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 方 县 百 纳 乡 大 元 煤 矿地质灾害处置预案矿 长: 陈兴举编 制: 谢远岗二 0 一二年十月十日1根据大方县关于地质灾害协调处理的实施办法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矿采掘区域地面村寨、农牧、水源等实际情况,编制本矿地质灾害防治与处置预案,并通过会审后贯彻实施。一、矿区地质、地貌概况(一)地理位置:大元煤矿位于贵州省大方县东北方向,地处大方县百纳乡大元村,距县城约20km。有 乡村公路通往 矿区,交通运输 条件较为方便。矿区地理坐标:东经 1055008-1055203,北纬 271406-271542。(二)井田范围2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于2008年8月19日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为
2、:5200000820738) (15万吨/年),2012年取得30万t/a采矿许可证,证 号:C5200002010091120074250。大方县大元煤矿由14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为7.4863km 2,开采标高为1780m 1590m,走向长9003200m,倾向宽19502920m 。井田周边无矿界冲突,扩能变更前后拐点坐标如下。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 纵坐标( X) 横坐标(Y)1 3016970 355832102 3016500 355832103 3016500 355827504 3014050 355827505 3014067 355837706 3014253 35
3、5838617 3014257 355845778 3014073 355845789 3014050 3558595010 3016000 3558595011 3016000 3558475012 3016500 3558475013 3016500 3558412014 3016970 35584120面积:7.4863km 2, 开采标高:1780m1590m。3主井口坐标:X:3016916 Y:35583529 H:+1651.37副井口坐标:X:3016924.287 Y:35583500.043 H:+1650.692风井口坐标:X:3016893.65 X:35583608
4、H:+1662(三)地质构造及特征矿本区及邻近出露的地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 2m)至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 3l)中下部地层及第四系残坡积物,现从老至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中统(P 2m)茅口组(P 2m)主要分布在矿区外围北东、南西和东部,在矿区内南部有部分出露,出露不全,主要为浅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具缝合线构造,顶部时含黄铁矿结核,裂隙较发育,产少量腕足类等动物化石,钻探揭露厚度 10m 左右。2)上统龙潭组(P 3l):龙潭组(P 3l):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矿区内,在矿区外南部及北西部有部分出露。矿区4内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中下部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由灰色
5、、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细砂岩、煤层及浅灰至灰白色铝土质泥岩组成;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组、微波状层理,水平互层层理,偶见脉状和交错层理,产植物茎杆、植物碎片及植物根化石;下部含丰富不规则状黄铁矿结核,偶夹黄铁矿薄层。钻探揭露厚度最小 32.54m,最大 77.93m,平均厚 58.70m;含煤 6 至 11 层,一般 9 层左右,含可采煤层 2 层,局部可采煤层 1 层。3)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矿区内中部,在矿区西南有部分分布于低洼地带,由黄灰、灰黄色残坡积物等组成,钻探揭露厚度最小为 1.50m,最大厚度14.25m,平均厚度 7.81m。4)煤系地层及其赋存规律矿区内
6、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中下部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通 过 地 面 地 质 填 图 和 钻探 揭 露 的 地 层 ,本 区 无 断 层 构 造 ,区 内 总 体 为 一 平5缓 对 称 的 向 斜 构 造 ,构 造 复 杂 程 度 为 简 单 。(四)地形地貌矿区井田对应地表主要为大荒坡山地,属侵蚀剥蚀溶蚀高中山地貌,地形切割较强烈,沟谷较发育,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北东线山坡北面无名山头,标高为 1827.60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西矿界拐点处,标高为 1550.20m;相对最大高差为277.40m。矿区总体地形多为山峦斜坡及台地,其间发育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冲沟,坡度一般 6-15,含煤地层植被发
