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课时作业7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 转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4分,共 48分) 12016贵州贵阳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对于中国政府的禁烟,马克思说:“英国政 府在印度的财政,实际上不只依赖于对华的鸦片贸易,而且还依赖于这个贸易的输运性质。 如果中国政府使鸦片贸易成为合法的贸易,同时允许在华种植鸦片,则英、印国库会遭受严 重的损失。”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 A中国的禁烟不利于扭转对英的贸易逆差 B鸦片贸易合法有利于从经济上打败英国 C说明了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D未准确认识鸦片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危害 解析:英国
2、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对英贸易出现逆差,中国被 迫实行禁烟运动,故A 项错误;材料“如果中国政府使鸦片贸易成为合法的贸易,同时允许 在华种植鸦片,则英、印国库会遭受严重的损失”说明,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走私使英国、印 度获得了巨大的物质利益,鸦片在中国贸易合法化会使英、印的贸易收入大大减少,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相关信息,自然也就不能说明鸦片贸易与鸦片 战争爆发的关系,故C 项错误;马克思主张通过在中国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和种植鸦片来减 轻对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说明马克思对鸦片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危害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 刻,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6
3、山东烟台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 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 ( ) A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B无益于近代中国走向民主化和法制化 C说明原有官职体系遭到否定 D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可知这些机 构都是和外国交往密切相关的,这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结构的 变化。材料无从体现C项结论;A项错误,应该是半殖民地化的表现;虽然这些机构的出现 是列强冲击的结果,但是也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排除 B。故选D。 答案:D
4、 2 32016山西太原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文综1842年的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 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一规定( ) A反映了中英两国不平等的外交地位 B加快了英国资本输出的步伐 C体现了中国开始接受近代贸易规则 D使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两国地位的不平等, 故A项错误;1895年马关条约后列强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故 B项错误;根据材料“均 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英商按例交纳”, 表明由“皇帝专制”开始向
5、近代化 转变,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世界市场,故D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答案:C 42016四川邛崃高三强化训练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 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 一现象( ) A标志着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 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解析:1843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的附件,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 权”,A 项不符合史实;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半殖民地性质,B 项表述错误;1943 年1月,美、英分别与
6、中国国民政府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D项不对;根据材料 案件“审判程序一如西方”,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故C项正确。 答案:C 52016宁夏银川普通高中高三质检文综19 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 虚弱无力、不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 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此处“选边”的含义是( ) A没有太大作用了,干脆淘汰 B保持中立,静观其发展 C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 D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干脆淘汰,与 材料中“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不符,
7、故 A 项错误;保持中立,与材料中“英国 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不符,故B项错误;让其靠边站,与材料中“英国政府作出了 3 选边的决定”不符,故 C项错误;材料中“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英国政府作出了 选边的决定”表明参与镇压,故 D 项正确。 答案:D 62016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模拟有学者认为:如果排除革命史观的需要,太平 天国除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实现改朝换代以外,它不可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对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他们的使命就是破坏和与保守派的腐化相对 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 B太平天国集团的内
8、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 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 D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紧扣题干的具体要求“主要原 因”, 依据题干中“太平天国除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实现改朝换代以外”可得出题干中学者 强调太平天国只是起到了改朝换代的作用。回顾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材料中这一现象的主要 原因是农民阶级具有鲜明的局限性,他们只是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即中国社会 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据此分析可知 D 符合题意。A、B 仅是原因之一, 并不是主要原因,C是材料现象的结果,排除 A、B、C。故选D。 答案
9、:D 72016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 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 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 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农产品的商品化,这与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原料掠夺相关,A 符合题意。B、C、D与题无关。 答案:A 82016
10、四川成都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某学习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 展。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是( ) 4 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解析:据材料“男耕女织、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钢铁厂、1872 年继昌隆缫丝厂”,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分别属于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反映了近代中国经 济结构的变动, 故B正确。 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只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表现之一, 故A排除。 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也只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表现之一, 故 C 排除。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也是近代中国经济
