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冰川及冰川作用,冰川是在重力和压力的影响下由雪源地向外 缓慢移动着的冰体。,第一节 冰川的形成和类型,一、冰川的形成 冰川冰的形成雪线-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雪线以上:积累量大于消融量,称冰雪积累区 雪线以下:积累量小于消融量;称冰雪消融区雪花 粒雪 粒状冰 冰川冰,冰川的运动重力和压力 冰体在压力下呈塑性; 高山区冰川主要靠重力,往下流; 两极冰川主要靠压力,往外流。,高山区冰川的流动示意图,极地冰川流动示意图,二、 冰川的类型,冰川按形态、规模、所处地形划分:1.大陆冰川:面状分布、冰层厚、流向大海; 格陵兰冰盖:万平方公里, 最厚m; 南极冰盖:万平方公里, 最厚m。,南极考察站,2
2、.山岳冰川:阿尔卑斯式冰川 (1)冰斗冰川 (2)悬冰川 (2)山谷冰川(单、复式),冰斗冰川,悬冰川,玉龙雪山-悬冰川,山谷冰川(复式),3.平顶冰川(高原冰川),4. 山麓冰川,三、冰川的分布占大陆面积的,从赤道到两极地区都有, 但主要在南极和北半球高纬度和高山地区。冰川分布受雪线的严格控制,而雪线的高度受 气温、降水量、地形的控制。,第二节 冰川的作用与冰川地貌,一、冰川作用 1.冰川的剥蚀作用刨蚀 挖掘作用:压力及冰劈作用 磨蚀作用:岩屑与底床的锉磨,冰川的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冰川的搬运作用特点: 搬运物均为碎屑物; 固着状态,受改造少; 搬运能力强,粗细不分;搬运物冰碛物 表碛、内碛
3、、底碛、侧碛、中碛、终碛;融化后称基碛。,侧碛、中碛、底碛,侧碛、侧碛的汇合-中碛,终碛堤,冰川漂砾,二、冰川地貌,.冰蚀地貌,冰斗,古冰斗 鳍脊与角峰 冰蚀谷:U形谷,有冰川擦痕、磨光面、串珠湖等 冰川悬谷的成因:主流与支流的下蚀深度差异。 羊背石:形态可指示运动方向,也有冰川擦痕、磨光面,,(1) 冰斗,古冰斗,(2) 鳍脊与角峰,(3)冰蚀谷:U形谷,冰擦痕、磨光面,串珠湖,悬谷及成因:主流与支流的压力差,(4)羊背石:指示运动方向,2. 冰碛地貌,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鼓丘与冰碛丘陵(注意鼓丘与羊背石的区别),3.冰水沉积物及地貌冰水扇和外冲平原 冰水湖和冰湖纹泥 冰砾阜阶
4、地 冰砾阜 冰水锅穴 蛇行丘,冰水扇,冰水湖与纹泥:冰川前缘洼地、湖泊及其中的细粒纹层状沉积 特点:深浅相间,粗细相间 成因:夏季、冬季交替,可记载沉积物的形成年龄,蛇形丘:冰川下部的冰融隧道中的流水沉积体 特点:狭长曲折的高地,由砾石、粗砂构成,有一定分选性和交错层理,第三节 冰川对环境的影响,(1)区域或全球气候 (2)全球水循环存储功能,输水功能,调节功能 (3)地貌,水系,生物界等 (4)全球海平面变化 (5)地壳均衡调整,第四节 冰川与第四纪,一、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冰期: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发育,冰雪覆盖面积扩大的地史时期 间冰期:气候温暖、冰川退缩的地史时期 地史上几次大的冰期:震旦
5、纪、石炭-二叠纪、第四纪,第四纪冰期划分(相对年代):,欧洲阿尔卑斯地区的亚冰期 北美亚冰期 中国亚冰期冰后期 冰后期 冰后期 玉木亚冰期(末次冰期) 威斯康辛亚冰期 大理亚冰期 里斯亚冰期 伊利诺亚冰期 庐山亚冰期 民德亚冰期 堪萨斯亚冰期 大姑亚冰期 贡兹亚冰期 内布拉斯加亚冰期 波阳亚冰期 多瑙亚冰期,李四光与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李四光对冰川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却提出“让事实说话”。1921年,他回国后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口泉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虽遭一些外国专家傲慢地否定,他却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继续带
6、领学生在太行山、九华山、天目山、 庐山等地考察又发现了许多有力的证据。1933年,李四光以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为题,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次年会上作了学术演讲,会后专门请中外学者到庐山实地考察。有的外国专家私下对李四光说,如果这些遗迹在国外被发现,早就被公认是冰川遗迹了。此后,李四光加紧了对第四纪冰川的考察,先后在扬子江流域、黄山等地发现了大量遗迹,最终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发育史。,北美地区末次冰期大陆冰川分布图,二、冰期发生的原因-假说 条件:气温降低、有丰富的降水1. 天文说 - 太阳辐射能变化说 :太阳是个变光的恒星; - 地日距离变化说(米兰柯维奇律):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度和地球公转的轨道偏心率的周期性变化造成地面接收太阳辐射量的变化。,2. 大气成分变化说,-二氧化碳和甲烷(温室气体)的作用:含量少时为冰期。 -火山作用:火山灰遮挡太阳辐射能。,三、第四纪冰川研究的意义1. 冰川是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冰川的地质作用是高寒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 3. 冰川活动对气候、海平面升降等全球环境变化起重大影响。,深海沉积物岩芯对第四纪冰期的划分 方法: 微体古生物分析;氧同位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