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256KB ,
资源ID:79949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994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cjc2202537)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1、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2018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1.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促使细胞扩散和无限增殖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生物界有的元素,非生物界一定有蛋白质的肽链在核糖体形成后,一定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备其功能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叶绿体,含叶绿体的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光合作用抑制膜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药物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A. 3 项 B. 2 项 C. 1 项 D. 0 项【答案】B【解析】 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促使细胞扩散,与癌细胞无限增殖无直接关系,错误

2、;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错误;生物界的组成元素全部来自于非生物,正确; 胞内的结构蛋白的肽链在核糖体形成后,不一定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错误;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是主动运输,与载体蛋白的活性和线粒体供应能量有关,所以抑制膜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药物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正确;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如病毒却不是原核生物,错误;综上分析,正确的选项有 2 项,选 B。【考点定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条件、癌细胞的特征以及生物的遗传物质等【名师点睛】本题是一个综合性试题,需要学生透切理解相关知识要点才能准确判断

3、。比如细胞膜上糖蛋白数量与其能否增殖的关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组成结构与遗传物质区别;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场所;分泌蛋白合成与加工场所等等。2. 生物学中的实验部分是学好生物这门学科必不可少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B. 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C. 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D. 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不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

4、,属于自身对照类型,A 错误;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B 错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也不同,C 错误;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D 正确。考点: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相关实验【名师点睛】1对照实验的设计有四种类型,即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和相互对照,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属于自身对照类型,即在时间上的先后对照。2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用 NaOH 渗入的琼脂快体积与整个琼

5、脂快的体积比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交换能力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3. 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叙述是( )A. x 轴为时间,y 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 b 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 值将改变B. x 轴为光照强度,y 轴为某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 b 点提高 CO2 的浓度,K 值将改变C. x 轴为氧气浓度,y 轴为小麦根细胞吸收 K+的速率,在 c 点中耕松土,将改变 K 值D. x 轴为温度,y 轴为单位时间内 H2O2 酶催化 H2O2 产生 O2 的量,则 c 点对应的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且随后曲线会下降【

6、答案】C【解析】如果 x 轴为时间,y 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 b 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 值将增大或减少,A 正确。如果 x 轴为光照强度, y 轴为某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 b 点提高 CO2 的浓度,K 值将增大,B 正确。如果 x 轴为氧气浓度, y 轴为小麦根细胞吸收 K+的速率,在 c 点中耕松土,此时氧气浓度不是限制因素,所以 K 值不会改变, C 错误。如果 x 轴为温度,y 轴为单位时间内 H2O2 酶催化 H2O2 产生O2 的量,则 c 点对应的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此时速率最大,随后酶活性降低,所以随后曲线会下降, 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物学知识,意在

7、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4. 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某一基因的图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一所示过程需要图三中分子的帮助,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B. 作用于图一中和的酶的种类是相同的C. 图二所示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D. 把图一中分子放在含 14N 的培养液中培养两代,子代 DNA 中不含有 15N 的 DNA 占 3/4【答案】C【解析】分析图一:图一表示含有 15N 标记的 DNA 双链,其中为磷酸二酯键, 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为氢键;分析图二:图二表示翻译过程,其中为 mRNA, 为肽链,为核糖体;分析图三:图二表示 tRNA,m 为氨基酸, UGC 为

8、反密码子图一所示过程为 DNA 复制,不需要图三中 tRNA 分子的帮助,A 错误;图一中作用于图一中 磷酸二酯键的酶是限制酶,作用于氢键的酶是解旋酶,B 错误;图二所示过程表示翻译,所需原料是氨基酸,C 正确;把图一中分子放在含 14N 的培养液中培养两代,子代 DNA 共有 4 个,含有 15N 的 DNA 有 2 个,不含有 15N 的 DNA 有 2 个,子代 DNA 中不含有 15N 的DNA 占 1/2,D 错误。【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 分子的复制【名师点睛】本题需要学生能正常识图,并识记 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及特点;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条件及产

