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195KB ,
资源ID:920798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92079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八章 劳动市场.doc)为本站会员(hwpkd79526)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八章 劳动市场.doc

1、第 1 页 共 25 页第八章 劳动市场本章要点:劳动市场的均衡取决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因素。从需求方面来看,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从供给方面来看,劳动者在工作与闲暇方面的选择决定了劳动者在一定的工资水平下所愿意提供的劳动量。在工资比较低的阶段,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随工资的上升而上升;但到达一定水平后,工资进一步提高带来的收入效应占了上风,劳动供给随工资上升而下降。因此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后端向里弯曲的曲线。劳动市场供给曲线是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的加总,但从整个社会来看,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的情况很少出现,因此劳动市场的供给曲线一般是向上倾斜的。如果劳动是同质的,劳

2、动市场的均衡会形成一个统一的工资水平;如果劳动是不同质的,就会造成劳动市场工资水平的差异。一般来讲,造成劳动市场工资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接受教育长度的高低,但劳动市场其他因素如工会、最低工资法等也会对工资水平产生有那影响。基本概念:时间配置模型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向里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等同性工资差异 人力资本 信号显示 重点掌握:向里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人力资本第一节 劳动市场的需求与供给 一、劳动市场的需求 劳动市场的需求弹性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劳动使用的密集程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某种生产过程大量使用劳动,而使用资本的数量相对较少,那么,劳动的需求弹性就大;反之,劳动的需求弹性就

3、小。比方说,工资占总成本的 90%的份额,那么工资增加 10%就会使总成本上升 9%,这无疑会使厂商对工资率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工资的增加会使其对劳动的需求量锐减。但是当工资只占总成本的 10%时,工资上涨 10%,总成本只上涨 1%,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P174第 2 页 共 25 页2、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的速度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得越高,劳动需求弹性就越小。在某些行业里,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得非常快,例如,一个公共汽车司机的劳动边际产量可以被认为很大,但同一辆公共汽车配备的第二个司机的边际产量却接近于零。因此,即使工资率下降很多,在公共汽车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也不会使公共

4、汽车司机的需求大量增加。3、劳动产品的需求弹性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劳动的需求弹性也大。作为一种派生需求的要素需求,其弹性与产品的需求弹性是一致的。4、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从长期来看,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性也是影响劳动需求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性越强,长期劳动需求弹性就越大。例如,汽车装配流水线上的工人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其劳动的需求弹性就大;而其他一些工作,如记者、教师、律师等则很难由机器或计算机来替代,其劳动的需求弹性就较小。5、相关补充品的供应弹性越大,劳动的需求弹性就越小。二、劳动供给的时间配置模型 (一)工人的劳动成本劳动供给涉及消费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说消费

5、者拥有的时间资源是既定的具有两层含义。首先,每天只有 24 小时,这是不会改变的;其次,在这 24 小时中,有一部分必须用作睡眠和吃饭,而不能挪作他用。必须的睡眠时间不是绝对不变,但对于特定的消费者而言,短期内不会变化很大。假如某消费者每天必须睡 8 小时,因此,消费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资源为 24-8=16 小时。由上述假定,消费者可能的劳动供给只能来自这 16 小时之中,而不能超过他。其最大劳动供给为 16 小时。设劳动供给量为 6 小时,则全部时间资源中的剩余部分为 16-6=10 小时, 称为“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包括必须的睡眠时第 3 页 共 25 页间和劳动供给之外的全部活动

6、时间。例如,用于吃、喝、玩、乐等各种消费的时间,在现实生活中,闲暇时间也可用于非市场活动的“劳动”例如干家务活。经济学家利用这些基本选择模型帮助理解这些劳动供给的模式。供给多少劳动的决策是在消费和收入与闲暇之间的一种选择。如果工作得更少从而放弃一些消费,一个人可以得到更多的闲暇。当然,个人收入随消费的增加而增加这个规律也有例外例如,吝啬鬼从存钱本身得到乐趣,而不是为了享受金钱所能买到的商品。我们在这里将这些都忽略掉,不做区分,我们假设个人花费自己的全部收入,因此收入的增加直接转化成消费的增加。为了将选择模型应用在关于工作与闲暇之间的转换上,我们必须设定两者之间的小量替换是可能的。我们首先会想到

