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59KB ,
资源ID:914933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91493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案.doc)为本站会员(11xg27ws)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案.doc

1、1模块 1 培训准备学习目标:1、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关系3、明确此次培训过程中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4、了解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交流的重要性5、形成学习小组,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教学时间:7 课时教学过程:课程改革的目标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

2、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

3、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

4、强课程对2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要求:1、有自己的电子邮箱,能收发电子邮件,给多人发送和发送带附件的电子邮件、在地址簿中保存邮件地址。2、会登陆论坛注册并发帖。模 块 2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学习目标:1、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关键环节3、能够运用教学设计方法设计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4、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合作的意义;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教学时间:10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5、定义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1 System Design),是指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特点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性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教学系统设计的作用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

6、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3由于“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想理解和掌握“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困难,只需了解以教为主 ID 和以学为主 ID 的理论基础,再把前面所介绍的有关以教为主 ID 和以学为主 ID 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为了更好地比较、分析和理解双主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我们用图来表示。从图我们可以看出,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

7、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甚至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如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和促进知识的迁移等);(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在“情境创设”框(左分支)或“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框(右分支)中,可通过适当创设的情境或呈现的媒体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而在“学习效果评价”环节(左分支)或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所作的“教学修改”环节(右分支)中,则可通过讲评、小结、鼓励和表扬等手段促进学习者三种内

8、驱力的形成与发展(视学习者的年龄与个性特征决定内驱力的种类)。由于具有两个分支(右分支对应“传递接受”教学,左分支对应“发现式”教学),所以显然它应能支持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这两类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此外,由于这两个分支既有公共部分又可相互跳转,因而还可方便地实现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要求。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具体教学策略,例如“合作学习”策略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不同子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也可进一步细分,加上有些策略之间可以相互跳转且有多条不同的出口通路,因而上图能够适用于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况。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

9、式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何克抗教授在 1998 年提出的。他在深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所出现的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及过分强调学习环境设计而忽略自主学习设计等偏向后,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如下图。(1)教学目标分析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是要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总4教学目标出发,逐步确定出各级子目标并画出它们之间的形成关系图。由形成关系图即可确定为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在以“

10、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如前所述,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由于主题包含在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即知识点)之中,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得出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形成关系图,即意味着已经列出为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知识点,据此即可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2)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关注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分析。(3)学习情境创设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

11、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4)信息资源设

12、计与提供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用何种手段、方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以帮助。(5)自主学习设计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作不同的设计。(6)协作学习设计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合作学

13、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通常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学习的主题事先已知;二是学习主题事先未知。多数的合作学习是属于第一种情况,但是第二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5(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这一步应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信息技术要求:1、 在 word 或 wps 中编写、修改教学设计,并及时保存。模块 3 选用教学的媒体教学目标:1、了解教学媒体的概念、特

14、征、作用和分类2、分析各类教学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特点,选择本学科适用的教学媒体并分析其运用形式3、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合作的意义;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教学时间:5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媒体的概念: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教学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评价,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管理包括硬件资源的管理和软件资源的管理。教学媒体的特性教学媒体除了具备一般媒体的共同特性之外,还有自己独有的个别特性。1表现性:也称为表现力,指教学媒体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

15、和运动特征的能力。空间特征:指事物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时间特征:指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持续时间、出现频率、节奏快慢等;运动特征:指事物的运动形式、空间位移、形状变换等。2重现性:也称为重现力,指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把储存的信息内容重新再现的能力。3接触性:又称为接触面,指教学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递到学生的范围的大小。4参与性:指教学媒体在发挥作用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模型、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提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可能,使学生可能随时中断使用而进行提问、思考、讨论等其它学习活动,行为参与的机会较多;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多媒体计算机6等媒体有较强的感染力,刺激学生的情绪反应较

16、为强烈,容易诱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5受控性:指教学媒体接受使用者操纵的难易程度。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分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越来越多。依据不同的标准,教学媒体可分为多种类型。1按照媒体使用时用“电”与否,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2按照媒体的制作方式,可分为印刷和非印刷两大类。3按照媒体的物理性能,可分为光学投影媒体、电声媒体、电视媒体和计算机媒体等 4 类。4从传递信息的范围来看,可分为有限接触和无限接触等两类。5从能否及时反馈信息来看,可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类。6从传递信息与现实事物的关系来看,可分为实物型、模拟型和符号型等三类。7从使用者对媒体的可控性来看,可分为可控型

