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 审计期望差距,11.1 审计期望差距的概念与产生原因,11.1.1审计期望差距的概念学术界早期的研究最早在文献中提出审计期望差距概念的是Liggio (1974),他将期望差距定义为“独立审计师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审计业绩的期望水平的差异。Liggio认为60年代以来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审计期望差距逐渐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他认为30年代会计行业将其审计意见作为“注册的”,导致了会计职业界法律环境的恶化。,1),在学术界提出期望差距概念以后,各国的会计职业界都展开了对审计期望差距的调查和研究,表11-1为主要国家会计职业团体针对审计期望差距问题所做的调查及研究报告。,表11-
2、1 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会计职业界对审计期望差距的调查研究,2),职业界的调查,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科恩委员会的报告。科恩委员会经过大量研究调查后认为:“公众期望和需要”与 “审计师能够及应当合理完成”之间确实存在“期望差”。这反映“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和审计职业界选择的审计目标之间的差距”。但他们相信主要责任并不在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方面,主要原因是会计职业界“未能跟上美国商业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进行改革”。科恩委员会的这一观点,表明了期望差距的存在,是在对审计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上审计职业界未能跟上社会公众的反应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所导致的。英国审计实务委员会(APC)认为:“期望差距主要与公众对以下三个方面
3、的误解有关:财务报表的性质,审计人员所从事工作的范围和类型以及审计的保证水平。”,科恩委员会得出结论认为审计师在这些领域内没有达到使用者的期望,他们认为减少期望差距的责任在于审计师和其他参与编制和报告财务报表的人。科恩委员会还对银行家、财务分析师以及个别投资者进行了调查, 这一研究集中于被调查者对审计责任的看法以及他们对标准审计报告中技术性用语的理解.被调查者认为标准审计报告为他们在下列方面提供了中等到高程度的保证:所采用的会计政策能够使财务报表准确,存在恰当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且运行有效,发现舞弊和非法行为。由于公众对“公允表达”有着这样错误的理解,科恩委员会认为应当对审计师的责任有更清晰的描述
4、,因此他们建议从审计报告中删除“公允表达”这样的字眼。该建议受到了来自职业界强烈抵制,因而最终没有被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所采纳。,审计期望差距的一般概念,目前被审计界普遍接受的概念是1993年澳洲学者Porter所提出的。她强调了确认期望差距全部内容的重要性,并认为只有通过比较社会对审计的期望和审计师的实际业绩,才能找到差距的全部内容。她认为全部期望差距可以看作是社会对审计的期望和审计师实际业绩的公众看法之间的差距,她将这种期望差距称为“审计期望-业绩差距” (audit expectation-performance gap)。,3),根据这个概念,期望差可以由于社会期望的提高或审计
5、业绩的下降而扩大。相反,降低社会期望或改善审计业绩都可以减少审计期望差异。Porter的这种定义对于研究审计期望差距的组成和降低方法非常有效,因此被大多数审计教科书中所采用。,11.1.2 审计期望差距的分类,Porter认为总的审计期望通常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在Porter结构分析的基础上,1998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下设的麦克唐纳委员会进一步细化了审计期望差的构成要素分析,他们的报告认为审计期望差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可能的准则与现在的准则的差距、现在的准则与现在的业绩之间的差距、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与可能的准则之间的差距、现在的业绩与公众对业绩认识之间的差距。这一分类确认了Porter没有
6、确认的一部分业绩缺陷,即公众对审计师业绩的误解.,麦克唐纳委员会对审计期望差距构成要素的分析,Porter她将审计期望差距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业绩差距和合理性差距。 1)业绩差距业绩差距定义为:社会对审计师承担责任的合理期望和社会对审计师实际完成任务的认识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由两部分组成:,审计业绩缺陷差距公众所认为的现行审计准则所规定的审计师职责不同于他们观察到的审计师对这些职责的实际履行程度,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就是审计业绩缺陷差距。换句话来说,审计业绩缺陷就是审计师因未能遵循现行准则而导致的业绩存在缺陷,这里现行准则包括一般公认审计原则和质量控制准则。,(1),审计准则缺陷差距很多研究都表明,
