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45KB ,
资源ID:917434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91743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劳动经济学》.doc)为本站会员(scg750829)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劳动经济学》.doc

1、劳动经济学2012 年 1 月课程考试考前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由于工业技术变化而引起的,在生产中采用了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后所造成的失业叫( ) 。A磨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2目前国际上一般对于就业者的定义是,在调查周内至少有( )个小时的付酬工作或在家庭企业中每周工作最低( )个小时的无酬劳动者。A2;10B1;15C3;10D2;153教育的信号模型认为( ) 。A硕士学位证书并不表明拥有它的人具有高生产率特征B硕士学位证书表明读研究生是一个人力资本投资过程C硕士学位证书不能表明接受研究生教育能够提高生产率,但它表明拥有该证书的人更有可能具有高生产率特征D硕士学位证书

2、的含金量比学士学位证书的含金量要高的多4下列关于劳动力流动的判断哪种是错误的?( )A年轻人比老年人更适合流动B未婚者比已婚者更适合流动C高学历背景的劳动力比低学历背景的劳动力更适合流动D高技工比技师更适合流动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 ) 。A劳动力市场理论B工资理论C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D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选择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 )A生活费用或者物价水平B风俗习惯C企业的经济效益或者企业的负担能力D城区或行业的工资水平7基尼系数越大,则它所代表的收入不平等程度( ) 。A越低B越高C越接近于1D越接近于08解决道德风险问题的关键策略在于( ) 。A加强监督B建立

3、一整套激励和约束机制1C转让部分产权D甄选出热爱工作的员工9家庭生产的等产量曲线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 ) 。A市场工作时间;收入B家庭工作时间;市场商品数量C家庭工作时间;收入D闲暇;收入10家庭生产模型对劳动-闲暇模型所做出的重大改进是( ) 。A家庭生产理论不认为闲暇是一种商品B家庭生产理论认为应从人的一生的角度来考虑时间资源的配置C家庭生产理论认为家庭也在从事着生产D家庭生产理论考虑到家庭联合劳动决策,并且把时间资源划分成市场工作、家庭工作和闲暇三个部分11在我国所有劳动力流动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也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城市职工的劳动力流动问题B高级知识分子的

4、下海问题C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D移民国外或移民发达地区的问题12劳动力理论认为,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有效途径是( ) 。A市场化B工业化C城市化D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13根据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资本要素的( )弹性越( ) ,那么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则越大。A需求;大B需求;小C供给;大D供给;小14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是( ) 。A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B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C一条先向右上方倾斜但不久又转向左上方弯曲的曲线D一条先向左上方倾斜但不久又转向右上方弯曲的曲线15可比价值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哪一模块相对应?( )A工作分析B人员招募C工

5、作评价D人力资源规划16我们在劳动需求一章中讲“短期”、 “长期”,其真正含义是( ) 。A严格意义上的时间长短,比如一个月为短期,一年为长期B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时间长短,来不及调整资本要素的时段都称为短期,否则称为长期2C短期和长期是相对的概念,来不及调整劳动要素的时段都称为短期,否则称为长期D短期和长期都是虚指,来不及处理库存产品的时段都称为短期,否则称为长期17对于规范分析而言,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 ) 。A边际决策原则B效用最大化原则C互惠原则D利润最大化原则18很多单位招聘部门经理时,都要求在35岁以下。这是( ) 。A合理要求B性别歧视C经验歧视D年龄歧视19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劳

6、动需求曲线的弹性和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弹性相比, ( ) 。A前者大B后者大C一样大D不能确定大小关系20如果在一个坐标轴中分别划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劳动需求曲线以及商品市场卖方垄断条件下的劳动需求曲线,那么两者的位置是( ) 。A前者在后者的上方B前者在后者的下方C两者重合D无法判断21下列哪个模型属于工作搜寻理论的范畴?( )A麦柯尔模型B贝弗里奇模型C效率工资模型D拥挤效应模型22与教育水平较低的雇员相比,接受过正规教育较多以及在职培训较多的雇员( ) 。A能获得较低的工资率B总收入较低C一年中工作的时间较多D工作机会较少附:参考答案1 C2 B3 C4 D5 A6 B7 A8 B9 B31

