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西方美学缘起一、题解:西方美学(史)及其缘起1、西方文明的两个源头: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2、美学的前学科形态:神话、哲学、文艺理论中的美学思想。其源泉是神话。3、古希腊人对美的理解主要从审美对象来看,而非主体,这美是形式美,与哲学有内在联系。 “自然”是整个古希腊哲学关注的对象。二、古希腊的文艺实践及相关理论1、 、造型艺术雕刻家波里克勒特(5 世纪 BC)及其法则德谟克里特论绘画 、 节奏与和谐 、 论音乐 、 论诗的美2、音乐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往往沿用他们的学说)也说: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14)3、 、戏剧亚里士多德诗学 、 修辞学
2、三、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对美和文艺的相关思考A、毕达哥拉斯(鼎盛年约在 532BC)学派信仰灵魂不朽和转世,音乐、哲学思辨是净化灵魂的手段。1、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2、美即和谐,美的表现形式是数,美在形式。3、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15)B、赫拉克利特(鼎盛年约在 504-501BC)1、和谐的表现形式是气,音乐是气的结构,气分阴阳。2、和谐是联合对立物而不是同类的东西。3、艺术造成和谐是由于模仿自然。4、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总结:美具有相对性,自然是一种和谐,艺术模仿自然。C、德谟克利特(鼎盛年约在 435-420BC)唯物主义、原子论1、
3、重视灵感,艺术创作需要灵感。2、艺术发生于模仿3、与毕达哥拉斯的形式美不同,也重视内容,即聪明才智。4、重视天才(只有天赋很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5、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D、智者学派1、修辞学:演说和写作的艺术2、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3、 “人是万物的尺度” (Protagoras,约 490-421BC)4、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 (Hippias)E、苏格拉底1、重视功用将之与美联系起来。2、与德谟克利特相似,不只重视形式,也涉及内容。3、承认模仿,不仅摹仿外表,还摹仿情感和内心活动,艺术作品应该通过形式表现心理活动。第六章:柏拉图美学一、柏拉图的生平、著作及其
4、哲学思想1、记述、阐发苏格拉底的思想:申辩篇 、 克力同篇 、 普罗泰戈拉篇 、 高尔吉亚篇 、大小希庇阿斯篇等;2、发现、确定理念的存在以及诸理念之间的关系:美诺篇 、 斐多篇 、 国家篇 、 斐德罗篇 、 会饮篇 、 巴门尼德篇 、 智者篇、 蒂迈欧篇 、 菲力布篇 、 法律篇等。3、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与理智相关,只有神可以与之打交道,人也可以通过理智与之发生关联。“国家是大写的人”:理智、意志、情欲;统治者、士兵、平民;智慧、勇敢、节制,三者保持一种平衡,达成张力,形成和谐则出现第四种德性:正义。三、柏拉图关于“美本身”的思想1、 “美是什么”与“什么东西是美的” 大希庇阿斯
5、篇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 ( 大希庇阿斯篇 ,188) 、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它只是永恒地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永与它自身同一;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泉源,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但是那些美的事物时而生,时而灭,而它却毫不因之有所增,有所减。(会饮篇 ,272-273)2、 “美”本身与具体事物的关系:a 分有: 一件东西之所以美,是由于美本身出现在它上面,或者为它所分有,不管是怎样出现、怎样分有的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通过美,美的东西才美。 (斐多篇 ,外哲) (但分有是实体间的关系)b 模仿: 将“文艺”理解为模仿。与他对理念跟