7、公众对审计师的许多期望都是合理的,然而多数国家的审计准则是由民间职业团体来制定的,反映了职业界对审计责任的看法,并没有接受公众的这些合理期望。当公众和管制机构认为审计准则为公众公司审计提供了不恰当的指导时,准则就存在缺陷。在有缺陷的准则规范下,即使审计师的审计工作完全遵守了审计准则,也不能达到公众的合理期望要求,因此就导致了期望差距的产生。,(2),为了应对公众的批评,职业界对其职责进行了更明确的表达,将准则修改为:审计师有责任设计审计程序,为发现重大错误提供合理保证。职业界始终都不愿意积极地承担查找舞弊的责任,而将其作为审计财务报告公允性的一个附属产品,这使得社会对审计师职责的合理期望和现行
8、会计审计准则、法律以及其他法规所定义的审计职责可能会不同,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即可以被定义为审计准则缺陷差距。,从长期来看,审计师作为一个公众职业,必须不断地考虑公众对财务报告中所陈述的审计责任的看法,尽量缩小期望差距,这只能通过扩大服务范围、彻底改变自己对审计的认识才能做到。这种转变意味着要修改审计准则,增加审计程序来查找舞弊,对内部控制进行更多的审计和披露。这种改变会有很多好处。所以审计期望差距或者社会对审计的期望,是推动审计准则不断修订的基础。,2)合理性差距,合理性差距是社会对审计师的期望和对审计师合理期望之间的差距,也就是社会对审计师职责的不合理期望。公众对审计职业的过高期望是期望差距产
9、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Tweedie(1987)认为公众似乎要求:,(1)一个防盗警戒系统(保护资产不受舞弊的侵害)(2)一个雷达站(对未来破产的早期预警)(3)一个保险箱网络(对财务健康的保险)(4)一个独立的审计师(保证审计独立性)(5)一致的沟通(能够理解审计报告)他认为这些要求是对审计基本原则的误解。这里判断合理与否的标准应当是成本效益原则,也就是任何行为的成本都不应该超过其收益,如果审计收费不能弥补为满足某种期望而发生的审计成本,职业界就把这种期望看作是不合理期望。,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已被各国职业界和学术界所证明,但其产生原因在不同类型国家(如: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转轨经济国家
10、、穆斯林国家)是有所区别的,各国期望差的产生原因或各种原因所占的分量也不同。,一国对期望差距所采取的弥补措施未必适合另外 一个国家。,11.1.3审计期望差距的产生原因,分析,2,3,1,审计期望差距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中国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其他原因,11.1.3审计期望差距的产生原因,(1)历史分析(以美国审计职业的发展为例),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美国审计职业的主要目标:防止舞弊和故意的错误经营20世纪初美国审计职业的主要目标:决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强调“合理保证”的概念由此可见,审计职业在产生初期的目标是查错防弊,在后来的发展中职业界改变了其目标,但是公众仍
11、然认为审计师对查找报告舞弊负有责任,从而导致了期望差距的产生。,审计期望差距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1,(2)公众的误解,审计职业界认为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报表使用者或公众对审计有误解Penn、Scheon、Berland联合会2003年进行的调查表明,公众始终认为审计师在防止舞弊方面应当负有责任,但审计师并不认为,因为查找舞弊的成本超出了公众公司所愿意支付的审计费用,因此公众的期望是不合理的,发现舞弊只是一个可能的结果或附带的好处,而不是主要目标。因此,职业界认为要缩小期望差距,就应当教育公众,让他们理解独立审计的性质和局限性。,审计期望差距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1,(3)职业界自身的问题
12、,随着审计职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公众批评的声音不断提高,有学者指出,审计师也应当没有足够满足使用者的期望而受到批评。很大程度上,职业界对查找舞弊责任的拒绝是导致期望差距产生的导火索。Sikka认为,审计期望差距是政府对会计行业最低管制和行业自律的结果,特别是职业界对自我利益的过度保护,更加扩大了期望差距。,审计期望差距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1,(4)经济环境的变换,另一种理论认为,审计师的责任是“对公众政策的融合”,社会日益要求职业界以保护公众利益为目标,同时全球化竞争和大规模的企业重建,企业经营也变得日益复杂,普通投资者越来越依赖审计师监督和保证财务报告的可能性。Power认为,“期望差距”
13、是理想审计和现实审计之间的差距。依照这一理论,随着经济环境发生改变,社会对审计的期望也发生改变,职业界对这些变化作出反映的速度决定了一定时期内审计期望差距的大小,审计期望差距始终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审计期望差距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1,(5)供需分析, 社会对审计师的期望:一、合理期望:审计期望差源于审计的有效供给不足二、不合理期望:审计期望差源于信息不对称前提下公众对审计的过度需求出现期望差距的原因:一、审计结果的不可观测性二、信息的缺乏,审计期望差距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1,中国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 (借鉴Lin和Chen的实证论文进行分析),2,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的审计师认为:审计
