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57KB ,
资源ID:88466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8846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们应该给中学生一个怎样的鲁迅.doc)为本站会员(无敌)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们应该给中学生一个怎样的鲁迅.doc

1、1我们应该给中学生一个怎样的鲁迅“鲁迅与中学语文” 这个话题能让我们想到什么呢?金庸吗?雪山飞狐取代了阿 Q 正传、胡斐取代了阿 Q?是的,这是最近在中国语文界掀起轩然大波的事件。但是,问题恐怕不是将鲁迅与金庸对比一下,然后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这么简单。人们多半还会嘀咕一下:“中学教育当中,关于鲁迅的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或者更深一层地提问:“中国语文教育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问题?”看似两个不相干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电影鲁迅剧照决定中学鲁迅教学的大气候当下语文教育中的鲁迅教学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是这个题目所能激发的最基本的思考,但也是最技术层面的思考。有很多文章谈论过这个问题,其

2、结论无非是过于圣化鲁迅、过于强调鲁迅的意识形态性质,等等。尽管这些讨论有落俗之嫌,但还是有其必要的。当然,鲁迅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如果讨论仅停留于此是无益于问题解决的。2我想这第一个层面的思考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如何认识鲁迅的问题,这是这个层面所思考的核心,其次是如何将这种认识具体传输给学生的问题,这是操作层次。这两个层次前后相扣,都十分重要,但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我始终觉得从技术层面上思考,这个问题是解决目前鲁迅教学的关键。也就是要落实到对中国全体中学语文教师的培训上。或许有人要问,教师不是都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吗,不是都修过中国现代文学史吗?但现在即便是研究生,如

3、果不是专修鲁迅的,对鲁迅的了解也是成问题的。不阅读鲁迅的大部分作品(如果说要求每个教师通读鲁迅全集还不是时候的话)、不了解鲁迅的生平与思想,如何能讲好鲁迅?所以要首先培训教师,但这样一个偌大的工程如何进行呢?在中国先就不说海外了对于鲁迅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将鲁迅先生圣化乃至神化的大有人在,中国的鲁研界对今天及以前的国人对鲁迅的狭隘认识其实是要负很大责任的。当然,我们经过了某段政治的非常时期,鲁迅先生在其身后为某段政治所利用也是在所难免的。去年的鲁迅逝世七十周年大祭,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政府的未参与与民间自发参与形成的鲜明对照。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在认识鲁迅问题上的恶习就改掉了。中国鲁研界屡屡

4、受到来自海内外不同声音的批判,甚至有人道出“鲁研界无高手”的鄙视之言。面对这些批判之声,中国鲁研界难道不应该认真反思一下吗?其实中国鲁研界的保守与壁垒森严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甚至有日本学者认为中国大陆鲁研界如果老是一些老人把守阵地,而年轻人的声音得不到表达,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改革开放以后有一批学者不遗余力地反对将鲁迅圣化和意识形态化,但可惜的是,他们当中有一些人落入了自己设计的新“绝对 ”之中不能自拔,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垄断思维,这实际上与鲁迅的思想背道而驰了。那么有人着急了,并且要问: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情况,中学鲁迅教学是不是无望了呢?无望倒也不至于,但是事情总得慢慢来,只要抓住一些头绪就

5、会有些法子的。以纯粹的心态了解鲁迅如果说中国鲁研界是一个“场”,在这个“ 场”的内外还是有很多让人惊喜的声音的,譬如“场”内的孙郁先生、郜元宝先生;场外的木心先生、陈丹青先生在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是自由的、清新的、排斥垄断的气息。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符合鲁迅的气息,并且我个人坚信在诸位先生的努力下,国人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是会慢慢改观的。这改观或许能够从陈丹青先生的讲座说说大先生开始。听了这场讲座,我有两点感想从未向人说及:一是陈先生对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爱,他不是为了做学问才“喜欢” 先生的,也不是为了语出惊人或谋名利而“喜欢”先生的。他是纯粹喜欢,用他的话说,这不是什么怀念鲁迅,夸张一

