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领导人风采国家领导人风采谨编选当代领袖的几则最新故事,来丰富我们的文章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胡锦涛主席的“请指正”!胡锦涛 4 日下午看望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民进和民盟界委员,听了民盟委员、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欧阳明高作“抓住新能源汽车战略机遇,促进中国交通能源转型与汽车产业振兴”发言后,坦言自己不是学这个的,说得不准确的地方,请大家指正。随后,他谈起不久前在加拿大参观新能源汽车的情形,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讲起发展新能源汽车。说完之后,又特意对欧阳明高说:“我们是校友,讲得不一定对,请你指正。 ”不少媒体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把它作为两会花絮加以报道。胡锦涛的一句“
2、请指正” ,反映了他身上谦虚的美德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也赢得了网上一片赞誉,这本在意料之中。不过,从网友博文和评论看,大多数人仅限于赞扬声声,如果仅仅把胡锦涛说“请指正”理解为显示自己的谦虚,只怕有误读之嫌。这要看看人大会政协会是干什么的。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各界精英共商国是参政议政的盛会,参会的几千代表委员中,很多是各行各业的出类拔萃者。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各个角度层面提出政见建议,无论谁当国家领导人,都不可能做到通晓皆知。正所谓“三人行必有吾师” ,胡锦涛说声“请指正” ,其实更多的是说明两会人才荟萃这个事实。延伸出去看,就是决策者要甘当学生,多听指教,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才能从“不一定对
3、”到“对” ,让决策真正做到科学化。看清了这一节,我们再来谈谈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什么“请指正”会成为新闻?或者说为何很多领导干部说不出这一声“请指正”?人们常有这种感觉,越是高层的领导,起是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像温总理在线聊天,坦承“讲得不一定对” ,政治局常委集体学习请人讲课,更是甘当学生。反倒是一些县乡小吏,俨然权威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空气,什么会都敢发言,什么事都敢决定,就是听不得一句劝,更听不得一句指教(上级除外) 。这个问题,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官场积弊了。如果胡主席的“请指正”能够上行下效起来,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应该更有把握!第二个问题是,为何胡主席说了“请指正”后没有人真的去指
4、正?一方面,自然是如陈自力委员所说的,胡主席虽然对汽车行业不是很熟,但对汽车行业发展的大方向把握还是准确的,所以大家觉得无从指正无可指正。但从另一方面看,只怕是胡主席虽然在谈汽车时没有说到位,在场的委员们还是无一敢去当面指将出来。中国人喜欢“为尊者讳” ,唯上唯书已是千年习惯,这些“优良传统”哪能一时丢下?而从政协会议的宗旨和本义来讲,显然委员们是应该大胆说话的。胡主席的一句“请指正” ,其实并非只是一句客气话,如果你们有水平, “指正”便是。说得白一点,请委员们四面八方不远千里万里赶来,不是参加赞歌比赛,而是来建言献策、共商国是,甚至是来挑中央政策的漏洞的。你的合理化建议越多,挑出中央政策性
5、漏洞越多,就越称职。从这层意义上讲,什么时候看到哪位代表委员“指教”国家领导人,才是值得全体中国人庆幸的好新闻。“不折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折腾”,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最通俗、最家常化的一个表达。一句“不折腾”,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 30 年的历史经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带领人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实实在在地说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心坎上。我们要认真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永远“不折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得到新的更大的实惠。 不折腾,就是坚持道路和旗帜不动摇。30 年改革开放,中国取得