7、0 D11 C12 D13 C14 C15 C16 B17 C18 D19 B20 A21 A22 C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劳动力市场交易的行为中,哪些情况符合“互惠”的标准?( )A所有人都受益没有人受损B部分人受益,但没有人受损C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受益可补偿受损者之损D所有人都受损,但受损者的损失相同E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受益不能补偿受损者之损2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 ) 。A技术B企业目标C社会制度安排D时间的长短E对产品的需求3产生磨擦性失业的原因有( ) 。A市场组织不完备B劳动力供求信息不灵C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取代一部分劳动力D季节变化E行

8、业与企业发生调整或转移4下面那些情况可以导致劳动力市场互惠活动不能够发生( ) 。A信息不对称B交易障碍C价格扭曲D市场缺位E职业介绍机构的缺位和不发达5劳动力流动( ) 。A是社会生产过程中技术基础不断变革的客观要求B有利于劳动者地位的提高C能够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D有利于劳动者自由选择职业和单位4E能够促进经济增长6下面关于特殊培训和普通培训的成本分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特殊培训的费用完全由雇主承担B普通培训的成本是由雇员自己承担C特殊培训的成本实质上由雇员承担D普通培训和特殊培训的成本都由雇员负担E特殊培训的成本由雇主与雇员共同分担7以下关于等产量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

9、A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B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具有较高的产量C等产量图中的等产量曲线有常数斜率D等产量曲线是连续的E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8下面关于无差异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无差异曲线具有负的斜率B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C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没有违背消费者是理性的这一前提条件D存在一个无差异曲线组合图,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用E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附:参考答案1 ABC2 ABCDE3 ABE4 ABCDE5 ABCDE6 AE7 ADE8 AE三、 名词解释1雇佣合同2固定技术系数3人力资本4人力资本投资5派生需求6劳动力市场歧视7洛伦兹

10、曲线8收入效应9生产函数10劳动经济学11互补性生产要素附:参考答案51. 雇佣合同解答:雇佣关系可以看成是委托人(雇主)和代理人(雇员)之间的一种合同。雇员被雇主用来帮助其实现自己的目标;雇员获利工资和福利作为劳动报酬。一位雇员为了在当前和未来获利工资而答应为一位雇主完成工作任务的这种协议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合同。2. 固定技术系数解答: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彼此之间不能替代。3. 人力资本解答:指包含在人体中的被生产出来的生产手段;它体现了劳动者身上,并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4. 人力资本投资解答: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资收入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就叫做人

11、力资本投资。具体形式包括:教育;在职培训;健康投资;父母照看孩子;工人寻找工作的活动;劳动力迁移。5. 派生需求解答:厂商购买生产要素如劳动不是为了自己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满足“利润 “的需求。即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又被称为“派生需求“ 或“引致需求“。6. 劳动力市场歧视解答: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在所有经济方面都相同的个人之间的报酬差别。这些有相同的生产率特征,只是因为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种族、性别、原有国籍、宗教或偏好等,从而引起了待遇上的差别。换句话说,歧视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对劳动者与生产率无关

12、的个人特征的估价。7. 洛伦兹曲线解答:洛伦兹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首先提出来的。洛伦兹把社会各居民的收入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然后用横坐标表示累积的人数(或户数)百分比,用纵坐标表示累积的收入的百分比,当累积是不断变化时,就可以画出坐标原点(0,0)到点(1,1)的一条单调上升,下凹的曲线,这就是洛伦兹曲线。如图所示L曲线即为洛伦兹曲线,该曲线上任一点表示相应的人口比重所占有的收入份额。68. 收入效应解答:指保持工资不变 的条件下,收入变动 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 的比例。)( W)( Y)( H)( 收 入 效 应 YH/9. 生产函数解答:表明生产中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13、,不同的生产函数也反映了各种投入之间的配合比例关系。10. 劳动经济学解答: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着重考察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运作及其结果、未来和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决策,以及与劳动力资源就业和收入分配有关的公共政策。11互补性生产要素解答:所谓互补性生产要素是指,当生产要素A 的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的,或者称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互补性生产要素。四、简答题1简述效率工资理论的要点。2简述希克斯-马歇尔需求定理。3简述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4简述实证分析法及其步骤。5简述失业的存量与流量模型。6简述内部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原因和特

