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0.09KB ,
资源ID:919996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91999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墨竹.doc)为本站会员(hwpkd79526)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墨竹.doc

1、浅谈墨竹“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竹子,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袅娜多姿,四时青翠,凌霜傲雨,是古往今来,迁客骚人都喜欢赞誉的对象,更是文人墨客常画不衰的题材。无论是四君子,还是岁寒三友,都少不了竹子。西方人称中国是竹之国,古人爱竹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南北朝时期竹子就成了高逸潇洒人格品质的象征,不过在唐代之前还没有出现特写竹子的国画作品,据说唐朝末期的萧悦是第一位画竹子的人,真正大量画竹子的时代是北宋时期,当时文人画家几乎各个是竹中高手,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被称为“竹仙”的文同竹、竹。森寒,洁绿。湘江边,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虚心异草木,劲节逾凡木。 化龙

2、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月娥巾披净冉冉,风女声笙竽清肃肃。 林间饮酒碎影摇金,石上围棋清阴覆局。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但寻松菊。 若檀栾之操则无敌于君,图潇洒之姿亦莫贤于仆。 他的墨竹以凛凛清姿而著称,成万丈之势。他的表弟苏轼曾赞誉他:“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文同在苏轼的眼中几乎就是竹画之神。文同,领悟到的不仅仅是竹子的婀娜多姿,傲立风霜,他用墨色的深浅浓淡来描绘竹的各种状态,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开创了“湖州竹派”,在当时和后代均产生了很大影响。文同一生爱竹画竹成癖,墨竹图即其传世杰作。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竹叶

3、浓淡相间。史传文氏之竹“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于此可见。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画竹必须先爱竹,爱竹必先由观竹而起,观竹则必须亲自养竹,文同即是这样的。据说他在洋州时曾在居处遍植竹林,经常以竹为伍,细心观察竹的不同形态,观察竹在晴晦雨雪等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做到“胸有成竹”。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也认为“有成竹于胸中,则笔墨与物俱化”,只有通过观竹、爱竹,对竹的充分理解,执笔时才能不期而然地将胸中之竹纳入毫端,这正是文同墨竹出神入化的原因。画墨竹始于文同。至于画竹,他曾对好友苏轼有过表露,说:“吾乃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以遣之,故一发于墨竹”,可见画竹是他宣泄情感,遣发胸怀的手段。苏轼是

4、中国文人画理论的奠基人,也擅画竹,而且师法文同,东坡自称:“吾为墨竹,尽得与可之法。”不过,苏轼才气纵横,豪情充盈,且不受限制,所以画又区别于文同。宋人称苏东坡“运思清拔,其英风劲气来逼人,使人应接不暇,恐非与可所能拘制也”。苏轼也同文同一般嗜竹,曾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居然到了不可无竹的地步。文同的墨竹名声太大,求画的人踏破了门,文同极烦恼,把画缣投到地上,骂道:“我要用它做袜子。”苏东坡在徐州做官,文同写信给他,道:“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这当然是玩笑,但其中也包含着对东坡墨竹的推许。由于文同、苏轼等的倡导,宋元

5、间画墨竹之风大盛,名家辈出。如元代赵孟頫、李衍、柯九思、吴镇、倪瓒,明初王绂、夏昶等等均以文同为宗师,后人则以“湖州竹派”称之。竹也就与文人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元代文物鉴赏家柯九思尤善画墨竹,发展了墨竹画鼻祖文同的画法,别开生面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融于画法之中,“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即颜真卿)撇笔法“,这是卓越而独特的创造。柯九国笔下的墨竹“各具姿态,曲尽生意“,新竹拔地而起,枝茂叶盛,欣欣向荣;老竹稍稍倚斜,枝叶扶疏,劲节健骨;幼竹奋发向上,稚叶初长,充满朝气。正如元朝国子祭酒刘铉所赞叹的“晴雨风雪,横出悬垂;荣枯稚老,各极其妙。“此外,明朝刘伯温、清朝乾隆皇帝对柯九思的墨

6、竹都有题咏之作“文同以竹掩其画,吴镇则以画掩其竹。”作为元四家之一,吴镇善画竹,而且喜欢题画诗,其诗文与其说是言竹,不如说是在说自己的情操,自己的人格境界,他在墨竹中寄寓了独立高标的境界,悠然清远的意韵,不为时迁的节操,缠绵悱恻的音乐。墨竹也并非都是文人用来托物言志自勉自励,其中也包含了浓浓的人间关怀意识,如郑板桥,他号称自己作画不是为了那些有闲阶层闲来品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他的一则题画跋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绘画是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究其渊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师古人,主要宗法郑思肖、徐

7、渭、陈淳、石涛和高其佩,但不为陈法所拘,而是活学活用。二是更多的是向大自然学习,“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学习社会宗法自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反复地分析对比,根据长年的创作实践,总结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眼中之竹,即自然之景,是视觉直接感受到的,眼睛对自然景物的捕捉;胸中之竹,是对眼中之竹的思索,酝酿,对画面的构思布局;手中之竹是对上两个阶段的表达,是艺术创作的实现。郑板桥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之妙如竹之高低错落

8、,浓淡枯荣点染挥毫,无不精妙。画风清劲秀美,超尘脱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之感。他又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竹,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如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郑板桥不仅墨竹出名,其竹诗也脍炙人口,如:“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来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其诗,其画与其人一般倔强不驯,清瘦坚韧。诗言志,画传情,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影响着画家的思想心胸,改变着竹画的风格气质和内涵。国画大师李苦禅的巨幅竹画气势恢弘,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样的竹画作品早已脱离了传统文人画对竹子一枝一叶的描摹和对个人情怀的抒发,而具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博大深刻的主题。时代在发展,墨竹也在发展,它继续成就着一代一代的书画家,继续传播着一种积极的文化文明,无论加入多少时代的气息,墨竹的精神不会改变,它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着中华艺术的精髓,它的浓淡深浅,阴晴雨雪,它的坚忍不拔,萧萧而立,它的四季常青,直冲云霄,会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不息的传承。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