9、物,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5. 蜜蜂种群中雌蜂是二倍体,雄蜂是单倍体。图是细胞进行分裂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 ,有关叙述正确的A. 甲图所示细胞分裂后能形成含染色体 A 和 d 的卵细胞B. 乙图所示细胞分裂方式可能是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C. 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分别含有 8 条和 4 条染色单体D. 甲图所示细胞中有 2 个染色体组,乙图所示细胞中有 1 个染色体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形可知,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图示细胞分裂后能形成含染色体 a 和 d 的卵细胞,A 错误;乙图所示细胞分裂方式可能是雌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雄蜂有丝分裂后

10、期,B 正确;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分别含有 8 条和 0 条染色单体,C 错误;甲图所示细胞中有 2 个染色体组,乙图所示细胞中也有 2 个染色体组,D 错误。考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比较【名师点睛】1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配则一定是初级卵母细胞的分裂,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配则一定是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配则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的分裂。2雄蜂是单倍体,其体细胞内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所有染色体均移向同一极,形成一个正常的次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异常的次级精母细胞(细胞内无染色体) ,这个正常的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正常分

11、裂可形成正常的精子。6. 如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 a、b、c、d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b 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 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 b 细胞直接分化形成C. 、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 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过程属于细胞免疫【答案】C】B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可以由 B 细胞或记忆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B 错误;CB 细胞和 T 细胞的增殖、分化都需要抗原刺激,C 正确;D过程属于细胞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 错误;答案选 C。7. 下图 1 是将灰喜鹊引入某生态系统后,研究人员连续 10 年调查其种群数量的变化,绘制

12、成的 值变化曲线。 图 2 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灰喜鹊从第 1 年至第 6 年种群的数量变化是_,A、B、C 三点时的种群数量相比,最多的是_, 最少的是_。(2)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重捕法,若有部分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调查结果_。(3)图 2 食物网中,草所固定的能量通过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该生态系统除了图 2 所示成分外,还具有 _。(4) )图 2 生态系统中的一条蛇吞了一只鼠,正常情况下,蛇能够同化这只鼠体内能量的_(填字母) 。A10%以下 B10%20% C20%以上(5)很多城市和单位为了美化环境, ,清除多种本地野生植物,扩大某种观赏

13、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将导致生物 _降低。【答案】 (1). 先增加后减少 (2). A (3). C (4). 偏高 (5). 3 (6).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7). C (8). 多样性【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生态系统,考查对种群数量变化、种群密度调查方法、能量流动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 值大于 1 还是小于 1 判断种群数量增加还是减少。(1)第一年到第六年间,灰喜鹊种群的 值从大于 1 变为小于 1,则灰喜鹊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点之前 值大于 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A 点时种群数量最多;A C 之间 值小于 1,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 C 点时种群数最少 C。

14、(2)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若有部分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则再次捕捉到的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减少,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两大除一小(再次捕捉到的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3)图 2 食物网中,草所固定的能量通过 3 条食物链传递给鹰。图 2 所示成分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 )一条蛇吞了一只鼠,正常情况下,部分鼠的遗体、残渣随粪便排出体外,其余能量被蛇同化,蛇能够同化这只鼠体内能量的大部分。选 C。(5)清除多种本地野生植物,扩大某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将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点睛】第(4)

15、小题易错选 B 项。错因在于对能量传递效率理解不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能量的比值,而不是两个个体或两个种群之间同化量的比值。8. 200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的理查德. 阿克塞尔(Richard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 Buck)通过一系列的开创性研究阐明了我们的嗅觉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嗅觉是动物的重要感觉之一,动物机体通过嗅觉感受器探测外界环境的气味分子。下图表示组成嗅 觉感受器的嗅觉受体细胞。请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嗅觉受体细胞的_末端形成嗅纤毛,另一端突起形成神经纤维。 嗅纤毛受到气味分子刺激时,产生神经冲动最终传到_引起嗅觉。 (

16、2)气味分子与嗅纤毛膜上的气味受体蛋白结合时,纤毛膜上的 Na通道开放,此 时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是_。 (3)若要测定某种物质对人嗅觉的影响,则凡有神经系统疾患、嗅觉障碍都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_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_,从而干扰测试结果。(4)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可以影响膜电位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 Ca 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 触前膜移动,而 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则下列情形中不利于神经递质释放的是_ANa+流入细胞内 BCa 2+流入细胞内CK +流出细胞 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答案】 (1). 树突 (