7、育。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 3l)及中二叠统茅口组(P 2m)地层。主要为荒山荒坡,居民和用地较少。本矿井田南面有大海子煤矿,全无矿界重叠和矿权争议。(五)水系河流本区水系属乌江流域长江水系,在区域上处于赤水河支流及六冲河支流之分水岭地带,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地表水系不发育,仅有规模较小的6冲沟,冲沟一般枯季流量极小或干涸,雨季受大气降水补给,流量较大。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西南角溪沟底海拔 1550.2m。主要有大气降雨形成雨水、溪沟水、水渠水等,其充水途迳主要通过导水裂隙带,地面塌陷、地裂缝等进入矿井。特点是受大气降水严格控制,枯季水量小,雨季水量大,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六)气
8、象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特点是冬季长,夏季短,春秋相近,多雾、多阴雨、少日照;据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 11.8,极端最低气湿为-7.2 ,最高气温为 31.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85%,年平均降水量为 1126.71mm,每年的 10 月至次年的 3 月为枯水季节,4-9 月为雨季,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5.3%,日最大降水量为 106.2mm。(七)环境状况等情况1)、自然经济矿区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和玉米为主,其7次为麦类、豆类、薯类;经济作物有油菜籽、油桐等;畜牧产品主要有牛、马、猪、鸡、鸭、鹅等。矿区内地方工业生产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有很大发展
9、。矿产资源以煤矿为主。2)、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矿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井田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3)、地质灾害现状本区属中山地形,地质环境质量为中等。矿井开采后,随着采空区扩大和开采深度加深,地表会出现下沉、裂缝、井泉断流等地灾问题,均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并合理处置。4)、地表水污染现状本井田无河流,只有少量的冲沟水,随着煤矿开发配套的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建设,污水产生量将有较大的增加,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的主8要污水排放源有矿井排水、生活污水等,这些废水如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体造成一定污染。因此矿井开发期
10、间要加强各种废水的管理和处理工作,减少对地表水体的环境影响,以保证矿区工业用水及居民生活用水质量。同时废水应采用先进处理工艺,进行有效处理,做到项目建设“三同时”,实现达标排放。5)、大气污染现状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工业场地内锅炉排放烟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以及煤炭的卸、装、运,筛分过程中的烟尘。建议对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进行降尘及脱硫处理。(八)主要自然灾害.1、井田所在区域洪水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有小的冲沟,枯季流量小或无水,雨季形成溪流,流量受大气降水控制。枯季水量小,雨季水量大,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地表水排泄条件好。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西南角溪沟底海拔 1550.2m。9本井田年平均降雨
11、量年平均降水量为1126.71mm,大气降水小部分通过地表及导水裂隙带,地面塌陷、地裂缝等进入矿井。大部分沿表排泄形成冲沟水。根据现场勘查及矿区的地形地地貌、矿井的地质构造、资源的赋存情况、地质灾害情况,工业场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环境较好。设计在工业场地内主井、副井、风井。主井井口标高为+1651.37m ,副井井口标高为+1650.692m,风井井口 标高为+1662m。工业场地最低平场标高+1645m,它们之间虽高差不大,但井口场地均无洪水之患。只需在工业场地场区修筑挡土墙及边坡脚修筑断面0.8m0.6m 的排水明沟,即可满足防洪排 涝要求。在工业场地及在建筑物周围开