6、具体事物的关系相关联。他区分了三个世界:神的、现实、艺术,三者通过模仿发生关系。(三张床)3、人如何把握美本身?A 有这种迷狂的人见到尘世的美,就回忆起上界真正的美,因而恢复羽翼,而且新生羽翼,急于高非远举,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象一个鸟儿一样,昂首向高处凝望,把下界一切置之度外,因此被人指为迷狂现在你可以明白只有哲学家的灵魂可以恢复羽翼,是有道理的,因为哲学家的灵魂常专注在这样光辉景象的回忆,而这样光辉景象的观照正是使神成为神的。 (斐德若篇 ,125)B 第一步应从只爱某一个美的形体开始,凭这一个美形体孕育美妙的道理。第二步他就应学会了解此一形体或彼一形体的美与其他形体的美是贯通的。这就是要
7、在许多个别美形体中见出形体美的形式再进一步,他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可宝贵从此再进一步,他应学会见到行为和制度的美从此再进一步,他应该受向导的指引,进到各种学问知识,看出他们的美,于是孕育无量数的优美崇高的道理,得到丰富的哲学收获。如此精力弥满之后,他终于一旦豁然贯通唯一的涵盖一切的学问,以美为对象的学问。 ( 会饮篇 ,271-272)四、柏拉图论文艺的本质、创作和功用A、三种床:第一种是在自然中本有的、神制造的。第二种是木匠制造的;第三种是画家制造的。 (床的自然创造者;床的制造者;摹仿者) (理想国卷十,67-79)B、诗的分类:神智清醒的诗(模仿的作品)遇到迷狂的诗就黯然无
8、光了。 ( 斐德若篇 ,118)C、不朽的灵魂及其堕落: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原在神的世界,后来堕落才有了人。1、爱智慧者、爱美者或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2、守法的君主、战士或长于发号施令者;3、政治家、经济家或财政家;4、爱好体育的或以治疗身体为业的;5、预言家或掌宗教典礼的;6、诗人或其他摹仿的艺术家;7、工人或农人;8、诡辩家或煽惑群众者;9、僭主。 (斐德若篇 ,119-123)D、学习修辞学的三个条件:第一是天生来就有语文的天才;其次是知识;第三是练习。模仿的艺术家主要依靠后两者。E、你这副长于解说荷马的本领并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灵感,象我已经说过的。诗神就象这块磁石,她首先给人灵感,得
9、到这灵感的人们又把它递传给旁人,让旁人接上他们,悬成一条锁链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 (伊安篇 ,7-8)文艺的功用:(悲剧、喜剧、史诗)F(诗人和画家)的作品对于真理没有多大价值;其次,他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 (理想国卷十,84)G 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摹仿者,无论是摹仿德行,或是摹仿他们所写的一切题材,都只得到影象,并不曾抓住真理。 (理想国卷十 ,76)H 摹仿诗人会看重容易激动情感的和容易变动的性格,因为它最便于摹仿。 (理想国卷十,84)I 摹仿这玩意如果从小就开始,一直继续下去,就会变成习惯,成为第二天性,影响到身体、声音和
10、心理方面。 ( 理想国卷二,52)悲剧引发哀怜癖、感伤癖。 (对国家的影响)J 你心里要有把握,除掉颂神的和赞美好人的诗歌以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 (理想国卷十,87)K 我们准许保留的乐调要是这样:这两种乐调,一种是勇猛的,一种是温和的;一种是逆境的声音,一种是顺境的声音;一种表现勇敢,一种表现聪慧。 (理想国卷三,58)L 节奏也应该服从同样的规律,不应该求繁复,不应该有许多种音节。我们须找出哪些节奏可以表现勇敢和聪慧的生活。找到之后,我们就使音节和乐调配合歌词,来表现这种生活,但是不能使歌词迁就音节和乐调。 (理想国卷三,59-60)M 凡是诗和故事可以分为三种:头一种是从头到尾都用
11、摹仿,象你所提到的悲剧和喜剧;第二种是只有诗人在说话,最好的例也许是合唱队的颂歌;第三种是摹仿和单纯叙述掺杂在一起,史诗和另外几种诗都是如此。 (理想国卷二,50)N 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头一层,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其次,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理想国卷三,62)柏拉图对艺术的要求 1、着眼与理想国公民的教育、培养。2、与文艺者身份有关,应能反映、表达真理。总结:1、美的理念使得美的事物成为可能。因它分有了美的理念。人可与美的事物打交道,因有神话、宗教,基于灵魂不朽的观念,那么人在尘世看到美的
12、事物时,可隐约回忆起他在理念世界中体验到的“美本身” ,那么他就会爱美的事物。2、柏拉图的文艺论:一般人谈文艺本质时只看到摹仿,谈文艺创作时只看到灵感。柏拉图心中的文艺有两种,文艺家也有两种。对摹仿的艺术,一方面加以批判,一方面也肯定其反映真理的功用。对靠“迷狂”得来的, “诗神和美神的顶礼者”则加以礼赞。柏拉图认为灵感因回忆(神灵附体)而来,这还涉及文艺传达的问题,创作者和欣赏者都需要灵感。五、一点分析:“美”与“爱”神话的视角1、迷狂有两种:一种是由于人的疾病,一种是由于神灵的凭附,神灵凭附的迷狂我们分成四种:预言的、教仪的、诗歌的、爱情的,每种都由天神主宰,预言由阿波罗,教仪由狄俄尼索斯
