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19KB ,
资源ID:876488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87648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程教学中化学教师课堂反应的技能336204221519456.doc)为本站会员(mcady)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程教学中化学教师课堂反应的技能336204221519456.doc

1、新课程教学中化学教师课堂反应的技能(陈朝阳 福建莆田第五中学化学组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无论怎样如何精心备课,总免不了出现意外,如实验现象的意外,学生回答问题的意外,课堂突发事件等等。对这些意外事件的不同处理方式体现了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本文结合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意外情况,结合自身的体会,提出一些处理技巧。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课堂 意外事件 反应技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交流活动日益受到重视。这种交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帮助学生发现与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而且目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越来越多,新课程的理念是倡导学生敢于质疑

2、,对不懂的问题或不同的观点积极提问,积极讨论,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呢?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意外事件的可能性。本文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化学课堂上学生的不预设性的提问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作一些分析,提出一些对应的措施,不妥之处请同行加以批评指正。一、适当点评法在讲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时,我们在很多的课外书及教辅材料中都提到了有这么一个结论:(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石墨)作电极,其中相对活泼的金属为负极,相对

3、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为正极。(2)正负极现互连接,同时浸入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3)氧化还原反应能自发进行。当我在课堂上讲解这一构成条件时,突然有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课本上的氢氧燃料电池的正负极就是一样的,而且,氢气和氧气没有条件不能反应,为什么它可以构成原电池。”我一下子愣了,我如何回答比较好呢,首先我们所讲的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有适用范围的,你刚才提到的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于我们所总结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两极之间存在电势差,但是构造是不一样的,具体内容不要求,你有兴趣的话课后咱们来解决好吗。二、婉言回避法在苏教版必修 2 中讲解石油的蒸馏的实验时,我问:“碎瓷片

4、的作用是什么?”(因为在苏教版必修 1 中已经学过蒸馏的有关实验操作)很多学生脱口而出:“防止暴沸。”就在这时,一个学生忽然大声的问:“为什么加碎瓷片就可以防止暴沸呢,加其它物质可不可以呢?”这好像是大部分同学共同的疑问。而这点是我上课前没有预想到的。顿时教室一片寂静,六十双眼睛像箭一样“唰”的射向我,他们拭目以待我给他们一个合理,满意的解释。当时我还真的回答不出令他们满意的答案,我顿时紧张起来,“面对这样课堂意外,怎么办呢?”由于我一时也无法找到合适的答案,因此说:“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目前我也没有合理的答案,课后咱们一起下查找资料来解决好吗?”说到要做到,我课后和他们一起找资料解决了这一问题

5、。三、适当引导法在苏教版选修 4 化学反应原理的专题一的作业中有这么一道题:为了比较铁、铜的还原性强弱,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甲方案:分别将铁片和铜片插入稀硝酸中,有气体产生的是铁,无气体产生的是铜乙方案: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 Fe2+、Cu 2+的溶液,首先在阴极上析出的是铜。(1)请对两位同学的方案作出评价。(2)请设计另外两种方案,证明铁的还原性强于铜讲到第二个小题时,有好几种不错的答案,这时突然有位同学提出,让铁和铜构成原电池,用浓硝酸作为电解质溶液,有气泡冒出的那一极是铜,因为铜比较不活泼,所以铜为正极,在我还没对答案提出评价的时候,另外一个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由于在常温

6、下,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应该铜为负极。于是我就顺水推舟,说这也是个方案,但是现在这两位同学持不同的意见,我们用何种方法证明哪个同学的说法是对的。一下子教室突然安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有个同学提出可以连接一个电流计,看电流表的指针向哪个方向偏转就可以知道哪个是正极,哪个是负极,我及时点评,很好。接着我说,我们一般情况下是比较活泼的那一极为负极,但是在这个例子中,就像第二位同学说的,铜为负极,铁为正极,于是我进一步举了个例子,比如,镁和铝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时,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为电解质溶液时,哪个为负极,这样大家的思维就被拓展开来了。进一步明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不仅要看电极材料,更应

7、分析什么作为电解质溶液。四、稍微拓展法在苏教版选修 4 化学反应原理的教材 42 页中关于判断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的问题:在恒温、恒压时,如果反应的H0,则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如果反应的H0、 S0、S0,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与反应的温度有关。苏教版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说,不要求介绍熵的定义,更不要引入吉布斯自由能。但是我当时在教学时,就有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如何解释,于是我就简单引入了吉布斯自由能的公式,告诉他们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根据G=H T S (这内容大学里将会学到),如果小于零,则反应能自发进行,如果大于零,则反应不能进行,根据符号来判断,上面教材中的结论好记而且也比较

8、好理解。当然我只是告诉用这个公式来帮助记忆,并没有过度拓展。当然这是我的个人观点,值得进一步商讨。五、幽默风趣法在苏教版选修 4 化学反应原理的专题 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限度的教学过程,时间刚好是国庆节放假回来的第一节,由于放假刚回来,有些同学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还没转到学习中来,因此刚上课不久就有个别同学开小差,还有一个同学快睡着了。于是我就说,待会在这节课中大家就会知道你们为什么会有现在这样的表现,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熵变,可是我想如果是这样的状态上课,没效果,于是我就马上改变我的教学顺序,我说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41 页,看图 215 混乱程度

9、不同的现象,他们在看图片的同时,我就说,左边的两张图是你们国庆节回家之前与之后你们房间的真实写照吧,看了之后大家哈哈大笑,于是我抓住机会继续激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免去了老是批评的教育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日益表现出更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教师所具备的知识面与知识程度不再是那么充足。而且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满堂灌,学生学习的知识可以来源于四面八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课堂对课堂意外事件的恰到好处的处理,结合我自己的体会,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要熟练地掌握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

10、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做到得心应手,应变自如。2 改变教育理念,重视反应技能新课程强调课堂不完全是预设性的、不完全是课前设计好的,而同时也是生成性的,是在与学生互动中现场生成的。因此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能过于拘束于自己的预定教学计划,应随堂应变。3 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知识就是力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

11、教学中发生的意外问题。4 锤炼教学语言,讲究教学艺术做到简明扼要、灵活适当,或点评、或引导、或回避、或幽默,切忌态度生更,千篇一律。参考文献:1. 刘元华 关注教学动态生成,激发课堂生命活力,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版。2. 王月芳 科学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教育科学研究,2004 年版。3. 陈丽 关注化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网上资源)3. 新课程教学中化学教师课堂反应的技能 王后雄 万长江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6,第 9 期4. 化学课堂教学意外的讨论与思考 刘前树,李广洲 化学教学 2006,第3 期5.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化学 1(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6 月第 3 版6化学反应原理(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6 月第 2 版7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 12 月第 1 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