12、挖排水沟。 主要防洪标准设计频率为 1/100。2、泥石流、滑坡、岩崩本区属中山地形,无崩塌、泥石流现象,在暴10雨季节有少量滑坡发生,地质环境质量为中等。矿井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要采取可靠措施进行防范。(九)不良工程地质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为 34、35 号煤层,位于含煤地层底部,平均间距为 4.23m,最底部 35 号煤层距下伏茅口组顶部平均 4.00m,中间为铝土质,较坚硬,块状构造,层位稳定;据钻孔地质资料,34 号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岩。顶底板岩石为半坚硬至软弱岩石,局部发育节理、裂隙,岩芯较完整,呈柱状,少量碎块状。今后开采时煤层顶板稳固性为中等稳定
13、至不稳定 ,易发生冒顶、掉 块、垮塌等工程地质问题,需加强支护。矿区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貌类型相对单一,地质构造为简单型,断层不发育,地层岩性简单,由于岩石发育、裂隙,使岩石强度降低;可采煤层顶板岩石为半坚硬的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其稳定性为中等稳定或不稳定;而含11煤地层下伏的茅口组厚层状灰岩,岩溶作用强,上覆分布有面积较大的第四系松散层,风化作用强烈,可能会发生不良的工程地质问题。综上所述,本矿区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应属中等。(十)灾害性天气等方面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特点是冬季长,夏季短,春秋相近,多雾、多阴雨、少日照;据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 11.8,极端最低气
14、湿为-7.2 ,最高气温为 31.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85%,年平均降水量为 1126.71mm,每年的 10 月至次年的 3 月为枯水季节,4-9 月为雨季,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5.3%,日最大降水量为 106.2mm。主要灾害性气候有干旱、秋风、倒春寒、秋绵雨、冰雹、暴雨等自然灾害。二、地灾防治组织(一)地灾防治小组:本矿设立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小组,小组成员由六人组成。组 长:陈兴举 (主管矿长)副组长:欧安禄 (技术矿长)12成 员:康 力 (法人代表)赵其军 (生产矿长)喻刚平 (安全矿长)谢远岗 (技术科长)(二)防治小组职责: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对本矿采掘区实地测量
15、和绘图,掌握井上、井下对应区域情况和村寨农户建筑物、水源等动态,对地方群众反映的地灾问题进行调查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配合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协调处理灾害争议。三、地灾防治措施(一)加强领导。本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地灾防治专项工作,并按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此项工作,落实防治措施。(二)及时测绘。由工程技术人员每 10 天对井巷、采掘工作面的推进进行一次实测,并将测量成果填绘上图,随时掌握井上、井下对应区域的实际状况。经测绘预测巷道掘进距离,指导井下生产,防止盲目误入煤柱。13(三)留足煤柱。对接近村寨民房建筑物的采掘工作面必须留足保护煤柱距离,已到达禁采区域的必须停止采掘,及时封闭。(四)
16、严禁越界开采。按国土资源厅界定的井田范围合法合理布局开采。(五)根据年度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指导井下巷道布置开采,不得擅自采挖保护煤柱。(六)开展走访调查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了解。属于非采矿影响的地灾问题,一是耐心细致进行解释,二是通过当地村委会、乡镇领导进行调查处理,防止矛盾冲突和激化。四、地灾处置(一)对矿区村组农民确认的水井干枯、沟水下沉、房屋开裂等现象,由本矿地灾防治领导小组进行详细调查,确定是否因煤矿采煤所致。(二)确认产生灾害区域与采矿无关而受灾方不服的,由地灾防治小组申请有资质的地质部门进行鉴定。(三)经鉴定与采矿无关的,煤矿积极配合地14方政府做好说服解释工作,消除
17、争议矛盾。(四)经鉴定确属采矿所致的,矿方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县预防和处理地质灾害办公室进行协调处理。本预案经会审后贯彻实施。附表: 大元煤矿地灾防治领导小组通讯录序 号姓 名 职 务 联 系 电 话1 陈兴举 主管矿长 180842721612 赵其军 生产矿长 151215462223 喻刚平 安全矿长 138857696504 欧安禄 技术矿长 155857952415 康 力 法人代表 134538666696 谢远岗 技术科长 13595737911大方县百纳乡大元煤矿地灾处置预案会审意见15职 务 审批意见 签 名 日 期法人代表主管矿长技术矿长生产矿长安全矿长生产技术科大方县百纳乡大元煤矿地灾处置预案传达学习签字16传达时间:传达地点:大元煤矿学习室主 持 人:喻刚平姓 名 日 期 姓 名 日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