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作品复习,小说阅读训练题型,一、人物形象题 二、情节结构题 三、环境(景物)作用题 四、主题思想题 五、表现手法题 六、感悟探究题,(一)人物形象的揣摩:,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根据内容,概括小说中XX形象。 3、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4、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5、XX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常见题型:,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方法点拨:,对于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可从四个方面考虑: 1、注意小说中人物的主次地位,以及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这些直接关系着人物的言行,影
2、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把人物放在历史背景中去分析和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方法点拨:,人物形象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1、人物在小说中的主次地位,主要人物的话语,往往表现主旨;次要人物的话语,可以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2、人物形象的出现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主要矛盾。 3、成为线索人物,或小说的叙述者。人物的形象和作用的分析一定要立足原文,切中要点,分析出原文中隐含的信息,而不能无中生有;要注意全面分析,切不可以偏概全;也不可过分拔高,扣帽子,要从实际出发。,答题语言表述,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是什么
3、样的人,该人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揭示了什么主旨。,2011年山东卷,中国小说审丑,19、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小说中有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还要看其所处的环境,与周围人物的对比。另外,人物的性格特点应该用形容词表述。 答案:外貌丑陋;吃苦耐劳;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以赴;孙子不孝,晚景凄凉,“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尾联写归来时的景象,
4、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写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明月新生,月光与水光交相辉映,营造出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境界。表达出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1、试分析文中老妇人的形象特点。(不超过40个字)洗衣妇 第一段:她是个小个子的妇女,上了年纪,满脸皱纹又小又瘦。概括:矮小、瘦弱,苍老 第一段:具有一股子力气; 第二段:然而她要的工钱却不比别的洗衣妇。她真是个千载难寻的好帮工。 第三段:每洗一次衣服得吃多少苦头。 第四段:具有一份许多劳动人民所特有的对劳动的自豪和热爱;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 第五段:顽强坚持 第七段:兢兢业业 最后一段:顽
5、强的意志,承担责任。 概括:勤劳、厚道、坚毅、自尊、有责任心。,串联:老妇人是一个矮小、瘦弱、苍老却又坚毅、 自尊、勤劳、厚道、有责任心的社会底层人物。(由外到内,语句通顺) 我们的答案: 老妇人是一个生活贫困,孤苦无依,但仍坚持自己劳动,诚实守信的洗衣女。概括不全面。 瘦小,衰老,勤恳,善良,守信。要串成一句完整的话。表达模式为“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超过40个字。,1.C(A.着陆zhu B.如椽之笔chun D.晕车yn ) 2.D(A.迷天大谎-弥天大谎;B.迨尽-殆尽; C.哄然倒塌-轰然倒塌) 3.B(A.“即使”表示一种假设,应改为“虽然”。B.“爽约”指失约。C.“闪烁其词
6、”的意思是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指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D.“虚位以待” 指留着位置恭候,敬辞) 4.C(A.“根据显示”杂糅,改成“根据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或者“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B.主宾搭配不当“极寒的天气”是“短暂阶段”。D. 缺动词,改为“食用一定量的蔬菜水果”,“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5. 评分标准3分。错一处即不给分。,6.有心灵参与的,其中必定包含了所谓“灵魂的愉悦和升华”的因素。 或:与金钱(物质)不成正比,而与审美、启迪心智等心灵活动有关。 评分标准4分。如写出“心灵参与”,可以得3分,表达连贯得体1分;写出金钱(物质)、审美或
7、启迪心智三方面中两点可得3分,表达连贯得体1分。 7.(1)标识主体部分为汉字“水”字造型,代表“水利”事业;(2)横向流动的线条是字母“W”造型,代表“温州”(温州首个拼音字母“W”);(3)横向流动的线条代表“瓯江”的形貌;(4)中间一竖为数字“1”,意为“一流”、“一心一意”,寓指温州水利创建一流服务品牌形象的精神;(5)“W”也是水的形态与飞鸟的造型,呈现温州水利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风采;(6)标识配以绿、蓝色,充分展现温州将在良好的水利服务下,拥有绿草蓝天的美好生态环境。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且表达流畅给满分。,8. C(A、B,参看第1段;C,“实现广大
8、民众新闻传播自由”是“参与式互联网”带来的一个积极变化,但远不是“伟大意义在于”;D,参看第3段“良莠不齐”、“亮点很少”)9. A(A,参看第2段;B,见第3段,这句话主要是指“内容空洞”;C,美国文化保守派人士攻击的是“网络文化”的浮浅和无知,没有论及怎样造就“网络民主”;D,作者是比较客观、中立地描述这种现象,“不满和担忧”无从说起。10.“我们面临的危险”指的是“集体是全知的这一思想的复兴”。因为集体的思想浮浅而缺少智慧,但参与式网络正在使集体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强大(或“这种思想正在被技术专家引入”)。 评分标准3分。答出第一问得1分;第二问中,答出一点意思,得1分。,(二)故事情节的把
9、握,命题形式: 这种类型的题目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来命题。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小说写了某情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小说某情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6、就某情节安排是否合理谈谈你的看法。 7、文中写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8、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方法点拨:,小说情节通常涉及的题目为情节的运行模式、构思特点或者某一情节的作用。 1、情节的运行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一类型的题目考查的是概括和梳理能力,所以首先要把握线索,抓住场景,梳理清楚故事层次,然后抓住五个W(何时
