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国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这就是国学经典!自 2009 年 2 月至今,学校以诵读国学经典为我校特色教育目标,积极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做有根的中国人”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形成了校园处处见经典、师生人人诵诗文的生动局面。学生以学校编写的国学经典诵读 小学生必背古诗 80
2、 首等校本教材为蓝本,每天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15 分钟的诵读, 三字经 百家姓 弟子规和古诗词是孩子们每天诵读的内容,毕业时都能熟记于心。学校楼梯的每一级台阶都镶嵌有一句古诗词或名言警句。孩子们在琅琅书声和耳濡目染中,浸润着传统文化,厚实了文化底蕴。鉴于此,我校积极申报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索与研究课题,为进一步把国学教育推向深入,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验。(二)选题的意义1、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2、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已渐成风气。3、 “以德立身治国”应从孩子开始。4、国学启蒙与素质教育可有机整合。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记忆力。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能够背诵整篇整
3、本的经典,使学生识记和掌握终身受益的知识精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2、以国学经典篇章陶冶学生高雅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国学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学生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文化修养与品质养成就能达到一定高度;3、改善性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经本身就是一个入静的过程,对一些生性好动的孩子,能有效的改善其多动的性格。天天坚持诵读国学经典,慢慢就能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4、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探索学生学习国学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国学精华对学生成长有其独特的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4、增强儿童的记忆力,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化素质。三、课题的内涵及理论依据1、课题的内涵: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一生中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在此阶段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国学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成为他一生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的课题旨在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对促进小学生传统文化修养
5、提高的研究” 、 “国学经典诵读对促进小学生道德养成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以实现“以新国学教育促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本子课题与我校的主课题“以新国学教育促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实验研究”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是实现主课题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2、课题的理论依据:(1)早在 1995 年 3 月,赵朴初、冰心、夏衍、启功、叶至善、陈荒煤、吴冷西、张志公、曹禺等九位德高望重的文化界长者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了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 ,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1998 年 9 月,老舍之子舒乙创办“北京圣陶实验学校” ,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率先将国学传统文化经典纳入教学内容。(3)近十年
6、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继“希望工程”之后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许多文化大师、学者和国家领导人加入了这一工程的推广行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经典诵读工程全球测评仪式上作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而呼喊的讲话,季羡林、南怀瑾等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国学大师热情积极地参与推动。季羡林先生说:“搞传统文化,正是为了中国的现代化。现代化而没有传统文化,是无根之化 ,是全盘西化。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
7、向往。 ”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齐家教授说:“我们要把自己的传统文化找回来,这将又是一次启蒙,这是对五四启蒙的再启蒙,是对五四启蒙的一种修正和补充。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实验前中后各个时期的实验对象进行科学调查,得出定性定量结论,使研究实践轨迹更为有效可控。2文献资料法:通过对课题研究组成员进行专题学习、辅导、自学、讨论等形式,认真学习理论依据和报刊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充实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基础。4行动研究法:对研究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提高及道德养成的研究方案不断提出改革方案,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充实、修正,从而找到科学有效可行的教
8、育方法、手段、程度等理性认识。5.实证研究法:根据教育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测定前后对比,纵向比较,并科学解释时序效应。通过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决定实验手段的价值和取舍。五、课题研究的目标总体目标:在不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具体目标:1各年级学生在学好规定的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上,低中年级以学习传统的蒙学教材为主;高年级以诵读传统文
9、化中的经典名篇为主。我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依次系统地学习弟子规 、 三字经 、百家姓 、 朱子家训 、 孟子 、 论语 、 道德经等节选,使之具备一定的国学基础,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2充分利用学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诵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好知识储备,并以此锻炼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记忆内容的质量。3将学生长期置于诵读经典的氛围之中,使之受到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达到人格教化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4增强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读书、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与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学习与批判、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研
10、究要点:1.国学经典诵读对促进小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提高的研究2.国学经典诵读对促进小学生道德养成的研究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原则具体措施:1. 每日一读。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从 8 点起,各班进行 15 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2. 每周一课。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晨会课,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读讲解或学习新的篇章,或温习旧的内容,由学生自主,教师指导。3.每月一查。课题组成员于每月月底进入各班抽查学生的当月诵读情况,并做好评分与记录工作。4.每学期进行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学校每学期安排一次诵读比赛,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5.每学年开展一次以“国学经典诵读”
11、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活动。此活动可将国学经典诵读与抄录、绘画、歌咏、舞蹈、手抄报、故事会、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增加诵读的趣味性,避免一成不变,枯燥乏味,把诵读变成了“苦读” 。经典诵读的原则:1.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诵读指定的篇目,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悟,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诵读更多的篇目,并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 3.激励性原则:以鼓励、激励为主,对诵读国学经典确有困难的学生不做过高要求,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七、成果评价对于学生个体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采用形成
12、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1.每周评价。采用学习小组自评法,评价组员一周的诵读进度和记忆水平。由各班诵读小组的组长担任检测组长,在每周的周末逐一检测本组的同学,并将检测情况报告班长或老师。老师进行抽测并作相应的调整或要求。 2.每月评价。采用课题组老师进班抽查评价法,在每月的月底课题组老师进入各班抽查学生的当月诵读情况,并做好评分与记录工作。抽查结束,将抽查情况及时反映到各班班主任处。3.学期评价。采用学期达标升级评价法。在每学期的期末,由各班的语文老师负责评价本班学生的诵读水平:能够背诵必读篇目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学生,发给通过该篇目的
13、达标证书。为确保诵读质量,学校对通过达标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抽查,不合格率超过 10的班级,将重新组织达标验收。在诵读的同时引导学生去践行国学经典中得传统美德思想,定期评选出“礼仪之星” “诚信之星”“学习之星”等用以表彰和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弘扬中华民族的统统美德。八、课题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粗浅地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针对低年级重点以诵读三字经 弟子规及简单古诗开始。第二阶段:了解做人的道理,通过经典阅读渗透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取向。中年级增加学习千字文 、 增广贤文及古典诗词选读。第三阶段:通过经典阅读学会辨别忠奸、善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道德取舍实践,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高年级计划进一步接触论语 、 道德经 、 孟子 、 朱子家训及诗词选读。穿插在研究的各个阶段,计划分阶段开展美德故事大比拼活动。其中一、二年级讲三字经弟子规上的故事,三四年级讲古典读物上的优秀少年故事,五六年级讲古代伟人经典美德故事,从而更好地宣传和内化传统道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