7、,典型的工作必定有时间限制。你或者有一份工作这份工作要求你每周必须工作 35 小时或者 40 小时或者没有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收入的愿望如何能把它自身变成闲暇时间减少。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他们供给的劳动数量。尽管许多工人对他们是否要全天工作没有选择权,但他们多少还是可以对于是否加班做出选择,同时许多人同时兼干别的工作,他们从事的第二个工作为他们提供了额外的收入。这类工作的大多数如开出租车在工作时数上是相当自由的。因此,人们在他们的主要工作上不能选择,他们仍要进行一些其他的选择。更进一步说,不同职业的正常工作时数不同,这意味着工人在选择按照他们愿望工作的时数有一定的灵活性。最后经济学家认

8、为关于标准工作周时数的社会惯例每周40 小时变成 35 小时反映了在这个时期工人的态度(偏好)的变化。回到个人在工作和闲暇之间的选择上来。我们分析一个叫史蒂夫的人的预算约束,他每小时的工资是 5 美元,因此每减少 1 小时他享受的闲暇,即每多工作 1 小时,他多挣 5 美元;也驾驶说他的消费增加 5 美元。这个预算约束的基础是他的时间预算。他每天只有这么多时间,比如说 16 小时,可以用于工作和闲暇,每增加 1 小时的工作就要减少 1 小时的闲暇。如果他工作 1 小时,他的收入是 5 美元。如果他工作 2 小时,他的收入是 10 美元,等等。如果他工作16 小时他不再有闲暇他的收入是 5 美元

9、16 小时 = 80 美元。预算约第 4 页 共 25 页束的替换是每小时 5 美元。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他在两种商品之间进行的选择一样,史蒂夫将根据自己的偏好在预算约束上选择一点。他必须在消费和闲暇之间选择适当的替换。让我们假设他选择了 E0 点,在 E0 点他有 10 个小时的闲暇,这意味着在全部可利用的 16 个小时中,他工作 6 小时并挣 30 美元。 (如图)消费美元301050 10 14 15 16 闲暇(小时)E0 史蒂夫的选择80预算约束 斜率 = 5E1 吉姆的选择闲暇和收入间的预算约束在决定选择预算约束线上的哪一点时,史蒂夫在新增的日工资可以购买到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他必须

10、放弃的闲暇价值之间进行权衡。史蒂夫和他工作狂的弟弟吉姆对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评价不同,因此,史蒂夫选择 E0点,而他的兄弟选择了 E1 点。吉姆把生活中物质性的东西看得比闲暇更为重要。对于史蒂夫,在 E0 点,多干 1 小时工作所挣的钱所能购买的音乐票或其他商品的边际收益恰好抵消了边际成本,即他必须放弃的额外闲暇。在 E0 左边的点,史蒂夫有更少的闲暇,所以闲暇的边际价值更大;同时他有更多的商品,因此他得到的商品的边际价值更小。多工作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因此他工作得更少向 E0 点移动。相反的推论适用于史蒂夫考虑 E0 点右边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推论来分析吉姆为什么选择了 E0 左边的

11、一点,吉姆对商品的评价更高而对闲暇的评价更低;多工作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在 E1点额外工作 1 小时(额外小贩)的边际收益恰好抵消边际成本。第 5 页 共 25 页因此,劳动涉及两个方面的成本(不舒适性) 。一是劳动时间的增加意味着闲暇时间的减少,二是劳动本身的不舒适性。劳动边际成本的上升决定了劳动供给曲线是上倾斜的。(二)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与一般的供给曲线不同,劳动的供给曲线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它具有一般“向向弯曲”的部分。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工资上涨对劳动供给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当工资

12、上涨到 W0 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于是劳动供给曲线从 W0 处开始向后弯曲。向 里 弯 曲 的 劳 动 供 给 曲 线WW00 L0 LS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向后弯曲?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劳动供给,劳动价格。即工资以及与他们之间的变化关系。首先,劳动供给的增加就是闲暇需求的减少;反之亦然,二者存在反方向变化关系。其次,劳动的价格即工资实际上就是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一单位时间的第 6 页 共 25 页闲暇意味着失去本来可以得到的一单位劳动的收入,即工资。于是,也可以将工资看成是闲暇的价格;那么价格上升,会有价

13、格效应发生,而价格效应又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先看一下替代效应:工资上升后,闲暇的价格也上升,劳动者的替代行为应该是用收入来替代变得相对昂贵的闲暇,闲暇就会减少,所以替代效应使劳动者在工资水平上升后少休息,多工作。再来看收入效应。工资上升,劳动者的收入也随之上升,劳动者会用收入购买更多的闲暇,闲暇反而会增加,所以收入效应又使劳动者在工资水平上升后多休息,少工作。因此,工资提高带来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作用是反方向的。前者鼓励多工作,而后者鼓励多休息,所以,工资上升,有可能使劳动者增加劳动供给,也有可能使劳动者减少供给。一般情况下,在工资比较低的阶段,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为低工资带来的收入

