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 ,大小:137.29KB ,
资源ID:885882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88588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诊治.pdf)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诊治.pdf

1、2011 年第 31 卷4 月第 4 期河 南 中 医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pril 2011Vol31 No4理论探讨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诊治陆喜荣 , 陶鸣浩( 昆山市中医医院 , 江苏 昆山 215300)摘要 :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因脾胃失调 , 脾气当升不升 , 胃气当降不降 , 肝不随脾升 , 胆不随胃降 , 胆胃不和 , 胆气上逆而见胆汁反流入胃 。脾虚为致病之本 , 肝郁为致病之标 , 肝脾不和为病机关键 , 治疗时当辨别不同证型 , 随证治之 。关键词 : 胆汁反流性胃炎 ; 脾虚 ; 肝郁 ; 肝脾不和 ; 脾胃气虚证 ; 肝

2、气郁结证 ; 肝胃不和证 ; 肝胃郁热证 ; 胃阳不足证中图分类号 : R573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5028( 2011) 04 0318 02胆汁反流性胃炎 ( bile reflux gastrtis) 是指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十二指肠胆汁液反流至胃内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1。临床上多由消化道手术 、胃肠结构异常或幽门功能紊乱所致 。1 病因病机中医学对本病的证候早有阐述和认识 , 如 素问 气病论篇 谓本病 : “口苦者病名为何 ? 病名曰胆瘅 ”。灵枢 四时气论 曰 : “邪在胆 , 逆在胃 , 胆液泄则口苦 , 胃气逆则呕苦 ” 2, 故本病应属于 “胆瘅

3、”范畴 , 散见于中医学 “胃脘痛 ”、“嘈杂 ”、“痞满 ”等门类文献中 。中医学认为 ,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因脾胃失调 , 脾气当升不升 , 胃气当降不降 , 肝不随脾升 , 胆不随胃降 , 胆胃不和 , 胆气上逆而见胆汁反流入胃 。11 脾虚为致病之本 脾胃为仓禀之官 , 刚柔相济 , 燥湿相合 , 阴阳互制 , 为后天之本 , 气血生化之源 , 共司受纳腐熟运化水谷之职 。脾胃中气健旺 , 则水谷精微善消能运 , 气血化源充足 , 周身得以充养 ; 若脾胃虚弱 , 健运升降失司 , 则可出现胃脘痛 、痞满 、嘈杂之证 。医学正传 胃脘痛 中说 : “致病之由 , 多由纵容口腹 , 喜好辛

4、酸 , 恣饮热酒煎煿 , 复寒凉生冷 , 朝伤暮损 , 日积月深 故胃脘疼痛 。” 3景岳全书 曰 : “嘈杂一证 , 多由脾气不和 , 或受伤脾虚而然 。” 4由上可知 , 胆汁反流性胃炎虽然表现为胃脘痛 、嘈杂 、痞满等症状 ,究其病因 , 当以脾胃虚损为本 。12 肝郁为致病之标 胃肠病的发生与七情过度密切相关 , 而胃肠病的致病因素中 , 以郁 、怒 、忧 、思最常见 。情志失调既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发病因素 , 又可作为一种诱发因素而致病 , 它常可使机体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或低下 , 抗病能力收稿日期 : 2010 10 15作者简介 : 陆喜荣 ( 1981 ) , 男 , 江苏吴江人

5、, 硕士学位 , 医师 。减弱 , 而易于在饮食 、劳倦 、外感 、情志等诱发因素作用下 , 发生胃肠疾患 , 如李东垣所说 : “喜怒忧恐 , 损耗元气 , 脾胃气衰 , 元气不足 阴火得以乘其土位 。” 5在临床中发现 , 不少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都有情绪不良的现象 , 原因是肝气犯胃 ( 情绪不良所导致 ) 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密切联系 , 由此而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 , 促使胃液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 , 幽门括约肌舒缩功能障碍 , 导致胆汁反流 。因此 , 情绪不良是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重要因素 6, 同时也为防治该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举措 , 即调理情志 7。13 肝脾不和是病机关键

