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6 ,大小:584KB ,
资源ID:892196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89219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办29号文件政策解读系列3..ppt)为本站会员(Facebook)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办29号文件政策解读系列3..ppt

1、国办29号文件政策解读系列3,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二十一: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把甘肃定位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的政策措施。这有利于发挥我省文化资源优势,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有利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大省的跨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

2、完善,文化产业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培育了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1.2%和91.5%,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还不相称,全省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缓慢,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亟待加强,广播电视尚未实现村村通,体育事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总体上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直接关系社会的文明进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需求。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人民群众对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丰富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

3、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文化体育事业作为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以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关键是要贯彻好国办若干意见,把支持我省文化体育事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加强省市级博物馆、文物大县和重点遗址博物馆建设,推进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加快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

4、视西新工程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着力改善市县两级广播影视基础条件,特别是要突出少数民族自治县的西新工程建设,提高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制作播映和覆盖能力。建设一批基层群众性体育活动场所,改造提升重点体育设施的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临洮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推进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免费开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体育需求。,解读二十一: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围绕培育市场主体,加快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扶持壮大骨干文化企业,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建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加快建设兰州创

5、业文化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与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投资文化产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培育读者等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努力做大做强以“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为代表的歌舞、影视、戏剧、动漫等文化,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据传输等新型产业,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方式的工作机制,创新文化产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发挥文化中介组织的作用,大力开拓国内外

6、文化市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解读二十一: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切实搞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物遗存十分丰富。加快我省文化事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信息化建设、文物考古调查与挖掘、文物科研工作,实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完善文物保护设施条件。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和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切实搞好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工作,实施丝绸之路沿线重要遗址保护,搞好敦煌艺术、麦积山石窟艺术等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开发。实施少数民族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开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挖掘和整理少数民族文化古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

7、保护,加大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力度,重点保护和抢救民间文学、民族文化、音乐舞蹈、民族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的申遗工作。 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标志。各级党委政府要履行好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的责任,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发展,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创造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社会环境。要注重把文化事业同发展旅游、繁荣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努力形成文化、经济和群众生活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解读二十一: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解读二十二: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民生第一要保障就业。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也是经

8、济的调节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主线,明确提出了支持我省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对甘肃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对我省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近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省积极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大公共财政对于民生的支出,坚持每年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在就业方面,采取政府购买就业岗位的办法,每年解决一批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就业总量稳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在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障框架体系初步建立,基本养老、基

9、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主要是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一些保障制度覆盖面小,基金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不高,特别是一些困难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解读二十二: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是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我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总体上群众收入水平不高,农村人口比重大,贫困人口占全国的11%。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必须把就业和社会保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10、,坚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两手抓,充分利用若干意见提供的政策支持,突出工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努力使人民群众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所住。 切实加强就业工作。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就业的基本途径,创新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吸纳劳动力多的服务业。坚持把技能培训作为解决就业的基本环节,完善城乡一体的技能培训网络,大力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坚持把推动全民创业作为解决就业的重要举措,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从削减审批事项、降低创业门槛、实施小额贷款、实行税费减免、优化培训服务等方面扶持创业。坚持把困难群体作为解决就业的帮扶重点,大力开展就业扶助行动,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的各项就

11、业扶助政策,帮扶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坚持把优化服务作为解决就业的重要工作,加强就业工作与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基础设施和就业服务中心,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援助和服务。,解读二十二: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继续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保障基金的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健全村干部、失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城乡残疾人等社会保障制度。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各项保障制度的整合,推进基

12、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和城乡衔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社会保障投入,逐步提高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实行社会保障投入向特殊困难人群倾斜。加快城市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合理确定补助范围和补助标准,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解读二十二: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救助和福利体系。加快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体,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加

13、快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强化养老和孤残儿童护理员队伍建设,有效解决社会养老、监护和五保户的集中供养问题,提高社会福利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系统建设,逐步把农村孤残人员纳入“五保”供养范围,加大对残疾人的康复、就业、教育、扶贫等方面的投入,加快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康复中心、重度残疾人托养机构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要把就业和社会保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把这