17、、基本可控型和不可控型三类。8根据使用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教学辅助媒体和学生自学媒体。自学媒体是指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学生可进行自学的媒体。9按媒体呈现的形态,罗纳德安德森(Ronald。H。Anderson)将媒体分为 10 大类:听觉媒体、印刷媒体、听觉-印刷媒体、静止图像投影媒体、听觉-静止图像投影媒体、活动视觉媒体、有声活动视觉媒体、实物媒体、人类与环境的资源、计算机。10根据教学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分为非投影视觉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和综合媒体等 5 类。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教学对象(4)依据教学条件选择教学媒体的原

18、则1、 最优决策原则 2、有效信息原则 3、优化组合原则模块 4 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区分不同类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及其应用条件。2、能说出信息化教学资源所具有的各种作用方式,能意识到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要性。3、熟悉本学科的常见信息化资源类型和工具类型。4、掌握资源设计方法,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自觉地应用该项法进行资源设计。5、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合作的意义,并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7二、学习时间:5 课时三、学习过程教学资源: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

19、在教与学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种学习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具体表现为教科书、练习册、活动手册和作业本,也包括实验和课堂演示时所使用的实物,还包括录像、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软件、网上讨论 BBS、网络教室、电教室、教师、辅导员等大量可利用的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常用教学媒体挂图、标本、模型、实验仪器教科书、文献资料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影片、幻灯片光盘(CD-ROM、VCD、DVD)、硬盘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应用及其特性应用:(1

20、) 课堂演示(2) 个别化学习(3) 模拟实验(4) 训练复习(5) 教学游戏(6) 资料与工具(7) 网络课程特性(1) 处理数字化(2) 存储海量化(3) 显示多媒体化(4) 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5) 良好的交互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方式(1)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2)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8(3) 信息技术作为小组交流工具。(4) 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5)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6) 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7)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工具。(8) 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9) 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10)信息技术作为评价工具。(11)计算机作为教

21、学管理工具。常用多媒体素材的文件格式:(一)、文本。DOC: Word 文件格式。TXT: 是纯文本文件。WPS: WPS 文件格式。wri: 写字板文件(二)、图像。BMP Windows 位图文件。JPG JPEG 图像文件格式。GIF 图形交换格式文件。tif 标记图像格式文件(三)、动画。mov 动画文件。swf Flash 动画文件格式。gif GIF 格式是常见的二维动画格式。(四)、视频。AVI Windows 视频格式。wmv 微软开发的视频文件格式。DAT VCD 视频文件存储格式。 mpeg MPEG 视频文件。rm Real video 流媒体视频文件(五)、音频。WAV

22、 标准的 Windows 声音文件。MID 乐器数字接口音乐文件。MP3 MP3 是以 MPEG Layer 3 标准压缩编码的一种音频文件格式。ra Real Audio 流媒体音频文件。wma 微软开发的用以联代 mp3 的音频格式9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原则(1) 目标控制原则(2) 内容符合原则(3) 对象适应原则(4) 最小代价原则模块 5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学习目标:1、能熟练掌握各种收集素材资源的方法2、能够检索和收集优秀教学资源网站,这教学选择合适的素材资源3、初步学会对收集到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资源素材进行简单的加工与处理4、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

23、理解合作的意义,并在对个人、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学习时间:7 课时学习过程获取不同素材的常用方法:(要求大家会用就可以)1、文本素材的获取和处理来源有键盘输入、扫描、网络电子资源中获取。2、图形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处理从资源库中查找或从素材光盘中寻找及网上寻找。3、音频素材的获取和处理一、光盘或 mp3 素材光盘中获取。二、资源库。三、网上查找。四 CD、VCD 中获取。五是从录音带中获取。六、从课件中获取。七、原创。4、 视频的获取和处理从资源库、电子书籍、课件、录像片、网上、VCD、DVD 中获取。最方便的方法是用超级解霸进行采集。基于网络的检索学科信息化资源的几种常用方