14、变化不变太大,所以劳动供给随工资的上升而上升。但工资达到一定水平后,工资进一步提高带来的收入效应占了上风,劳动者觉得收入已经颇为可观,宁可少工作,多休息必娱乐。所以劳动供给,随工资上升而下降。 因此,在工资水平较低时,替代效应处于主导地位,随着工资率的上升,替代效应的作用不断减少,收入效应的作用不断增加。当工资上升到一定高度,两者就会完全抵消。之后,如果工资继续上升,收入效应将超过替代效应,劳动供给量呈下降趋势。背弯的劳动供给曲线在实践中也可以得到证明,如高收入国家的周工作时间就普遍低于低收入国家。三、劳动市场的供给曲线第 7 页 共 25 页劳 动 市 场 的 供 给 曲 线W W W W

15、6 4 1 0 La Lb Lc LSa Sb Sc SP203劳动市场的供给曲线 S 也是向后弯曲的。但不同的是,劳动市场的供给曲线有一个较长的向右上方上升的过程。原因就在于,随着工资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假如了劳动大军,因而劳动市场供给曲线的主体是向上倾斜的。P203四、劳动市场均衡与工资的决定工资作为劳动的价格,是由劳动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的。我们将前面讨论的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放在一起,就得到劳动市场的均衡。第 8 页 共 25 页劳 动 市 场 均 衡 与 工 资 的 决 定工 资W* W10 劳 动失 业 SDE L* 在 E 点实现了劳动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总体工资水平

16、为 W ,均衡的总就业量为 L 。当工资率 W1 低于 W 时,市场存在劳动力短缺。当工资率 W1 高于 W 时,市场存在劳动力过剩。劳动市场均衡的前提条件是:(1)资本等其他投入要素不变,(2)技术水平不变,(3)假定所有的劳动力都是同质的,即所有劳动者在智力、健康状况、知识水平、技能等方面都没有差异。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一个统一的工资率。当然这样的假设是一个高度抽象,然而图中的均衡说明了这样一个重要结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决定工资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决定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又有:技术水平资本装备、文化教育以及其它要素投入等。我们可以统称为资本。高收入经济中劳动的报酬较高,就是由于所有这些

17、“资本”投入较高而带来了较高的劳动边际生产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也会被动。如图所示:第 9 页 共 25 页工 资 水 平 的 变 动工 资0 劳 动W1W2S2S1D1D2从需求方面来看,由于技术进步,教育程度的提高,储蓄和投资的积累等,“资本”投入会逐年增加,劳动的边际生产边也会不断提高,从而将需求曲线由 D1 推至 D2。从供给方面来看,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大军会扩容,劳动供给曲线由S1S 2。总体工资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两方面的力量。在上图中,工资由 W1 上升到 W2,这表明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的速度,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国家,特别是

18、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然而,劳动市场的均衡是建立在工资可以充分调整的基础上。但是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工资率并非总是可以自由地对劳动力的多余或短缺做出反应。某些法规,行业自律条例或管理机构往往会限制工资的调整。比如说,工会、政府。第二节 工资差异与教育 一、工资水平的差异 从上面的分析中 ,我们得出了一个统一的市场均衡总体工资水平。但是,在现实中,工资的差异是明显存在的。那些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的收入平均化要第 10 页 共 25 页比没有读完高中的人要高得多。因为缺乏技术的工人通常不能与技术工人完成同样的工作。如图所示:技工劳动SS0 SS1 技术劳动的供给(SS技术的工资 WS1WS2WS0O

19、非技术的工资WUWU0WU2WU1O非技术劳动的供给SU1 SU0DU0DU1 非技术劳动的需求的需求非技术劳工DS1DS0技术劳动的需求(DS )技术劳动和非技术劳动的市场左图显示了对非技术工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右图显示了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和供给。图形表明技术工人的均衡工资比非技术工人的工资要高。如果技术变动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 DS1,并且将对非技术劳动的需求曲线移动到 DU1 情况会怎么样呢?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将由 WU0 减少到 WU1,技术工人的工资将由 WS0 增加到 WS1。在长期中,这种工资差距的增加会导致更多的工人去获取技术,所以无技术的工人的供给曲线会向左移动,而技术