11、结构的变动的表现之一,故D排除。 答案:B 92016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文综杨小凯在百年中国经济史 笔记中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政府)利用其裁判 的权力,追求其球员的利益。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 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洋务企业的弊端在于( ) A积累不够发育不足 B官商一体破坏规则 C国富民弱市场疲软 D政企不分动力不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洋务运动属于官办、官商合办、官督 商办企业,不存在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说法错误,故 B项错 误;材料
12、中体现的是洋务企业的弊端,没有说明洋务企业的影响,故 C项错误;从材料“这 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 并且压制私人企业 的发展”可以看出政企不分,导致动力不够,说明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故 D项正确。 答案:D 102016吉林省白山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1874 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 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 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 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A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 C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始于明治维新 D近代中
13、国的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 中在 19 世纪 70年代中国引进黄包车,五六十年之后其数量发展迅速超过汽车,这就表明了 5 中国的近代交通业发展相对缓慢,符合题意的是 D 项,A、B 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题干中 没有涉及到日本的侵略,排除 C。 答案:D 112016广州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的世俗 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 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
14、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思想的萌发,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 在民族危机面前先进的中国人民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最初是指林则徐、魏源的“师夷 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所以正确的选项是 B项,明末清初时期“工商皆本”和题干没有必然 联系,排除 A 项;C、D项不是“最初觉醒”的表现。 答案:B 12 2016河北秦皇岛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 模糊的了解, 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 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
15、步。”文中的“外来药” 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 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 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可知此应为鸦片战争前后的“睁眼看世界”, 故排除属于新文化运动 的A项、 早期维新思想的 C项及维新变法的D 项; “睁眼看世界”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故本题应选B 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
16、13 题26 分,第14 题 26 分,共52分) 132016陕西渭南高三教学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贡之后,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琉 球、安南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 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 6 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 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 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 材料二: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 条
17、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 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 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 如果涉及到列强国家的利益, 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 从 南京条约 签订开始,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 带来了新的观念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 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 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 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
18、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 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 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朝贡制度形成的原因。(10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 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16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正确解读材料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清朝将 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厚往薄来”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 再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与中国当时的小农经济有关,强化“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君主专
19、制的加强 也有关系。(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正确解读材料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根 据材料“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 分析可知,把国际法作为执行和保 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根据材料“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 分析可知,具有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了欺凌弱小国家和维护侵略权益的两面性;根 据材料“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译注的大量 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 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 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