6、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0 年来,我们也曾遭遇困难挫折和风险考验,但改革开放的方向始终没变。这充分说明,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而言,坚持旗帜道路不动摇、坚持发展稳定是多么重要。30 年改革开放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必须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不折腾,就是要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要“不争论” 。我们不必为一些思想观点上的分歧而“折腾”,而要让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来回答,要在实践中摸索规律,待客观实践和时代发
7、展作出正确结论。在改革发展的年代,我们可干的事情太多,可学的东西太多,争论太多就没有精力干事情了。我们干的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存在一些争议,有一些模糊的、不正确的观点,这是很正常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求大同存小异,在党的伟大事业中团结起来,在维护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团结起来,以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来凝聚共识,把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 不折腾,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决不改变改革开放的态度和做法,决不脱离改革开放的方向和轨道,决不违背改革开放的原则和目标。折腾便会失衡,折腾便会倒退,不折腾
8、才能科学发展。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深,越是面临困难,科学发展观的前瞻性、科学性、创造性越是得到了全方位的验证;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有效化解危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科学发展,实现伟大目标。 不折腾,还要讲究科学决策。现实生活中还有少数干部不顾实际,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沽名钓誉,劳民伤财。这些好大喜功式的“折腾”,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极大损失。所以,要加强监督,真正做到自律自醒,坚持科学发展,努力造福人民。 不折腾,才有安定团结;不折腾,才会科学发展;不折腾,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习近平参加上海团审议 代表
9、称没任何空话、套话中新网北京三月五日电(宗晨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五日参加了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习近平谈经济说世博,在两个半小时左右的审议中,展示出平易近人的风采,给与会上海人大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国人大代表严诚忠是第十一位发言的上海团代表,他说, “习近平半小时的讲话非常实在,没有任何空话、套话,为上海着想。 ”严诚忠回忆道,对于经济问题,习近平指出,金融危机中上海应当走在全国的前列。而对于上海世博会,习近平表示上海的准备工作非常好,他聊到在前不久进行的七国访问中,他欢迎各国积极参加上海世博会,这些国家都对上海世博表示支持。全国人大代表王战同样表示,习近平对上海世博
10、会讲得非常好,他的讲话对上海办好世博会是很大的鼓舞。由于审议中发言的代表很多,会议很快就超过了预定结束的时间,这样,原先安排发言的两位代表不得不取消发言。习近平得知这一情况后,表示他想听到更多代表的建议,让那两位代表继续发言,因此,排在后面发言的叶惠贤、严诚忠两位代表才得到了发言的机会。严诚忠说, “在其他上海代表发言的时候,习近平听得非常仔细,不但边听边记,而且还不时插话,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听完了自己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发言后,习近平说发言让他感到很受启发。 ”习近平金刚怒目:外柔内刚显强硬一鸣惊人 (2009-02-16) (联合早报网讯)慈眉善目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近日出访墨西哥期间,一反常态
11、公开指摘外国人“吃饱了没事干” ,对中国的事情“指手画脚” 。这番强硬言论,道出了中国人的心声,折射出习近平金刚怒目的一面,其外柔内刚的性格特质,令人耳目一新。 自从中共十七大凸显了习近平作为中共第五代接班人的地位之后,外界一直通过各种场合观察和揣测习近平的政治取态、性格特质及行事风格。在外界的印象中,习近平持重厚道,面相庄严,言词谨慎,是一个深藏不露、胸有丘壑之人。但未曾想到,习近平不仅有谦谦君子之风,更有铮铮傲骨,尤其是今次的强硬发声,给国人心头带来一股清风。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领导人的性格特质往往与国家命运荣辱紧密相连,一个坚忍不拔、铁骨铮铮的领导人,不仅能够带领国家走向富强,而且