20、工人的供给曲线会向右移动。结果无技术的工人的工资由 WU1 上升到WU2,而技术工人的工资则又 WS1 下降到 WS2。因此这些长期供给反应减弱了工资短期变动的结果。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期间,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动。这导致了非技术工人的实际工资(经过生活费用变化调整后的工资)显著地下降,降幅高达30%。尽管技术工人的工资率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大部分时间中保持不变,但在那以后有很大的增长。因此技术和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差距越来越大。尽管非技术工人的工资的下降似乎已得到抑制,但差距仍然很大。前面所这种工资差距会引起非技术工人去获得技术,从而引起缩小工资差距的劳动供给变动,但要

21、断定准入制劳动供给是否事实上发生变动,或者在他们确实发生的情况下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将工资差距缩小到 60 年代的水平,现在第 11 页 共 25 页还为时过早。因此政策的制定者应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加以关注。(一).等同性工资差异等同性工资差异也叫补偿性工资差异。当一个人决定是否接受某种工作时,工资仅仅是他要考虑的许多因素之一。某些工作轻松、有趣又安全,另一些工作艰苦、枯燥由危险。按这些非货币特性来判断,工作越好,在工资既定时愿意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越多。换句话来说,那些轻松有趣、而安全的工作的劳动供给大大大于那些艰苦、枯燥而又危险的工作。因此“好”工作比“坏”工作的均衡工资要低。经济学家用补偿性工资

22、来指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所引起的工资差别。补偿性工资差别在经济中普遍存在。下面是几个例子:煤矿工人得到的工资要高于其他有相似教育水平的工人的工资。他们的高工资用来补偿采煤的枯燥和危险性,以及煤矿工人所面临的长期健康问题。工人中夜班工人的工资也高于同类白班工人的工资。高工资用来补偿他们不得不夜里工作二白天睡觉这种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的生活方式。教授的工资低于受教育程度差不多的医生和律师。教授的低工资由工作所带来的学术上和个人价值上的满足而得到补偿。2、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异我们知道,资本这个词通常是指经济中设备与建筑物的存量。资本存量包括农民的拖拉机、制造商的工厂以及教师的黑板。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本身是被

23、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还有另外一种类型的资本,尽管它没有物质资本具体,但对经济的生产同样重要。“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教育和培训)的积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类型是教育。与所有资本形式一样,教育意味着为了提高未来生产率而在某一时点的资源支出。但是与对其它资本形式的投资不同,教育投资是与一个特定的人相联系的。这种联系使教育成为人力资本。毫不奇怪,人力资本较多的工人平均收入高于人力资本较少的工人。例如美国,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比高中毕业的工人的收入几乎高一倍。这种巨大的差第 12 页 共 25 页额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得到了验证。这种差距在欠发达国家往往更大,因为受过教育的工人供给稀缺。从供给和稀缺的角度可

24、以很容易说明为什么教育提高了工资。企业劳动需求者愿意向教育水平高的工人支付更高的工资,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工人有着较高的生产率。工人劳动供给者只有在受教育的费用能得到回报时才愿意支付受教育的成本。实际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工人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之间的工资差别可以被看做对受教育成本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3、能力的差异 个人的劳动生产力不完全取决于教育程度和工作经历,而且取决于个性和智力上的因素。为什么姚明在美国打球的收入比在国内打球的工资要高?可以确定,这里的工资并不是补偿性工资差别。实际上,情况正好相反。姚明在美国打球并不意味着他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或者更有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姚明赚的钱更多,是因为

25、他的天赋更高。对于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来说,天赋都是很重要的。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人们在体力与脑力上的特征都不一样。依稀而强壮、一些人瘦弱;一些人聪明、而另一些人差一些;有一些人在公共合中是内向的,另一些人则是外向的。这些个人特征决定了工人的生产能力,因此在决定他们的工资收入中起着作用。在工资的决定中,机遇也起着作用。如果一个人进职业学校学习如何修理真空管电视机,但由于晶体管电器的发明而使这种技能已经过时了,与其他受过相似教育年限的人相比,他赚到的工资(收入)更地。这个工人的低工资是由于机遇一种经济学家承认但没有论证的现象。能力、努力和机遇在据诶的那个工资的过程中有多重要呢?这时很难说的,因为

26、能力、努力和机遇很难衡量。但间接的证据表明,他们是非常重要的。当劳动经济学家研究工资时,他们把工人的工资与一些可衡量的变量,如正规学校教育年限、工作年限、年龄和工作特性联系起来。虽然所有这些可衡量的变量正如理论所预期的那样影响着工人的工资,但他们只能解释我们经济中不足一半的工资差别。由于无法解释的工资差别如此之大,所以一些被忽略的变量,包括能力、努力和急剧,应该起着重要的作用。第 13 页 共 25 页案例研究 漂亮津贴人与人之间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其中有一种差别是他们的魅力有多大。漂亮的经济利益普遍存在吗?劳动经济学家在发表于 美国经济评论 1994 年 12 月号上的一项研究中力图回答这个

