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由 lvyanbing12 贡献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市场营销类论文汽车市场营销论文农类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摘要】 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很多农类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市场营销专业。 但该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却存在诸多问题,如专业特色不明显,供需矛盾突出,与 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等。因此,必须对农类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改革,探索建立具有农类高职教育特色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农 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农业企业输送“适销对路” 的农业市场营销人才,提升中小 农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促进
2、现代农业及我国“三农”的发展。 【关键词】 市场营销 人才培养模式 农类高职院校 一、农类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实施“科教兴 农”列为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针之一,明确指出:“农业的根本出 路在科技、在教育。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 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索质的轨道上 来。 ” 教育部部长周济也强调:“我国农林院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才优势突出, 科研成果丰富,是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提高广大 农村工作者素质的重要力量。 高等学校特
3、别是农业高等学校,必须把教育与科技 创新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为实 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农业正朝着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国目前农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农业企业特别缺乏营销 管理人才,大多农业经营者是学农出身,营销管理中经常有市场定位错位、营销策划空白、 消费者心理分析感性化等问题,缺乏具有现代营销理论与市场驾驭能 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国家人事部最近发布的全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也表明,市场营销已成为未 来十年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在招聘职位中位列第一,占职位总数的 15%,而在择
4、 业需求中位列第四。 市场营销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但是,根据我们对高职 院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来看,目前,毕业生还是面临就业 较难的境况,就业层次偏低,待遇收入偏少,“产” “销”不能“对路” 。 用人单 位大多反映这些毕业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特色不强,从而造成了市 场供需不对称的新的结构性矛盾。 同时,目前我国农类高职院校中市场营销专业 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专业特色不明显,未能很好的突出“农”字特色, 不能很好的为农业企业服务等(研究者也很少,几乎处于空白)。因此,探索建立 具有农类高职教育特色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农业企业尤其是中小 农业企业
5、输送“适销对路” 的农业市场营销人才,提升中小农业企业的综合竞 争力,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现代农业及我国“三农”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二、农类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专业特色不明显。 高等农业教育横跨教育和农业,具有很强的行业针对 性和发展的特殊性,担负着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的双重使 命,农类高职院校亦然。目前虽然大部分农类高职院校均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 但却未将农类高职院校自身的个性和特色融入于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中,致使农类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跟其他非农类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大同小异,未能很
6、好的突出“农”字特色,为当地区域经济和农 业企业服务。 二是供需矛盾突出。农类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供 需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与企业对市场营销 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一方面社会对农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着大 量需求,而另一方面农类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却不能顺利实现就业。 可见农类高 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 三是与企业实际要求脱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市场营销人才知识结构提 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农类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严 重问题,主要是课程设置陈旧,不能及时根据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的变化进 行相应的调整,增
7、加新课程设置。另外理论课程过多,而能确实锻炼学生各方面 实际能力及实务草作能力的课程太少。 四是实践能力培养形式单一。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大部分院校仅是在教学 计划中安排一些简单的实习,并且考核不严格,学生对待这些实习仅是以完成任 务的心态对待之,很多学生并未按要求切实完成各项实习任务,实践能力也未得 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 三、农类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温州科技职业学 院为个案 农类高职院校要根据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调 整修订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将市场营销专业定位为面向农村和农业,为城市各类 企业开拓农村市场以及农村各类企业(如农业企业、 农业生产资料企
8、业以及其他 乡镇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培养既掌握了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技能,又掌握了农村市场与农村社会的基本知识及农村各类企业的经营特点,并且适应在农 村中为城市工商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或为农村各类企业打开国内国际市场的市场 营销专门人才。在专业定位中根据开拓农村市场的宏观经济目标要求突出了为 城市各类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培养高素质市场营销人才的目标。 因此,市场营销专 业不仅仅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优秀营销人才,同时承担着面向城乡,服务“三 农”的使命以突出农业院校特色,强调自身个性。 以下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个 案加以说明。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以温州市农科院为基础筹建的。温州市农科院是 2000 年