10、、何地、何人、何因、何事),特别是何人何事,对小说分步概括。 2、涉及某一情节的作用类的题型时要注意某一情节所在的位置,通常的作用有: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前后照应,呼应开头;侧面衬托,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明题意;线索作用。 3、构思上可以注意题目和文章内容的关系,是否有倒叙、插叙等特殊安排,是否有延迟和摇摆等技巧的使用,结尾是否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方法点拨:,关于小说情节安排的评价。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作用:制造悬念,引人
11、入胜。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作用:简洁利落、引人联想,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答题语言表述,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做铺垫);与文中相照应,反映了内容,突出了性格,点明了主旨。,2010年浙江卷,中国小说静流,12、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情节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抓住本段文字弟弟迷恋音乐的内容与下文父子闹矛盾展开的联系,从情节结构上加以分析。 答案:为下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1、试分析第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洗衣妇 写老妇人很久没有消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老妇人命运的遐想;暗示老妇人身体跨了
12、,也暗示老妇人的结局;(内容)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既照应上文所描写的老妇人的苍老,也为下文老妇人的再次出现埋下伏笔;(结构) 表现了“我”对老妇人的关心。(情感),11.差劲(或“老土”等相近意思的词语);胡乱(或“随便”或“像这样”或“按我的意思”等意思相近的短语)地画。 评分标准共4分。较准确答出一处意思,得2分。 12.把“名贵”和“三岁孩童的杰作”作对比,突出涅夫斯卡夫人生活富足但艺术见识肤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浮躁功利、追求怪异的艺术氛围。 作者用“名贵”、“杰作”等词语(或“反语”),有力地讽刺了涅夫斯卡夫人生活富足但艺术见识肤浅,同时也对当时社会浮躁功利、追求怪异的艺术氛围进
13、行嘲讽。 评分标准4分。答出“对比”或“讽刺”或“反语”,得1分;答出“涅夫斯卡夫人艺术见识肤浅”的意思,得2分;答出“社会浮躁功利(或”追求怪异“)的艺术氛围”的意思,得1分。 13.成名之前他是勤奋、诚实、有才能但默默无闻的潦倒画家,成名之后变成了被名利冲昏头脑、迷失了美好本性的“大师”。 评分标准答出成名之前“有才能”、“但潦倒”的意思,各得1分;答出成名之后“被名利冲昏头脑”、“迷失了美好本性”的意思,各得1分。,14.补写: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理由:从上文看,画家自己也说不出什么道理,而只会用这句话来回答。用小说家教他的话回敬小说家,更能说明画家忘乎所以,更具讽刺力量。这样呼应
14、前文,结构有反复之美,但由于其内涵已有提升,也并无重复的乏味。 评分标准共4分。正确补写,得1分;如果补写的是“我不过和你开个玩笑”等意思语句,说明没有读懂小说深刻含义,不得分。较准确写出一点理由,得2分;写出两点理由,得3分。15. 示例这种成功以丧失人美好本性、背叛友情为代价,实际上得不偿失。这种成功以迎合世俗喜好来换取,最多只是名利上的成功,和艺术无关。这种成功没有坚实的艺术根基,它也必定会像流星一样,一闪即逝。要想成功,必须创新,但创新不能是怪诞,更不应该哗众取宠。 评分标准4分。答出一点较准确意思,得2分。如果答这种成功值得仿效,则说明没有理解小说讽刺之意,不得分。,21. “一身”
15、 “万死” 两相对比,高度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 “六千里” “十二年” 又分别从时间、空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评分标准3分。每个要点1分。 22.该诗一方面叙 “别离”之意,首联写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颈联寓情于景,表现分别时的无比凄恻、哀伤而怅惘之情。尾联写别后相思之梦,显得情深意浓,真切感人。 另一方面又抒 “迁谪”之情。第二联,用“一身” “万死” “六千里” “十二年”等词语,高度概括的自己屡遭贬谪的凄惨经历,表明抒发了被长期流放蛮荒之地的愤懑愁苦之情。 评分标准4分。每个要点
16、2分,大意相近即可。,23.孔子:重义并不排斥利。韩非子:只重利完全排斥义。(2分) 评分标准2分。答对一方面得1分。24.孔子注重义,但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主张见利思义(获利应以守义为前提),反对见利忘义。韩非认为每个人都是为了追逐利,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没有义。理想的义利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孔子的观点应该提倡;韩非子观点完全是功利主义,否定了道德和文化教育,使人们争名夺利,给社会带来危害,不足取。 评分标准3分。3个要点各1分,大意相近即可。,25.(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
17、规啼夜月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评分标准一句1分,一句内有一处错误即不得分。如做3题以上,则以前3题计分。,(三)环境(景物)作用题,命题形式: 1、对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2、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3、概括景物的特点。 4、分析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方法。 5、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有什么作用。,方法点拨:,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渲染气氛。 烘托
18、人物,表现人物性格。(有时作者会选取与人物心情色调一致的景物,烘托人物心情。有时描绘与人物心情色调截然相反的景物,从而烘托人物的心情,以“乐景”写“哀”。)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暗示社会环境。,答题语言表述,XX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气氛(基调); 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2011年浙江卷,外国小说第9车厢,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5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 解题思路:【解析1】分析景物