27、问题。他们考察了对美国和加拿大个人进行调查的资料。这项调查要求进行调查的访问者评价每位竞争者的外貌。然后,他们考察被调查者的工资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标准的决定因素 教育、工作经验,等等 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相貌。漂亮不仅仅是脸蛋和身材,还包括一个人的气质。在调查中,漂亮由调查者打分,实际是包括外形与内在气质的一种综合。这种气质是人内在修养与文化的表现。在漂亮程度上得分高的人实际往往是文化程度高,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两个长相接近的人,也会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表现处不同的漂亮程度。所以漂亮是反映人受教育程度的标志之一,而受教育是个人能力的来源。受教育多,文化程度高,收入水平高就是正常的。他们发现

28、,相貌在起作用。那些肯定更有魅力的人比相貌平常的人收入高5%。那些相貌平常的人比那些被认为比一般人吸引力小的人收入高 5-10%。对男人和女人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用什么来解释这种工资差别呢?有几种解释 “漂亮津贴 ”的方法。第一种解释是:漂亮的外貌本身也是决定生产率和工资的内在能力之一。一些人生来就有电影明星的气质,另一些人则没有。在任何一种要在公众面前露面的工作中,漂亮的外貌都是有用的 例如表演、推销和侍者。在这种情况下,有魅力的工人比没有魅力的工人对企业的价值更大。企业对有魅力的工人愿意支付的工资更多。这反映了顾客的偏好。第二种解释是:相貌是对其他类型能力的间接衡量。一个人看起来多有魅力还

29、取决于遗传之外的其他因素,如服装、发型、个人举止以及其他可以控制的气质。也许在调查谈话中成功地设计了其魅力形象的人,也是在其他工作中聪明的人。第三种解释是:以貌取人是一种歧视。漂亮的人的收入高于一般人。两个各方面条件相当的人,由于漂亮程度不同而得到的收入不同, 这种由漂亮引起的收入差别,即漂亮的人比一般的人多第 14 页 共 25 页得到的收入称为 “漂亮贴水 ”。二、教育与人力资本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在工资的决定因素中,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这种差异主要来自劳动者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少国家实证分析表明,受教育的程度与工资水平的高低呈正相关的关系:受过教育的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要高于未受过教育的劳

30、动者。如图熟 练 劳 动 者 和 非 熟 练 劳 动 者小 学 生高 中 生大 专 生大 学 生研 究 生收 入 ( /小 时 )年 龄6050400 30204060P207该图表明,年龄较小时,工资上升较快,以后工资上升趋于平稳,而到退休时工资开始下降。而在一定年龄阶段,接受的教育越多,工资也就越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文凭竞争我们假设每个厂商都知道每个工人的生产能力如何,并且假设竞争保证工资支付相应于每个工人的生产率。我们还假设教育导致更高的工资,因为教育会导致生产率提高。然而,当雇主雇佣工人时,他们实际上并不知道所有的关于这些潜在雇员的有关特征,就像经济学家描述的那样,他们的信息是

31、不完全的。他们知道一些候选人的生产能力会比另外一些人要高得多,只是他们不能识别处这些候选人是谁。为了做出他们的雇佣决策,他们不得不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信息。第 15 页 共 25 页教育帮助雇主认定他们应该雇佣谁。在一些职业中,有头脑、思维敏捷的能力是很重要的。那些在大学里修完高深课程并成绩良好的学生已经表明他们有雇主所需要的那种头脑。从这种角度看,教育所做的主要不是提高生产率,而是确定那些人具有更高的生产能力或一些罕见的能力。经济学家们说,学校对人们进行了筛选,教育水平标志了他们的能力。那些大学毕业生可以得到更高的收入。更高的收入反映了他们更高的生产率;但是更高的生产率不是在大学里得到的。大学

32、只不过是发现了人才。当然,学生在大学里学的东西确实增加了生产率。大学不仅仅是一个筛选装置。但是有一些显著的证据表明筛选和标志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对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投资的讨论迄今为止假设这种投资的收益是递减的;随着学生在学校里度过的年头越来越多(放弃越来越多的现期消费) ,收益会持续增加,但是,新增年头的收益小于前面几年的收益。然而对教育收益更为仔细的考察说明,高中或大学的最后一年产生的收益比任何其他年份都要多。这看上去有点奇怪:人们会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和持续的过程,这意味着在教育年头和收益之间有平稳增加的关系。但是,事实是中学最后一年的收益是前一年的三倍。另一个与此有关的难题是,如果上学