6、正常情况下 , 胃气的通降和脾气的上升必须借助于肝气的疏泄方能实现 。素问 宝命全形论 云 : “土得木而达 。” 2胆附于肝 , 肝胆互为表里 , 肝气的疏泄正常 , 有利于胆汁的正常排泄 , 而胆汁的正常排泄亦有利于脾胃的通降及消化 。可见 , 肝主疏泄从几个方面对脾胃通降加以影响 , 是脾胃通降的原动力所在 。第一 , 肝气疏泄太过 , 横逆犯脾 , 则可使脾气虚弱 , 运化失职 , 可见胸闷太息 、胃脘疼痛痞满 、腹痛泄泻等症状 ; 第二 , 由于肝气疏泄不足 , 肝气郁结 , 肝失条达 , 气机阻滞 , 亦可导致脾气郁滞 , 同样可产生腹胀 、腹痛 、便秘或泄泻等症状 ; 第三 ,

7、由于肝气疏泄不足 , 肝气郁结 , 肝失条达 , 气机阻滞 , 亦可导致脾气郁滞 , 同样可产生腹胀 、腹痛 、便秘或泄泻等症状 ; 再者 , 本病病程较长 , 久病脾虚 , 更易加重肝脾不和 。2 辨证论治21 脾胃气虚证 症见胃脘痞闷隐痛 , 劳累后加重或饥饿时疼痛加重 , 纳差 , 口淡不渴 , 头晕乏力 , 面色无华 , 神疲乏力 , 少气懒言 , 语声低微 , 大便溏 , 舌质淡 , 体胖有齿痕 , 苔薄白 , 脉细弱 。治则 : 健脾益气 , 和胃降逆 。方用 :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 药用 : 黄芪 、党参 、茯苓 、白术 、木香 、砂仁 、半夏 、陈皮 、砂仁 、苏梗 、甘草

8、、生姜 、大枣等 。张安田用六君子汤治疗本病 78 例 , 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 , 总有效率为 874% 8。813第 31 卷 第 4 期 陆喜荣 , 等 :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诊治 Vol31 No422 肝气郁结证 症见胃脘胁胀痛 , 痛无定处 , 脘闷嗳气 ,急躁易怒 , 口干口苦 , 失眠多梦 , 精神抑郁 , 善太息 , 咽部有异物感 , 烧心泛酸 , 舌淡红或尖边红 , 苔薄黄 , 脉弦 。治则 : 疏肝解郁 、理气降逆 。方用 : 柴胡疏肝散合越鞠丸加减 , 药用 : 柴胡 、白芍 、枳壳 、陈皮 、川楝子 、香附 、青皮 、旋复花 、代赭石等 。吴永华 9用柴胡解郁汤 (

9、 柴胡 、白芍 、延胡索 、白术 、半夏 、黄芩 、酸枣仁 、枳壳 、丹参 ) 治疗本病 145 例 , 总有效率为8687%,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3 肝胃不和证 症见胃脘胀满 , 闷胀不舒 , 疼痛连胁 , 情志不遂易诱发或加重 , 嗳气反胃 , 口干口苦 , 烧心泛酸 , 心烦急躁 , 善怒 , 善太息 , 大便不爽 , 舌淡红苔薄白 , 脉弦 。治则 :疏肝解郁 , 和胃降逆 。方用 : 四逆散合沉香降气散加减 , 药用 : 柴胡 、白芍 、枳实 、沉香 、香附 、砂仁 、延胡索 、乌贼骨 、瓦楞子等 。陈寿菲等 10用四逆散合六君子汤治疗本病 152 例 ,痊愈 60 例 , 有效