14、点。附:参考答案1简述效率工资理论的要点。解答:7一是工资提升会产生刺激效应和惩罚机制。工资的提升提高了员工因偷懒而被解雇的代价,因此员工会提高他工作的效率,避免其因偷懒而被解雇。二是逆向选择效应和筛选机制。那些在本企业个人生产率高于现行工资的员工,将会向高工资企业求职。三是流动效应和效率机制。提高了工资,表面上是增加了劳动成本,实际上它降低了辞职率,最终降低了企业的准固定劳动力成本,提高了效率。四是社会伦理效应和认可机制。在劳动力市场上,工作的条件、雇佣合同的决策过程,以及一个人相对其他人的报酬水平的高低,对雇员的心理感受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员工感到不公平,他将会采取辞职、降低努力水平

15、等一系列行为,以便自己的努力与报酬对等。相反,而当员工感到他们受到公平待遇时,他们不但会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且会努力工作,回报企业。因此,吸纳和维系优秀的人才,就有必要将收入维持在一定的高度,这样才有利工作效率的提高。当然,效率工资的办法只是在员工与企业保持长期的雇佣关系的情况下,才会有效。2. 简述希克斯-马歇尔需求定理。解答:在劳动经济学中,对影响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因素的讨论可以归结为所谓的“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该定理认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第一,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第二,对利用该类劳动要

16、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第三,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第四,该类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从经验命题的角度来看,上述定理一般是正确的,并且前三条总是成立的,最后一个命题只是在有些情况下不成立。3简述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解答:(1)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A)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B)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C)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另一个自然因素。(2)影响劳动供给的经济因素(A)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供给的影响;(B)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3)影响劳动供给的社会制度因素。(A)劳动制度;(B)工资制度。4 简述实证分析法及其步骤。解

17、答:实证分析,实际上是一种行为理论,它回答的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将是什么(将做什么选择,将是什么结果)的问题,它不能回答这种后果的好坏问题。实证分析法认为,人们的行为是由一系列前提决定的,前提变了,行为就会变。同理,相同类型的人(类型的划分是多样的)有同样的考虑,所以在同样的条件(环境)下,他们在行动上会上一致的反映。这种一致性就是“规律“ 存在的依据,就是实证分析方法的科学性的依据。实证分析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建立预测行为用的数理模型。8第二步,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检验数理模型所表达的理论是否符合现实。第三步,用被检验过的数理模型,预测经济行为人的行为。5. 简述失业的存量与流量

18、模型。解答:为了了解一国经济的真实失业水平及决定失业水平的因素,不仅要对劳动力市场的存量进行分析,即对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的人口进行划分,而且要分析不同的劳动力市场状态之间的流量,这就是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分析。在图1中,EU表示从就业状态进入到失业状态,可能是因为解雇、临时解雇或辞职;UE 表示从失业状态进入到就业状态,包括新就业者和重新就业者,例如大学毕业进入劳动市场者;EN表示从就业状态到退出劳动力市场,例如退休或上学中途退出劳动力市场者;NE表示从非劳动力进入到就业状态,即新进入或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者;NU表示非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失业状态;UN表示失业者退出了劳动力队伍。如果