13、,诗歌由缪斯姊妹们,爱情由阿佛洛狄忒和爱若斯。我们说过,在这四种迷狂之中,爱情要算首屈一指。 (斐德若篇 ,116-126 ,151-152 )2、 (阿里斯托芬论人类及其爱情)我们本来是完整的,对于那种完整的希翼和追求就是所谓爱情我说全体人类都只有一条幸福之路,就是实现爱情,找到恰好和自己配合的爱人,总之,回原到人的本来性格。 (会饮篇 ,239-243)3、 (第俄提玛论爱神)因为他是贫乏神和丰富神配合所生的儿子,爱神就处在一种特殊的境遇 (会饮篇 ,257-270 )4、文艺(家)的真正地位神对于诗人们象对于占卜家和预言家一样,夺去他们的平常理智,用他们作代言人。总结:爱与美在柏拉图的思
14、想中受到根本性的关注,是其思想的基本核心。灵魂堕落后先从美的形体开始,然后爱形式(美本身)最终升华。这一刺激是从爱美的形体开始的。 “爱”与“美”始终纠缠在一起。与“美本身”打交道的根本途径是“爱” 。它们的关系是必然的、内在的。真正的爱的对象必然是美,真正的美必然会引起爱。首屈一指的原因是最高的神必须以爱为依据。第七章:亚里士多德美学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著作及其思想1、17 岁(367BC)入雅典学园,师从柏拉图;343BC,应马其顿国王菲力浦邀请,任 13 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335BC,回到雅典建立吕克昂(Lyceum)学园,又称逍遥派;2、亚里士多德的著作1、 工具篇 (包括范畴
15、篇 、 解释篇 、 前分析篇 、 后分析篇 、正位篇 、 辩谬篇等六篇论文) 、 形而上学 、 物理学 、 论灵魂 、 论天 、 论生灭 、 气象学和生物学著作。2、 大伦理学 、 尼各马可伦理学 、 尤苔谟伦理学 、 政治学等。3、 诗学 、 修辞学等。亚里士多德思想概述形而上学思想(研究 being 即本体而非实体) ;四因说和目的论;灵魂学说;伦理学和政治学。二、亚里士多德论美和文艺1、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2、善常以行为为主,而美则在不活动的事物身上也可见到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 ,这些唯有数理诸学优于为之作证。 (形而上学 ,265-266) )3、美依靠
16、形式4、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 “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美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丑”的范畴,康德、柏森也有相关阐述)5、一般说来,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一是人从孩提时候起就有摹仿的本能。 (求知的快感、技巧或着色或类似的原因) 。二是出于天性的音调感和节奏感C 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17、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不在于一用散文,一用“韵文”;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的对待;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诗学 (诗人要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的要求来描述发生的事。1、诗若带有可然律或必然律,则与真理相关。2、诗比历史更有哲学意义,与真理有关。肯定了文艺的作用。*既然悲剧是对于比一般人好的人的摹仿,诗人就应该向优秀的肖像画家学习;他们画出一个人的特殊面貌,求其相似而又比原来的人更美(诗学 ,50)诗的艺术与其说是疯狂的人的事业,毋宁说是有天才的人的事业;因为前者不正常,后者很灵敏。 (诗学 ,57)*亚里士多德将摹仿视为文艺的本质,既解释起源又解释本质。本
18、源可以解释本质,反之不可。三、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心理学和悲剧要素说A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诗学 ,19)B“卡塔西斯(katharsis ) ”1、净化:痛苦的坏因素、利己的因素、剧中人凶杀行为的罪孽2、宣泄:以毒攻毒、满足而发泄3、陶冶:经过锻炼而达到适度。恐惧与怜悯之情可借“形象”来引起,也可借情节的安排来引起,以后一办法为佳,也显出诗人的才能更高明。C 悲剧艺术的要素: 1、情节 2、性格 3、思想 4、言词 5、歌曲 6、形象F、一个新视角:“四因” (形而上学 ,84-
