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94.50KB ,
资源ID:798660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9866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考点整理.doc)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考点整理.doc

1、1高一地理必修 2 重点知识考点整理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1能根据人口增长轨迹图分析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经历的阶段划分、人口增长特点、原因。(1)三个阶段:古代、近代、现代;(2) 对应的时间是公元 1770 年以前,1770 年至 1950 年, 1950 年至今。(3)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加速增长;人口爆炸式增长。(4)原因:古代(1770 年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增长缓慢。近代:(公元 1770-1950)生产力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保持较高,人口呈加速增长。 现代:(1950 年以后)主要原因是: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

2、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进一步改善,国际环境稳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民族解放,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事业改善,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呈爆炸式增长。2. 能根据“三率”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即人口再生产类型) ,四个阶段的名称及对应的三种模式。并会说明每个阶段人口增长的特征及原因。(1)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对应模式: (原始型)第二阶段: 对应模式: (传统型)第三阶段: 对应模式: (传统型)第三阶段: 对应模式: (现代型)(2)特征: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第二阶段: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第三阶段: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

3、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减缓。第四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人口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3)原因:第一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下。 (目前只有极少数分布在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第二阶段:生产力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寿命上升。 (目前主要是东非一些国家:如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发达国家则在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属于这一阶段)第三阶段: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家庭观念发生变化,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等导致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这一阶段,发达国家则在 20

4、世纪 50 年代处于这一阶段)第四阶段:生活水平高,社会文化、家庭观念发生变化,导致出生率进一步降低,出生率与死亡率差距很小,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呈零增长或负增长。 (目前主要是发达国家处于这一阶段。 )3 明确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不同;人口问题政策不同。(1)发展中国家主要是: 。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2)发达国家主要是: 2。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4、正确辨析什么是人口迁移?(空间改变由迁出地到迁入地、居住地改变、时间长期或永久性改变)5、明确掌握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动因:二战前:方向:由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旧大陆新大陆。路线:欧洲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美洲。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

5、和殖民主义扩张;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 二战后:方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贫穷国富裕国;特点:定居移民减少,外籍工人增加。路线: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拉美北美洲原因:主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力供求关系不平衡;特殊原因:政治性移民6、人口迁移的效应:对于迁入地: 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市场。不利影响:造成就业、环境、住房、医疗、交通压力增大。对于迁出地:有利:缓解迁出地的人口压力和环境压力不利:造成人才外流。7、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及原因分析:(1)改革开放前:人口迁移方式主要是有组织的从东部城市和人口稠密区调往农村和边疆人口稀疏区。特点:规模小原因:计划经济;

6、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政策限制农民进城(2)改革开放后:人口自发迁移为主(民工流):由农村迁往城市;由内地迁往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沿海、城市地区,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8、注意辨别世界上主要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美国、日本、德国、中国、俄罗斯9、能从图表中分析世界或某个国家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密度相同但人口分布格局不一定相同。10、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历史、宗教、习俗等)1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7、:东部多,西部少;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汉族聚居地区人口多,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12、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值,是一个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适宜人口数量,其值小于环境人口容量。13、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又是相对确定的。14、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 16 亿人,根据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预测我国的人3口合理容量约为 89 亿人。15.会判读金字塔图、三角形图,四个坐标轴的图,雷达图、八卦图(学

8、案测评 P18,8)等复杂图,柱状图扇形图、饼状图等第二单元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城市起源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市政设施建设发展社会机构出现和完善城市出现。2、城市的发展阶段及特点:(1)产业革命前: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单一、发展缓慢。城乡相对对立。(2)产业革命二战前: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乡差距扩大。(3)二战后:百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出现;出现大城市带;专业化城市出现(如科技城-日本筑波;旅游城 -黄山、桂林;大学城)3、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多出现在中低纬、沿海和大河沿岸地带。原因是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光热

9、充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经济条件)农业发达,交通便利,人口稠密。4、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大城市数量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距加大。6、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经历的三个阶段:缓慢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 30)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大于 30后) 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大于 70后)7、 “郊区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和工商业向城市外围迁移。“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中心区人口外迁,郊区人口向更外围迁移,导致市区人口减少,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主

10、要原因是:(1)城市地价上涨、环境恶化、就业困难;(2)郊区环境优美、地价较低;(3)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4)现代交通与通信的发展8、城市化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产生原因主要是:人口过度膨胀,工业高度集中。解决措施:(1)合理城市规划;(2)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9、城市热岛的成因:(1)人口密集、工业集中,产生废热多;(2)建筑物密集,废热不易散失10、影响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答:自然因素(河流、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水平、交通区位、生产方式、政治、历史、宗教、旅游、科技等) 。(1)河流:

11、具有供水功能和运输功能(古代特殊的防卫功能) ;一般在河流起止点(源头和河口不同) 、过河点、交汇点容易形成城市,原因是这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散。(2)平原地区城市多,原因是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物产丰盈,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3)气候:城市大多分布在气候适宜、降水适度的地区。 (我国城市分布图)4(4)矿产资源:主要在工业革命以后形成的资源型城市。我国的鞍山、包头、攀枝花、大庆等;美国的匹兹堡,英国的阿伯丁,伯明翰等。(5)交通枢纽城市:(略)(6)政治职能城市:美国首都华盛顿;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中国首都北京;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巴西首都巴西利亚(7

12、)宗教城市:拉萨,麦加,耶路撒冷等(8)旅游城市:桂林市、黄山市。(9)科技城:日本筑波,美国硅谷,中国中关村。11、城市在地区中的作用:对区域发展期主导作用,是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管理中心,服务中心。12、城市体系的等级、功能、数量、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愈高,功能愈多,数量愈少,服务范围愈大,彼此间距离愈远。反之,城市等级愈低,功能愈少,数量愈多,服务范围愈小,彼此间距离愈近。上海服务于全国甚至海外。13、各类城市主要共有的功能区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住宅区。此外城市还具有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绿化带等14、城市功能区的成因:(1)历史因素:例如北京市中心

13、是行政中心,主要是皇宫建筑在市中心。(2)经济因素:付租能力与城市土地利用关系图,一般市中心地租最高,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地租较低外围形成工业区。(3)社会因素: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影响住宅的分化,一般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与地势高爽,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方相连,低级住宅区与工业区相连。15.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主要有:同心圆模式不通用地围绕单一核心向外扩展。扇形模式从市中心向外沿交通干线延伸;多核心模式在距离原市中心较远的郊区出现新的核心。田园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心是广场公园等(注意 P4849图的特点)16.不同的地域文化深刻

14、的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美国纽约、芝加哥的摩天大楼与欧洲古老城市建筑风格不同吗,中国古代“天人合一” , “ 山水城市”杭州市,美国的华盛顿建筑风格体现资产阶级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17.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1)在灾害检测中的应用:分析灾害范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最佳路径,受灾人员、财产转移路线,灾情统计与评估,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2)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商场选址的市场潜力分析。 (主要是有关信息的收集,管理与分析)其与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结合可以较全面的为经济活动提供全新的数据地图决策信息。 (3)在城市管理中应用: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第三

15、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下列谚语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哪些特点?“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 ;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5“华北地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南蔗北菜”2.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等。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等。技术因素主要有:机械、化肥、良种、冷藏等。3.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在古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社会经济条件和

16、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注意读图分析题,能从图中准确分析出某种农业类型布局的主导因素4.热带迁移农业:特点:土地和住所均不固定的一种原始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刚果盆地等地广人稀的热带森林及其边缘地区。其活动范围占据了世界土地总面积的 14 左右。对环境的影响: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养分流失土壤贫瘠迁移重新毁林开荒。5、亚洲水稻种植业:(1)分布地区:主要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或夏季高温多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热带雨林气候区) ;(2)特点:规模小;单产高; 水利工程量大;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和商品率低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17、。 目前亚洲稻谷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90,中国是世界上稻谷产量最多的国家。6、混合农业:(1)概念:指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2)分布:它主要在北美洲、欧洲和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此外,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属混合农业。(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农场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便于合理、有效地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经济收入比较稳定。7、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滥砍乱伐原始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2)过度放牧- 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3)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土地盐渍化(4)大量施用化肥-土壤板结;(5)广泛使用杀虫农

18、药-农产品、土壤受污染。8.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分布:美国中部平原区位优势条件:(1)优越的自然条件 (2)便利的交通运输 (3)地广人稀(4)高度发达的工业 (5)先进的科技9、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西北地区(新疆大农场)经营方式主要是国营大农场。共同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10.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了解)分布:潘帕斯草原区位优势条件:(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3)距海港近,交通便利11、乳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及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生产对象是:奶牛;

19、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布6局主导因素是靠近市场,交通便利。12.学会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可以结合图表分析判断)(1) 制糖业(甘蔗制糖厂、甜菜制糖厂) 、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厂应布局在原料地附近;布局类型属于原料指向型;原因是:制糖业原料到产品失重较大,运输成本高。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厂原料容易变质,不便于长途运输。(2)啤酒厂、普通家具厂、印刷厂、石化厂应靠近市场;布局类型属于市场指向型。原因是: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费成本较高。(3)炼铝厂、炼铜厂、电镀厂应靠近能源供应地(水电站或火电站) 。布局类型属于动力指向型。原因是:消耗能源量大。(4)电子装配业、普通服装、鞋

20、帽、包袋、制伞、普通玩具等应靠近劳动力丰富的地方布局;布局类型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原因是:生产需要劳动力数量大,且劳动力工资占生产成本比重较大。(5)集成电路、高分子合成、激光、精密仪表、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等应布局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附近科技发达的地区;布局类型属于技术指向型。原因是:对技术要求高。主导因素人才与交通(或知识与技术)(6)某些特殊工业的布局要求:气象站要求环境清新,地势高爽的地方;感光器材厂要求环境清洁优美;自来水厂一般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水质好的地方。(7)有污染的工业要考虑主要产生的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从而布局选址时应考虑风向、水源地、河流流向、距离居民区

