是立了大功。 ”王万青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开始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要为适龄儿童及时接种相关疫苗。牧区群众居住极为分散,有时跑一天,只能走一两户人家。那段时间,卫生院人手紧张,多数时间只有王万青和凯嫪两人。每天一大早,接诊、安顿好卫生院的病人,两人就出发了。没有摩托车的时候,就骑马或牦牛,孩子没人照看,就一起带上。一次,因为惦记卫生院收治的几位病人,王万青和凯嫪打完防疫针后,就急急忙忙往回赶。当时,天已经快黑了,下坡时,摩托车撞上一个沙土堆,

23、一下子翻了。王万青摔破了皮,凯嫪腿部受了伤,伤愈之后留下后遗症,到现在走路走不快,爬楼梯腿都疼。还有一次,凯嫪一人出诊,下雨天爬山坡滑倒了,她手里抱着药箱不肯撒手,结果摔断了锁骨,回来后,又忙着打针、发药,没有时间好好休息,结果造成锁骨错位。 “凯嫪很勇敢,这点我很欣赏。 ”在下乡出诊、打防疫针的途中,藏獒咬、野狗追,这些在电影里常见的惊险镜头,时时会上演。只要凯嫪在场,王万青就不怕。一次,夫妻俩骑着摩托车带着孩子下乡去打防疫针,路过一处放牧点,正赶上几户牧民搬家,不少人前来帮忙。摩托车的响声惊动了牧民们养的狗,一群狗狂叫着冲了过来。王万青有些害怕,凯嫪抽出一根长棍,一边大喊:“不要停,继续往

24、前开!”一边奋力抽打已扑到脚下的狗。狗群终于被吓退了。事后,连牧民都怕了,说他们简直是在玩命,那阵子,狗咬疯了,他们根本喊不住,摩托车一旦停下或翻倒,一家三口就没命了,大大小小 20 多只狗呢,其中有一只阿万仓最厉害的藏獒,竟然被凯嫪打掉了牙。“这没有什么,当时,怕也没用。 ”听到丈夫在夸自己,凯嫪有些不好意思,指着丈夫说, “我没做什么,他更了不起,他工作起来命都不要了。 ”凯嫪回忆,1981 年 2 月,王万青到黄河对岸的一片放牧点搞布病普查。刚跨过冰封的黄河到达一处牧民点,他便开始拉肚子,连续一周几乎没吃一口饭,每天早上起来喝点糖水就出发。由于这一片放牧点位于黄河南边,冰化之后人就过不来

25、了,必须赶在冰化之前完成普查任务。王万青咬牙坚持一户户调查、打防疫针。回来时,他已经精疲力竭,人瘦得脱了样,趴在马背上,话都说不出来了。凯嫪一开始都没认出是王万青,待回过神来,心疼得当场就哭了。那一次,王万青一连躺了几天才渐渐恢复,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现在,一着凉或吃了凉东西就会拉肚子。藏族的饮食、生活习惯与汉族有很大差别,何况王万青还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为了让丈夫吃到新鲜的蔬菜,凯嫪四处“拜师” ,学会了种菜,在自家的小院里种上了油白菜、青菜、土豆、洋葱、胡萝卜等,并学会了炒菜。在大米限量供应的年代,凯嫪想办法到处买米,曾经一次从四川买了 300 斤大米,用牦牛驮回阿万仓。最让王万青感动的是

26、凯嫪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几次工作组下来调查,凯嫪都坚定地说:“ 他要是坏人,想做坏事,也不会跑到这个地方来,做出这么大的牺牲。 ”每每有人传言,王万青迟早会离开草原,不要她和孩子了,凯嫪都当耳旁风。 “我们现在分不开。 ”王万青则以不离不弃的行动和朴素的表白,回报了凯嫪的这份真情。故乡在心里2007 年,上海一些大学生听说了王万青的感人事迹,决定沿着他当年的离乡路,到草原探访他,拍摄一部纪录片。临出发时,学生们拨通了王万青的电话,问他要不要带什么东西?“带几份新民晚报吧,过期的也行。 ”王万青脱口而出,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学生们来时,如约给他带来了两大捆上海出的各类报纸,还有不少地道的上海小吃。

27、小吃分给了孩子们,王万青则快速将这些报纸翻阅了一遍,然后把感兴趣的挑出来,放在一边,准备细细再看。 “看到这些报纸,我最高兴。再好吃的东西吃完就完了,如果忘不掉这个味道,想吃的时候又吃不到,反而难过。不像报纸,可以反复看,一遍一遍回味。 ”一遍遍回味的,是千山万水之外的故乡,更是对故乡绵绵不绝的眷恋。 “上海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到什么时候都忘不了。 ”王万青不会忘记,1968 年 12月 26 日那一天他告别故乡,也从此开启了一段不绝的思念。那一天,想着他过年回不了家,全家人提前吃了一顿年夜饭。临走时,他故作潇洒地挥挥手,不让父母送出家门。走到弄堂尽头,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看到爸爸、妈妈相互

28、搀扶着,站在窗前,隔着玻璃还在看他呢。刚到阿万仓那几年,王万青每年都要回上海探亲。一是看望父母,二是进图书馆、书店,看书买书。南京路也是每次必逛的地方,不一定买什么东西,只是看看路两边的商店,感受一下大都市的气息。而每隔一段时间,父母亲也会挑选一些上海的报纸寄给他。后来,两位老人相继过世,再也没人给王万青寄上海的报纸了。虽然订阅并不麻烦,但他却一直没订,回上海的次数也越来越少。2009 年,王万青回大学母校参加校友会。临走时,他买了一本上海地图册。42 年来,每次回上海,看到有新版的地图册,他都忍不住要买一册,这次买的是一本上海市分区地图册,可以找到他儿时的家、小学、中学、大学所在的位置。回到玛曲后,初秋的一天,翻看这本地图册,他信手在上面题了一首诗:“秋雨淅沥秋风寒,屈指草原四十载,故乡万里忆圆月,地图一册伴残年。 ”“凯嫪离不开草原,到上海生活,她就像是鸟被关进了笼子,鱼儿离开了水,活不下去的。 ”说起无数次动摇、无数次想回上海、又无数次作罢的原因,王万青坦言,与凯嫪并肩工作的几十年,也让他越发意识到,为草原人民做点事是他和凯嫪共同的事业基础,离开草原,没有了这个共同基础,爱情、家庭可能都会就此瓦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