24、法:1、利用专业网站或专题网站进行检索。2、利用搜索引擎查找3、利用专业的数据库进行检索104、浏览的方法 (1)偶然发现 (2)顺“链”而行 (3)书签浏览5、分类目录和网络资源指南检索6、利用专用搜索软件进行检索信息技术要求:1、学会素材资源下载方法。2、掌握管理资源的方法。(建立文件夹,并将文件夹整理)3、对图片素材的简单加工。(如:调整图片的大小、剪贴图像、切换格式、添加文字)4、使用浏览器的“收藏夹”和“历史记录”收集常用网站。模块 6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教学目标:1、熟悉课件的呈现类型和应用条件2、根据选题,能独立集成和开发演示型课件3、能对课件进行科学评价4、在小组活动中

25、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资源整合中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在对个人活动能、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教学时间:9 课时教学过程:课件定义:是在一定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是编制者按某一思路设计制作的、前后连贯的、有系统性的软件。特点:(1) 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3) 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认知广度和深度。课件的分类:助教型、助学型、单机型、网络型、演示型、交互型。本模块信息技术要求:教学演示课件的制作1教学演示课件内容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制作教学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

26、PowerPointWPS Office11要求了解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知道可用于制作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2制作教学演示课件内容(1)模板与版式的选用(2)文本的输入与编辑(3)图形、图像、文本框和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4)幻灯片中动画与幻灯片间切换方式的设置(5)超级链接(6)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模块 7 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学习目标:1、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分类及其特点,能够结合案例理解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2、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方法,了解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评价的优势,设计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方式或方法并添加到教学设计方案中。3、能利用系统的观点对教学设计过程和设计要

27、素进行评价与修改。4、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学习时间:6 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一)教学评价的功能和类型内容(1)教学评价的功能教学功能、诊断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2)教学评价的类型按评价基准分类(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处,再把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能力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其优劣。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

28、”,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12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用来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按评价分析方法分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是对评价材料做“质”的分析,运用的是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演绎、归纳等逻辑分析方法,分析结果是一种没有量化的描述性资料。定量评价则是对评价材料做“量”的分析,运用的是数理统计、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纷繁复杂的评价数据中提取也规律性的结论来。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

29、,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性4、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要求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了解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教学评价类型及其特点(二)教学评价的内容内容(1)教学资源(2)教学效果方法1、以教为主的形成性评价2、以学为主的形成性评价要求了解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1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内容数据的收集平时作业,测验、考试结果小组协作学习的各类文档及成果调查问卷数据的处理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和成绩排序调

30、查问卷的数据处理13数据统计工具的使用ExcelWPS Office要求选择合适的方式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对评价数据进行初步处理2统计结果的分析与公布内容评价数据的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评价结果的表达评语表格统计图表要求了解数据分析的一般方法与内容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内容教师教学过程评价表要求: 从教学过程评价表中分析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模块 8 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量表和评价方法2、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3、了解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从而了解教学实施中的指

31、导策略与注意事项4、在小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合作的意义,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的评价与反思过程中加强反思的意识。教学时间:6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的成果评价原则:1、完整性和规范性(1) 教学目标阐述(2) 学习者特征分析(3) 教学策略选择与活动设计14(4) 教学资源和工具设计(5) 教学过程设计(6) 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7) 总结和帮助2、可实施性(1) 时间因素(2) 环境因素(3) 教师因素(4) 学生因素3、创新性4、媒体资源的支持性(1) 教育性(2) 科学性(3) 技术性(4) 艺术性(5) 经济性方法:1、自评2、专家评议3、一对一评价4、小组评价5、实地

32、评价6、进行中的评价说课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它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某一课题的教材。不同处在于:第一:目的不同。第二:内容不同。第三:对象不同。第四:方法不同。内容:1、说教材和目标2、说学习者特征3、说教学思想4、说教学过程5、说评价遵循的原则:第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第二:科学性原则第三:创新性原则15第四:可行性原则说课的评价:1、突出教学理念2、诠释教学思想3、体现教学能力4、展现教学境界5、展示演讲才华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维度1、教学结构的转变2、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1) 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2) 积极的情感投入、成就