19、85)1、质料因 2、形式因: 3、动力因 4、目的因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的比较1、关于:“美本身”: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美的理念是存在的,但存在于美的事物中,与柏拉图相同的是他也从形式来论述。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理念,存在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亚里士多德对此坚决反对,柏拉图设置了一个理念世界,但美不是理念。理由是 a 理念的世界(真善美等)若看做是独立于具体事物之外的话,易产生一些问题。理念是为了解释具体事物,但具体事物可能属于不同门类。b 任一事物都可与理念发生关系,但若一具体事物不存在了,是否还有某一理念与之对应?c 第三者悖论同一类事物之间是相似的关系,因它们分有一种美的理
20、念。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之间也有一种相似性。那么“美的事物”和“美本身”之外是否还应有一种事物,使得上两者发生关系? 2、关于文艺关于文艺,亚里士多德讨论了几个问题,有的柏拉图讨论过,如文艺的本质、创作动力、社会功用,在这三个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持批判态度。另外亚里士多德还讨论了柏拉图未谈或未能明确谈过的问题:文艺的起源。a 关于文艺的起源: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产生的两种心理根源是人类的摹仿本能和爱好节奏与和谐的天性。此两者都产生快感。b 关于文艺的本质:柏拉图认为文艺的本质是摹仿,与真理太远,持轻视态度。亚里士多德对诗和诗人的评价都很高。认为艺术比现象世界更真实,因为它摹仿的是世界的本质和规
21、律。c 文艺的创作动力:柏拉图的思路是二元论,重天才,重灵感,强调“迷狂”认为灵感是神灵附体或不朽灵魂的前生记忆。亚里士多德也讲天才,但从科学理性出发,认为天才、灵感是由器官敏锐造成的。将文艺的心理根源归于人从孩提时候起就有摹仿的本能和出于天性的音调感和节奏感d 文艺的功用:亚里士多德关于美的看法集中于悲剧,视角与柏拉图不同。柏拉图片面强调文艺的教益而扼杀快感,亚里士多德第一个为快感辩护。他们都承认文艺的摹仿本质,柏拉图认为摹仿与真理太远,摹仿的文艺迎合人性中卑劣的部分,如悲剧就会引发人的哀怜癖和感伤癖,喜剧则使人滑稽、不严肃,应加以驱逐。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摹仿与真理相关,文艺有助于培养全面发
22、展的理想人格。应将情感引向好的方面,悲剧能够引起怜悯和恐惧、从而达到净化、宣泄、陶冶的目的。第八章:希腊化和罗马时期的美学思想一、历史和思想概述:1、亚历山大(356-323BC)及其后的三大王国:马其顿的安提柯王国、叙利亚的塞琉西王国、埃及的托勒密王国。2、罗马的兴衰:500BC 前后,独立城邦和民主化进程;264-146BC,三次布匿战争;146-27BC,内战和共和国的结束;屋大维(Octavianus ,63BC-14AD )和帝国的建立( 27BC) ;395 年,帝国分裂;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529 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所有的学园;1453 年,东罗马帝国
23、灭亡。3、基督教的兴起4、伊壁鸠鲁(Epicurus ,342-270BC)及其花园( 306BC) ;德谟克利特的追随者,原子论自然观和快乐主义伦理学。5、斯多亚派(the Stoics)芝诺(Zero,336-264BC )及其画廊(300BC 前后) ;元素论(火水土气) 、 “按照自然生活”和“世界城邦”观念6、怀疑派(the Skeptics)皮罗(Pyrhon,约 365-270BC)的“悬搁判断 ”和“不动心”与苏格拉底的“智慧”学派相关,怀疑主义的过程和相对主义的结论。7、新柏拉图主义(the Neoplatonists)二、贺拉斯(65BC-8AD)及其诗艺1、一首诗仅仅具有
24、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2、诗人应该寓教于乐。 (155)3、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把人物写得合情合理我劝告已经懂得写什么的作家到生活中到风俗习惯中去寻找模型。(154)4、你们应当日日夜夜把玩希腊的范例。 (151) (合情合理与找到模型的无法超越的典范)5、情节可以在舞台上演出,也可以通过叙述。 (146-147 )三、朗吉弩斯(公元三世纪?)及其论崇高*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论崇高希腊化罗马时期朗吉弩斯第一次将“崇高”作为一个范畴提出,1、这里的崇高是一种措辞而非后来形成的美学范畴 2、是一种文章的风格,而非一种具体事物。3、崇高有五个主要来源:a 庄严伟大的思想b