9、2 月由原来的温州市农科所、温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和温州农校合并组建而 成,同时挂“浙江省温州农业学校”牌子,是一所集教学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 的机构,是全国唯一的农业科研教学合二为一的单位。 院(校)具有 50 多年的办学历史,温州农业学校的前身是 1950 年 8 月由省文 教厅批准建立的“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于1983 年恢复建设。办学以 来共为社会输送了 9000 多名优秀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担任领导职务或成为业 务骨干,在温州有较大的影响力。 院校的科研工作已有 50 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取得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曾 受到国务院嘉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3 项,国家发明奖 2 项,
10、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50 余项,市级科技成果奖项 200 余项。研究领域涉及农作物育种、栽培技术、 植物保护、生态环境、农产品检测、畜牧兽医、食品加工、园林设计、科技信 息等领域,温州白猪、 水稻珍汕资源的育成以及细绿萍繁育技术的发明等享誉农 业科技界,与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公司、企 业以及国内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福建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均建立了比较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在“139 富民攻坚战” 、 “菜篮子工程” 、 “食 无忧工程” 、效益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均发挥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行基于工作过程为
11、导向的“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以紧密围绕培养具有良好营销职业 道德和较强营销职业能力的高素质、 高技能、 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宗旨,以市场需 求为导向,突出“农”字为特色,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市场营销职 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来设置和调整课程内容,进行专业课程的优化整合。 1、突出“农”字特色 以我院农业科研强,农业资源丰富为依托,突出市场营销专业“农”字特 色。市场营销专业下分设两个专业方向,一个是农业营销方向,主要针对的是农 业类营销人才的培养,切实突出“农”字特色;另一个是营销管理方向,主要针 对的是企业大类营销管理人才的培养。 第一学年采取平台式教学
12、,第二学年开始 实行专业方向分流。 尤其是针对农业营销方向,我们增设了农业商品学、 农产品 营销、 农资营销、 农产品经纪人技能知识等专业必修课,同时也开设了诸如农产 品国际贸易、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概论等专业选修课,让学生能够切实掌握农业 营销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成为农业企业急需的人才。 2、实施“平台模块化”课程结构 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三大平台五大模块:经贸大类公共平台,有公共 课程模块和职业基础课程模块;市场营销专业(方向)平台,有职业技术课程模块 和职业技能训练模块;专业素质拓展平台,有选修课程模块。 打破原来的按学科、课程设计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市场需要的营销专业学生“宽基
13、础,活模块”的知 识结构。3、推行模拟营销环境的仿真化 通过一定的方式,尽可能地营造仿真化程度高的营销环境,如从入校开始, 向学生传输“营销无小事,只有营销自己,才能营销商品”的理念;要求学生把 上课当成上班,注重自己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成立五人模拟公司,有总裁、 营销 经理和营销员角色分工,进行若干轮的模拟实训,把经营管理的课堂教学直接与 企业实际经营运作结合起来,实行“课堂+公司”的教学形式;新生入校后,要求 学生利用节假日,积极参与产品推销等各种实践活动,以期获得感性认识;组建 “社会实践部”,为学生搭建参与社会实践和营销实训的平台。 有意识、 有计划 地引导学生提前介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之
14、中,实现“零距离上岗”目标。 4、采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 第二学期主要完成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和必要的专业基础教育,同时 利用第二学期后的暑假到校外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对企业的运行进 行初步接触和了解;第三、第四学期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利用第三 学期后的寒假到市场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调研,利用第四学期后的暑假到实习 基地开展为期三周的专业实习,企业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工作岗位,校企双方各自 指定实习指导老师,共同完成各项实习指导任务,由此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 强化他们的实践技能和积累工作经验,加强营销职业道德教育;第五学期在学习 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专门开辟为期
15、四周的营销策划实训周,强化学生营 销策划专业技能的培养;第六学期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分派学生到企业进行为 期十一周的毕业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最后结合顶岗实习的具体情况开展五周的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以综合检验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 帮助企业解决某个实际问题。 整个“工学交替”的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依托,以培养营 销职业能力为主线,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的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 的专业方向模块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确保“工 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在校内已建成了市场营销综合模拟 实训室、 商贸谈判室和商品陈列室,并建立了
16、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校 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各种实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杨英姿,章喜为.论高等农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湖 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75-77 2 王从严,杨道兵.略论高等学校办学特色J.华中农业大学学 报.2004,(1):85-87 3 彭克明,张金鑫等.关于农产品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 农业教育.2001,(2):35-36 4 张晓华,颜霓.略论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的衔接J.江西农业经 济.2001,(3):18 5 王雯.农业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探析J.安徽农业科 学.2008,(4):1713-1714 6 王洁莉. 农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 报.2005,(12):743-7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