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单元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 2正统凯恩斯主义;3货币主义; 4供给学派;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6新凯恩斯主义。一、单项选择1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表现为( ) 。a投资恒等于储蓄; b投资等于储蓄;c货币供给恒等于货币需求; d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2古典经济学说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争论的焦点是( ) 。a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b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合理配置资源;c需求管理政策比供给管理政策是否更有效果;d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是否更有效果。3强调市场经济具有自我矫正机制、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叫做( ) 。a凯恩斯经济学
2、; b凯恩斯主义;c新凯恩斯主义; d古典经济学。4强调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通常叫做( ) 。a凯恩斯主义; b货币主义;c古典学说; d新古典宏观经济学。5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 。a奥肯定律; b蒙代尔定律;c萨伊定律; d李嘉图等价定理。6在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中,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影响( ) 。a实际收入; b名义收入;c一般价格水平; d总就业量。7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a仅仅影响价格水平; b会同时影响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c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d对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没有任何影响。8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在短期,会影响价
3、格水平与实际收入; b在长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c在短期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 d在长期仅仅影响实际收入。9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流通速度( ) 。a相当易变; b短期内比较稳定,在长期会剧烈变动;c相当稳定; d短期内剧烈变动,在长期比较稳定。10古典经济学认为( ) 。a货币数量的变动不影响真实变量值;b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真实变量值;c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就业量; d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1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 ( )向右下方倾斜。a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b长期菲利普斯曲线;c正常的菲利普斯曲线; d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12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是( )的主要政策
4、主张。a凯恩斯主义; b货币主义;c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d供给学派。1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表明,失业都是( ) 。a非自愿的; b自愿的;c结构性的; d周期性的。14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 ) 。a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b名义收入围绕实际收入的波动;c潜在产出本身的波动; d名义收入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15新凯恩斯主义试图为工资和价格的缓慢调整提供( ) 。a一个经济基础; b一个中观经济基础;c一个宏观经济基础; d一个微观经济基础。16效率工资的偷懒模型认为,( ) 。a工人的生产率与真实工资率负相关; b工人的生产率和真实工资率正相关;c工人的生产率
5、与名义工资率负相关; d工人的生产率与名义工资率正相关。17效率工资的公平模型认为,工人常常( ) 。a被“按劳付酬 ”; b会“按酬付劳” ;c在低工资下辞职; d在寻找工作时被逆向选择。18局内人局外人模型认为,来源于职员变动成本的局内人的权力使得( ) 。a实际工资高于市场出清工资; b实际工资低于市场出清工资;c名义工资不断降低; d实际工资不断降低。19货币“超中性”的含义是指货币数量的变动( ) 。a只能在短期影响实际变量值; b无论短期与长期,都能影响实际变量值; c只能在长期影响实际变量值; d无论短期与长期,都不能影响实际变量值。20与“经济人假定”相一致的预期是( ) 。a
6、静态预期; b适应性预期;c理性预期; d外插型预期。二、多项选择1古典货币数量论主要包括( ) 。a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 b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c剑桥方程; d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2古典经济学的基本信念包括( ) 。a价格、工资与利率具有灵活性; b充分就业是一种常态,政府不要干预经济;c价格、工资与利率具有黏性; d低于充分就业是一种常态,政府应该干预经济。3古典经济学家依靠( ) ,得出了充分就业是一种常态的结论。a货币非“ 中性” ; b具有灵活性的价格、工资与利率;c理性预期; d萨伊定律。4凯恩斯认为,封闭经济中总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b资本边际效
7、率递减;c流动性偏好陷阱中的利率不能下降; d货币供给减少。5 “理性预期”的特征主要有( ) 。a人们力求做出正确的预期; b人们将利用所有可得到的信息进行预期; c预期误差不具有系统性; d预期没有误差。6 “适应性预期”的特征主要有( ) 。a人们力求做出正确的预期; b人们只能利用过去的信息进行预期;c人们只能缓慢地调整预期误差; d预期误差具有系统性。7新古典学派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中,意外的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 。a实际工资提高; b工人增加劳动供给;c一般价格水平提高; d厂商增加产品供给。8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认为, ( ) 。a经济波动是充分就业收入本身的波动; b经济波动主