19、描写的作用要结合小说具体情节,在题目指向的语境中感知、赏析这句景物描写的功能。关于景物描写的意义,外国小说欣赏“话题”单元有专门介绍,联系小说内容,本题的解答可从渲染(或营造)氛围和烘托人物心情的角度入手。表达时,要准确运用常用鉴赏术语,如烘托与衬托,渲染与烘托等;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要有具体的内容,仅仅写“渲染氛围,烘托心情”则笼统、宽泛,缺少对本文“这一个”特定内容赏析。 【解析2】本题考查了对文中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画线部分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四、突出主题
20、。五、烘托人物形象。在本文里,主要是二点。但不能笼统回答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这样没能结合文章具体作答而无法得到高分。 答案:“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凉、空旷、荒芜的氛围。(2分)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2分)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1分),纤维 稍息 压轴 稽首 胡诌 潜力 晕车 烜赫 佣工 模样 靡费 量体裁衣 渐染 巷道 纰漏 披靡 硕果累累 道行 鱼鳔 咯血 罪行累累 裨将 桂冠 谂知 熟稔,揣摹 熨贴 歪风斜气 义愤填赝 凭心而论 合盘托出 废尽心机 题纲 金榜提名 常年累月 至高无尚 感概 气慨 峰涌而至
21、掂起脚 浩首穷经 屏敝 老生长谈 安祥 委屈求全 别出新裁 蛰居 震聋发聩 挑肥捡瘦,(四)主题思想题,命题形式: 1、结合全文分析或概括作品的主题。 2、小说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或启示,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3、探究小说的主题。,方法点拨:,1、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2、概括作品主题的途径,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主题。作品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了
22、解情节的前后关联,把握情节发展中的冲突,有利于我们理解主题。从人物形象角度看主题。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方法。弄清楚小说描写了什么样的人,这个(些)人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灵魂深处的思想状态。从环境描写角度看主题。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环境描写肯主要是为了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活的背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我们可以从小说中人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方面,从社会大背景方面去寻找到环境对人物、对情节的作用,也可以借助
23、注释等。,答题语言表述,小说通过描写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反映了抒发了呼吁了歌颂、赞扬、张扬 讽刺、批判、揭露、谴责揭示什么人生道理,对什么现象进行了反思,表达了什么情感等。,18、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2010广东卷) 答题思路分析:第二段中,妻子已经很明确判断出丈夫偷了面包,但她并没有明言。丈夫在被窝中吃面包,妻子可以安然入睡,也体现了她对丈夫深挚的爱。最后妻子以谎话,更能体现她对家人和家的深沉的爱。 答:小说通过饥荒中妻子维护丈夫尊严并为他省下口粮的小故事,不但表现了患难与共的真情,也歌颂了二战后饥荒中,人们互相砥砺互相关爱的精神。,(五)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技巧)题,分
24、析作品艺术表达技巧是小说阅读考查不可缺少的内容。小说的表达技巧可考查内容很多,如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选材组材技巧、语言表达技巧、人物塑造技巧。从考试的角度看,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就是分析小说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五)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技巧)题,命题形式: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它在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文章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了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4、小说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5、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方法点
25、拨:,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1、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景物描写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 2、从选材组材角度,看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说服力。 3、从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4、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
26、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效。 5、从语言运用角度,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等);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掌握相关答题术语的内涵与作用,1、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掌握相关
27、答题术语的内涵与作用,2、叙述方式: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掌握相关答题术语的内涵与作用,3、描写方法:总体来说,描写方法有以下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人物肖像、动作、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
28、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掌握相关答题术语的内涵与作用,4、修辞方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便于吟
29、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掌握相关答题术语的内涵与作用,5、结构安排: 谋篇布局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掌握相关答题术语的内涵与作用,5、结构安排: 从结
30、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下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题。 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答题语言表述,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