19、劳动力市场大体上处于均衡状态,流入和流出失业状态的流量基本相同,那么某一群体的失业率(u)就取决于下列各种劳动力市场流量,它们对失业率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为此我们将各种流量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构成如下函数关系,并就各种流量如何失业率进行分析: )P,P,F(u uenuen上式中,u为F中各种流量的函数,其中 为就业者中脱离劳动力队伍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为非劳动力中进入劳动力队伍并且找到了工作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为失业者neP unP中脱离劳动力队伍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为非劳动力中进入劳动力队伍但尚未找到工作的nu人员所占的比例; 为就业者中成为失业者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为失业者中成为就业eu

20、ue者的人员所占的比例。我们通常将该式称为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在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中,各变量顶部的加号意味着该变量的增加将提高失业率,而减号则意味着该变量的增加将降低失业率。因此,该等式表示,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那些自愿或非自愿离开工作岗位,从而成为失业者或退出劳动力队伍的人员所占的比例的上升将会提高该人口群体的失业率,而那些从非劳动力队伍进入劳动力队伍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员所占比例的上升,也同样会提高该人口群体的失业率。类似的,那些脱离失业状态,从而成为就业者或脱离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该人口群体的失业率就会越低。最后,那些进入劳动力队伍之后马上找到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该

21、人口群体的失业率就会越低。6. 简述内部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解答:9内部劳动力市场一般建立在公司与员工具有长期合同关系的基础上。内部劳动力市场所具有的确定的职业路线和未来晋升希望对于员工激励起了重要作用。内部劳动力市场中,工资率和工作分配常常是由内部管理规定和内在的相互理解确定的。一个公司可以有不止一个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形成的三个原因:1公司专用的人力资本:长期雇佣关系的存在可以促使雇主和职员投资于针对公司业务的特殊培训。2职员的动力:在期望与公司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情况下,职员有强烈的动力来代表雇主工作,并激发有益双方的活动。3公司可以更加熟悉职员的特征,可以减少用人的决策失

22、误。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确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使得企业可以根据雇员的终生职业生涯支付工资报酬。即,与标准模型不同,企业不必在每一个时期都付出市场工资率,企业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安排工资报酬,只要保证在每一个时点上,剩余工资流量的价值在市场上是有竞争力的就可以。为提高雇员的工作动力,一般有三种方式可以灵活确定雇员的工资水平及其分布。这些方法包括:支付效率工资、收入递增计划、工资增加与晋升相结合。五、论述题1试分析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成因有哪些?2试分析我国存在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以及对策。3试分析中国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政策对策。附:参考答案1试分析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成因有哪些?解答:对劳动力

23、流动的研究表明,70-80的人移动是由于经济原因,其中大约 30的人是为了改变职业和工作。也就是说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动因是最直接、最主要的,这种动因是通过以下各种因素发挥作用的。1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供给需求状况在各国或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影响劳动力供求的不仅有各国或不同的人口和劳动力的自然因素,比如人口的绝对密度及数量,也有国家或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直接影响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赶不上生产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会出现所谓劳动力短缺,就业相对容易,于是就会对劳动人口相对过剩的地区的劳动力产生吸引力,导致这些地区

24、劳动力的流动。2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劳动力供求的不同。在发达地区,农业过剩人口释放已经接近完毕,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过程中被逐步吸收,庞大的经济规模与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吸收能力同时存在,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远高于不发达地区,劳动力自然从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流向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3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因为同一质量的劳动力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工资收入不同,造成劳动力的国际或地区间迁移,即从低工资地区向高工资地区移动,正如马克思所讲“在世界市场上一个国家同其10他国家相比,生产率越高,它的工资就越高“。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有些地区的工资报酬分配结构比另外一些地区

25、的工资报酬分配结构要更为平均,在这些国家中,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之间的平均工资报酬差别要小一些,这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在这些国家要比在另一些国家要少。这些国家的一部分劳动者就会有移动或迁徙的愿望,以求在新的国家或地区获得最大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相对而言,不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工资报酬分配一般较为平均,所以更多、更经常地发生由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短期流动甚至移民的现象。4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一般情况下经济繁荣或高涨时,企业开工率高,对劳动力需求大,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这样的劳动力市场对外来工人既有吸引力又具备一定容量,将会有较多劳动力向其中流人,反之经济衰退时,劳动力市场急剧收

