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7 ,大小:175.50KB ,
资源ID:854333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85433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9中药药理学概论PPT_YWX.ppt)为本站会员(myw993772)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9中药药理学概论PPT_YWX.ppt

1、 中药药理学概论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中药药理学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TCM)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 是按照中医理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 人体、动物体、微生物体。中药学 + 药理学 = 中药药理学1、 基础药理学: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以生物体为实验材料,以药物产生药效的过程与机理及机体对药物的代谢过程为研究目的一门学科。2、 毒理学: 毒理学是从医学角度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也是药理学研究的

2、内容之一。3、 临床药理学: 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学科。中药药理学属于基础药理学药理学研究内容一、 中药药理学 研究内容:中药药效学 ( Pharmacodynamics of TCM)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 ( Pharmacokinetics of TCM)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中 药 机 体药理作用及机理、物质基础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 中药药效学与中药药动学的关系二、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以科学实验为基础,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 中药及其制剂 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

3、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实验对象:中药原料药及其各种制剂实验形式:体内( In vivo)、体外( In vitro)实验材料:生物有机体实验整体动物、离体器官、组织、细 胞、微生物等结果判断:外表形态、症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等三、学科任务: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依据,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阐明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3.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本质。4.研发新药。承担新药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5.促进中西医结合。同时也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中药药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4、是中药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一、古人对药物作用及作用机理的探索“ 神农尝百草 ” 始于四千年前,是对中药药理的初步实践。“ 法象药理 ” 模式,始于宋,盛于清,宋徵宗赵佶 圣济经 卷五,取名 “ 药理篇 ” 提出: “ 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物物妙理,可得而推 ” 。二、中西医药学发展和转归1. 医学公元前 43 世纪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文集与中国黄帝内经几乎同时问世。公元二世纪 西医向地中海沿岸转移,在古罗马开花结果。而中医在黄河流域已有长足发展。公元七世纪 我国中医药学达到相当成熟程度,政府颁布了第一部药典 唐、新修本草 。公元十六世纪 李时珍完成了著名的 本草纲目 。公元十

5、七世纪 西医新理论的创立与新技术的应用。2. 药学1804年 德国药师 Sertuner从阿片中提取吗啡。1909年 Ehrich合成了砷矾纳明治疗梅毒。1935年 Domek 发现了磺胺的抗菌作用。1940年 英国 Florey在 Fleming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青霉素,使药学得到 飞速发展。而中医药学从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 之后漫长的 300年中,几乎无大的进展。3. 现代中药药理学发展三个时期:20世纪 20 40年代 : 1923年陈克恢对麻黄的研究。50 80年代 :筛选治疗多发病,常见病药物,结合中医理论与治疗法则研究,为中药药理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90年代后: 单味中药研究深入到

6、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复方的多效性的多成分多靶点的概念。1982年王筠默教授编写了第一本中药药理学教科书。正式列入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专业课和中医专业的基础课。1989年开办中药药理专业和随后的硕士、博士点,大大地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内容包括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十八反、十九畏、有毒、无毒等。其核心是四气五味。第一节 中药四气(四性)的现代研究“ 四性 ” 指寒、热、温、凉(寒 凉,热 温)性质相同,程度不同。四性的现代研究,主要从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能量代谢)功能等影响进行研究。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温热药可使寒证动物中

7、枢兴奋性增强,痛阈和惊厥阈降低。脑内 NA、 DA升高, 5-HT降低,如附子、干姜、肉桂。寒凉药则相反。2. 对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温热(助阳)药可使寒症、阳虚患者低下的交感 -肾上腺功能活动恢复正常,通过催化多巴胺 羟化酶( DBH)活性,促进儿茶酚胺( CA)生成 , 提高交感神经 - 受体 -cAMP;降低副交感神经 -M受体 -cGMP,使 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如附子、干姜、肉桂。寒凉(滋阴)药则相反。3对内分泌系统影响温热性的补阳和补气药,人参、鹿茸等。甲状腺轴:促进甲状腺素 , T3、 T4丘脑 -垂体 -胸腺轴:增强胸腺功能(免疫) 肾上腺皮质轴: ACTH17-OH

