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8 ,大小:827KB ,
资源ID:901357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90135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机械设计 第3章-强度.ppt)为本站会员(dwy79026)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机械设计 第3章-强度.ppt

1、1,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3-1、材料的疲劳特性 3-2、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3-3、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静 强 度 计 算疲劳强度计算,应力循环次数10 3(材料力学),应力循环次数10 3(本章内容),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单向稳定变应力);掌握接触强度的计算,2,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应力的种类,静应力,变应力,脉动循环,对称循环,一般循环,平均应力,应 力 幅,应 力 比,3-1、材料的疲劳特性,r=-1 r=0,在变应力作用下,材料发生疲劳破坏。,材料的疲劳特性用max、r、N来表征。,疲劳极限(以最大应力表征),3,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二)N疲劳曲

2、线,材料的疲劳特性曲线之一,该曲线通过试验获得:施加对称循环的等幅交变应力。,在某一应力比下,疲劳极限与应力循环次数的关系。,4,A点:对应N=1/4。 加载到最大值时材料被拉断,该最大应力值为强度极限B,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D点:对应N=10625107。由于N很大,在作疲劳试验时,常规定一个循环次数N0(循环基数)。,在AB段,max变化很小,可近似看作静应力。,在BC段,破坏有疲劳破坏并伴塑性变形,称应变疲劳。,在CD段,总会发生疲劳破坏,零件的疲劳大多发生在该段。,在D段后,无论循环多少次,材料都不会发生疲劳破坏。,5,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rN,N,下面研究CD段的曲线方程:,

3、rN为r,N状态下的疲劳极限,CD段方程:,r,应该是rN0,简写为r。 持久疲劳极限,r及m由试验确定,KN成为寿命系数,6,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例:钢-1=307mpa,m = 9,N0=5*106。当-1N=500Mpa时,N=?,解:,7,材料疲劳特性:max、r、N,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三)等寿命疲劳曲线,由于:,这表明:,a-m曲线反映了什么?,材料的疲劳特性曲线之二,在一定的N下,最大值max与应力比r的关系,固定 r :N曲线,固定N :r曲线,(等寿命曲线),8,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看图:,1)曲线上的点:,曲线上点的坐标值之和:代表材料的疲劳极限(最大应力)(

4、极限应力图),代表某应力比下, 材料的疲劳极限,9,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看图:,2)曲线内的点:,坐标值之和还代表材料的疲劳极限吗?,代表材料受到的交变应力的值。,疲劳强度设计,实际上是疲劳强度的安全系数校核!,为何做射线?,这样,两点的循环特性一样!,10,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看图:3)研究A、C两点坐标,A点,0,对称循环,a= max,-1,(m、a),C点,0,静应力,max=m,(m、a),s,该曲线表示:在一定的N时,r从-1到+1变化时,疲劳极限(用最大应力max表征)的变化。,11,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等寿命曲线的简化画法:,D点:脉动循环(0/2,0/2),已知:

5、A点:对称循环 (0, -1)C 点:静 应 力 (s, 0),m=a =max / 2 =0 / 2,直线AD是曲线AD的近似,表示从r=-1到0时,最大应力的变化。,作直线CG(-135方向),直线CG上任一点:,m+a,=s,max=,二折线法,用过r=-1、0、+1三关键点的两条直线代替二次曲线,说明C直 线上任意点均是r=+1的静应力,且达到了屈服极限。,12,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二折线简化的极限应力图,实际上变成两个区域:M和N,实际应力在M区:校核疲劳强度 实际应力在N区:校核静强度,13,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直线AG的方程:,(0,-1),(0 /2, 0 /2),(m

6、, a ),试件受循环弯曲应力时的材料常数,直线CG的方程:,(m, a ),在AGC线上时,达到疲劳破坏的极限值。,在OAGC以外时,一定会发生疲劳破坏。,在AGC以内时,不会发生疲劳破坏,当材料试件的交变应力参数( m,a ),14,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3-2、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零件的静强度计算,实际上是安全系数校核:,零件受到的最大工作应力,零件的疲劳极限应力,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实际上也是安全系数校核:,零件与材料不同?,15,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材料试件是一种特殊结构。实际零件受形状、尺寸、加工质量及强化因素的影响,故零件的疲劳极限要小于材料试件的疲劳极限。,这样,可估

7、算出零件的疲劳极限:,弯曲疲劳极限 综合影响系数,于是,可根据材料的极限应力图修正画出零件的极限应力图。,16,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A,D,黄线即是零件的极限应力图。,注:横坐标及直线CG不用修正,直线AG方程:,直线CG方程:,材料试件受弯曲应力时的材料常数,17,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一)单向稳定变应力时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单向稳定变应力?,零件的工作应力点,可能是M或N区。,疲劳极限max? 实际应力max?,只受剪切、弯曲、拉伸应力。,在M区:校核疲劳强度 在 N区:校核静强度,18,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1、r = Const,疲劳极限max?,应力比为常数的情形:,M1(

8、me ,ae),M、M1有相同的应力比,工作点在M时:,19,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联立OM和AG方程,求出M1坐标:,疲劳极限:,安全系数:,20,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当工作点在N点:,这时N点在CG上,其极限应力为屈服极限(只校核静强度)。,21,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M2(me ,ae),2、m= Const,作纵轴平行线,其上任意点均有相同的m 。,需找一个m与零件工作点m相同的疲劳极限值。,联立M M2和AG,疲劳极限值:,工作点在M时:,工作点在N时:,22,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3、min=Const,min= m - a ,,过M点作45 线,其上任一点所代表的应力

9、循环都具 有相同的最小应力。,找一个min与零件工作点min相同的疲劳极限值。,在45 直线上任一点,min= C,23,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3、min=Const,因为:min= m - a = C,过M点作45 线,其上任一点都具有相同的最小应力。,曲线上找到与零件工作点的min相同的疲劳极限值。,过O、G两点分别作45直线,得三个区域:,在OAD区:最小应力均为负值,在实际机器中极少出现,故不予讨论。,在EGC区:极限应力均为屈服极限,按静应力计算,在ODGE区:,24,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四)提高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在综合考虑零件的性能要求和经济性后,采用具有高疲劳强度

10、的材料,并配以适当的热处理和各种表面强化处理。, 适当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特别是提高有应力集中部位的表面加工质量,必要时表面作适当的防护处理。, 降低零件上的应力集中(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首要措施);, 尽可能地减少或消除零件表面可能发生的初始裂纹的尺寸,对于延长零件的疲劳寿命有着比提高材料性能更为显著的作用。, 在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较大应力集中的结构处,采用减载槽来降低应力集中的作用。,25,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34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1、几种接触形式,点接触,线接触,机械零件中各零件之间的力的传递,总是通过两个零件的接触形式来实现的。常见两机械零件的接触形式为点接触或线接触。,26,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2、两圆柱体接触时的变形与应力分布,交变接触应力产生的失效形式为疲劳点蚀。,受载后,接触区域产生的局部应力称接触应力,强度称为接触强度。,27,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3、两圆柱体接触应力的计算,赫兹(HHertz)公式,“+”用于外接触, “-”用于内接触。,H :最大接触应力或赫兹应力;,B :接触长度;,Fn :作用在圆柱体上的载荷;,:综合曲率半径;,:综合弹性模量,接触疲劳强度的判定条件为:,28,THE END,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