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看待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摘 要: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家庭观念上呈现出诸多的差异。文章对中西方家庭观念的文化差异及根源进行分析,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克服家庭文化上的差异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中西方 家庭文化 差异家庭文化是指家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家庭文化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指的是一个家庭杂世代承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等。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家庭观念上呈现出诸多的差异。正确的认识中西方家庭文化上的差异,求同存异,在中西方交流融合中和谐发展。一、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一)家庭与个人的
2、关系在中国,家庭文化有明显的时代性。家庭受时代的影响,每个家庭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中国封建社会的家庭,就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在封建的宗法制度下的家庭,是由家长管制一切,而作为家长的,只能是男人。巴金先生的名著家就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的家庭。这个家庭的一切,都是由其家长高老太爷决定,在那个时代,女人连继承权都没有。在宗族至面,女子出嫁等于永远被开除出宗族。西方文化持有的是性别平等的观点,认为男女的差异不是先天注定的性别差异;是由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社会要求的差异,才造成了他们之间的不平等,在家庭里,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相互尊重各自的价值观,男女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发展权和选择权。中国人受
3、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重视血缘关系,家族观念,喜欢宗族群居。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多数中国人仍然保留着这一习惯,特别体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宗族范围内聚餐。在特定的节日里,加强交流与沟通,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中,家庭永远是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利益(家族利益) 。相比于中国人,西方人对血缘关系、宗族关系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利益往往比家庭利益重要。对于西方人,人不仅仅是知识的主体,自然的主宰者,更是社会和家庭的主人,在个人和家庭的关系中,个人的利益和意愿是主要因素,家庭的利益和意愿是次要因素。(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思
4、想,男人在家庭占主导地位,而女人和孩子属于被支配地位。中国的孩子从小依赖家长,要接受父母的教育与教训,要服从父母的安排。成人后,要孝顺父母,承担家庭的责任。在美国的家庭文化中强调男女、个体的平等,强调自由、平等、民主、友爱等等。在单个家庭中表现为父母、子女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而在社会生活中则表现为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一个家庭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享有主人的权利和地位。(三)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我国老百姓中有一句俗话叫“远亲不如近邻” ,它说明邻里之间互帮互济,礼尚往来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现在,人们的居住环境改变了,邻里之间的交往接触比过去少了,但是邻里
5、之间仍然保持互相体谅、互相谦让、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主动承担公共责任,营造宽松友善的邻里关系。在西方,家庭的更注重隐私、空间。在美国,法律明文规定保护自由财产,对于私闯民宅的个人,只要你认为他对你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危险,你可以开枪阻止。自己的房屋领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样也会造成邻里之间的陌生感。大多数西方家庭是通过一些聚会认识自己的邻居,但是如果主人不邀请你的话,你是不能随便进入聚会的。这与中国人的处理邻里关系有着巨大的差异。在中国特别是宗族之间的探亲访友,是非常正常的一种人际关系交往,甚至不用预约。而在西方,探访是需要预约的,在一些国家,甚至你必须严格按照预约的时间进行探访,不能早到,也
6、不能迟到。(四)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大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巨大影响。提到中国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每个中国人都有着切身体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的家庭文化有着自身的传统和特点:既有优秀的优良传统,又有落后封建思想的影响。1、教育方向不同美国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个人的独立性、自信心。在美国父母非常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富于探索等个人的品格。如让未满一周岁的孩子晚上离开父母独自睡在自己的房间里无论其夜晚怎样啼哭只要不是生病、饥饿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听之任之,不予理睬。他们认为这样有利于从小培养孩