31、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18、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011安徽卷) (1)对小说中画线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 (2)指出小说中画线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到在地,嚎啕大哭。 答题思路分析:对划线句子的赏析一般可从这样几个方面,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答:(1)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
32、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 。,(六)感悟探究题,命题形式: 这是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要求,即高中生能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一个考点,近年来十分流行。 2010年新课标地区11份试卷中有4份试卷考了这类题。非课标地区6份试卷中没有试卷考这类题。 2011年新课标地区12份试卷中有7份试卷考了这类题。非课标地区4份试卷中没有试卷考这类题。 浙江省2010、2011连续考,估计2012年还会考。,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两点:,1、需要强调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整体分析理解文本的主旨、表达技巧以及人物关系等是正确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做的工作,在此
33、基础上以知识、能力、认识的积累为依托,以确认、整合为基本手段,准确获取文章中的相关信息,从而扩展、补充、校正原有的认知积累,并进行合理的推断、想象、鉴赏、探究才能得出合理正确的答案。而整体理解文本的能力,恰恰是许多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加以突出,以此提升探究能力。,2、要注意阅读题目要求,紧扣题目答题。为了让考生确实有探究的话题和内容,所设的题目中常有标志性的语句,题目中的探究点也是明确的。所以,考生对题目一定要仔细地看,抓住题目中标志性的词语,明确探究点是什么,回答试题有什么要求。 答题方法一:答题的第一句话亮出自己的观点,
34、然后分条阐述理由。 答题方法二:一定要借助文本材料或相关事例(理论)等对观点进行证明,采用提纲挈领式,层次清晰,分条罗列。不能脱离了文本和规定的探究点,天马行空地凭想象胡乱地解答。要做到答有依据,答能扣点。,补充:理解标题的含义与作用,真题展示 (2011山东卷)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2010安徽卷)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6分) (2010浙江卷)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5分) 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形象生动,具有象征
35、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命题形式: 1、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2、把小说标题改为某某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 3、请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和好处。,方法点拨: 1、掌握小说标题的含义 表面意义与内在含义(双关) 2、掌握小说标题的作用 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礼拜二午睡时刻在桥边 明确写作对象,概括主要情节,揭示全文主旨 素芭山兹拉特清兵卫与葫芦赤贫魅力测试品质 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半张
36、纸一条忧心忡忡的蛇 响应细节,设置悬念,双关象征比喻对比讽刺,加强表达效果 炮兽安东诺夫卡苹果,补充: 考人物的心理,真题展示: (2011江西卷)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2011广东卷)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分) (2011山东卷)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2011江苏卷)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4分),方法点拨: 情感变化题注意过程,要回到文章中抓关键词。 心理题要注意人物性格和语境。 1、我对小姑娘的情感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橘子
37、 一开始反感,生气。 后来被感动。 2、我意识到_。橘子 自己不由得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豁然开朗的心情。 3、看护父亲的孩子 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侧重狐疑 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侧重感谢,2011年现代文阅读评分细则及学生答题情况,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评分细则:凡是答出“铺垫”作用或“引出下文”的句子,均可得1;如果答“总领下文”或“设置悬念”不得分。 答出“强化”或“衬托”作用的句子,均可得1分;如果答 “与下文形成对比”则不得分。 答出与“
38、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意思相近的可得1分。,学生答案示例,例1:为下文作铺垫,也以自身的经历与下文所讲的故事形成对比,来显出故事的真实性。 例2:通过我的经历引出下文,并与基辅读者的经历形成对照,更显示出了“第九车厢”的荒诞。 例3: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下文的第九车厢故事形成对比。 例4: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表达对混乱的铁路交通的不满,引起他人共鸣,从而自然引出下文;说明这类事情的普遍性;衬托出下文事件的荒谬、可笑。,12. 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 参考答案: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时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你们赶快派一名记者来
39、,我肯定不会让你们白跑一趟的! 评分细则:凡是答出与遭遇“相似”“气人”或“离奇”意思相近的句子,给1分;答出邀请对方来一趟之意,给1分;语言符合通信口吻(语言表达合适),给1分。,学生答案示例,例1:列车的车厢早已人满为患,使有票的人无可奈何。长此以往,人们去旅游的心情会消逝殆尽。如今的人死板,只知道一些固有规律,却在没有弄清楚情况的条件下就按常理出牌。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要怨天尤人,要知道,总有人会比你遇到更糟的情况。 例2:你的事情我很理解,当时我也在这部列车当作。 例3:我也有类似的遭遇,但后果比你这次更严重,更让人生气。 例4:我有更讽刺的关于坐火车的故事,想知道的话,请您来基辅找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