26、缩;失业率大幅上升,受失业的威胁,工人不得不接受较低工资,不仅劳动力流人暂时会停止,还会引起劳动力外流和外来工人的倒流。此外一些局部性危机、战争、灾难等因素也可能极大地造成经济波动,同样也都会对劳动力地区流动产生深刻影响。此外,劳动力市场周期对流动也同样产生影响。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如果工人们能够相对容易且较为迅速地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的话,那么他们辞职的可能性就会很高。也就是说,工人的辞职率在劳动力市场较为宽松的时候比劳动力市场较为紧张的时候要高。当劳动力市场宽松的时候,辞职率趋于上升;当劳动力市场紧张的时候,辞职率趋于下降。因为,一方面当工作空缺较少而找工作者很多的时候,雇主手中的每一个空缺工

27、作都有许多求职者,因此,雇主在答应提供工作之前可以进行更为仔细的挑选。在衰退期,对雇主而言,工作匹配的质量会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工人可以得到的工作为数不多,因此,他们在衰退期间可能更倾向于首先抓住第一个到手的工作机会,由于工人们进行的选择较少,对工人来讲,工作匹配的质量可能会受损。5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当一个国家的跨国公司建立之后,要在国外建立分公司、子公司,除雇用当地工人以外,总要带去一些本国职工,以承担管理、培训等工作,正如马克思所说“过剩人口的这个要素随着大工业的扩大而增大,其中一部分移居国外,其实不过是跟着外流的资本流了出去“ 。对于移人国来说,迁移到此的劳动力实际上增加了所在国的人

28、口,而这些人既是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他们为该国增加的总产量与所消费的总产量比值决定了流人国的原有公民从总体上看变得更富有,还是更贫穷了。如果劳动力到达迁移地之后继续工作,雇主支付给他们的工资不会超出其所带来的边际产品的价值,他们仅仅依靠工资报酬来支撑自己的消费,因此,并不会减少接受国原有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如果迁移劳动力的工资报酬并不等于或大大低于(这是通常存在的现象)他们为所在国所创造的产出的全部价值,则当地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会增加,接受国的资本存量会随之逐渐增大。如果某些老年人因要与其已经成年的儿子团聚而获准迁移,他们将不再工作,并且要依靠自己的孩子或者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纳税人来维持消

29、费,那么无疑,当地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降低,但是,当这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降低因为团聚家庭综合经济效用的增加而被抵消时,对于接受迁移者的国家来说,人均收入的降低就是一个他们所愿意承担的代价了。当精力旺盛的迁移劳动者将其收入的一部分汇回原所在国时,对劳动力输出国来说,即获得了宝贵的外汇收入,对劳动力流入国来说,该货币构成了它们的外汇支出,正是这样的“支出“ 和“获得“使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得以保持蓬勃的朝气。6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从单个工人的角度来说,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变换工作是一种有成本的交易,这种交易只有在预期收益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才会被当事人自愿采取。因此,工作流动被工人看成11是改善自身福利的手段

30、之一。从更为全局性的角度来看,劳动力的流动在执行着一种有用的社会功能,即使得工人与那些对他们的技能评价最高的雇主匹配起来的功能。每个工人都有着区别于他人的技术和兴趣,从雇主的角度来说,不同的雇主对于各种技术以及其他各种工人特征存在着不同的需求,由于工人和雇主最初拥有的关于对方的信息是不完善的且获取的成本都比较高,因此一个工人与一位雇主达成的最初“匹配“ 很可能并不是最优的,并且也不会永远保持在最优的水平上。因此,最初的匹配实现之后所发生的流动在改善工人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匹配状况方面就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雇主们则希望解雇那些实际生产率比他们雇用时所预期的生产率要低的工人;而如果工人所具备的素