10、 83 例 , 无效 9 例 , 总有效率为 9408%。24 肝胃郁热证 症见胃脘部灼痛痞满 , 闷胀不舒 , 口苦呕恶 , 纳呆食少 , 烦躁易怒 , 泛酸口干 , 大便不爽而滞 , 小便黄赤 , 舌红苔黄腻 , 脉滑数 。治则 : 泻肝清胃 , 降逆和中 。方用 :黄连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减 , 药用 : 吴茱萸 、黄连 、黄芩 、半夏 、枳实 、竹茹 、蒲公英 、绿萼梅 、连翘 、代赭石等 。李道本 11用清胃止痛汤治疗本病 83 例 , 痊愈 32 例 , 有效 41 例 , 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25 胃阴不足证 症见胃脘痞闷 , 饥不欲食 , 口干咽燥 , 手足心热 , 烦渴便秘

11、, 舌红少苔 , 脉细数 。治则 : 养阴生津 , 降逆和胃 。方用 : 益胃汤加减 , 药用 : 生地黄 、麦门冬 、南北沙参 、玉竹 、石斛 、法半夏 、佛手 、乌梅 、山楂 、木瓜等 。李世德 12运用养阴降逆法治疗本病 124 例 , 效果理想 , 得到患者好评 。3 针灸治疗31 体针取穴 取中脘 、内关 、足三里 、胃俞 、脾俞 、肝俞 。配穴 : 脾胃气虚配关元 、气海 ; 肝胃不和配章门 、阳陵泉 、期门 ; 肝胃郁热配上脘 、下脘 。32 灸法 取中脘 、内关 、神阙 , 每日灸 1 次 , 每穴灸 3 5壮 。33 耳针取穴 取胃 、脾 、肝 、交感 、神门 、皮质下 、十

12、二指肠等 。参考文献 : 1 张亚历 图解消化病学 M 北京 :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2003:52 53 2 谢华 黄帝内经 M 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2000: 293, 323 3 盛维忠 中医内科名著集成 M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1998: 493 4 明 张介宾 景岳全书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6:390 5 张年顺 中医综合类名著集成 M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1998:203 6 胡品津 胆汁反流性胃炎 J 中华消化杂志 , 2002, 22( 1) : 4546 7 Wilson P, Welch NT, Hinder RA, et

13、al Abnormal plasma gut hor-mones in pathologic reflux and their response to surgery J Am JSurg, 1993, 165: 169 8 张安田 碱性反流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 1984, 18 ( 1) : 27 9 吴永华 柴胡解郁汤治疗胃炎伴心理障碍临床观察 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0, 10( 7) : 399 10 陈寿菲 , 黄可成 , 李椿萍 疏甘健脾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52 例疗效观察 J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 1999, 7( 3) :179 11

14、 李道本 清胃止痛汤治疗胃热型慢性胃炎 83 例 J 中西医结合杂志 , 1991, 11( 9) : 561 12 李世德 养阴降逆法治疗阴虚型胃炎 124 例 J 辽宁中医杂志 , 1985, 9( 7) : 36( 编辑 : 孙 铮 )TC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ile Reflux GastritisLu Xirong, Tao Minghao(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Kunshan City, Kunshan, Jiangsu, 215300)Abstract: The main cause of bile ref

15、lux gastritis is the disorder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 that is, the upbearing failure of thespleen-qi and downbearing failure of the stomach-qi The failure of the liver rising with the spleen, and the failure of gallbladderfalling down with the stomach lead to the up-flowing and reflux of bile int

16、o the stomach The spleen deficiency is the primarypathogenic factor, while the liver depression is the secondary, the disharmony of liver and spleen is the key of pathogenesis,therefore, the treatme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syndromesKey Words: bile reflux gastritis; spleen deficiency; liver depression; disharmony of liver and spleen; qi-deficiency of the spleenand stomach; liver-depression syndrome; disharmony syndrome of liver and stomach; heat-depression syndrome of liver and stom-ach; deficiency syndrome of stomach yang913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