8、CS 性腺轴:促性激素作用,性激素 寒凉补阴药可使上述亢进功能恢复正常。4对代谢的影响(能量代谢)温热药和助阳药:提高垂体 -甲状腺和细胞膜 Na+、 K+-ATPE及耗氧量,促胞内 ATP分解, cAMP增加,使 cGMP/cAMP 比值恢复正常(寒证和阳虚患者 cGMP增高)。寒凉药相反,如生地、知母、黄连等。5.对心血管、病原体等影响温热药 :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寒凉药 :作用相反,多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认识中药五味是指辛、酸、甘、苦、咸、其味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关系。辛: 含挥发油。发汗解热,改善循环,促进消化等。酸 :含有机酸、鞣质。止血、止泻、抑菌、抗

9、炎等。甘: 糖类、氨基酸、维生素。补养人体,提高免疫和抗病能力。苦: 含生物碱、苷类。抗菌、强心、导泻、平喘等。咸 :含碘和无机盐。软坚散结、通便等。第三节 中药升降浮沉的现代认识中药升降浮沉有二个含义:1作用趋向与药理作用升浮: 作用上行向外。用于泻下、崩漏、脱肛、下垂、表症不解等。药理作用对汗腺、平滑肌的影响。沉降: 作用下行向内。用于咳、喘、吐、便秘等症。药理作用对中枢和平滑肌的影响。2质地轻重:升浮: 多为花叶质轻。沉降 :多为矿石、果实质重。第四节 归经的现代认识中药的归经理论:是指中药对某一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1中药归经与药效学关系 如归肝胆、肠经的药物对肝、胆肠的药理作用相吻合

10、如平肝(抗惊厥和泻下药等)。2中药归经与药动学关系 归经与药物在脏腑经络中分布,不尽相同。这与现代对中医脏腑经络的认识有关。3中药归经与微量元素和受体关系 微量元素与组织的亲和力如铜、铁、锌富集于肝;附子归心经与 1有关。第五节 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古人就有 “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 。毒副作用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1.急性毒性(过量)( 1)中枢神经系统 乌头、士的宁等生物碱。( 2)心血管系统 附子、雪上一枝蒿、蟾蜍等生物碱强心苷。( 3)呼吸系统 苦杏仁、桃仁、白果、商陆等氰苷。2.长期毒性( 1)消化系统 苦参、大戟、芜花、巴豆等毒蛋白、脂肪油生物碱。( 2)血液系统 芫花

11、、斑蝥、雷公藤等。( 3)对肝、肾 水解型鞣酸对肝有毒;马兜铃酸对肾有毒。3过敏反应 可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目前已发现有一百多种( 150余种)。4致畸致癌作用 雷公藤、细辛、石菖蒲可致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槟榔、款冬花可致肿瘤生长和发生。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药物、机体、环境三个方面。第一节 药物因素一、品种二、产地三、采集季节和药用部位四、贮藏条件五、炮制六、剂型和制剂七、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八、配伍和禁 忌(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第二节 机体因素一、生理因素年龄:婴幼儿,肝肾功能不全。老人,肝肾功能衰退。性别:性激素,妊娠、哺乳、月经三期的生理不同。体质:营养状态,特异体制(高敏、

12、耐受、过敏体)。精神:乐观者提高抗病能力,悲观者难奏效。二、病理因素病理影响药效。肝肾功能,肠内微生物影响药代。第三节 环境因素地理条件、气候、饮食、起居不同、昼夜节律性、激素分泌、神经活动等。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第一节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 1)标本兼治 ( 2)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 1)种属差异 ( 2)个体差异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 4.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 5.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1)剂量大小与化学成分 ( 2)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 6.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 1)大量研究结果,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一致。( 2)有些研究结果未能

13、证实功效与药理作用相关。第二节 中药复方药理中药复方研究目的有三:1.阐明中医药理论,如建立脾虚模型,研究四君子汤的作用,揭示脾和脾虚证的实质;2.通过拆方实验,分析组方君、臣、佐、使的合理性; 3.验证或揭示复方与其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20世纪 90年代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强调中药复方整体化学成分产生效应,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概念和血清药理实验方法应用,对复方研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第三节 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1.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必需与证的研究结合( 1)证药结合 ( 2)证的动物模型 ( 3)以药探理 2.中药分类对比研究 3.与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 4.中药药理作用的重新评价性研究 5.中药毒性研究 6.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