33、的人得到更高的工资是由于他们学到了更多的东西,那么为什么他们学的是什么专业为什么关系不大?美术史和音乐欣赏都可以提高你的生活质量,但是他们真的能够对你在一家公司的进货部或销售部的生产率起到显著作用吗?然而,那些修美术史或其他文科专业的人们会有更高的工资,正像那些主修的学科与他们未来的职业有更加直接的联系的人们一样,如那些主修工程、护理或商业的人们。我们已经知道,对于这些事实的一个解释是,对于雇主来说,教育起到一个筛选和指示的作用。平均而论,比起三年后离校的人,那些完成大学四年学业的人们对于比如说管理工作更可能胜任。因此雇主重视中学或大学学位不仅是因为这些工作候选人在高年级里学到的技能,而且是因

34、为学位的完成是一个人更具生产能力的信号。完成四年大学学业显示了在商业界得到高度评价的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较明的学生感到大学的任务容易完成,旖旎从没有什么离开学校的动机。那些知道他们不会及格的学生可能要退学,觉得还是不要再费第 16 页 共 25 页一年的时间为好。在那些退学的人当中,可能有一些是即使做了努力也不能毕业的学生。当然,雇主知道不是每一个大学上到三年级后退学的学生都是不中用的。一些没有上大学的人之所以做出不上大学的决策不是因为他们缺乏能力,而是由于缺乏财力。同时,并非每一个完成大学学业的人都是赢家。但是,雇主必须根据得到的有限信息做处判断。平均而论,完成四年大学学业是一个好的信号。这

35、些信号是重要的。因为试用一个工人代价高昂:雇主必须登广告、寻找、面谈、训练并培训每个雇员。雇佣一个笨蛋意味着浪费培训经费并且必须再重来一次雇佣的过程。因此雇主愿意把机会给那些最有可能成功的人,即具有“最好的”信号或资历的人。自然,学生们知道雇主是以这种观点来看待完成大学教育的。因此,他们在学校里花费的时间较他们本来愿意花的时间更长。也就是说,人们呆在学校里可能主要不是为了获得生产技能,而是为了使潜在的雇主确信他们属于较高生产率的社会中的成员,应该得到高工资。拿到那个文凭!拿到那个学位!这个趋势引起了所谓文凭竞争。较有能力的人们愿意努力显示他们自己,以使潜在的雇主相信他们确实是有才华的。为了标志

36、他们有更高的生产能力,他们在学校呆的时间更长,获得更高的学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职业对资格的要求的提高可能不仅反应了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知识增加了,而且也反映了文凭竞争。第三节 工会与劳动供给 一、工会的目标在美国, ,尽管工会会员不断减少,工会被指责造成了生产率的低下,然而其他国家工会却提出不同看法。在 80 年代末期,仅有 17%的美国工人参加工会,同期西班牙的比例为 16%,法国为 12%,土耳其为 19%,荷兰为 25%。但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工会工人比例要高于美国。在日本这个比例高达 27%,德国为 34%,加拿大为 40%。在许多国家,该比例更是超过美国的两倍以上,如意大利为 40

37、%,英国与澳大利亚均为 42%。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工会成员第 17 页 共 25 页比例尤其高,挪威为 55%,芬兰为 71%,丹麦为 73%,瑞典惊人地为 85%。那些批评美国工会造成其经济实力下降的人必须解释,为何美国与日本在工会化比例高得多的情况下生产率仍有所提高。此外尽管在过去的 20 年中美国的工会成员不断减少,全世界的工会成员在 70 年代却显著增加,但 80 年代数量又有所下降。一些人认为是服务业的发展与全球竞争加剧导致了工会的衰退,然而,这些在美国导致工会成员减少的因素,却令其它国家的工会力量壮大了。应注意到最主要的一点在于各地的工会不尽相同。在一些国家如芬兰与葡萄牙,工会可