14、业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达(这与发达国家审计职业流行的看法是一致的) 中国的审计受益人却认为:审计业务还应当包括查找、发现和防止被审计企业的舞弊、低效以及非法行为。(例如:认为审计师而非企业管理者应当对查找舞弊、无效和非法活动承担主要责任,以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性、符合政府法规的要求,并能够在审计报告中明确地披露舞弊、无效和非法行为)由于审计受益人所认为的审计目标非常广泛,因此导致在中国存在着对审计只能认识的“期望差距”。,中国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 (借鉴Lin和Chen的实证论文进行分析),2,中国期望差距的产生:“公共政策融合”理论,中国审计实务目前仍然倾向于“合规性审计”
15、:由于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国审计受益人期望审计职业能够起到监督企业经营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作用,保证企业符合政府法规 审计师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加: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企业经营复杂性的增加,中国审计师不能依赖挂靠单位的保护伞来避免审计失败责任,审计法律责任已经在日益增加,导致了更多的期望差距产生,中国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 (借鉴Lin和Chen的实证论文进行分析),2,中国审计期望差距的来源,财务报告使用人不合理的期望:中国审计受益人对审计目标的期望过高,例如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承担主要责任 审计师不恰当的行为:中国审计师及其服务的可信度受到很大怀疑,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很少能发现重大
16、的舞弊行为,甚至中国审计师本身都对发现重大舞弊和非法行为没有信心。因此,审计师在查找和防止舞弊方面行使的是有限的作用,中国审计职业界有必要教育公众,使他们理解独立审计的性质和局限性,尤其要让他们理解公众会计行业和政府审计之间的区别。,(1)经济学理论原因,按照契约理论的解释,企业是一组契约的集合体,企业中存在着众多的委托代理关系:如股东与经理、经理与雇员、企业与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等。委托人和代理人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它们之间的利益存在着定程度上的冲突,委托人欲使自己的效益最大化必然要求代理人为其努力工作,而代理人却以努力工作为负效用,往往倾向于偷懒,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这样,就形成了契约双
17、方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考察:一是信息内容的不对称:二是发生时间的不对称。 在现实,审计人员被期望作为信息风险的减少者和保险人的双重身份出现: 一方面,审计人员被雇佣来对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达进行确认和查错揭弊,以减少财务报表隐含的错误和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 另一方面,委托人和代理人通过审计费的支付将审计风险转嫁给审计人员,如果审计人员失职而没有察觉人为舞弊,法院将会判决审计人员来提供赔偿,从而实现了风险分担。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前提的存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又不一致,客观上期望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承担信息风险的减少者和保险者的角色,以协调他们的利益冲突,这就是审计需求产生的经济学
18、动因之一。因此,契约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是形成审计期望差的理论原因。,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其它原因,3,(2)哲学理论原因,按照哲学理论,审计人员应该通过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对企业是否存在错误以及舞弊做出判断,即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我们知道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在实践在理论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永续发展的过程,随着新环境的变化,相关的理论也要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由于成本效益、审计的目的以及审计目标等限制,审计人员根本无法完全准确的仅仅通过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对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担保与确认。而相关利益方希望审计人员可以完全通过现象看见本质