6、点说是天天想念鲁迅,竟然想念了五十年。纯粹啊,了解之纯粹!如果我们每一个要接触鲁迅的人都是这样基于“了解之纯粹” 就太好了。第二个感慨就是陈先生的幽默,他讲大先生的好看、好玩,于冷酷中见幽默,于优雅中透风趣,真是举重若轻,三言两语就将一位栩栩如生、幽默风趣、不卑不亢、可爱可亲的鲁迅先生活生生地呈现在3你面前,令人赞叹不已,也令人汗颜同陈先生灵动的讲演相比,那些生硬的论述之作价值何在?感慨之余,我要提出我的第一个无望之望,即对于中学教师的培训,首先要培养他们的“了解之纯粹” ,简单说,就是鲁迅七十周年祭及近几年都在提的所谓“还原鲁迅”,即从生活琐事与日常细节方面了解鲁迅。当然在这方面作家传记是最

7、好的教材,但不幸得很,鲁迅先生在这方面的福气远远不如胡适,没有像唐德刚这样的好学生为之作传,传诸后世。现行的鲁迅传不是过于神化,就是过于庸人化,前者倒不必说,普通读者不喜欢可以不去看它就是,但后者却为害极大,它貌似还原鲁迅其实也的确还原了鲁迅,但写得太黑暗典型的如王晓明先生的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极容易将没有判断力的读者引向灰暗的理解。所以,我以为要培养“了解之纯粹”只能有两条道路:一方面通读鲁迅全集,一方面阅读一些有代表性的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我所谓的第二个无望之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只能算作对第一条的补充,那就是,要培养“纯粹”的感觉,这感觉无论是爱,或是恨都可以,因为“了解之纯粹”的提出

8、并不一味要求要以热爱鲁迅先生为中心,即便是憎恨,如前所述,只要是基于“了解之纯粹”都是可取的。不妨让鲁迅可亲可爱起来在了解、熟悉了鲁迅之后,教师如何将这种认识畅通无阻地传达给学生呢?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背后却隐藏着许多的无奈。其实虽然同是一个如何传授的问题,但依然要分为两个层次来分析,在这两个层次中,其中第一个层次是个人能够把握的,而在另一个层次上个人几乎是无能为力的。能够把握的层次就是在教授具体篇目时做到“了解之纯粹”,并依此讲解,一定会效果很好。但是问题的核心并不在此,而是讲什么篇目的问题。讲什么篇目可不是教师个人能够决定的,就我个人的中学学习经历来看,中学所选的篇目除少数是选自朝花

9、夕拾外,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鲁迅“带着面具呐喊” 的作品,要么是呐喊与彷徨中的小说,要么就是所谓“投枪与匕首”的杂文,这些选篇老实说都是鲁迅先生所自评的“带着毒气与鬼气”的作品,鲁迅在世的时候都惶恐年轻人去看,更何况给我们的未成年人看呢?不但要学生看,而且还要加上成年人似懂非懂的那些脱离语境的糊涂解释,这往往让他们摸不着头脑,进而颇感烦腻。譬如在教学祝福时,如果是出于“了解之纯粹”的话,教师是能讲好祥林嫂的。如果结合鲁迅 1923 年年底到 1924 年年初的具体境遇,教师就能够给出更好的、更为圆通的,并且更可能为学生所喜爱的解释。但是,当前教师们给学生的解释是怎样的呢?无非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

10、、封建思想的麻醉、封建的伪道学等冷冰冰的解释。这样的讲解确实很方便,可是学生能够对鲁迅产生好感吗?也许上过这一课后唯一记得的就是“我真傻,我真傻”。小说当中鲁迅灵魂的自我拷问完全被置之不问。呜呼!这无异于对鲁迅思想的肆意阉割。时间进入到国学盛兴的时代,我没有再听过中学老师讲解这篇小说,不知道他们在讲反封建的时候如何回答学生这样的提问,“老师,孔子的仁学思想不是很好吗?于丹老师讲过呢! ”那么,如何应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呢?我想是该教材的制订与编写者出来接受建议的时候了。对于鲁迅4篇目的选取,不妨多选他后期的一些笑容可掬的作品,譬如故事新编当中的一些小说,或者一些诙谐幽默且调侃味道较浓的杂文,或抒情

