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读要领 一条主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大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和新中国外交。三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角度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苏同盟到战后“冷战”对抗两极格局的形成【精要点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相继出笼,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并相互对峙,“冷战”局面出现。,【考题例证】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
2、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解析 据材料中“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的信息说明美国扶植日本的目的是为了反苏反共,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故选A项。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等组织建立,B项错误;当时,美国的战略重心仍在欧洲,C项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D项错误。答案 A,角度二 从对抗走向合作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3、【精要点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局面瓦解,“冷战”局面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处于新旧交替时期,“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世界局势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考题例证】 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4、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解析 据题干材料“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可以得出“单极”的世界格局,“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可以得出“多极”的世界格局,故选A项。题中一再强调“合作”或者“联合行动”,并没有涉及诸强争霸,B项错误;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同样受到其他大国的牵制,故C项错误;“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多极世界中大国并不是实力相当,故D
5、项错误。答案 A,主题一 不同国家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对抗的思想观念 世界政治局势不稳定的根源【主题评说】 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势力,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走向结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不同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冲突日益显现,最终导致了美苏战时同盟破裂,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其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的对抗,成为世界局势相对不稳定的根源,也是至今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思想根源之一。,【考题例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
6、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解析 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美苏“冷战”开始。“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为了反击“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选B项。“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A项错误;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C项错误;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在1949年1月经
7、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 B,主题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体现的政治多元化、民主化理念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主题评说】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实质是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考题例证】 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
8、主要原因在于 ( )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政治民主化的趋势。任何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法国、葡萄牙、西班牙作为旧的殖民国家不愿放弃既得的殖民利益,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但在世界非殖民化趋势下不得不投了弃权票,故正确,不正确;同苏联“冷战”的国家主要是美国,也错误,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为B。答案 B,对比点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对现代中国外 交政策的影响【精要点拨】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特点:“一边倒”。原
9、因: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b.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c.中国只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处于孤立。,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l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特点: “两只拳头出击”。原因:a.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b.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作用: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3)20 世纪70年代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原因:a.美苏争霸,美趋守势。b.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c.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4)20世纪80年代起特点:全方位、“无敌国”外交。 原因:a.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b.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d.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
11、势继续发展。,【考题例证】 (2013广东文综,17)下面材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局势下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特点。观察表中文字,可知这是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材料反映的是指出中间地带是反美或反苏的,由此可以判断此时我国与美苏关系并不友好,中国提出了构建反美苏霸权主义的设想,故排除A、D两项,B项正确;中国并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故C项错误。答案 B,对比点二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动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精要点拨】 (1)第一次:国际格局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
12、盛顿体系”。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他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国地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2)第二次:国际格局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
13、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中国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政权,成立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3)第三次: 国际格局特征: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中国国际地位:在多极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地位提高,是建立国际新
14、秩序的重要力量。,【考题例证】 (2016河北邯郸模拟)独立报经济编辑奥格雷迪认为,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越美国。报道引述专家分析,中国在国际问题上亦愈来愈愿意发挥其政治及文化的影响力,由全球变暖到达尔富尔危机,以至朝鲜核问题,中国将愈来愈起关键作用。这一判断 ( )A肯定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超过美国B承认中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C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D认识到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解析 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下中国的国际影响。据材料“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越美国”,在一系列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中国将愈来愈起关键作用”等,可知作者强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地增强,故选D项。材料并
15、未涉及中国是否步入发达国家的问题,也未比较中美对世界的影响力,排除A、B、C三项。答案 D,探究点一 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对抗局面反映出的经济特征【通史立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冷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美苏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的局面,这种国际局势折射出该时期经济发展变化的特征。 从经济折射点看:两极格局下,美国抛出“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战后经济复兴,从经济上增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
16、贸易体系形成,但是缺少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世界经济体系是不完整的。,【考题例证】 (2014福建文综,23)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从欧共体到欧盟C“马歇尔计划”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格局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中“马歇尔计划”的理解认识。解答抓住图片中“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美元$在欧洲版图、苏联国旗标志,北约与华约的对峙不能“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三个信息,判断为“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符合“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美元$在欧洲版图,扶植欧洲是为了遏制苏联,符合图片两极对峙,故选C项。据
17、题干信息判断,A项错误;欧盟成立是在苏联解体后,与图片中存在“苏联国旗标志”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能体现“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故D项错误。答案 C,探究点二 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折射出的经济发展趋势及特征【通史立意】 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多次变化,主要经历了欧洲为中心(一战前)欧美为中心(一战后)美苏为中心(二战后)多极化趋势(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可以折射出该时期经济变化的特征。从经济折射点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要经历了雏形、初步形成、最终形成及第二次世
18、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考题例证】 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 )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A B C D,解析 法国以其持有的大量美元向美国施压,引起美国高度重视,表明了法国力量的壮大对美国的威胁和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挑战,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
19、不结盟运动和法国无关,错误;1962年时“马歇尔计划”已停止实施,错误。 答案 B,视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国之间利益纠葛探源【知识通关】 (1)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从两极格局形成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实力增强,而英、法等国实力严重削弱,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抗,两极对抗局面形成。从多极化趋势出现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实力急剧上升,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1973年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导致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出现。,从两极格局瓦解看: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严重衰退,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从中国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看:改革开放
