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 马 迁,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家学渊源,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广博。父亲死了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此外他还广泛游览,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武帝天汉三年(前),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自此发愤著史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 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 记,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 表,8 书,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
2、和政绩。,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事迹。,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事件。,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时代背景简介:,公元前四世纪,战国“七雄”征战不已。秦国最强,它对六国都有野心。秦国多次击赵,但赵国重用廉颇、蔺相如,将相团结合作,外交上、军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廉颇、蔺相如团结合作,抗击强秦的历史事实。,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 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横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
3、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和 氏 之 璧,缪贤 肉袒负荆 秦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睨柱,mi o 姓氏,tn,n斜看,fu 同“否”,汤镬,hu 古代煮食物的大锅,舍相如广成传,zhun招待宾客的馆舍,文章思路,明
4、确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第1-2段: 廉蔺简介第3-13段: 完璧归赵第14-16段: 渑池之会第17-21段: 将相和(负荆请罪)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思考: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一、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蔺相如者,缪贤舍人,对两个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又为后文作了铺垫。介绍廉颇,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勇气”。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用强,其原因之一就有忌惮廉颇之勇。同时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
5、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介绍廉颇较详;介绍蔺相如极为简略。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对比鲜明,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文章开头介绍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为什么详略各异?,完璧归赵,蔺相如是通过缪贤的介绍出场,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宦者令缪贤说的一件往事,借人物的话,体现了蔺相如的性格,见识卓越,胆量超人,插叙从一个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烘托、铺垫。,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秦国不合礼数: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以城换璧,秦并未占便宜,谈不上胜利,用不着欢呼。
6、 秦王表现出对赵使者的轻慢无礼,不尊重外臣,因此相如断定秦王“无意偿城”,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 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以赵王的谦诚来批判秦王的傲慢、不讲信义 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7、”。 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为“渑池之会”伏笔。“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表现方法: 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渑池之会,1、秦军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 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武力的代价。,2、赵王赴会时作好了哪些准备?,一
8、方面相如随从保驾,另一方面廉颇作后盾,并作好了最坏的打算。,3、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 秦王:“秦王饮酒酣”中的一个“酣”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且要写进史册。 蔺相如:先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其次“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3、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如何对策? 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
9、城之上。4、“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 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渑池之会”的故事中,蔺相如的智勇也是在双方针锋相对的斗争中体现的。其中有三层对比:,秦君臣,赵君臣,蔺相如,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请赵王鼓瑟,秦御史立即上前书 “令赵王鼓瑟”,羞辱赵国,呆若木鸡,赵王鼓瑟,毫无戒心,怯懦无能不知所措,当蔺相如反击成功,需要记载时,却“顾召”赵御史,有胆有识智勇双全,“请奉盆缻秦王”立即反击,“前进缻,因跪请秦王”“以颈血溅大王”,“张目叱之”,步步紧逼,使秦王就范 。,傲慢霸道,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针锋相对不畏强暴,“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
10、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赵王认为蔺相如“功大”,是否有理由?,蔺相如针锋相对的斗争,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显示敢于跟秦斗争的决心。,负荆请罪,1、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 客观原因:廉蔺地位的变化 主观原因:廉颇居功自傲、妒忌相如,廉颇扬言见到相如“必辱之”。相如如何对待的?,相如有意退让,“不肯与会”,“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见到廉颇,相如也“引车避匿”。从这里可以看到相如的大度与气量。,写蔺相如与舍人的矛盾冲突,其作用是什么?,引出蔺相如对“不欲与廉颇争列”“引车避匿”的原因的揭示,从
11、国家利益的高度说明将相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借舍人之口反衬蔺相如胸怀宽大,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廉颇蔺相如最后能结为“刎颈之交”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都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性格更加鲜明突出。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这里,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蔺相如的见识卓尔不凡,超人一等。,分析廉颇形象:,渑池之会前计议“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
12、子为王,以绝秦望”,表现廉颇怎样的思想性格?这一思想性格与下文的他与蔺相如争列,是否矛盾?请简析。,会前计议说明廉颇考虑到渑池之会的最坏结果:秦方扣留赵王。以“请立太子为王”击破秦的阴谋。可见他谨慎持重,对敌斗争坚决,有长远眼光,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及其胆识。,这与下文并不矛盾,与蔺相如争列固然是他的弱点,但正因为对国家的忠诚,他才能克服这一弱点,认识并改正自己的过错。也正是由于廉颇有这样的优点和弱点,这一人物更显得真实可信。,廉颇始而“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前后态度的对比说明了什么?,说明他的居功自傲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所以听了蔺相如的那一番话后,十分感愧
13、,立即从计较个人得失的立场转到维护国家利益的正确立场上来,表现了爱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 廉 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过。,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赵群臣蔺,秦王、群臣蔺,蔺 廉,有胆识,大智大勇 不畏强暴,国家为重 勇于改过,小结全文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完壁归赵”、“绳池之会”、“将相交欢”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智勇双全的品质和宽厚待人、顾全大局的风格,也赞美了廉颇勇于改过的优秀品质,更赞扬了两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选择典型事件刻划人物,以写蔺相如为主,写廉颇为宾,选
14、材详略得当。 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课文中有两类矛盾,一类是赵国与秦国的矛盾,这是敌我矛盾;另一类是廉、蔺的矛盾,这是内部矛盾。两类矛盾纵横交错,互相影响。最后在共同对敌的前提下,内部矛盾得到了解决,廉蔺的性格品质也得到了充分的刻画。 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分别找出蔺相如的对话和廉颇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写 作 借 鉴,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1. 三个故事各有首尾,有独立性却又环环紧扣,
15、相互关联。 故事以秦赵蔺廉这一双重矛盾冲突贯穿,以前者为主,后者为次,前者决定着后者,层层推进,引人入胜。内外两重矛盾冲突层次井然有序,外部矛盾缓和了,内部矛盾便激化了,这样结构文章清晰而有力量。,2. 叙事有波澜,曲折抑扬 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好会,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 叙事要有波澜,不能平铺直叙流水帐。就要抓住贯穿于事件中的矛盾冲突,围绕矛盾冲突组织材料。本文的冲突是塑造表现人物形象的必要手段,形象是在冲突过程中展现出其方方面面的性格。,3. 选材的精当 写人物要把人物置于冲突中写,才能生机勃勃,而传记则是以人物一生中的最光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的。本文以三件典型的事,把个人和国家双重的矛盾、利益纠结在一起,突出了廉蔺的崇高品质和性格特征,且又以细节描写予以声色之,就使得人物在这三件事中栩栩如生,恰当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主旨。同时,全文也显得十分集中。描写人物,刻画细节很生动突出。,4. 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