25、强烈而激动的情感 c 运用藻饰的技术 d 高雅的措辞, e 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其共同前提是掌握语言的才能。4、崇高的事物是能引起人的惊叹的、不寻常的、巨大的、雄壮的,因而适合被引入创作。近代英国的博克1、正式将崇高确立为美学范畴。主要讨论崇高感和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即人的两种情欲:自体保存、社会生活。2、崇高感的心理基础主要涉及自体保存,因生存而产生的安全感需求。因为崇高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害怕的、恐惧的感情,但这种威胁是有距离的,不一定产生。 (审美的心理距离) 。3、崇高感的对象特征是具有可怖性:体积的巨大;晦暗、力量、空无、无限、壮观、突然性等(丑与崇高) 。而社会生活的情欲是一般美感的
26、主要心理内容。美感对象的可爱性:小、柔滑、娇弱、明亮等。康德论优美和崇高其讨论偏向哲学。1、崇高的特点:无形式、由痛感转化成的快感、想象力与理性的协调。2、分为两种 a 数量的崇高:对象体积的无限大 b 力量的崇高:对象既引起恐惧又引起崇敬的那种巨大的力量或气魄。3、把握崇高依靠理性。崇高和美都是感官的满足,都不涉及明确的目的和逻辑的概念,都表现出主观的合目的性。引起的快感都是必然的、普遍的。异:a 对象:美只涉及形式,崇高却涉及对象的“无形式”美更多地涉及质,崇高更多地涉及量。b 主观心理反应:美感是单纯的快感,崇高是痛感转化而来的快感。c 最重要的差别:美在对象,崇高在心灵。欣赏美是知性的
27、范畴,欣赏崇高是理性的范畴。四、普洛丁(Plotinus,205-270)及其美学思想A 普罗丁其人及其著作1、出生于埃及,在亚历山大里亚师从曾是基督徒的希腊哲学家阿牟尼乌斯(175-242)达 11 年之久;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人物。2、曾随罗马远征军到过东方,试图学习印度和波斯的哲学,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东方神秘主义和基督教的神学观念融为一体,可能也受斯多亚派禁欲思想影响。3、40 岁左右时定居、讲学于罗马;其著作共 54 篇论文,被学生波菲利(Porphyre)整理为成 6 集,每集 9 篇,故名 九章集 。B 哲学主张:“太一”及其“流溢”或“放射 ”太一是宇宙之源,是纯粹精神,最高
28、的真善美三位一体。流溢的三个层面: 太一放射出的是只有理智才能达到的“理” ,其次是“世界精神”或“世界心灵” , “世界心灵”又放射出“个别心灵”最后是感官所接触的物质世界。C 普罗丁的美学思想1、事物美不在事物本身而在事物分享到“太一”所“流溢”或“放射”的光辉;(柏拉图,理念美的“分有” )2、事物的美在于整一性; 3、 “美是由一种专为审美而设的心灵的功能去领会的” ;(德谟克利特 只有天赋很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4、美有等级之分:视听之美;事业、行动、风度、学术和品德之美;最高的美。 (柏拉图 形体的美、心灵的美、行为和制度的美、学问知识的美 理念)5、艺术美不在物质,而
29、在艺术家的心灵所赋予的形式。第九章:中世纪(413)的美学思想一、历史与文化概说1、封建制的确立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2、基督教和古典文化:529 年,查士丁尼下令关闭学园;镇压“邪教”和破坏偶像(4-9 世纪);卡洛林王朝文化复兴,宫廷学校和教会学校;12 世纪出现的大学及其“四科”(文,法,医,神),”七艺”(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5、基督教和哲学: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二、奥古斯丁(354-430)生平:早年:摩尼教,希腊文化的追随者, 387 年,皈依基督教。美学思想:1、 忏悔录中区分了“美”和“适宜”:美是事物本身令人喜爱,适宜是此一事
30、物对另一事物的和谐。2、一般美的定义是“整一”或和谐,物体美的定义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上一种悦目的颜色”前者来自亚里士多德,后者来自西塞罗。3、美的基本要素也就是数,因为它就是整一。和谐之美在于接近整一,但相对上帝它依然是不完善的。*天主因为每一项分别看,仅仅是好,而合在一起,则不仅是好,而且是很好。任何美好的东西也都如此说。因为一个物体,如果是荟萃众美而成,各部分都有条不紊地合成一个整体,那末虽则各部分分别看都是好的,而整体自更远为美好。 (忏悔录卷十三,二十八)*是你,主,创造了天地;你是美,因为它们是美丽的 ;你(但创造物与创造者相比,相形之下并不美、并不善。 ) 忏悔录卷十一,四