12、还可以给国家带来尊严与荣誉;而一个懦弱平庸、伪善多变的领导人,带给国家的只能是灾难与耻辱。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国之将倾时,内斗权贵,外抗强敌,以铁腕手段力挽狂澜,赢得俄罗斯民众的拥戴和全世界的尊重。 今后的十几年对中国国运异常关键,国内的改革以及利益协调任务繁重,国际形势错综複杂,各种压力有增无减,国人希望中国也能出现一位普京式的人物,不仅有远见卓识,而且还有钢筋铁骨,敢打敢拚,将中华民族引领到一个更加灿烂的未来。习近平今次对外示强,态度显明,傲骨尽露,展示了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底气和铁腕。 初试啼声刮目相看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今次用语坦白直接,没有任何外交辞令,颇有毛泽东当年的“遗风” ,
13、让听惯了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强烈抗议”或是“强烈谴责”的国人,有一种久违的痛快感觉。在毛泽东时代,虽然国家一穷二白,但毛泽东的强硬个性,却使整个中国获得前所未有的尊重。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虽然强大了,但政治上却愈来愈像侏儒,在国际上不敢主持正义,面对西方的威逼,忍辱负重。而今次习近平在美国后院直斥外国人“吃饱了没事干” ,箇中所指,不言而喻,习近平豪气十足,让广大国人深受鼓舞,痛快淋漓。习近平今次发声,让人想起当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执掌国柄者,既要有悲天悯人的慈眉善目,亦要有驱邪斗鬼的金刚怒目。慈眉善目,怀柔天下;金刚怒目,威加四海,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习近平今次
14、的表现,让外界见识到其强硬一面,使其原本云遮雾绕的形象和个性,显得更加清晰丰满。虽然这次只是初试啼声,已经让人刮目相看,今后还可能有更多令人注目的举动紧随其后。习近平所代表的中共下一代领导班子,将令世界震惊。国际先驱导报:中国官员应学习温总理“唠家常”【作者】日加藤嘉一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者中国官员应该从温总理的身上“吸取营养” ,让自己表达得更深刻点、真实点、务实点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2 月 28 日下午,中国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与网民交流了两个小时。这一极为少见的场面将成为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实实在在的一页。我观看了温总理通过网络与群众互动的所有过程。在长达两个钟头
15、的时间内,总理回答的范围涉及了方方面面:从内政到外交、体制到民生、公务到私事、回忆到前景、信心到信念我发自内心地感到,中国的领导人多么地不容易。为什么?为什么温总理能谈得那么地全面而深刻,诚实而真实,客观而务实?为什么群众能听得那么充实而满意?是因为说话者是总理,温总理具备这些知识和素质是理所当然的吗?是因为听话者是群众,群众具备这些心情和姿势是天经地义的吗?大家都知道, “官话”是当代中国社会上,最为空虚、浪费、无聊的产物。原因很清楚,在“官话”面前,讲话者知道听众不可能认真听,听话者知道说话者不可能认真说,因为它是“官话” ,所以相互不认真。那么,温家宝总理的讲话风格、交流方式是个例外。许
16、多官员应该从温总理的身上吸取营养,把自己表达得更深刻点、真实点、务实点,让听众感受得更满意点、开心点。应该说,温总理与大部分官员讲的内容本身并没有多大或本质性的差别。但他给人家的印象却如此不同,效果和影响也截然不同。官员是人,而不是机器,更不是神。我认为,温总理与许多官员表现的最大不同有三点,这些恰恰也等于是后者应该向前者好好学习的“唠家常” ;首先,说话的方式。 “交流如何成为力量” ,这取决于说话者“怎么说” ,而不是单纯“说什么” 。温总理说话的特点显而易见,即慢、清楚、有条理、有节奏,四者则相辅相成。作为中国的总理,因为要客观正确,所以说得很慢;因为要令人明白,所以说得很清楚;因为要有
17、说服力,所以说得有条理;因为要让人接受,所以说得有节奏。其次,说话的风格。我从温总理的访谈中发现,他经常使用“我”字,同样也使用“你”字,而不是完全使用“政府” 、 “群众”等。总理讲话代表政府是可以肯定的,但除此之外,他有意识或无意识强调的“我和你”向群众产生格外的亲和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想传达的无非是政府和人民,大家都是一家人,社会则需要和谐。最后,说话的态度。温总理在访谈中偶尔跟主持人带着笑容说, “这个我不说了” 。网民的问题可能涉及了个人隐私或经历吧,但温总理的处理方式显得可爱而幽默。温总理每一次回答完问题还习惯性地说“谢谢” ,显得谦虚。他也不回避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勇敢、正面