19、,即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担保。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认知能力的有限、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审计客观环境的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准确无误的对企业全年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担保,当旧的需求满足了,新的需求又产生了,审计期望差由此产生。,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其它原因,3,(3)主观方面的原因,1、审计人员未遵守或完全遵守职业 由于审计人员有时为了自身的利益,主观的失职或者未能遵守职业准则,由此,必然会给相关利益方带来正常期望与实际情况的差距,审计期望差由此产生。 2、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提供报表保证程度以及审计人员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的误解 社会公众认为经审计人员审计后的会计报表绝对不会存
20、在错误和舞弊,而实际情况是经审计人员审计后提供的会计报表仅仅是对其合理性和公允性做出保证。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第八条规定注册会计师没有专门发现舞弊问题的义务。 同时,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方式和程序也是存在误解的,社会公众通常期望审计人员对报表进行详细、细致的审查,以期望发现存在的错误和舞弊现象,而审计人员鉴于成本效益原则与专业准则的要求,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选择的审计程序完全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3、审计人员能力有限 由于审计人员能力的有限,对待问题的主观判断不同导致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有时由于审计人员能力的有限,有时无法
21、根据专业准则的要求发现正常的错误与舞弊。当然,这个是可以通过审计人员的后期教育提高的。,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其它原因,3,(4)客观方面的原因,1、现行准则与执行准则之间的差距 现行准则与执行准则之间的差距,现行准则的规定与审计人员根据准则具体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差异。这部分差异并不是由于审计人员的能力有限或则其他主观原因,而是由于客观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 2、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报告发现财务报表中问题和缺陷的意愿。独立性可以用概率来表示,独立性是一旦审计人员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问题,审计人员在审计意见中报告这些问题的概率。显然,审计人员丧失独立
22、性将会影响审计质量,扩大审计期望差。3、会计师事务所的约束机制不完善 社会缺乏对审计人员社会作用的一个合理的明确的界定,审计的目的到底是检查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还是涉及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审计的责任对象到底是仅限于公司以及股东,还是包括第三者。目前,审计人员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信息使者,但对其支付有关费用的却是被审计者。世界上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都面临着 两难处境。即拿着企业的钱,却代表着社会公众来监督企业。在物质利益方而,审计人员是企业花钱请来的,应该替企业说话。在职业逆德方面,审计人员代表着社会公众的利益,要诚信执业。这种机制下往往会形成审计期望差。,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其它原因,3,1
23、1.2审计期望差距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11.2.1审计期望差距的影响 1、审计期望差距与审计目标的演变审计期望差距是引起审计目标演变的动因。审计目标是特定审计环境的产物。当审计工作的结果不能满足社会对他的全部期望时,或者说当社会与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的内容和要求不一致时,就会出现二者在审计目标上的差距。审计目标是随着社会期望而发生变化的。但是旧的需求满足了,新的需求就会产生。受到审计技术和审计成本的限制,审计职业永远不能完全满足公众期望,审计目标是审计职业在自身局限中尽量满足社会期望的一种平衡。,“深口袋理论”,深口袋”理论即任何看上去拥有经济财富的都可能受到起诉,不论其应当受到惩罚的程度如何。受伤
24、害的一方可向有能力的另一方提出诉讼而不问过错为谁,谁最有能力承担经济赔偿,就由谁来承担责任。,2、审计期望差距与审计法律责任审计期望差距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带来诉讼,很显然,如果放任期望差距的扩大,对审计界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最终连最起码的审计责任都无法保证。在弥漫市场的虚假会计信息的强烈冲击下, 审计人员如果不能改进方法、提高技能保证审计质量,审计行业的可信度和社会地位将受到质疑。,由于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审计师无法达到公众的期望。审计准则往往不能成为法庭判决的依据,为了保护弱小群体,法官甚至可能会根据“深口袋”理论来判决。因此随着期望差距的扩大,审计职业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诉讼风险。随着公众