31、质足以使他们能够在别的地方提出更高的工资要求(假如这是因为他们在那里具有更高的生产率) ,那么他们会希望离开现在的雇主。这样,在经过了一定过程之后,通过流动就会逐步接近雇员与雇主达到良好匹配的目标。当一位工人与一位雇主之间的匹配出现了不吻合之后,他们的雇用关系就会结束,流动就会出现,而如果两者之间达成了一种良好的匹配关系,那么这种雇用关系就可望得到较长时间的延续。2试分析我国存在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以及对策。解答:原因探讨:1雇主的偏见和统计性歧视作为一个公平的雇主,应该采取对雇员一视同仁的态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确有一些雇主出于个人偏见对女工进行歧视,对具有同等生产效率的女性职工进行歧视性对

32、待。或者在招聘时拒绝录用女性职工,或者对于在生产中具有同等效率的男女职工给予不同的报酬,或者将女性职工安排在不重要的岗位上。当然,劳动力市场上出现更多的是雇主倾向于一种统计性歧视,认为雇用女职工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女性职工的心理生理特点,女性职工在竞争同等职业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一些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采取“ 性别排队“ 的办法拒绝招收女工或给予女工较低的报酬。应该说,并不是所有资历相同男女职工存在的收入差别都是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结果。但雇主出于雇用成本方面的考虑,极有可能引入统计性歧视,将所有女性的实际生产率低估,使一些生产率高的女性职工遭受劳动力市场歧视之苦。2传统观念的

33、影响我国关于两性的传统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 。女性的理想角色定位是 “贤妻良母、贤内助“ 。近年来虽然观念有所改变,但传统观念并没有从人们的思想深处根本消失。社会对女性的家庭角色的期待大大高于对其社会角色的期待,妇女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社会对女性的这种家庭角色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塑造了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方面先人为主的观念削弱了女性的事业成就欲望和地位信心,使得女性对职业和成功的期望值降低,更使得雇主容易产生不公正的雇用观念。3户籍制度与城乡就业壁垒户籍管理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人口和劳动力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户籍制度也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的现实是,劳动力可以在部

34、门之间或城乡之间流动( 虽然流动成本很高),但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却不能进入特定的劳动力市场。比如,农村劳动力可以进入城市,也可以进入正式部门当临时工,但难以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城市企事业单位招收“农民工 “,往往只局限于一些“粗、重、脏、累“的工种。农民工很难按着自己的理想进行职业选择,他们在工资待遇、劳动争议处理及维护自己合法权利方面均无法与他们的城市同行看齐,进而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存在于城乡之间的二元劳动市场,随着国家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户籍制度的改革,逐步12演变为城市内部的二元劳动市场。要克服这种由于双重劳动力市场结构而形成的劳动力市场歧视现象将是一个长期的任

35、务。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对策探讨: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应着眼于从市场环境和法律建设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从确立市场的公平竞争方面,做一系列有益的工作。在市场经济中,我们应该确立的思想观念是,不是追求结果均等,而是机会均等,所有在市场上寻找工作并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同等的对待。从经济学理论来看,由于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较高程度的竞争和自由流动有利于企业实现按着边际生产率的标准雇用人员,并减少劳动力市场的歧视现象。因此,确立公平的市场环境的重要一步就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并减少产品市场或劳动力市场结构方面垄断行为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政府通过分阶段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逐步推进市

36、场公平竞争机制的建立。其次,法律建设应及时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发挥维持市场公正和保护弱者权益的作用。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旨在同劳动力市场歧视现象作斗争的专门法规,虽然宪法和劳动法都有反对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则性规定。如劳动法第三条明文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得因民族、性别不同而受歧视。除国家规定不适合妇女工作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宪法第48条也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年龄歧视等等,在实际就业过程中依

37、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我国劳动法从大原则上是禁止各种歧视性行为的,但缺乏具体的实际操作规范。近年来歧视性行为时常见诸于报端,法律也应及时跟上我国加人WTO后国家改革开放新形势,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和有效运转。3试分析中国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政策对策。解答: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理论和实践部门便加大了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政策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和设想。首先是国内加强了对收入分配与再分配领域政策设计出发点和重点的探讨。占主导的观点是,在初次分配领域,应坚持在公平基础上的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在再分配过程中,坚持效率基础上的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在现阶段,收入再分配政