8、要由技术冲击引起;c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紧密相结合; d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不利于经济增长。9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一个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因为( ) 。a真实产量水平比较稳定; b名义收入的变动主要来自物价的变动;c物价变动根源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d货币供给量是外生变量。10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影响社会真实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 。a持久收入; b通货膨胀率;c市场利率; d人们对持有不同资产的偏好。11弗里德曼认为,在货币供给量增加( ) 。a69 个月以后,名义收入才会增加; b再经过 69 个月以后,物价才会普遍上涨;c1218 个月以后,名义收入才会增加; d再经
9、过 1218 个月以后,物价才会普遍上涨。12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引起短期收入增加的机制是( ) 。a货币的边际收益率下跌; b人们增加购买非货币资产以减少超过其意愿持有的现金余额;c导致非货币资产的价格的上升和利率的降低; d刺激真实投资增加。13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表明,政府缺乏信誉的相机抉择政策( ) 。a既是最优的,也是可行的; b能够达到稳定经济的预期目标;c既不是最优的,也不是可行的; d不可能达到稳定经济的预期目标。14卢卡斯批评认为, ( ) 。a私人部门对政策变动会做出理性的反应; b宏观非均衡模型中的参数不会保持不变;c宏观非均衡模型能正确地预测政策的后果; d相机抉择
10、的政策不会产生好效果。15货币主义者认为,降低通货膨胀率的货币政策( ) 。a在短期将提高失业率、减少收入; b在长期失业率将回复到自然率水平;c在短期将降低失业率、增加收入; d对就业与收入没有任何影响。16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 ) 。a货币政策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主要源泉; b能够增加就业与收入;c货币政策能够给经济运行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背景; d货币政策有助于抵消经济体系中其他原因引起的比较重要的干扰。17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说主要有( ) 。a理性预期假说; b市场出清假说;c自然率或总供给假说; d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假说。18新凯恩斯主义对真实工资
11、刚性的解释种类主要有( ) 。a隐含合同理论; b效率工资理论;c长期劳动合同理论; d局内人局外人理论。19效率工资模型包括( ) 。a逆向选择模型; b劳动力流失模型;c偷懒模型; d公平模型。20新凯恩斯主义认为,( ) 。a供给与需求都能对经济总量产生冲击; b工资、价格与利率具有黏性;c经济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偏离充分就业均衡; d政府有必要干预经济。三、名词解释1货币数量论;2萨伊定律;3剑桥方程;4适应性预期; 5理性预期; 6拉弗曲线;7时间不一致性;8李嘉图等价定理; 9卢卡斯批评; 10真实经济周期;11静态预期;12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13名义黏性与真实黏性;14效率工资;
12、15费雪的交易方程。四、判断题1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价格、工资与利率具有灵活性,市场机制能保证经济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 )2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具有向下的刚性,市场机制不能保证经济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 )3货币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虽然都能影响总需求,但货币政策的效果大于财政政策。 ( )4正统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具有完全“挤出效应” 。 ( )5古典货币数量论中,货币只具有媒介交易的职能,没有储藏手段的职能。( )6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中的货币,是指人们为进行一定的交易而在手头上持有的货币,或者说是“栖息的货币” 。 ( )7剑桥方程中的货币是指在货币流通速度既定条
13、件下,社会为完成一定的交易所需要的货币量,或者说是“飞翔的货币” 。 ( )8货币主义者认为,浮动汇率制比固定汇率制更有利于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 )9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由于价格具有灵活性,市场总是出清的,任何被私人部门理性地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都不会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10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未被私人部门理性地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实际的影响。 ( )11货币主义者认为,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都是垂直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 )12货币主义者认为,经济不稳定主要根源于货币当局实施的相继抉择的货币政策。 ( )
14、13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本质上是充分就业收入本身的波动。( )14供给学派认为,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的“滞胀” ,是财政庞大的开支、过高的税率和政府对经济管制过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15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表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 )16 “李嘉图等价定理”表明,无论是通过增加税收,还是通过发行国内公债来筹集资金,政府的赤字支出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是相等的,从而对经济的影响是相同的。 ( )17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经济主体不具有理性预期能力,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有实质性的影响。 ( )18新凯恩斯主义用隐含合同理论、效率