25、对审计师行业了解的深入,公众期望会有缓慢下调的趋势。职业界期望是约束性的,随着审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公共会计行业抗风险能力的提高,这一期望有上升的趋势.这两种趋势使得审计期望差异有自发弥合的趋势。但是,这种趋势是一个缓慢的趋势,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总存在于被审计单位、审计师和委托者之间,审计期望差异不可能完全弥合。,由于公众要依据审计结果做出有关判断与决策,故其关注审计结果,期望审计结果无缺陷;职业界由于注重动态质量控制,故其关注审计过程,期望审计过程无缺陷。公众总是期望审计报告能对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作出绝对保证,这是不现实的;职业界总是期望审计活动没有风险,审计师不承担法律责任,这也是不可能
26、的。审计师的法律责任也同样体现出审计期望差异的这一性质,即构成审计法律责任关系的各方有着不同的考虑问题的角度,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考虑。由于二者方向的相悖性,故都存在着不尽合理甚至“谬误”的成分或因素。,图11-3 期望差距与法律责任,11.2审计期望差距的解决对策,消除业绩缺陷差距的具体方法,(1)法律手段诉讼诉讼一直是减少审计业绩缺陷所带来的期望差距的主要手段,未来这个手段仍然是受到损害一方寻求救援的主要方法。我国有关会计信息责任的法律还不健全,因此,要加速相关立法。缺点:是一种滞后的方法。当审计师被提起诉讼的时候,审计报告使用人的损失已经发生了。,要提高审计质量,还必须从日常监管措施做起。美
27、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于1977年首次提出质量复核的建议。1988年该组织强烈要求其成员会计公司必须经过定期的同业复核,而且要有实务监管程序。 质量复核的对象:每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质量复核结果的处理:基于质量复核制度的性质和目的,对于复核中发现的事务所在质量控制和具体审计项目的执业质量中存在的问题、缺陷,复核人员将与被复核的事务所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的要求,以期使这些问题能够及时的得以解决,避免酿成重大的质量事故,质量复核,(2)职业界的措施,查找舞弊科恩委员会1978年指出,审计师应当运用职业技能来查找舞弊,并应当保持应有的关注。审计职能不是发现所有的舞
28、弊或检查所有的交易,而是要发现重要的舞弊。 增加审计报告的内容SAS60在审计报告中增加以下的说明:审计师和管理层各自的责任;解释审计是建立在测试基础上的,这意味着不是全部审计,而是抽样审计;审计需要评估重要的估计和判断,对账户提出合理保证,设计审计程序以保证能发现重大错误舞弊以及其他非法行为。,业务约定书SAS140SAS140界定了客户和审计师各自的责任,以减少或最小化任何误解。董事责任的声明SAS600SAS600要求专门对董事责任提出声明,这使报表使用人能够清楚认识管理层和审计师各自的责任,不会对已经审计过的财务报告产生不现实的保证期望。公司治理增强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重要地位;应由董
29、事会中外部董事组成的委员会对审计师的任命解聘负责。,持续经营SAS130SAS130 要求审计师评价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该准则要求审计师评价懂事所建立持续经营的假设前提是否具有充分可靠的证据。如果董事无法通过这种评价,则审计师的意见就可能会见了在无证据表明企业可以持续经营的基础之上。内部控制审计期望差距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审计师无法发现舞弊。因此,应当鼓励董事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来减少舞弊的发生。审计师的作用是帮助董事评价内部控制,并提高其有效性。,(1)改善审计准则对审计准则的研究参考William et al.,2004。审计准则委员会(ASB)1988年发布的审计准则(SAS)53号是和查找舞
30、弊有关的准则。SAS53号要求审计师通过设计某种特定的财务报表审计程序,为发现重大错误和非法活动提供合理保证。1977年ASB对SAS53号进行了修订,修订以后的准则为SAS82号,在该准则中第一次使用“舞弊”来定义故意的财务报表误述。2002年有关舞弊的准则被修订为SAS99号。,消除准则缺陷差距的具体方法,期望差距审计准则和期望差距密切相关的审计准则,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发布的“期望差距准则”。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进行了多年的研究,1988年AICPA认可了期望差距中所存在的准则缺陷,并试图通过颁布新的准则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连续发布了53号到61号9个准则,这9个准则合起来
31、被称为“期望差距准则”。所谓的“期望差距准则”为如何在审计中辨认、调查和报告潜在的舞弊和非法行为提供了更多具体和详细的指南,从而帮助审计师为查找和报告舞弊提供“合理保证”。,近年来的学术研究1988年审计期望差距准则出现以后,人们继续从不同角度对审计期望差距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有关银行家和投资者对新的审计报告的反应;投资人对审计师查找舞弊的态度;信贷经理对非审计服务和独立性的看法;法官对审计师行为的反应;审计师和客户对“公众看门狗”作用和非审计服务的期望;美国和英国投资者对“符合GAAP公允表达”以及“真实公允”的理解等等。,新审计准则中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表现a.对“舞弊”有了新的定义在旧审