11、味道较浓的杂文或散文。个中缘由有二:其一,鲁迅在这样一些轻松的文章当中颇具亲和力,会给学生一个温馨诙谐的印象,且不说让他们喜欢鲁迅,但至少不拒斥。而相反,当前语文教材所呈现出来的鲁迅总是动辄骂人、脾气不好、怒发冲冠、苦大仇深的样子,再加上那些生硬的解释,学生自然是一百个不喜欢;其二,鲁迅最有价值的时期是在上海的十年,正是在这一时期,鲁迅作为一位世界级作家的特立独行的一面才真正形成,其标志是他的“反体制” 写作的形成,即完全从事“非文体”写作杂文。先生这一时期的杂文写作真可谓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啊!谁说鲁迅只会写“ 投枪匕首” 的骂人杂文呢?瞧瞧,我的第一个师傅是多么的抒情,丝毫不比 藤野先生差

12、,可它就是一篇杂文。而理水呢?是纯粹的小说吗?根本就不是,与其说它是小说,我倒宁愿说它是用小说体例写作的杂文,是杂文,而不是小说。不对吗?你如果说它是小说,那又如何解释鲁迅先生后来反复强调的“反体制”写作呢?其实关于教材的编订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关于鲁迅篇目的那些太左太陈旧的注释一定要更改!问题不仅仅在鲁迅教学本身以上谈论的是问题的第一个层面,即在“中学鲁迅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在这一层面当中,我们所谈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其实是对鲁迅认识的偏颇给中学语文教育带来了怎样的麻烦。如前所述,我们还有问题的第二个层面,即更深一层的提问,“中国语文教育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将检讨一

13、下中国语文教育体制会给鲁迅教学带来什么样的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中国语文的建制问题。“语文”的叫法是很晚近的事情,大抵是在建国后,具体的时间我并未考证过,单知道 20 世纪 50 年代还在发行名叫“国文”的课本,翻一翻即知道那是“ 语文”的前身,里边有文言文,也有白话文,而且白话文居多。这一传统大概是 1920 年之后的产物,因为北洋政府的教育部是在那一年明令全国通用白话文教材,具体情况怎样,我就不甚了了了,想来应该是有研究教育的做过课题。但有两点是明确的:一是新式教材是用了白话文的,二是白话文置换的是古典经学时代的教材,如三字经和四书五经之类的。当然置换的并不单是纸与字,其实更重要的是教育理

14、念。经学时代的教育理念其实是极其完备且井然有序的。一个人受教育就是要学会敬天、亲民,达到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所谓“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经学时代的教育理念在现代社会戛然而止了,取代它的是现代教育理念。那么,现代社会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曰“个性” 。可是如何来实现这种理念呢?现代社会似乎缺乏经学时代的那种井然有序的步骤。有时候在“ 个性”面前迷失而不知所措。从周作人的美文开始,白话文提倡用美妙的语言写出美妙的文章,就像柳宗元、苏轼他们所做的那样。但是周作人在这里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是“美” 意味着什么?在他的对手们那里,美是要归于敬天、亲民、

15、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在天人合一中归于完美。而在周作人这里呢?美似乎也有它的意味,即独抒性灵,而殊不知他只是借了一层皮而已。现代之所谓“个性” 在其起立之时其实已经彰显了它的苍白与柔弱。那些美妙的白话文章在美丽的词藻下所掩饰的是什么呢?“个性” 飞扬后的迷茫,生命的颓废与堕落,不是吗?执笔的那颗心灵不复再有经学5时代的那种沉静与安详,敬天、亲民、止于至善的那条道路被阻隔。时而高亢,时而消弭,现代的理想主义总是在亢奋之中显露出让人惊惧的一面。现代,这个与经学相对的文学时代,一切都像文学自身那样显得模糊而琢磨不定。有谁能够支撑恒久的理想主义,并且让它沉静而安详呢?没有。这其中自然也包括鲁迅。他是远离

16、理想主义的,在他还未被命名为“鲁迅”之前,他就已经开始远离理想主义,用他的话说,他身上充满着“毒气与鬼气” ,唯黑暗与虚空为实有。这实在是太颓废了。这样曲折而颓废的思想就连许多成年读者也为之费解,更不要说那些尚未涉世的少年学子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道几乎不可能解开的方程式,所以不解也罢,正所谓“少不读鲁迅”也。然而不读不行,因为离开了鲁迅就有可能永远踏不进大学的门槛。真是骑虎难下!那便如何呢?寻来寻去,最后只有简化理解这一条险路可走了。不过,这一简化理解可真是糟糕,分数可能是高了,可是理解力却是要付出代价的,最终也只是学会说“本文通过表达了”。(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教育报2008 年 4 月 17 日第 5 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