15、工资理论和局内人局外人理论等三种理论来解释真实工资的刚性。 ( )19在新恩斯主义理论中,货币工资的变动具有逆周期性。 ( ) 20在正统凯恩斯主义理论中,货币工资的变动具有顺周期性。 ( )五、辨析题1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萨伊定律不仅在物物交换经济中成立,在货币经济中也同样成立。2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经济周期被认为是实际收入围绕充分就业收入所作的波动。3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看来,被私人部门预期到的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不会付出提高失业率和减少收入的代价。4弗里德曼认为,工人与厂商的幻觉,导致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5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基础上的主要区别不在于私人经济部
16、门是否拥有理性预期,而在于工资与价格是否存在黏性。六、简答题1关于市场非出清假说,新凯恩斯主义与正统凯恩斯主义有何区别?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性命题建立在哪些关键性假说基础之上? 3什么是“古典两分法”? 4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有何区别?5简述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刚性理论及其主要不足。6货币主义的适应性预期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的区别主要有哪些?7在新凯恩斯主义中,菜单成本是如何导致名义价格黏性的?8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有哪些异同点?9在货币主义者看来,初始的菲利普斯曲线的主要缺陷是什么?10为什么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关于
17、货币需求的理论?七、论述题1古典货币数量论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有何区别? 2简述激进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3简述货币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4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政策含义。5简述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政策含义。 6新凯恩斯主义是从哪些方面来解释真实工资黏性的?7简述 4 种不同的然而相互补充的效率工资理论。8简述最优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及其启示。9什么是“李嘉图等价定理”?对它的批评意见主要有哪些? 10卢卡斯的总供给假说或意外总供给函数建立在哪两个正统的微观经济学假说基础之上?11简述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函数的理论。1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什
18、么比较稳定?它有什么意义?13简述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数量影响经济的机制。14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主要有哪些?15简述新凯恩斯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周期理论。第二十单元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一、单项选择1b;2a; 3d;4a;5c;6c;7b;8 a;9c;10a ;11d;12d;13b;14c;15d;16b;17b;18a ;19d;20c。 二、多项选择1ac;2ab;3bd;4abc;5abc ;6bcd;7 bcd;8abcd ;9abcd; 10 abcd; 11ab;12 abcd;13cd;14abd;15ab ;16acd;17 abc;18abd
19、;19abcd; 20abcd 。三、名词解释1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它的基本论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如果其他因素(商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等)不变,则商品的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正相关,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负相关。2萨伊定律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 1803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提出的“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的观点,被后人称为萨伊定律。萨伊定律有强弱两种版本。弱版本的萨伊定律仅仅强调总产出与总需求相等,即不论产出是多少,总产出总能找到销路。但它不保证与总需求相等的总产出一定就是充分就业产出。强版本的萨伊定律认为,总产出不仅与总需求相等
20、,而且与总需求相等的总产出一定就是充分就业产出。一般我们总是在强版本的意义上来使用萨伊定律的。3剑桥方程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 1917 年发表的货币的价值一书中提出了剑桥方程: kPyMd其中,M d 代表货币需求。k 表示货币需求量即人们愿意持有的名义货币(现金)余额在交易量或名义国民收入(Py)中的比重,即 PyMkd令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M) ,则有 。假定 k 与 y 固定不变,则kPyM社会一般价格水平(P )由货币数量 M 决定,与货币数量正相关: k4适应性预期适应性预期是指经济主体主要根据某种变量的过去值来形成该变量未来的预期值。如果预期不正确,即预期的变量值与实际变量值不一致
21、,经济主体就会按照实际变量值与预期变量值的差额来逐渐地(不是一次性地)调整预期偏差。以通货膨胀为例,对 t+1 期的适应性预期通货膨胀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1etett PP其中 为交易者对 t+1 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为对 t 期的预期通货etP1 t膨胀率, 为 t 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 为适应性系数,它决定了预期对过去t的误差进行调整的速度。 0Md,人们发现手头上实际持有的名义货币余额占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超过了意愿的水平。为了将手头上持有的名义货币余额占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维持在意愿的水平上,人们会额外花费货币,增加对商品的购买。由于实际产出不变,故物价必然上升,并使货币供给与货