14、个关乎国运、惠及全民,造福当代、泽被子孙的事情办好,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就业,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解读二十三:能源基地需要强大的电网支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电网建设,大力推进能源基地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抓住了制约我省传统能源改造提升、新能源培育壮大等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关键,给我们指明了加快发展的又一重点和方向。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电网建设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750千伏主网架,建成以兰州、白银双环网为核心、覆盖全省的330千伏骨干网,110千伏电网实现分区供电。2009年,我省全社会用电量和最大统调负荷分别

15、达到705亿千瓦时和890万千瓦。电力交换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显著增强,电网供电可靠性明显提高。,解读二十三:能源基地需要强大的电网支撑,但是,我省电网建设与加快陇东煤电化、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的迫切需要相比,还相对滞后,电网结构薄弱、输送能力很低、安全可靠性差和“两头薄弱”等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在主网方面,电网主网架结构、供电安全可靠性、抗事故能力等距“坚强电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局部电网的容载比不合理,城市电网抵御大面积停电的能力亟待提高,提高配网“手拉手”互供能力十分紧迫。二是在输送能力和调频调峰方面,目前我省河西330千伏电网无法满足现有风电的送出需要,对750千伏线路采取先进的柔性输电技

16、术,配套足够的调峰电源,西电东送的能力仅能达到318万千瓦,而今年年底,风电装机将达到516万千瓦。风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的特点,现有火电、水电等的装机容量仅能承担风电调峰的发电能力为150万千瓦,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三是在电量消纳和系统稳定方面,全省用电量最大负荷950万千瓦,绝大部分是水火电的上网电量,很难消纳516万千瓦的风电电量。由于风电的间断性,会引起线路充电功率的大起大落,必须具备动态感性、容性的无功调节能力,才可能实现系统电压的有效控制。四是在技术政策方面,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带来的电网接收能力、潮流、电压、无功、谐波、调峰和出力预测等技术难题,还需逐步予以破解。目前

17、亟须研究并落实风电通过750千伏电网乃至特高压直流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的电价等支持性政策。,解读二十三:能源基地需要强大的电网支撑,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成为能源基地建设的最大制约。若干意见的出台将加速破解电网滞后的瓶颈制约,为建设能源大省提供强大的电网支撑,使我省电网建设步入快车道。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电网建设要配合能源基地建设,加快主网架规划,拓展区外市场,形成西北电网中心枢纽。研究论证2020年外送能力和电力市场,完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外送方案。为未来我省电网建设明确指出了切入点和着力点。我省的电网建设将围绕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陇东煤电基地建设,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18、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电网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配合千万千瓦级以上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以上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配套电源项目。规划建设酒泉、陇东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进一步扩大外送电规模。加快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支撑清洁能源开发,深入研究风电发展关键技术,提高电网大规模接纳风电的能力。积极研究当地用电补贴政策,适时发展核电,实现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水火电等协调发展。工作重点是:,解读二十三:能源基地需要强大的电网支撑,统筹兼顾电网规划和建设,实现电网科学发展。抓紧制定主网架规划,拓展区外市场,形成西北电网中心枢纽。及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应用先进适

19、用技术,加快750千伏主网架建设,逐步形成西北电网中心枢纽。同时,抓紧实施风电基地一期输出工程的建设,早日建成投产750千伏输电线路。及时做好风电二期及以后电网建设的前期规划和设计。 统筹兼顾风电与火电发展,促进电源基地建设。为了满足酒泉风电基地调峰的需要,按照国际公认的做法,将嘉(峪关)酒(泉)风火电就地打捆外送的比例调整到12。在加快酒泉风电基地建设的同时,发挥外蒙古、新疆煤炭资源的优势,努力克服水资源短缺的劣势,加快河西地区电源规划的调整,争取同步建成一批新的火电项目,努力建成以风电、太阳能发电、火电相配套的河西电源基地。,解读二十三:能源基地需要强大的电网支撑,统筹兼顾电力与电网发展,