7、子的独立和自信。而在中国这些都是很难想象的,中国家庭对子女可以说是百般呵护。尤其是现代中国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除了有父母照顾外,还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帮忙照看。孩子从小就在大人的全方位照顾中、保护中长大,养成了凡事都要依靠长辈的习惯。新闻中经常报道,某某学校出现学生带着家长、保姆上学;某某高校高材生不会系鞋带、不会洗衣服、不会与人沟通,生活无法自理。在美国家庭,父母尽量让孩子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跟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完全不同,认为从事体力劳动的都是“吃苦受累”的人所做的事情。而多数美国家庭在孩子们劳动后犒劳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从小知道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要自己动手去劳动、
8、去挣钱。孩子们通过实践,知道了家里的钱都是爸妈劳动挣来的,懂得了付出才有回报。美国家庭要孩子们参加劳动,那不是“吃苦”教育,而是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独立精神。2、教育重心不同在美国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比较宽松。孩子大多比较活泼,在父母面前可以畅所欲言的发表白己的见解。所讲有独到之处,父母还会给予孩子赞赏。大多数孩子可以在自己的空间里随意想象,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而在中国的家庭,父母从小教导孩子要听父母、老师的话,长辈说话孩子们不能随意插话,而且父母在谈论某件事情时已预先告诉孩子是对或是错的。因此孩子只能被动听从父母、长辈的安排,等级观念从小就渗入到孩子们的心灵中。3、教育方式不同美国孩子遇事
9、积极、乐观、好奇心强,敢尝试、能吃苦、肯动脑筋而中国的孩子则存在遇事等待观望,下定不了决心,对事物缺乏兴趣,不肯动脑筋。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美国人对孩子的鼓励多于保护。父母经常鼓励孩子做各种尝试,在做中学,做中练,不怕失败,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兴趣,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但这种冒险不是盲目的。而作为中国的家长对孩子则是过分的保护造成孩子对父母的高度依赖,使孩子怀疑或失去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正确评价。遇到问题要等父母来解决。家长怕孩子受伤、受欺,很多事情或活动家长认为危险、脏等就让不让孩子玩。其次,美国人对孩子的引导多于灌输。 “我觉得会好些?我的建议是,你愿意听听我的看
10、法吗?”等等这是美国家长对孩子说话的方式。 “你还小,听妈妈的”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行” “不可以”等等。这是中国家长常对孩子们说的话。引导会启发孩子的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再做出自己的判断,结果可能对也可能错这就是成长的过程灌输对孩子来讲只需要被动接受,单纯的告诉孩子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只会束缚孩子的探索求知的能力。二、差异产生的原因(一)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结构的基础是家庭,西方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个人。这就决定了传统的中国人而言,是以家庭为取向的,家庭先于、高于、重于个人;西方文化“个人” ,主张个人的存在,而强调个人的权利与独立的精神。中国人注重家庭生活,通过组建家庭构建和谐
11、社会。在中国一个和谐的家庭,当家庭成员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回家后通过家人的沟通和安慰,化解心中的烦恼,对维护家庭和谐、社会安定团结产生积极的作用。西方社会重团体生活轻家庭生活,甚至重视宗教生活的程度都比家庭生活的深。部分西方人通过宗教生活,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二)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有国才有家” ,形成集体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提倡凡是以国家、社会和家庭利益为重,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个人利益换取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西方价值观念的核心,他们提倡个人的价值,提倡个人的权利、尊严、自由和个性化的发展。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个人主义价值
12、观已经渗透到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的各个方面之中。三、正确处理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频繁的交流,地球村的形成,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渐频繁。不同社会的不同文化所形成的差异必然会给各国之间的交往产生一些误解。家庭文化是文化交流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应该怀着积极的态度,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正确的处理好不同家庭文化碰撞中的误解。(一) 增强了解中西方家庭文化肯定会存在着一些差异,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站在自己的立场、用我们传统的眼光和特定的思维方式去看待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无异于“掉进了井底” ,成为了“井底之蛙” 。我们应该更多的了解西方文化,认识西方家庭文化,消除误解。(二) 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是正确处理文化差异的关键。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摆正心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在交往中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借鉴其他国家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我们国家的文化。参考文献:【1】李颜苗.中西方不同的家庭文化观与家庭心理治疗的应用【J】 ,中国临床康复,2005, (12).【2】毛东升,李小金,姜亚民.略论美国家庭文化及其教育影响力【J】 ,教育学术月刊,2009,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