38、与雇主和政府就全国政策进行磋商。而在德国工会往往与一个产业进行谈判。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工会则往往就某一公司进行谈判。一些工会依据行业分工而组织起来(如旧有的美国劳工联盟 AFL) ,而另一些工会则依据产业分工而划分(如汽车工人与煤炭工人) ;部分工会仅限于一个公司(如在日本) ;而有的工会则包括了许多行业与公司(如在瑞典) 。一国的法律环境可能鼓励工人成立工会,也可能使资方轻易击败工会。这些事实说明,笼统地问工会好与不好,就把问题过于简单化了。相反,真正的问题在于工会能否以某种形式在经济中起到潜在有益的作用。工资水平的差异可能来自劳动力市场的垄断,工会是市场卖方垄断的主要形式。工会:是工人的

39、组织,它是为其成员争取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工资而成立的。工会拥有的主要武器是集体退出劳动的威胁,即为人们所知的罢工。工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技术工会,指一批具有相同技艺,但由多家不同行业的企业的工人所组成,如木工联盟、电工联盟。二是产业工会,即同一行业或企业中工同工种的工人结成的组织,如汽车工人联盟等。在现代社会中,工会已经是劳动市场活动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对劳动市场具有很大的影响。工会的存在造成这样一种差别:有组织的工人的市场力量得到加强,从而使工会会员的工资水平高于非工会会员的工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会类似于卡特尔,但工会同样也面临卡特尔的难题。为了抬高工资水平,有一部分第 18 页 共

40、 25 页人会失业,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不缩减工作时间,工会必须对这些人进行补偿,并且无法防止这部分工人采取欺骗策略,即享受高工资并偷偷地增加工作时间。工会的目标一般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工人所收益最大。第二,工人的“利润”即经济租金最大。第三,就业人数最大。工 会 的 目 标 和 劳 动 供 给 选 择WW2W1W30 L2 L1 L3 LSDMRE3E1E2P214在大多数情况下,工会追求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工会会员的工资,当然工会也尽可能地使就业量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要降低就业量的损失,工会有两种可行的办法:一是改变劳动市场需求曲线的弹性第 19 页 共 25 页改 变 劳 动 需 求 弹

41、 性WW0W10 LbL0La LDaDb二是改变劳动市场需求曲线的位置改 变 劳 动 需 求 曲 线 位 置W( 元 /小 时 )L( 小 时 )100 95 85 0 4 5 6 SU SC DU DC 从以上目标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工会的两个基本目标:一是提高工资水平;二是增加就业人数。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工会的目标还包括改善工作条件,争取福利待遇等。第 20 页 共 25 页显然,工会的这两个目标是互相矛盾的,在劳动市场需求状况不变时,更多的就业将带来工作水平的下滑,而提高工资又会降低就业水平,这就是工会目标选择的两难境地。 影响劳动市场需求弹性和引起需求曲线位置移动的因素有很多,在实

42、践中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种:1、增加工会成员的边际生产力;P2152、鼓励进口限制; P2153、支持最低工资法; P2164、限制移民迁入; P2165、鼓励对会员产品的消费; P216二、集体谈判第四节 劳动市场理论的应用一、最低工资法政府的作用也是影响工资的一种力量。如最低工资法制定这类法律的初衷是帮助那些低工资的工人。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往往由于教育水平低,缺乏专业技能,而只能从事最廉价的工作,因此,最低工资法似利是一个直接的社会再分配的方法,能帮助最贫困者的生活水准达到社会发展的道德所要求的最起码的标准。然而,简单的经济分析告诉我们,实际的效果可能会有违这个法律的初衷。本来工资收入处于最低工

43、资票的工人大多是一些缺乏专业技能的非熟练工人,而熟练工人毋须法律的照顾,因为他们的市场工资水平已处于最低工资标准以上。第 21 页 共 25 页WWmWeO Ld Le Ls 非熟练工人SD最低工资法我们可通过分析上图,得到一个结论。均衡的工资为 We。最低工资标准为 Wm,此时对劳动的需求为 Ld,而劳动的供给为 Ls,出现LdLs 的劳动过剩。那么哪些人最容易成为失业者呢?在最低工资法实施前,有些工人的工资高于或只是略低于 We,另一些工人的工资则可能低于 We,法律生效后,厂商首先解雇的将是后者,因为他们的低工资本来就是低劳动生产力造成的,厂商不会雇佣边际劳动生产力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人

44、。然而,这些首当其冲遭解雇的工人是来自非熟练工人团体的底层,即教育水平低,技能最差,健康有问题的人,他们正是政府需要保护和援助的对象,但结果是他们首先受到伤害。当然现实中这个问题可能更复杂一些。另外,如果政府不再修改最低工资标准,那么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和物价的上涨,最低工资标准就会形同虚设。如果政府考虑修改,又会碰到许多阻力。一些经济学家指出:最低收入家庭之所以贫困,不是因为家庭成员从事低工资工作,而是他们根本找不到工作, (没有文化,没有一技之长)或长期处于半失业状态,因而很难得到最低工资法的保护和帮助。二、负所得税经济学家密尔顿弗里德曼由于其在经济学上的贡献,他在 1976 年赢得了第 2