20、度日趋形成” 分析可知,反映了近代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 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归纳,积极方面的信息:由材料“中国外 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 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 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归纳出: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谈 判成为晚清政府处理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 外交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化; 消极方面的信息: 由材料“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 7 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归纳出:列强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中 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延缓了
21、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答案:(1)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 (2)特点:把国际法作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 现出了欺凌弱小国家和维护侵略权益的两面性;反映了近代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 影响: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列强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又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谈判成为晚清政府处理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中 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化。 142016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风起云涌的
22、中国近代史上,容闳确非风云人物,但却是唯一的“全程”参与 者,因此,他的一生像镜子一样映照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容闳出生在广东香山一个贫寒 之家,少年时接受教会学校的免费教育,后在美国传教士勃朗的资助下留学美国,就读于耶 鲁大学,成为近代中国较早具有世界知识和观念的草根阶层。 近代化的卓越先驱 材料二:容闳的目光最先却是投向太平天国,把改造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天国身上。 他之所以首先对太平天国寄以希望,一是洪秀全族兄洪仁玕 1859 年自香港到达天京,受到 洪秀全重用,被封为干王。容闳在香港时就与洪仁玕相识,知道他思想开明,因此认为他有 可能支持自己改造中国的构想。二是容闳痛恨清政府的残暴、腐
23、败,对太平军抱有好感。所 以他在 1860 年与两位外国传教士一起冒险前往“天京”考察,他承认此行的目的,就是要 弄清楚太平军的性质,察看他们是否适合建立一个新政府,以取代清王朝。 容闳传 材料三:在华蘅芳、李善兰等几位近代科学家的推荐下,1863 年曾国藩三次遣人书信 邀请容闳投身其幕下办理洋务。纵观容闳一生,有人说他一事无成,也有人说他至少做成了 两件事,即筹办江南制造局和促成官费留洋。 近代化与容闳 材料四:留美幼童抵达新大陆后,分散入住当地民家。在语言和学业迅速进步的同时, 美国的自由民主思想、风尚习俗和宗教信仰也改变了幼童的精神面貌。他们之中,有的脱下 长袍马褂穿上西装,有的跟着房东
24、上教堂进而信奉基督教,更有剪去辫子不愿再向留学生监 督行跪拜礼的。出于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和顽固势力的卫道心态,留学生监督吴子登处处吹 毛求疵并向朝廷密告:“此等学生,若更令其久居美国,必致全失其爱国之心,他日纵能学 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亦且有害于社会”。为此,他建议“从速解散留学事务所,撤回 留美学生”,而且“能早一日施行,即国家早获一日之福。” 洋务运动幼童留美教育为何夭折 8 材料五: 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 其实并非革命者的主观“激进”造成的。 在社会矛盾中, 统治者往往居于“主导”地位,革命往往是由统治者的种种“极端”触发、造成的。几乎每 个时代、每个社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激进”思想
25、,但在承平年代开明社会,形形色色的激 进思想于民众之影响者几希,更掀不起能动荡社会的大风大浪,然而,一旦社会腐朽不 堪,而统治者又拒绝改革以疏不满以缓危机,民众忍无可忍最后抱定与之偕亡之心,则蛰伏 已久的激进思想便如狂飙突起,成为席卷一切的巨浪大潮最终火焱昆岗,玉石俱焚 纵观近代中国历史,“激进”、“革命”其实是清政府的“不改革”逼迫出来的。 走向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容闳是草根阶层“睁眼看世界”的代表,那么,当时谁又 是“睁眼看世界”的精英阶层(举两人)?他们各自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过程中有什么作 用?(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有什么史实证明洪仁玕“思想开明
26、”有可能支持容闳改造 中国的构想?(6 分) (3)材料三中容闳至少做成了两件事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的哪两方面内容?有人说:“洋 务运动是中国的工业革命。”你对此有何认识?(简述即可)洋务运动派遣的留学生,成绩非 常优秀,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 决心学成回国为国家建设贡献才学。 而 1881 年正当半数学生已经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 大学的时候,清政府却要中途将 120名留学生全部召回。为什么?根据材料四扼要回答。(6 分) (4)材料五的观点: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其实并非革命者的主观“激进”造成的 其实是清政府的“不改革”逼迫出来的。请列举清
27、代史实说明。(6 分) 解析:(1)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精英阶层代表有林则徐和魏源。林则徐在广东禁烟的过程 中逐渐了解到了世界的变化和大势,认识到了英国坚船利炮的先进,提出向西方学习,成为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则编纂了海国图志 ,详细介绍了西方国家的情况, 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主张,解放了当时的社会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2)1859 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 ,倡导向西方学习,这是近代 中国第一个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改革方案。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主张进行经济、政治和 文化上的改革,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由此
28、可知“思想开明”的洪仁玕有可能支持容闳改造中国的构想。(3)容闳至少做成的两件 事是“筹办江南制造局和促成官费留洋”,反映了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建设和近代教育改革。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开始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以及近代西方的企业管理制度, 体现 了工业革命的色彩,但在当时的中国,机器生产在整个社会经济中还是少数,所以洋务运动 实质上也不是工业革命。清政府之所以召回留美学生主要是由于“美国的自由民主思想、风 9 尚习俗和宗教信仰改变了幼童的精神面貌”,背离了清政府中体西用的初衷。(4)近代中国 国门被打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面临巨大的民族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政府没 有采取措施进行积极的
29、改革应对危机,反而抱残守缺,拒绝改革,最终导致了革命的爆发。 相关的史实比如清政府镇压维新变法运动,拒绝政治侧面的改革,八国联军侵华中签订辛 丑条约 ,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1)林则徐;魏源。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开风气之先;魏 源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 有重要启迪作用。(其他人对应亦可) (2)1859 年,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是先进的中国人 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3)军事工业和近代教育;洋务运动采用机器大工厂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留学生的“离 经叛道”背离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出发点。 (4)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扼杀维新变法运动, 清政府在八国联军入侵中非但不能捍国护民, 反而沦为洋人走狗欺压国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相应表述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