18、地回答。每一个敏感的问题,温总理说出来就变得更加敏感,但他停顿一会,整理思路后得出的每一篇答复却都很清晰。明明是个总理,似乎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是再遥远不过的存在,但他表现得实际比很多官员亲民得多,是的,温总理也与大家一样,有时会紧张,每天都上网,没时间就吃得很简单,曾是热爱体育的少年。我们都是人,人与人之间有那么多本质性的差别吗?温总理在大家面前只不过是表现出作为一个“人”的方式、风格、态度而已,是一场人与人之间正常沟通而已。有些官员却做不到这一点,为什么?恐怕,官员们在平时反复性工作中不由自主地忘记或抛弃了一个根本的道理:人与人之间心连心的沟通是一切和谐的基础。中国的文学总理 其实,每年
19、看中国总理的记者会,并不期待会有什么重大的政策宣布。电视现场直播的记者会上中外记者发问的差别、总理应对的那些细节,才是细微之间观察中国的一个平台。中国领导人既要向世界展示开放的形象,又要拉近与国内民众的距离,更不能在自己其实并不十分擅长和适应的现场记者会上丢分。因此,每年记者会的变化,也就成为中国变化的参照之一,同时也是领导人本身展示个性的舞台。 自朱鎔基开始,中国总理的记者会就成为中国领导人唯一年度性的“形势与政策说明大会” ,与新加坡一年一度的总理国庆群众大会演讲有些异曲同工之处。中国总理需要回应阐述各类国内、港澳、台湾和区域及国际的课题,还得生动甚至动情,借助文学与经典,似乎成了一个自然
20、不过的传统。 前天的记者会,温家宝在开场白中,以“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来表达明年中国和世界都变得更好的期待,此语是引用唐朝诗人杜审言的春日京中有怀的最后两句“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温家宝自己创作了上半句“莫道今年春将尽” ,来形容目前全球经济的情景和情绪。这种含蓄、内敛,不熟知中文语境和背景的,还真不大容易感受。 美联社记者发出的报道中,竟然还称温家宝此次与往年不同,回避引用古诗和披露个人故事,他真是应该向华尔街日报那位以流利中文提问并获得温家宝赞扬的洋人记者再学习学习。 因为,温家宝引用的古文除了开场白之外,还包括人们熟悉的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21、一村” ,以及改编自淮南子?览冥训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的“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 。 自从温家宝出任总理、每年一度举行记者会以来,吟诗引词、以古论今,就成为他的一大特色。2003 年,温家宝在首次记者会上,引用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工作态度写照,其后陆续引用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管子?形势解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南宋诗人郑思肖的“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鲁迅的“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则用来谈台湾问题;以诗经中的“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以及诗品中“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来表明中国改
22、革开放的决心。2008 年,在针对抗击雪灾的提问中,温家宝引用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 中国舆论对温家宝引经据典正面评价很多,媒体会迅速整理典故背后的详细资料,当作文学知识的普及。甚至有人在记者会之前,猜想温家宝将如何引用古文古诗回答一些特定议题。或许在“文学总理”后续发酵的效应潜移默化之中,促进和推动了民间和年轻一代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也未可知。 温家宝“文学总理”的这一特色,很符合中国民间对领导人的文化期望。中国历来是文人治国,少数几个“不懂文化”的统治者,也落得被毛泽东撰词讽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23、”过去为人君者,也得饱读诗书、勤练书法,否则无法获得知识分子和天下人的尊重。满口专业术语、报起数字如数家珍的领导人,或许令人羡慕他的超强记忆力,却不会钦佩他的人文修养。书法一般的领导人,也常常被人讥笑。学而优则仕是中国的官宦传统,是知识分子步入政坛的通径。但反过来,也使外界对仕这一阶层寄予同样的文化期望,但凡不仅限于官僚技术层面、而具有深厚人文素养者,往往赢得赞誉。 自晚清以降,革命当家,不论知识、文学,而唯信仰、决心和意志,因此语言多是革命豪情,即便知识分子进入革命队伍,话语也多是要改过去的。虽然如此,几十年的战乱和革命话语的霸权,仍无法将深植于中国人内心中对经典、对文化的认可加以革除。 中共立国之后,迄今已四代领导人。毛泽东文采斐然,诗词文章豪迈冲天,书法挥斥方遒、气势不凡。邓小平擅长以生活语言讲解深刻道理,江泽民读书甚多,亦爱引经据典,但却一直没有类似记者会现场直播这样的舞台让他随兴发挥,展示渊博一面。如今的第四代中,温家宝借助现代传媒以及网络传播的话题讨论效应,以及每年一度记者会的绝佳舞台,充分展现对诗书、对经典、对历史的信手拈来,以古论今、类比寄寓,远胜套话辞令。这也使他要传递的信息,超越一般词语的影响力。 但是,总理毕竟得是总理, “文学是为政治服务” ,每年记者会如果只让人记得几句诗,带动文学风潮,显然不是记者会的本意。这一点,主次还得分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