31、三、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奥古斯丁是教父神学的代表人物,认为基督教就是真正的哲学。维护教会,反对异教,以圣经为基础,阐发出一套神学系统。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神学的代表人物,认为基督教和哲学是两个东西,但殊途同归,阐述同一真理。经院哲学是一种思辨性很强的哲学,与教父哲学都是基督教教义和古希腊哲学的融合。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思想:1、 神学大全美的三要素:第一是完整或完美;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2、首次对美与善做了区分美与善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二者都以形式为基础。但善涉及欲念,欲念就是迫向某种目的的冲动。美只涉及认识功能,美是通过感官来接受的,美的东西是感性的,美属于形式因的范
32、畴,凡是一眼见到就使人愉快的东西才叫做美的。一旦认识到,美感就立刻得到满足,无实用目的。 (唯心主义美学、康德的审美判断的二律背反)3、只承认视觉和听觉为审美的感官。因为视听与认识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他感官则是欲念的满足。其次美属于形式因的范畴。形式只能通过视听察觉。 (达芬奇借此断定绘画高于音乐、莱辛以此区分绘画和诗歌)*托马斯阿奎那结合西塞罗和奥古斯丁的“颜色”提出了“鲜明” 。鲜明和比例都植根于心灵,其定义是“一件东西的形式放射出光辉来,使它的完美和秩序的全部丰富性都呈现于心灵。上帝是“活的光辉” 。神是美的,因为神是一切事物的协调和鲜明的原因。物之所以美,是由于神住在它们里面。*心灵的功
33、能就在把一种比例对称安排好并且使它显得明亮。所以纯粹的本质的美居留在观照生活里,因此关于对智慧的观照就有过这样的话:“我对她的美成了一个钟情者”。 ( 圣托马斯的哲学文选 )第十章:文艺复兴时期(1416 世纪)的美学思想一、思想文化大略1、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2、东方文化的影响:阿拉伯、印度和中国3、人文主义(Humanism)4、 “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舍斯塔科夫美学史纲在现有的美学思想史的概述中,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基本上被看作与各门艺术理论音乐、绘画或建筑的理论有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与那些主要哲学流派新柏拉图主义、伊壁鸠鲁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联系,就根本没有弄清楚。其实,
34、这是一个哲学美学的蓬勃发展阶段。二、哲学美学1、费奇诺 1433-1499, 柏拉图注释:爱:对美的欲望;美:诱导出最热烈的爱,打开通向对神性进行观照(使灵魂在某种程度上从身体中解脱出来)的道路。这种所有范式与理念的合成,在拉丁文中被称为一个 mundus,在希腊文中被称为一个 cosmos,即合规则性(Orderliness) 。这种合规则性的吸引人之处就是美。那么,什么是身体的美呢?活跃、活泼以及由于灌注了它自身的理念而在身体中闪现出来的某种优雅。如果物质没有很好地准备的话,这种光芒就不能降临到物质之上。 (柏拉图 注释 )2、布鲁诺1548-1600, 论英雄气概:美,存在于其成分和色彩
35、间的和谐与协调之中有限的美的事物,通过分有,上升到真正的美,它无边无沿三、诗歌美学1、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拉丁文版(1498)和希腊文版(1508)2、三一律:情节整一;时间整一;空间整一;3、但丁筵席:作品的善在于思想,美在于词章的雕饰。我看一般人难免更多地注意到它的美,很少注意到它的善。4、马佐尼神曲的辩护:作为一种摹仿的艺术,诗的目的在于再现一个形象;作为一种消遣,诗的目的在于娱乐;作为一种应受社会功能制约的消遣,诗的目的在于教益。现在我觉得可以补充一句:作为一种理性的功能,诗的目的在于产生惊奇感。5、卡斯特尔韦特罗亚里士多德 通俗读本 :诗人的功能是在人们由于机遇处在各种境况中之时,提供一
36、个真理的外观,通过这种外观而给他的读者以快乐;四、音乐美学1、加利莱伊约 1520-1591古今音乐对话 ):如果音乐家不能有益于听众的心灵,他的科学与知识就没有什么用。2、扎利诺1517-1590和声惯例:适合于目的的旋律。五、绘画美学1、阿尔伯蒂1404-1472论建筑:我将美定义为各部分间的和谐。2、 论绘画中达芬奇将绘画看成一种科学(技法上的素描、透视) ,明确使用“绘画科学”一词。绘画是自然合法化的女儿。绘画是哲学,因为它也研究物体的运动。雕塑不是一门科学,是一项最最机械的手艺。雕塑缺少色彩美,缺少透视。在表现言词上,诗胜画;在表现事实上,画胜诗。眼睛与耳朵想象的所见及不上肉眼所见的
37、美妙。音乐应当被称为绘画的妹妹;音乐方生方死,故比不上绘画重要。第十一章:近代英国的美学思想一、思想文化背景:A 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英国经验论与大陆唯理论)1、近代自然科学的哲学精神:探索自然奥秘的求知精神;重视观察和实验的求实精神;通过精确的量化而达到的确定性;理解世界的机械论图式。2、近代哲学的科学精神:认识论的转向;经验论和唯理论;机械论;以自然科学为范式;工具理性。B 英国经验论的渊源1、培根(1214-1292)对“实验科学”和“证明科学 ”的区分及其论“实验科学”的实证性、工具性和实用性。2、司各脱(1265-1308)对“形而上学”和“ 神学”的区分:形而上学不提供关于上帝属性
