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林壑:树林和山谷。 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幽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蔚然:茂盛的样子。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 的是琅琊山。山行六七里, 山:沿着山路。 在琅玡山上走过六七里路。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闻:听到。 于:从。渐渐听到潺潺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泻流出来的,是酿泉(的水)。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然:象鸟张开翅膀似的。临:居高下望。山势回环,路也随着转弯,有个亭子四角像鸟张开翅膀似的翘起,高踞在酿泉上的,是醉翁亭。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作: 建造
2、 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中的僧人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命名。自谓:自称,指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辄:就。太守和客人在这里饮酒,饮了少 许就醉了,而年 龄又最高,所以自己号称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情趣。乎:于。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游山玩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乐:乐趣。寓:寄托。游山玩水的乐趣,从心里领会,寄托在酒上。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霏:云雾之气。开:消散。 归:聚拢。 暝:昏暗。像那日出后树林中的雾气消散。云气聚拢,山谷就
3、昏暗了。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或明或暗变化不一, (就是)山间 早晚的景象。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秀,滋长。 芳,泛指花卉。野花开放,发出清香。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树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四时,四季。风高霜白,水浅露出了水里的石头,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行者,走路的人。游玩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叫者,后面的人应和着。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伛偻,弯腰驼背,这里代老
4、人。提携, 领着、 带着,这里代小孩。还有老人和儿童往来不绝的,是滁州人来山里游玩。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到。 渔,捕鱼。在溪边捕鱼,溪水深因而鱼儿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酿泉,用酿泉的水酿酒。 洌,清醇。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酒味清醇。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蔌,野菜。陈,摆列。 。山中野味和野菜,众多地摆列在席前,是太守举行酒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酒喝的畅快。丝,弦乐器。 竹,管 乐器。宴会饮酒的乐趣不是在于音乐。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弈,下棋。觥,酒杯。交错,交互错杂。 射箭壶的射中了,下棋的取胜 了,喝酒行令交 错进行,或起或坐,
5、欢呼叫嚷的,是宾客们正在欢乐。苍颜白 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乎,这里同于。 脸色苍老,白发苍苍,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的,太守啊。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已而,不久。从,跟从,跟随。 不久,傍晚的太阳将要落下山峰,人影晃动, 这是台收回来,宾客随着下山。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翳,遮盖。去,离开。 在树林枝叶成荫的树林中,到 处鸟儿鸣叫,是游人走了,禽鸟在欢乐。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 乐;而,却。 可是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 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乐也。乐,乐趣。 乐,以 为乐
6、。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有他自己的乐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记述。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享受欢乐,醒来能写文章 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谓 :为,是。 太守是谁?庐陵的欧阳修啊。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 间朝暮和四季景色。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环滁(ch)林壑(h )琅琊(lng y)饮少辄醉(zh)岩穴瞑(mng) 伛偻(y l) 酒洌(li) 山肴野蔌(s)觥筹(gng chu)射者中(zhng) 弈者胜(y) 颓然(tu) 阴翳(y)【觥筹交错】酒器和酒
7、筹交互错杂。形容宴 饮尽欢。【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 现新的转机。【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风霜高洁】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秋高气爽。【水落石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 现 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络绎不绝】:来来往往而不停绝,络绎不绝。1、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 详细地理位置。 (4 分)答案: 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 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8、 (共 4 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 2 分)2“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3、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和_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4、选文第二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 时之景,其中写春夏秋冬及早晚景的句子是:5、第二段写了什么景色?写了登山所见的山景朝暮四季变化之景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6、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分)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 满分。 )7太守为什么“ 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为山水之景而醉,
9、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 分)8、选文写到了“ 滁人游” 等四种情况。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其它三种情况,且与“滁人游” 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滁人游 太守宴 众 宾欢太守醉(3 分9、“乐亦无穷”在选文第 1 段中指何而言?朝暮四时游玩之乐10、“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 分)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 ”回答即可。11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 客的游乐, 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 分)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
10、,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12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 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 样的思想感情?(3 分)答: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13、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 还具有怎样的深意?(2 分)围绕“与民同乐” 回答即可。14、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3 分)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 积极乐观 ”回答即可。15、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 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4 分)体现了作者寄情山奈水,与民同 乐的思想。1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 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
11、的理解。 (3 分)答: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 乐人之 乐。 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六、课文内容理解1、“醉能同其乐 ”这句话把“醉”与“ 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3、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4、“太守自谓也 ”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5、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 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8、本文主旨是“ 与民同乐”,写 “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 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 爱民是分不开的。9、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10、“太守醉”中的“醉” 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11、第段写了哪些人? 请用一个字概括他 们共同的心情。写了滁人(游人)、太守、众宾。他们共同的心情是“乐”。七、开放性试题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
13、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醉翁之意不在酒” 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2、依据文章内容,请对出下联。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下联: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 怀。二、简答题1.作者用乐贯穿全篇,请问总计 写了哪几种乐?从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 ? 答:作者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太守因山水而醉,因喝酒而醉,因与民同乐而醉,也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快乐而自我陶醉而醉。 (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2. 怎样理解醉翁亭记一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14、?答:作者既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有治理好滁州的得意,还有寄情山水排遣贬谪后的心中的郁闷的感情。3. 写出从本文中演化而来的成语,说说它们现在的意思。答: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醉;水落石出;觥筹交错。4.“醉翁之意 得之心,而寓之酒”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连起来,形成 统一的艺术整体。5.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思想上有什么异同?答:相同点: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岳阳楼记范仲淹表述的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不同点:岳阳楼记范仲淹“不以
15、已悲”勉励自己并规劝友人,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6欧阳修自号为“ 六一居士”。所 谓“ 六一” ,即藏 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答:悠然自得 豁达大度 宠辱不惊 (符合要求即可) 7“言在笔先,意在笔后” ,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 让我们 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 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间乐,排遗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示例 :表 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
16、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 :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 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示例 :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8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 乐, 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9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 还具有怎样的深意?围绕“与民同乐” 回答即可。 10“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 ”回答即可。11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17、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 积极乐观 ”回答即可。12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音。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13本文的德主旨是“ 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关系?滁人如此的兴高采烈的出游,是因 为生活安定富足, 这 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体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14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请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 的景象加以描写。 (50-80 字,不得翻译原文)15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 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的旷达情怀。16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 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 实际生活中,我 们遇到一点困 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 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