45、2 页 共 25 页诺贝尔奖。在他的那些卓越的思想中,他为救济社会贫困者设计的“负所得税方案”,无疑是所有关于补贴支付体系的政策建议里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一个。在弗里德曼看来,消除贫困,对生活困难的人群给予补助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决定向贫困开战,那么,它必须选用一种最有效而又最简洁的武器。但不幸的是,当时美国的收入保证计划不仅繁琐不堪,而且弊端十分明显,除了全国的标准不统一之外,最大的负作用就是严重降低了低收入者寻找工作的积极性。因为美国的救济支持计划是按照凯思斯的福利思想运作的,而这一思想的中心即是对低收入者发放差额补助,没有工作的人与有一份工作的人在领取差额补助后,最终得到的可

46、支配收入反而一样多,这严重挫伤了努力自助的穷人的积极性,提供了人们拒绝工作的动力。因此,虽然该计划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平,但却妨碍了整个社会的效率。弗里德曼指出,高经济效率来自高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效率,给低收入者发放固定的差额补助不利于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有损于自由竞争,从而有损于效率,同时,社会还会因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发生通货膨胀。所以,要想消除贫困而又不损害效率,就必须对现有的援助穷人的收入支持计划进行改革。弗里德曼参照正所得税体系设计了一个补助穷人的“负所得税方案”,让低收入者依据其各自的收入得到政府向其补贴的不同的负所得税。而这种帮助穷人的方法之所以被称为“负所得税”,目的是要强调它与现行

47、的所得税之间,在概念与方法上的一致性。负所得税就是政府界定出一个最低收入线,然后按一定的负所得税税率,对在最低收入线以下的穷人,根据他们不同的实际收入给予一定的补助。其具体做法是:负所得税最低收人指标(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税率),这样,个人最终可支配收入个人实际收入十负所得税税额。以这一公式进行计算,在可得到救济的人群中,收入不同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补助,从而使得有收入的人、收入较高的人在接受负所得税后的最终可支配收入,比没有收入的人、收入较低的人高,这样,便可以鼓励人们多工作,多收入,保持贫穷家庭的成员挣更多收人的积极性,而不像差额补助那样养成人们对救济的依赖。让我们举一个例子,假定政府已经作出规

48、定,目前社会的员低收人指标为1500 元,负所得税税率是 50,而现在有甲、乙、丙三个收入各不相同的家庭,第 23 页 共 25 页甲的实际收入为零,乙的实际收入是 2000 元,丙的实际收入是 3000 元,那么,按上面计算负所得税的公式,甲可得到负所得税 1500 元,乙可得负所得税 500元,而丙可得的负所得税是零。如果单从这三个家庭得到的负所得税来看,似乎收入越低,得到政府的补助仍然会越多,可是如果我们再看看这三个家庭的最终可支配收入,却是实际收人越高的家庭,最终可支配收入也越高。如甲的最终可支配收入只有 1500 元,乙就有 2500 元,而丙是 3000 元。在我们这个例子中,30

49、00 元事实上被假定为收支平衡点,在这一收入点上的家庭不必缴纳税收,也不会得到政府补助。而在这一收入点以下的家庭可以得到“负所得税”,在这一收入点以上的家庭,其实际收入超过 3000 元的部分,则必须按照一定的正所得税税率向政府交税。负所得税的优点负所得税将确保最低收入,而与此伺时又避免了现行福利计划的大部分缺陷。1。它使公共基金集中用于穷人。与众多的现行计划相比,负所得税有这样一种伟大的优点:它使得公共基金集中用于补充穷人的收入而不是无目标地分配资金,以期望其中的某一些能够滴落有穷人身上。它帮助人们是因为他们贫穷,而不是因为他们是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农民或公共住宅的租用者。毫无疑问,这些特征的确常常与贫困联系在一起,但这种联系远不是充分的。2它将贫穷的人当作认真尽责的人来对待,而不是当作无能的、受国家保护的人来对待。通过以货币的形式,并且按照收入这一客观的、不具人格的标准来给予帮助,负所得税将使穷人担负起对其自己的福利状况的责任,从而促进独立与自立习惯的培养。3它使穷人具有自助的动力。目前的直接援助计划,实际上包含着对获得援助者的其它收入课以 100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