20、促进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电网建设是解决电量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力争2010年底前建成投产河西750千伏双回输电线路和风电配套送出工程,基本适应酒泉风电基地一期工程的送出问题。加快嘉酒特高压外送规划的实施和配套火电项目建设,适应酒泉风电基地二期风电送出的需求,建成以坚强的送端电网和跨大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特征的电网,实现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 统筹兼顾省内与省外电力市场,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建成以风电、火电为特征的河西电源基地,就有了稳定的电源保证,争取将我省纳入国家“西电东送”电源规划,实现河西电源基地电量跨大区外送。就地发展电石、电解烧碱、金属钠、工业硅、铁合金、聚氯乙烯、电解镁、稀

21、土合金等现代高载能产业,加快建设以新能源电力高载能工业一体发展的现代化高载能工业区,缓解电量消纳问题。 统筹兼顾近期与远期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新能源基地建设,超前谋划风电、光伏电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在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上下工夫,加快新产品研发,尽快创出市场认可、质量过硬的自主品牌。把风电科研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支持科研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尽快以开发能力较强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为依托,建立国家风机整机及零部件技术开发中心,给予重点支持。通过与国内外合作,快速消化创新,以尽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解读二十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

22、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以优势资源开发转化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战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指出了解决我省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非常符合我省当前和今后工业发展的实际与必然要求,为我们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产业改造升级取得了较快进展,通过开展大规模、高起点技术改造,推动省属企业同中央企业联合重组,实施节能减排重点改造项目,淘汰钢铁、铁合金、水泥、造纸等落后产能,关停小火电机组等措施,传统支柱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加快培养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中藏

23、药、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正在朝着优化升级的方向转变。但是与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与我省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相比,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解读二十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历史形成的产业结构改造提升缓慢。我省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电力能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是在“一五”、“二五”期间和“三线”建设时期,因国家支持布点的16个重大项目和国防需要搬迁前沿产业后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投融资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之区位条件等因素制约,传

24、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传统产业仍然占全省工业的90%,而新兴产业仅占10%。大型企业的产值占68%,中小企业发展缓慢。 工业总量小,整体实力不强。工业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2.2%下降为0.83%;工业占全省GDP的比重也由55%下降为3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一部分过去的支柱产业,如轻纺、机械、电子等已经萎缩或正在萎缩;一部分现有支柱产业,如冶金、有色金属、建材等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我省工业主要依赖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高耗能高污染、低科技含量和低附加值特征明显,总体上没有摆脱产业和产品结

25、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的基本格局。全国加工工业的比重是58.94%,高出我省19.97%;全省深加工产品中高附加值产品仅占10.1%,而全国占25.4%。产业布局严重失衡,全省14个市州中,只有兰州、白银、天水、嘉峪关、金昌、玉门等6个市工业比重在30%以上,其他8个市州都在30%以下;全省86个县市区,只有27%的县市区进入了工业化和半工业化,近73%的县还基本上是农业经济。,解读二十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老工业基地改造任务十分艰巨。我省的工业是立足于资源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开发和历史欠账,许多依赖于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不仅技术装备落后,而且由于可利用资源趋于枯竭,这些老工

26、业基地的后续改造与发展成了最棘手的问题。白银、玉门、嘉峪关、金昌等靠开发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由此可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作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抓实。,解读二十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施“一个振兴、六个做大做强”的工业强省战略。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突出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产业化和产

27、品品牌化。支持企业拓展石油化工精细加工,提高钢铁有色金属深加工比例。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围绕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开发过渡,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优化矿区资源配置,在能源资源优势地区建设大型现代高载能产业基地。利用中药材特色资源和生物技术优势,推动特色中成药、藏药和生物制药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畜产品、马铃薯、果品蔬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葡萄酒产业。 二是依托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继续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制造向研发和服务两端延伸,真正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加

28、强引进吸收再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机制,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开发。加大公共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完善企业科技投入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研发队伍建设,以高强度的投入推进科技创新。,解读二十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积极培育接续产业,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根据老工业基地的特点和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接续产业,把延伸资源产业链条、产品深度加工增值和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发展接续产业、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以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接续型新兴产