32、计准则中仅将舞弊定义为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没有进行具体的表述。这样就导致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时更多地加入个人的主观判断,不利于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行为,无益于缩小审计期望差距。而在新审计准则中对舞弊的概念进行了充实,界定了舞弊行为的主体可能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并指出不论舞弊行为的主体是谁,舞弊行为的目的都是为特定个人或利益集团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b.考虑了舞弊风险因素新审计准则首次提出三个舞弊风险因素,也被称作“舞弊三角”,即实施舞弊的动机或压力、实施舞弊的机会、舞弊者为舞弊行为寻找的借口。同时指出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应当考虑所获取的信息
33、是否表明存在舞弊风险因素。将舞弊行为的发生分解为这三项因素,为注册会计师在实务工作中识别与评估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提供了多个思考视角,更加有利于注册会计师的实务操作。,c.明确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旧的审计准则中仅指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并没有指出防止或发现舞弊是谁的责任,如果被审计单位出现破产等极端状况,公众一般会将责任归于注册会计师。而在这次修订的新审计准则中,明确指出防止或发现舞弊是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的责任。作为
34、监督方的治理层有责任监督管理层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而作为独立第三方的注册会计师有责任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获取财务报表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合理保证,无论该错报是由于舞弊还是错误导致。,(2)多样化审计准则制定队伍从美国审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无论审计职业界如何改善审计准则,都不过是更加明确了其职责范围,很难扩大审计责任。而审计期望差距和审计师的法律责任相关,要减少审计师面对的诉讼风险,就应当想办法调和职业界和法律界对审计职责的看法。因此,要缩小审计期望差距,就必须改革由审计职业界自律的做法,改变准则制定团队,使审计准则反映公众意见。准则制定队伍不仅应当包括审计师
35、,还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甚至法律界人士。,消除不合理差距的具体方法,职业界认为审计期望差距主要是由于使用者未能理解审计的作用以及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因此,缩小不合理差距的方法是使公众理解审计的性质和固有的有限性。 具体方法: (1)增加与公众的沟通 (2)运用恰当措辞的审计报告对于公众合理的期望,审计职业界应当采取措施尽量满足;对于不合理的期望,如果审计职业界不想增加自己的责任,可以采取的办法就是改善审计师向外界传递审计结论的方式。,LOGO,请分析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1、历史原因在美国审计职业的历史中,审计职业在产生出气的目标是差错防弊,在后来的发展中职业界改变了其目标,但是公众仍然认
36、为审计师对查找报告舞弊负有责任,从而导致了期望差距的产生。 2、公众的误解审计期望差是因为公众对审计职能的期望过高而造成的。公众认为审计师在防止舞弊方面应当负有责任。审计职业界更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在成本和收益不匹配的情况下,会计师不可能做亏本生意。,3、审计工作的固有限制。由于选择性测试方法的运用,审计人员只能提供保证财务报告整体不存在重大错吧,对财务报表提供合理保证,而不是保证查处所有的遗漏和错误。正是这种局限性使审计无法满足公众的全部期望,形成了审计期望差距。 4、审计人员行为的不恰当性。审计人员的行为远不能达到公众的期望,可信度受到很大质疑。尤其在我国一些发展中国家,审计人员很少能发现舞
37、弊或非法行为,甚至他们本身都对在执行审计业务时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舞弊或非法行为没信心。公众对审计人员行为存在不满也形成了审计期望差距。,请解释为什么审计期望差距永远无法完全消除?,因为我们知道,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而重大错报风险的大小是由被审计单位所决定的,审计人员无法控制,只能通过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大小来设计审计程序,执行审计程序,将检查风险降低到足够低的程度,以保证审计风险在一个合理的程度。要想完全消除期望差距,首先审计职业界需要重新考察审计的基本作用,并且要保证所有使用人的期望都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的审计报告使用者期望总是不一致的,而且报告使用人的认识水平、对审计的期望以及审计技术都在不断变化中事务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提高审计质量,降低检查风险,保证审计风险处于合理程度,以消除业绩缺陷导致的业绩差距。但是由于不合理预期导致的合理性差距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所以审计期望差距不可能被完全消除。,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