17、2). 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 (3). 由负变正 (4). 反射弧 (5).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6). C【解析】试题分析:(1)神经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两种;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包裹在外面的髓鞘共同构成一根神经纤维;分析图形可知,图中嗅觉受体细胞的树突末端形成嗅纤毛,另一端突起形成神经纤维。嗅纤毛受到气味分子刺激时,产生神经冲动最终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引起嗅觉。(2)气味分子与嗅纤毛膜上的气味受体蛋白结合时,纤毛膜上的 Na 通道开放,Na 顺浓度梯度内流,导致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3)若要测定某种物质对人嗅觉的影响,

18、则凡有神经系统疾患、嗅觉障碍都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干扰测试结果。(4) 根据题意,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可以影响膜电位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 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而 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所以 Na+流入细胞内或 Ca2+流入细胞内均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而 K+流出细胞则不利于神经递质释放,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则与神经递质释放无关,所以 C 正确,ABD 错误。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突触的传递、反射与反射弧9.

19、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 Xr、XrXr、四种类型的配子。(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 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R R 表现为灰身白眼。F2 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4)用红眼雌果蝇(X X )与白眼 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 F 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作“M”) 。M 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 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

20、裂时 X 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 M 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步骤:_。 结果预测:.若,则是环境改变;.若_,则是基因突变; .若_,则是减数分裂时 X 染色体不分离。【答案】 (1). 2 (2). XrY (3). Y (4). 3:1 (5). M 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6). 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7). 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8). 无子代产生【解析】试题分析:(1)正常果蝇体细胞内含有 4 对共 8 条染色体,即含有 2 个染色体组,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2 个。(2)根据题意,白眼雌果蝇(X r

21、XrY)已经产生 Xr、X rXr 两种配子,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r 与 Y 分离,多出的一条染色体 Xr 随机向细胞一极移动,故可形成含 XrXr 和 Y 或含 Xr 和 XrY 的两种次级细胞,故经正常的第二次分裂,除可形成 Xr、X rXr 两种配子外,还可形成 XrY、Y 两种类型的配子。(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 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 RY)杂交,F 1 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AaX RXr) ,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AaX rY) ,F 2 中灰身(A ):黑身(aa)的比为 3:1,红眼与白眼的比为 1:1,所以 F2 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22、 3:1。(4)用红眼雌果蝇(X RXR)与白眼雄果蝇(X rY)为亲本杂交,理论上 F1 群体中没有白眼果蝇出现,现在 F1 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作“M”) ,要探究 M 果蝇出现的原因,可将 M 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若是环境改变导致的,则用红眼雌果蝇(X RXR)与白眼雄果蝇(X rY)为亲本杂交,M 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XRY,将 M 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 XrXr)杂交,子代会出现红眼(雌)果蝇(X RXr) 。若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用红眼雌果蝇(X RXR)与白眼雄果蝇(X rY)为亲本杂交,M 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XrY(即基因 R 突变为 r

23、) ,将 M 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X rXr)杂交,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若是减数分裂时 X 染色体不分离导致的,则用红眼雌果蝇(X RXR)与白眼雄果蝇(X rY)为亲本杂交,M 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XrO,将 M 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X rXr)杂交,由于 M 果蝇为单体,根据题意 M 果蝇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故无子代产生。考点:异常的减数分裂、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生物变异的相关实验【名师点睛】1根据题意,白眼雌果蝇(X rXrY)已经产生 Xr、X rXr 两种配子,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 Xr 与 Y 分离,多出的一条染色体 Xr 随机向细胞一极移动,故可形成含 XrXr

24、 和 Y 或含 Xr 和 XrY的两种次级细胞,故经正常的第二次分裂,次级细胞 XrXr 和 Y 可形成 XrXr、Y 两种配子,次级细胞 Xr 和XrY 可形成 Xr、X rY 两种类型的配子。 2用黑身白眼雌果蝇( 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 RY)杂交,F 1 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AaX RXr) ,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AaX rY) ,F 2 中灰身(A ):黑身(aa)的比为 3:1,红眼与白眼的比为 1:1,所以 F2 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3/4x1/2 ):(1/4x1/2)=3:1 。10. 玉米中赖氨酸的含量较低,原因是赖氨酸合成过程中,天冬氨酸