38、策不应阻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应造成市场的扭曲,不应以牺牲效率为代价,不应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应违背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初始分配应继续坚持主要由市场调节,再分配要强化政府调节,而初始分配和再分配都要依靠法律和制度建立秩序。初次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垄断问题,整顿初次分配秩序的核心就是反垄断。再分配的核心问题是贫困问题,作为再分配的主要手段的财税政策,其调节重点应该是反贫困,通过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和政府转移支付,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在收入分配的各个环节,都或多或少存在腐败问题,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应加大反腐败的力度。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集中的表现为城乡居民收

39、入差距,因此,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是重点。为此,应加大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大力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有计划地发展大城市,创造条件吸纳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使一部分农民转移到城镇,享有城镇居民同样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报酬;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使农产品转化为工业品,获取更高的收入;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升国民素质;改变以往扶贫基本是项目扶贫的情况,不断提高知识扶贫13的比重;认真研究和做好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创造公平的环境;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税收制度的改革,对于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也有重要作用。我

40、国农村税收实质是一种累退税,这种税制只会扩大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税收制度的改革。由于我国目前高收入的来源与市场发育程度不高有关,因此,推进市场化的改革,也成为控制分配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打破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建立规范的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对经济活动中垄断成分的限制和管理。对垄断企业,设置特别的税费,将超额利润的大部分收归国有。最大限度地消除垄断行业或垄断企业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垄断利润,从而调节因垄断造成的不合理的行业收人差距;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寻租“ 行为,调节因权钱交易而造成的不平等;加快国有经济的调

41、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从而提高国有经济的效率,调节因不同所有制而造成的收入差距。创造比较公平的市场机会,从而推进人们的机会平等,调节因机会不平等造成的收人差距;形成比较规范的市场秩序,从而堵住各种市场漏洞,调节因获取不合法收入而造成的收入差距;出台严格、透明的法律规定,严厉打击以各种方式获取非法收入的行为;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进和创新,从体制上堵住凭借“事实上“占有国有资产,而谋取各种非法收入的黑洞等。完善和加强我国的税收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主要涉及加快个人所得税的改革。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规范初次分配,使收入分配显性化;实行收入进入实名制的个人账号的制度;实施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加强税收

42、征管,加大税务人员的责任,改进税收征管的方法和手段,严厉打击各种偷、漏、逃、抗税的行为;加快消费税的改革,适当降低税率和调整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及早出台综合与单向相结合的征收办法等。在救助社会贫困层、保障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方面,提出调整分配政策。保护贫困户的基本生存需要和发展权利,要通过调整分配、再分配的政策,使一部分财富从富裕层流人贫困层,从而为贫困者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全社会建立一个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存的“ 安全网“,如最低生活收入保障制度;建立以反贫困为基准的福利体制。应以反贫困为基准,建立健全福利补偿制度;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

43、度的“扶贫救困“ 的功能;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扩大社会保障调节手段;创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减少因失业导致的贫困;制订最低工资法,从法律上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权益等。对缩小收入差距,在总体结构方面,国内也开始引人非政府组织的调节主体,如各种基金会、慈善组织、民间团体等,充分发挥它们的调节作用,缓解政府的调节压力;在各个主体的内部结构上,也开始积极发挥各级主体的作用,如政府扶贫,既要发挥中央政府的作用,也要充分调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公平竞争,完善劳动力市场,也成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为此,提出了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机会平等,反垄断和打破城乡分割,建立全国范围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流动,通过流动使得报酬平均化,发挥市场力量对收人差距的收敛作用;应普及和发展各类教育,消除城乡户籍制度导致的身份不平等,促进劳动力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身份的平等;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建立和健全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消除引起不合理收入差距的制度性障碍等。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