38、的知识,但能证明上帝的存在;神学研究上帝的属性,但不证明上帝的存在。3、奥康(约 1285-1349)对“证据知识” (直观认识,偶然知识)与“自明知识” (抽象认识,必然知识)的区分。二、对美和美感的相关探讨A 培根(1561-1626)及其新工具奠定了科学实践观点和归纳方法的基础。1、人的知解力分为记忆、想象、理智。 “历史涉及记忆,诗涉及想象,哲学涉及理智”:“复现的想象” (记忆)和“创造的想象” (近代心理学中的联想和分想) ,创造的想象特征在于“放纵自由“。2、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是绘画所表现不出来的,对生命的第一眼印象
39、也是如此,没有哪一种高度的美不在比例上现出几分奇特我并非说画家不应该把面孔画得比实际的更美,我只说他在画的时候,应该凭一种得心应手的轻巧(就象音乐家奏出一个优美的曲调那样) ,而不是凭死规矩。 (论美 ,77-78)B 霍布斯(1588-1679)及其利维坦1、感觉:一切思想观念的来源;“复合的想象” 。2、想象力如果没有判断力的帮助,就不应作为一种优良品质来表扬。3、有三种善:在指望中的善,即美;在效果上的善,即欲念所向往的目的,叫做愉快的;以及作为手段的善,叫做有用的,有利益的。恶也有这三种。C 洛克(1632-1704)及其人类理解论1、经验;观念;知识。2、观念的联想(洛克明确提出)
40、“巧智”和判断力。D 夏夫兹伯里(,1671-1713)及其论特征1、内在的眼睛分辨美丑,分辨的能力来自自然。*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和比例合度的,就是真的,凡是既美而又真的也就在结果上是愉快的和善的。*美不在物体本身,而在形式或是赋予形式的力量。*人通过心和他的理性而非感官或动物性的部分去欣赏美;E 哈奇生(1694-1747)及其论美和德行两种观念的根源 (夏夫兹伯里学生)1、美有本原的(绝对美 对象单靠本身就美,对认识它的心毫无关系)和比较的(相对的 从对象本身认识到的)两种。*教育和习俗可能影响我们的内在感官,但是这一切都须先假定美感是天生的。 (100)三、休谟(1711-1776)1、
41、休谟的知识论:一切知识来自于感觉。作为经验对象的知觉(印象和观念)以及知识(观念关系的知识和事实的知识;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 。知识因此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2、怀疑论(物质;心灵; 上帝 ;因果关系)休谟的美学思想休谟主要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探讨两个基本问题:美的本质、审美趣味的标准。A 美的本质:a 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是某种形状在人心上所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的产生是因为人心的特殊构造。但事物确有某些属性,是由自然安排得恰适合于产生那些特殊感觉的。b 快感和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随从,而且也是形成美与丑的真正的本质。c 效用说:美有很大一部分起于便利和效益
42、的观念。d 同情说:对象之所以产生快感,往往由于它们满足人的同情心,不一定触及切身的利害。 “形式美”的平衡、对称也要涉及内容意义,如柱子的“安全感” 。B 审美趣味的标准a 审美趣味就是鉴赏力或审美的能力。理智(抽象 )传达真和伪的知识,趣味(形象)产生美与丑的及善与恶的情感。后者是一种灵感有创造性。b 审美趣味的标准与相对性:审美趣味涉及想象,想象凭感情指使,因而有很大的个人主观性。但休谟在论审美趣味的标准中明确反对相对主义。认为审美趣味具有一般性原则。其基础在于人在心理构造上的基本一致性,拥有高超的天资和修养的少数裁判人确定审美趣味的标准。 (真知灼见、很精微的情感、通过训练去提高,通过
43、比较研究去到达完善,而且还要抛开一切偏见)四、博克(1729-1797)的美学思想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朗吉弩斯首次提出崇高,博克从经验论角度使之确立为美学范畴,既是自然事物也是文艺作品的特征。A 崇高感和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人的两种情欲:自体保存(自己的生活,基本情欲)崇高社会生活(人对群体生活的要求 认同感 归属感 同情、摹仿、竞争心)美感自体保存的情欲在情绪上的表现一般是恐怖或惊惧,正是崇高感的主要心理内容。崇高感使人隐约感到受威胁,在一定的距离外观照(心理距离) 。 “社会生活的情欲”是一种“复合情欲” ,也就是爱,正是一般美感的主要心理内容。B 崇高感和美感的对象特征1、崇