33、感的获得(3) 广泛的认知范围(4) 深层次的认知体验(5) 创新思维的培养(6) 学科知识的有效运用(7) 解决问题技能的训练3、教师教学方式和效果(1) 角色转换(2) 教学设计的落实与调整(3) 教学方法和手段(4) 学习资源与工具(5) 教学组织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以教学目标为导向2、灵活调整教学环节3、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深入探究4、关注不同学生群体的发展5、创造性地设置任务教学反思内容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效率教学反思的方法撰写教学日志观看教学录像教师间的交流讨论要求16初步形成教学反思意识了解可用于教学反思的方法通过评价数据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块 9 体

34、验单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主题式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的概念与作用2、了解主题式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3、能够运用相关的教学设计方法完成单元教学设计框架的搭建和主题式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4、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合作的意义;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教学时间:8 课时教学过程单元教学设计定义:设计者从一章或是一个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的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成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结构单元教学设计一节课教学设计主题式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一节课教学设计主题式教学设计原则

35、和注意事项1、以单元或章为单位,体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2、体现单元学习的完整性3、体现单元学习的层次性4、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教师主导、学生探究相结合。5、注重单元内容的综合运用6、提供评价方法及模板主题式学习:定义: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主题式学习类型:单学科、多学科、超学科的主题式学习。作用:1、打破学科之间的割裂状态,实现了学习内容的综合化,使得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17容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连接2、强化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者获得整体、全面的知识3、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4、培养了学习批判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反思能力

36、等高能思维能力5、培养了学习者的自主探究的能力6、培养了学习者的团队意识,提高了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能力特点:1、有一个主题相对集中、独立的主题2、学习内容是经过结构化处理的3、教师是主题内容的组织者4、学生是主题的主动学习者5、以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探究学习为主,是一种过程性的学习主题的形成及来源形成一般有三种方式:教师提供、师生共同商讨决定和由学生提出。来源:1、结合教科书中的学科知识和概念,如科举制度2、结合青少年的作品和读物,如走进西游记3、结合当前发生的事件,如伊拉克战争分析4、结合师生感兴趣的问题,如恐龙和灭绝、飞碟5、结合时令、节庆以及地方民俗活动各庆典,如四季、春节、灯谜、中秋节6、

37、善于用地方或社区资源、文化遗产,如傣族风采、走进青藏高原7、结合某种物体或者器物,如小小鸡蛋知多少8、结合学校活动,如郊游参观博物馆9、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如购物、召开运动会10、 结合学生能力或者技能等,如沟通能力、处理冲突能力主题教学设计的环节1、决定组织中心,确定主题2、分析教学内容,发展概念网络3、分析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4、建立引导性的问题和任务5、设计教学活动6、设计评价7、选题设计8、教学目标设计9、任务设计10、 资源设计1811、 活动模板及支持工具的提供12、 评价设计模块 10 培训的总结与提高学习目标1、理解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性2、了解建构主义的民展、主要观点,

38、并结合实际理解建构主义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甚至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了解影响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因素及对策,能制订合理的应用计划4、了解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质构成5、了解信息技术泊负面影响以及网络所带来的伦理道理问题,理解并掌握一定的促进学生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生活6、通过对培训过程的反思,增强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解,增强与教学管理,技术人员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间:7 课时教学过程网络道德规范包括:1、不遵守网络规则和网络礼仪。2、个人隐私权受到保护问题。3、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4、传播/迷恋网络上的黄毒信息。5、网络信用危机。6、信息安全受到挑战。7、情感冷漠。技术与信息的负面影响及其干预策略负面影响: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3、对伦理道德的影响4、结学习的影响5、信息时代新形式的“殖民主义”策略:1、采用过滤技术对信息进行监控2、制定相关的信息应用规范3、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负面影响的认识和自我防御的能力194、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加强网络道德行为的榜样作用教师专业素质包括:1、教师的专业态度2、教师的专业知识3、教师的专业能力终身学习特征:1、学习是为了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2、终身学习具有全员性3、终身学习具有全程性4、终身学习具有开放性5、学习是自主、创新的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