29、业的发展。白银市应大力推进有色金属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力与新能源、新兴建材、高新技术等现代工业、特色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以及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引导本地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强势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强化产业内部的资源聚集,打造特色优势产业的资源、人才、市场和技术规模优势。积极推动国有资产证券化,解决好现有上市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定向增发等方面的问题,发挥再融资功能;积极推动条件成熟的企业实现首发上市、借壳上市,全面提升资本证券化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解读二十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五是全面推进

30、循环经济,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推进循环经济中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展循环经济。抓紧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在全省范围内构建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社会三大体系,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同时,积极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稀土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电池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化发展。加快发展生物制药,建设兰州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装备制造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增强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解读二十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国务院

31、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抓紧启动实施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把甘肃建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省级示范区。这是继去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后,再一次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的巨大动力支持,是甘肃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从企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上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对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以来,不仅全省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实现了“四升四降”,而且全省主要经济指标连年实现两位数

32、增长。实践证明,循环经济是强省经济、效益经济和生态经济,对我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解读二十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创新发展。我省产业结构单一,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特征明显,发展方式粗放,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近年来,虽然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连续四年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但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仍然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0%和2.4倍,工业能源

33、消耗量占全省消费总量的75%,经济发展方式还未从根本上发生转变。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客观要求。我省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拥有量相对不足,一些重要资源非常短缺,大大低于全国人均水平。金昌、白银、嘉峪关、玉门、窑街等重点资源型城市和矿区,都面临着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局面。我省土地人均面积虽然比较高,但可利用面积少,耕地质量差。随着全省人均GDP跨上1000美元台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资源需求将持续扩大,资源供需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解读二十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战略任务。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

34、步得到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排污总量大与环境容量小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面临更加严峻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草场超载和退化等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比较突出,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大,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从根本上摒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模式,努力实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全省上下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全力实施好循环经济总

35、体规划,加大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和骨干企业,切实加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实现由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型的旧“两高一资”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资源永续利用的新“两高一资”转变,努力把我省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决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解读二十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健全法规体系。尽快出台甘肃省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办法,加快建立循环经济定量考核、政府绿色采购和居民绿色消费、废弃容器和包装物回收利用、废旧家电拆解回收利用、商品包装管理、废弃建筑材料回收管理、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等规章,明确政府、部门、企业、公民在生产、消费、回收使用和监管

36、等方面的权利义务。把循环经济法规列入全省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循环经济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循环经济执法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法制保障。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完善政策措施。完善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价格和收费政策,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和分质定价制度,对国家禁限类项目和高耗能企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完善投融资政策,通过财政补贴、贴息等政策,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入循环经济项目。完善废弃物利用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利用废弃资源生产产品的项目;对企业利用废弃物生产的产品,按国家规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把节电、节油、节煤、节材、节水、资源

37、综合利用等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积极引导和鼓励绿色消费,在全社会营造健康节俭文明的消费理念。,解读二十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高起点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资源开发由粗放向集约、资源加工由简单向精深、资源产品由初级向高级、资源项目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现代制药、航天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的关键环节,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通过产业转型,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新格局。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

38、大公共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突出抓好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开发一批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回收利用和替代技术,力争在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加快产学研用体系建设,开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行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名牌工程,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完善企业科技投入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研发队伍建设,以高强度的投入推进科技创新,以市场需求引领企业自主创新,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不竭的动力。,解读二十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改变传统消费模式。把培育绿色消费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全

39、过程。在生产领域,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强集中供热、供水、供电、供气、水处理系统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在生活领域,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和环保观念,坚决杜绝有害包装和过度包装,开展社区功能绿色配置、物品绿色交换、住宅绿色装修、居民绿色生活服务,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节水和再生利用产品,形成绿色消费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到2015年,循环经济形成规模,重点是以总投资2133亿元的72大类项目的建设作支撑,在全省范围内构建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社会三大体系。项目实施后,将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63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1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万-20万个;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的贡献率可达58%,对万元生产总值水耗降低的贡献率可达85%,对提高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贡献率可达80%,对二氧化硫减排的贡献率可达50%,对化学需氧量减排的贡献率可达75%。到2020年,把甘肃建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省级示范区。,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