22、币需求重新相等。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货币数量的增加使得货币的边际收益率下跌,人们会增加对非货币资产的购买来减少超过其意愿持有的现金余额。从而导致非货币资产的价格的上升和利率的降低,企业必然增加投资、增加对非货币资产的生产,进而导致真实收入的增加,并最终使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重新相等。2答:供给学派是一个偏重于政策分析的经济学流派,它常常是先提出政策主张,然后逐步提出一些理论来解释和论证这些政策主张。供给学派不是一个成熟的经济学流派,缺乏严密的体系,而且内部存在比较大的分歧。大体上可以将供给学派分成“正统的供给学派”或激进的供给学派和“中间的供给学派”或温和的供给学派两支。激进供给学派的经
23、济政策主张主要有:第一,大幅度地和持续地削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供给学派认为,个人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取决于税后净收入。减税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工作、储蓄与投资的收入,从而刺激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加对储蓄和投资的引诱力,而且会增加税收量,减少财政赤字,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最终脱离“滞胀”困境。第二,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和长期的经济增长潜力相适应。并主张加强对中央银行的管制,约束货币当局的行为,恢复尼克松政府在 1971 年放弃的金本位制。第三,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管制,取消对特定行业的过度保护,提高市场竞争程度,改变国家干预的方向和内容,主张应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对经济
24、的自动调节,以增加供给。第四,缩小政府开支,大规模削减福利开支,提高私人的投资能力。供给学派认为,政府开支有排挤私人支出的趋势,而私人支出比政府支出有更大的生产性,效率也更高。因此,法律应该规定实现财政预算平衡,以便对政府开支加以必要的限制。另外,政府也应该减少转移支付,因为它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工作激励都有消极的影响。在上述政策主张中,减税是最主要的经济政策。因此,激进供给学派的主要经济理论集中在解释减税的必要性方面。供给学派认为,日益增加的税收和政府开支这根 “楔子” ,严重挫伤了储蓄、投资与工作的积极性,导致供给不足,引起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增长。为了刺激人们储蓄、投资与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经
25、济增长,政府必须降低税率。因为减税具有增加劳动就业、鼓励资本供给、增强投资引诱力的积极效应。拉弗曲线形象地解释了这个观点。拉弗曲线表明,政府既可以通过降低税率来增加税收量,也可以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税收量。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到一个最优的税率,在该税率下,税基和税收量都达到极大。3答: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假设经济最初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当时的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 Un。货币工资增长率为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零,因此预期通货膨胀率也为零,即 。0ePW会提高非货币资产的价格如果当局认为现行的失业率过高,便采取货币扩张措施扩大总需求。货币的扩张使得货币的边际收益率下跌,人们会增加
26、对非货币资产的购买来减少超过其意愿持有的现金余额,从而导致非货币资产的价格的上升和利率的降低。企业必然增加投资、增加对非货币资产的生产,最终增加对产品和对劳动的需求。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上的过度需求会对物价和货币工资产生向上的压力,通常商品价格要比货币工资调整或上升得快,使得实际工资降低。由于最近经历了一段物价稳定时期,工人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零,工人会把货币工资的增加误认作真实工资的增加,也就是说,工人会暂时陷入货币幻觉,因而提供更多的劳动。最终失业率就会减至自然率以下。因此,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实际通货膨胀率没有被工人及时地预期到,或者说工人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之
27、间存在误差。货币主义认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垂直。因为在长期,如果货币扩张所导致的价格水平的上升使得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工人就会根据其所经历的较高的实际通货膨胀率缓慢地调整其通货膨胀预期。他们认识到,虽然货币工资增加了,但真实工资却减少了,于是要求增加货币工资。货币工资的上升,在价格既定条件下,使得实际工资上升至其原来的水平。随着真实工资的增加,厂商会解雇工人,或减少对劳动的需求量,从而使失业率也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这意味着,一旦通货膨胀率被完全预期到,即 = ,那么,Pe= ,即没有货币幻觉,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便不存在交替关系,WeP在自然失业率处可得到一条垂直的长期菲利
28、普斯曲线。货币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有以下几点:(1)短期内货币政策有效,长期则无效货币主义者相信存在向右下方倾斜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意味着货币扩张在短期会把失业率降低到自然率以下,原因仅仅是由此造成的通货膨胀在短期是未被预料到的,或者说是由于实际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之间存在时滞。在长期,通货膨胀率将被完全预期到,即实际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之间没有时滞,预期通货膨胀率会随着货币扩张而提高。这样,在重新签订劳动合约时,工人便会要求相应地提高名义工资,最终使失业率恢复到自然率水平。因此,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货币扩张对就业没有影响。 (2)加速的通货膨