20、增强了中国的实力,使中国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2)国际格局的变化影响着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同盟关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对抗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企图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了中苏关系破裂。,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经济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
21、反复变化。(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影响大国关系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对抗和社会制度对抗的痕迹。中苏友好互助关系确立的基础是两国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制度;后来中苏关系的恶化,也是由于双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考题例证】 (2014浙江文综,39)(节选)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22、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历史必修一(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解析 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和材料二中的信息“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
23、力量中心的挑战”作答。答案 (1)论述: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 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一、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二、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 1.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对抗苏联,稳定资本主义阵营,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得以控
24、制西欧。 (2)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 (3)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尖锐。 (4)当今世界,欧盟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2.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实行政治、经济民主改革,完全控制了日本。 (2)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军事上的需要,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为了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扶植日本经济的发展。 (3)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
25、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加强。 (4)日美同盟关系依然存在,但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在政治、外交方面,日本并不完全和美国保持一致。,概念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此类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解答概念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背景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 (2)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 “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
26、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淘汰。比如,题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而某选项的阐释却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明显可以排除。 (3)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4)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典题例证 冷战既是一种对外政策,又是一种双方对抗的手段,还是一种国际格局态势。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 A.杜鲁门主义 柏林墙 北约、华约对峙 B.雅尔塔体系 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C.“一边倒” 越南战争 多极化格局 D.马歇尔计划 “铁幕”
27、演说 欧盟与经互会解析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柏林墙成为德国分裂和美苏在欧洲冷战的象征,北约、华约对峙表明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故A项正确。雅尔塔体系是一种国际关系体系而非冷战政策,故B项错误。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1993年欧盟成立之时,冷战格局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答案 A,跟踪训练 1.有学者指出:“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这说明战后新格局 ( ) A.主要体现苏联等
28、国家的意志 B.便利于东西方的和平共处 C.有效维护了东方国家的利益 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答案 D 二战后的格局是美苏对峙,由于美苏势均力敌,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所以“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故D项正确;二战后初期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对峙,故A项不正确;美苏两极对峙造成国际形势一次又一次紧张,故B、C两项不正确。,2.1961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这一运动 ( )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
29、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答案 B 不结盟运动的意义就在于推动了多极化趋势,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并非区域合作,排除A项;不结盟运冲击但未动摇美苏霸权地位,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要求独立自由发展,这与一体化是相悖的,排除D项。,运用专业术语解答非选择题 提高专业术语的运用能力,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强化运用专业术语表述的意识:这里首先要明确历史表述不同于文学化、艺术化的表述,尽量不掺杂表达个人情感的语言,时刻提醒自己运用专业、规范的语言。 (2)加强对教材的阅读和记忆:在教材内容阅读中强调对历史专业术语的“符号勾画”
30、。教材中的表述作为经典内容是最具示范作用的。因此,让学生学会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对一些不同范畴的、有特殊范畴的历史专业术语进行不同类别的勾画,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术语模仿意识。 (3)加强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运用专业术语必须理解这些专业术语的内涵,这是正确运用这些专业术语的根本,如经济基础、精耕细作、社会性质、生产模式、政体国体等。 (4)加强小论文的写作:小论文本来就是高考命题的一种形式,经常写作历史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运用专业术语的重要途径。,典题例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他说:“美国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
31、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材料二 1951年9月8日,美国与日本签订美日安全保障条约,美国取得在日本领土及其周围无限制地驻军及设置军事基地的权利,美军可以出动军队镇压日本的内乱。美国还指使日本政府与台湾当局签订所谓“和约”,日蒋宣布结束战争状态,建立“外交关系”,旧金山和约和日美安保条约签订后,以军事同盟为基础的日美特殊关系确定下来,日本完全被纳入美国世界战略的轨道。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1950年10月17日,美国首先同泰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1951年8月30日,美国同菲律宾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1951年9月1日,美国与澳
32、大利亚、新西兰签订美澳新安全条约(即太平洋安全条约)1953年10月1日,美国与韩国正式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1954年12月2日,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与蒋介石集团签订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 。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实质目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日政策与二战后初期相比有何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外交政策实施的目的。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由此给中美关系带来的影响。,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对历史专业术语的运用。第(1)问第一小问要求对材料进行解读,考生不可直接结合所学知识将其引入到美苏冷
33、战的背景之下,材料只是强调维护自由制度;第二小问才深入问到马歇尔计划的本质,实际上是由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决定的。第(2)问,材料二表明美国对日本全方位扶植,但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进行军事占领,进行政治改革、军事限制,这说明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有根本性转变,由削弱到扶植。第(3) 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可知美国在亚太地区实现霸权,实现其遏制苏联、掌握全球霸权的目的;第二小问,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进行政治孤立,军事威胁等措施,此举形成了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严重影响了中美关系,造成双方长期敌视。,答案 (1)援助目的:重振世界经济,培养自由体制。实质目的:通过帮助西欧经济复兴从而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
34、世界;遏制苏联。(2)变化:由削弱、限制日本变为扶持、控制日本。(3)目的:确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控制这一地区。影响:形成了对新中国的战略包围,造成中美关系恶化,长期敌对。,跟踪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唯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
35、、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材料三 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材料四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
36、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 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世界格局的认识。,答案 (1)核心:遏制共产主义(苏联);谋求世界霸权。 影响:两极格局(冷战格局) (2)变化: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相同:维
37、护美国霸权,维护国家利益。 不同:杜鲁门遏制;尼克松制衡(均衡)。 (3)表现:欧盟成立;中国的崛起;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原因: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认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多极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综合国力决定了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问,材料一是杜鲁门主义,据此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当时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遏制苏联以谋求世界霸权,为此实行冷战,形成了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第(2)问尼克松认为世界出现了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等几个强大力量,即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美国外交政策由遏制变为均衡,但其维护美国霸权的本质不会改变。 第(3)问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表现”如欧盟、中国、日本、不结盟运动崛起等,“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增强、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等。 第(4)问对多极化的认识,要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过程、原因等角度思考,注意运用专业术语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