44、高感对象的可怖性:体积的巨大;晦暗、力量、空无、无限、壮观、突然性等;2、美感对象的可爱性:小、柔滑、娇弱、明亮等。3、丑与美、崇高C 审美趣味的性质和标准:感觉、想象力、判断力第十二章:近代法国和意大利的美学思想一、笛卡儿(1596-1650)唯理论哲学、 “我思故我在” 、上帝存在、心物二元论观念:天赋的、外来的、虚构的。*文词的纯洁在这些书简里到处都统治着,这种美不在某一特殊部分的闪烁,而在所有部分总起来看,彼此之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没有一部分突出到压倒其他部分,以至失去其余部分的比例,损害全体结构的完美。 (论巴尔扎克的书简)二、新古典主义与布瓦罗(1636-1711)的美学
45、思想1、要爱理性,让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从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2、不管写什么题材,都要永远求良知和音韵密切符合。3、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但自然就是真实,凡人都可体验:4、我绝对不能欣赏荒谬离奇,不能使人相信,就不能感动人心。5、精妙的笔墨能用引人入胜的妙技把最怕人的东西变成可爱有趣。(论诗艺)6、巴黎人的审美趣味毕竟和雅典人的审美趣味符合;7、三一律三、启蒙运动与狄德罗(D.Diderot,1713-1784)的美学思想较为集中明确地讨论天才1、美在关系 a 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就是美的。b在我身外的美(真实的美): 本身含有某种因素能唤起 “关系”这个概念的一切 c 与我有
46、关的美(相对的美):唤起与应作比较的东西之间的恰当关系的一切。(哈奇生(1694-1747)及其论美和德行两种观念的根源 美有本原的(绝对的)和比较的(相对的)两种。2、天才: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3、天才与趣味:趣味往往和天才不在一起。它产生的是片刻之间的作品;趣味是研习和时间的作品,因之产生的只是一些惯例的美。首次将“天才”和“创造”联系起来。*就嗅觉和味觉来说,就既无美也无丑。四、维柯(1668-1744)的美学思想A 维柯及其新科学1、 “关于各民族的共同性的新科学的原则”: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人的时代2、语言学(文学和历史)和哲学的结合3、原始人与儿童:感受;知觉;理
47、智B“诗性的智慧”1、原始性和普遍性:“荷马一直就在希腊各族人民的口头上和记忆中活着”2、诗和哲学的对立3、以己度物的隐喻:“由于人心的不明确性,每逢它落到无知里,人就把他自己变成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4、 “想象性的类概念”第十三章:近代德国的美学思想一、历史文化背景1、宗教改革运动:1517 年 10 月 31 日,马丁路德(1483-1546 )发表九十五条论纲2、三十年战争(1618-1648):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3、布兰登堡公国-普鲁士王国的崛起4、 “神圣罗马帝国”与“德意志帝国”5、德国启蒙运动:建立统一的民族文化6、民间文艺及其浪漫主义传统:莱比锡派和屈黎西派之争论二、莱布尼茨
48、(1646-1716)-沃尔夫 1679-1754)哲学体系1)单子论2)神正论:人的自由意志的选择和上帝的惩恶扬善。3)由低级认识官能所接受的观念叫做感性的观念,感性的观念分朦胧的和明晰的两种,明晰的观念分为明确的(相当于理性认识) 、混乱的(感性认识) 。三、鲍姆加通的美学思想:生平、著作及其哲学思想A、鲍姆加通的著作:见前B、鲍姆加通的哲学思想:莱布尼茨-沃尔夫唯理论哲学的信徒。a、 理论美学1、启迪学(包括美学第一、二卷)2、方法学3、符号学(哲学通论 )b、实践美学1、只有混乱的(即感性的)但是明晰的观念才是诗的观念个别的事物都是完全确定的;所以个别事物的观念最能见出诗的性质。(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 )2、美学的目的是感性知识的完善(这就是美) ,应该避免的感性知识的不完善就是丑。 (美学 )3、美学(美的艺术的理论,低级知识的理论,用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类比推理的艺术)是研究感性知识的科学。 (美学 )四、温克尔曼(1717-1768)的美学思想1、1754 年,住到德累斯顿的朋友家中,写了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和解释 。2、1764 年, 古代艺术史出版;3、希腊艺术杰作的一般优点在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4、 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绘画可以和诗有同样宽广的界限。5、 古代艺术史:a 艺术史的目的在于叙述艺术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