29、胀由于随着实际通货膨胀率的提高,人们会向上修正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提高预期通货膨胀率。因此任何力图将失业率长期维持在自然失业率以下的努力,都要求货币当局不断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实际通胀率不断地上升,以便始终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最终导致加速的通货膨胀。(3)降低通货膨胀率付出的产量与就业代价正统货币主义者深信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由过度货币供给造成的货币现象,因而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放慢货币供应增长的速度才能降低通货膨胀率。但是降低货币扩张速度会减少总需求,最终提高失业率,减少产量。货币当局所面临的政策困境是,它越是力图迅速地通过货币收缩来降低通货膨胀率,所付出的失业方面的代价也就越高。一些正统凯恩斯
30、主义者认识到这一事实后,便主张采取一种渐进的调整方法,缓慢地把货币扩张速度降至所需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降低通货膨胀率所必须付出的减少产量与就业的代价。4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影响整个经济的未预期到的总需求冲击(主要由没有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引起)引起价格预期误差(理性地形成) ,进而导致产量和就业偏离其长期均衡(自然)水平。产生这些误差的原因是由于劳动者和厂商拥有的信息不完全(获取信息需要成本,因此,经济主体不可能获得完全信息) ,他们错误地把一般价格变化当成相对价格变化,从而分别变动劳动和产出供给。设起初的产量和就业位于自然率水平。央行未加宣布突然增加货币供给,引起
31、总需求增加和一般价水平上升。私人部门没有预期到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分散生产的厂商们把他们商品价格的上升当成他们产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需求量与产量,同时导致货币工资的上升。劳动者则错误地把察觉到的货币工资的上升(相对于它们的预期值)当作真实工资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供给。与弗里德曼模型中劳动者单方面被愚弄相比,卢卡斯模型中,劳动者和厂商在信息的不完全方面没有任何的不对称:厂商和劳动者都会有预期误差,对没有预期到的普遍的价格上升做出反应,分别提高产品和劳动的供给。结果总产量和就业都将暂时高于它们的自然水平,最终使经济趋于繁荣。一旦私人部门意识到相对价格与实际工资没有变化,劳动者和厂商就会
32、相应减少劳动供给和产品供给,产出和就业就会回到其长期的均衡(自然)水平。在一般价格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的经济繁荣时期,如果中央银行未加宣布突然减少货币供给,则会产生相反的情况,使经济最终趋于萧条。在货币经济周期学派看来,产量和就业偏离其自然水平是货币供给变化产生的“随机冲击”所造成的人们对价格预期的误差的结果。当然这些预期误差本质上也是随机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含义涉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命题。如果货币供给是由当局按照一些“已知”的规则决定的,那么即使在短期,当局也不可能通过系统性的货币政策影响产量和就业,因为这会被当事人预见到,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同样,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引起的货币增长率的变化也
33、会被当事人预见到,使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失效。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意外才对真实产量有短期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大产量和就业围绕它们自然水平的偏离,急剧经济波动。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对产量与就业来说是无效的。5答: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区分了经济周期的刺激与传播机制。刺激机制是最初的冲击,它使得一变量偏离其稳态值。传播机制包含那些使冲击效应随时间向后传递并使得对稳态的偏离持续化的因素。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刺激机制是技术冲击引起的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传播机制是劳动供给对真实工资率变动做出的较大的反应。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较大的技术变化率的随机变动引起要素生产率的随机波动,进而引起要素价格和要素供给的
34、变动,最终引起总产量的变动,即引起经济周期。假设一次有利的技术冲击提高了劳动的边际产量,导致真实工资低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引起厂商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导致实际工资提高,使得劳动供给相应增加。因此,有利的技术冲击最终增加了就业,提高了产量。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表明,真实工资较小的顺周期变动是与就业的较大的顺周期变动相联系的。就业扩大的程度取决于当时真实工资水平下的劳动供给弹性。因此,劳动供给价格弹性必须足够大,才能使较小的真实工资变动产生较大的就业变动,引起经济波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用劳动的“跨时替代”和真实利率效应来说明劳动供给价格弹性通常比较大的原因。首先,如果技术冲击是短暂的,使得当期真实
35、工资只是暂时地高于标准工资,那么劳动者将“晒草要趁太阳好” ,以工作替代目前的闲暇,而在预期真实工资较低的未来减少工作。因此,工资率的微小变动能引起劳动供给较大的变动。其次,真实工资增加引起的需求增加,会增加投资,进而导致真实利率上升。真实利率的上升促使家庭在目前供给更多的劳动。因为在真实利率上升的条件下,通过目前劳动赚取的收入的价值相对于未来赚取的收入的价值而言是上升的。这种真实利率增加劳动供给的效应可以表现为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的移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政策含义是稳定经济波动的政策不仅是无效的,而且对社会还是有害的。因为经济波动是理性经济当事人对主要由技术变迁引起的对生产函数的冲击产生的帕累托有效率的反应的结果。所观察的经济波动不应当被视作对产量的理想趋势轨迹的降低福利的偏离,而是一种持续变动的充分就业均衡。因此,用货币因素来解释这种不稳定就不再是恰当的了。同时货币政策也不可能有任何真实效应,货币是超中性的。由于工人能够决定他们想工作多长的时间,因此观察到的失业总是自愿的。政府为实现充分就业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