25、激酶和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的活性受细胞内赖氨酸浓度的影响。为此,有人提出,将天冬氨酸激酶第 352 位苏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将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第 104 位 天冬氨酸变成异亮氨酸,使玉米叶片和种子游离的赖氨酸分别提高 5 倍和 2 倍。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赖氨酸的高产,是通过蛋白质工程来实现的,它通过基因修饰或合成,对现有蛋白质改造后形成的。 除此外,还可通过_育种,获得赖氨酸的高产,它是在_等物理因素或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化学 因素下改变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经选育而得。(2)在基因改造时,需要用到 2 种工具酶。其中一种酶,如:Ecoli DNA 连接酶,T4DNA 连接酶,后者

26、可以缝合双链 DNA 片段的_末端。除工具酶外,还需要的工具有_。(3)将改造后的基因导入玉米时,常用_法,它与常见的双子叶植物的导入方法不同。导入目的基因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还需要进行检测与鉴定,检测对象有_(填一种合理的对象) 。有时还要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4)进行上述基因改造后的玉米体细胞,通过_技术得到高产赖氨酸的玉米植株。有人认为转基 因植物可以通过花粉传播,会使周围植物受到基因污染,为此,他们建议导入的目的基因需整合在受体的_上,而不是染色体。【答案】 (1). 诱变 (2). 紫外线,电离辐射等 (3). 黏性和平(末端) (4). 运载体或质粒 (5

27、). 基因枪 (6). DNA 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转录出的 mRNA、目的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 (7). 植物组织培养 (8). 线粒体和叶绿体【解析】 (1)要想获得新的基因来控制新的蛋白质合成,可通过基因突变的原理进行诱变育种,其处理方法有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等,以及化学试剂处理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2)基因工程中,T4DNA 连接酶可以缝合双链 DNA 片段的黏性末端和平末端。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除工具酶外,还需要运载体如质粒。 (3)在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双子叶植物一般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单子叶植物一般运用基因枪法。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因此一般常用基因枪法将改造后的基因导入

28、玉米。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包括分子水平上的检测和个体水平上的鉴定定,其中分子水平上的鉴定包括 DNA 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转录出的 mRNA、目的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的鉴定。 (4)进行上述基因改造后的玉米体细胞,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高产赖氨酸的玉米植株。【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11. 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人参皂苷。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人参皂苷的大致流程如下:请回答:(1)配制诱导愈伤组织的固体培养基,分装后要进行_。 接种前,要对人参根进行_。(2)用于离体培养的根切块,叫做_。培养几天后发现少数培养 基被污染,若是有颜色的绒毛状菌落,属于 _污染;若是有光泽的黏

29、液状菌落,属于_污染。(3)用少量_酶处理愈伤组织,获取单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 悬浮培养,可有效提高人参皂苷合成量。(4)人参皂苷易溶于水溶性(亲水性)有机溶剂,从培养物干粉中提取人参皂苷宜选用_方法,操作时应采用_加热。【答案】 (1). 灭菌 (2). 消毒 (3). 外植体 (4). 真菌(霉菌) (5). 细菌 (6). 果胶 (7). 萃取(浸取) (8). 水浴【解析】试题分析:(1)接种前,要对材料人参根进行消毒(不能填灭菌,灭菌时是采用强烈的因素杀菌) ,配制培养基并分装后要用灭菌锅灭菌。(2)用于离体培养的根切块称为外植体;真菌污染后会形成有颜色的绒毛状菌落;细

30、菌污染后会形成有光泽的黏液状菌落。(3)利用果胶酶处理愈伤组织可以获得单个的细胞。(4)由题干可知,人参皂苷易溶于亲水性有机溶液,故而采用萃取的方法可以从培养物干粉中提取人参皂苷宜,操作时应采用水浴加热。考点:本题结合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人参皂苷的流程图,综合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植物组织培养及应用、植物芳香油的提取等知识。12. 某一局部山区有一种雌性黑牛 A,与一种雄性黄牛 B 交配,由于某种原因,其 后代中无雄性小牛出现,但为了在自然情况下延续种族,雌性黑牛 A 只能与另一山区的 雄性黄牛 C 交配,后代中才有雄性小牛出现。(1)请分析,导致该局部山区无雄性小牛出现的原因很可能是_。(2)请你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设计一种方案,使此局部山区的雌黑牛 A 不与另一山区的雄牛交配, 就能得到一种黄色小雄牛。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