21、的远近,并且在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立卫生防护带(绿化带)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企业(钢铁厂、水泥厂、火电厂、冶金工业-炼铜厂、炼铝厂等)应布局在主导风向(单一风向)的下风向;盛行风(季风气候区-东亚的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南亚的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应布局在与盛行风垂直地带的郊外;如果知道当地的最小风频,应该布局在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这类问题一般图上可能给出风向图标,如果不给,题目中可能隐含风向,例如:我国华北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这类问题就应该知道我东部季风区内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如果给出是西欧某地区则意味着吹盛行西风(偏西南) ;如果是南亚某地区则意味着吹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做

22、题时在图旁边先正确画出风向,再布局大气污染企业。水污染企业(印染厂、造纸厂、酿造厂、电镀厂等)污水排污口应远离水源及河流的上游,即布局在远离城区的河流下游(最好净化治理后排放) 。噪音污染企业(锻造厂、轧钢厂等)应远离居民区。固体废弃物污染(钢铁厂、发电厂、垃圾堆放点等)应远离农田、居民区和水源地。化工厂既具有水污染又具有大气污染,布局时既要考虑风行又要考虑河流水源。13.工业联系的类型主要有:产品联系;(工业部门之间彼此提供原料或配套产品)空间联系;(不同工业部门共用公共基础设施)信息联系14. 工业联系形成工业集聚产生工业集聚效益主要有: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15.工业过分

23、集中会产生原料、燃料、能源、水资源供应紧张,造成交通堵塞,污染加剧等问题。16.能结合具体的图(区域图)表(数据)资料,分析某地区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一般方7法是:分析(1)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矿产资源:如煤、铁、或其它等;水资源)(2)交通状况(公路、铁路、水运等) (3)工业基础状况;(4)劳动力状况(5)市场状况;(6)技术条件;(7)农业基础等方面,此外,政策方面,经济腹地也可以考虑。17.以辽中南为例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1)矿产资源丰富(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 (2)水陆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海运便利) (3)雄厚的工业基础;(4)劳动力丰富;(5)市场广阔沪宁杭形成全国

24、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条件:(1)自然条件: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2)水陆交通便利 (3)工业基础雄厚 (4)技术力量雄厚 (5)市场广阔 (6)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7)农业基础好;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答:交通运输和通信2. 现代交通运输主要有哪五种主要的方式?从运量、运速、运价、连续性、灵活性等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类型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优点运量较大、运速较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机动灵活、短途运费较低、适应性强运量大、运费低速度快 运具与运线合二为一;昼夜不停运输;管理方便,损耗少缺点造价高,消耗金属多、短途运

25、费较高运量小、耗能多,长途运费较高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运量小、运费高灵活性差、运输物品受限制(气体、液体)3. 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答:高速化、大型化、专用化、网络化。4. 集装箱运输的好处是什么?答:节约包装材料、简化包装手续、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货物完全、降低运输成本、改善运输劳动条件等5. 世界比较繁忙的航线哪四条?(课本 P88 航线图)答:主要有北大西洋航线;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北太平洋航线)6. 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业务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答:邮政通信主要利用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传达信

26、函和包裹。受地形障碍、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电信通信业务主要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受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影响。7. 商业贸易活动的主要环节是什么?答:主要包括采购、储存、调运、销售等(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交换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8. 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答:主要有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主要是考虑施工量大小,工程的安全。社会经济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国防安全需要、加强对外联系与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等)决8定性因素。技术因素保障性因素。9. 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青海省首府西宁经格尔木

27、至拉萨,是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经过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10. 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加快西部开发,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持我国西部边疆的政治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防;有利于合理布局全国交通网。11. 青藏铁路建设要解决的三大世界性难题是什么?答: 一是高原多年冻土,施工困难; 二是生态脆弱; 三是:高原缺氧。12. 四种进藏铁路线(青藏铁路、滇藏铁路、川藏铁路、甘藏铁路)预选方案中,为什么选择青藏

28、铁路?答:沿途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线路最短,总投资最小;克服冻土技术 问题,且与青藏公路并行,交通方便,利于施工。 )13. 京沪高铁建设的意义有哪些?京沪高铁为什么全线“以桥代路”?答: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14 .南疆铁路东起吐鲁番,西至喀什,沿途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我国重要长绒棉生产基地。15.南昆铁路自广西首府南宁至云南首府昆明,沿途经过地质条件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是我国已建成铁路中技术水平最高的铁路。是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有利于开发当地丰富有色金属资源和优质旅游资源,改善西南交通,促进经济发展。16.西气东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到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对于

29、西部: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本区经济发展;对于东部:缓解能源紧缺状况,利于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大气环境质量。17.欧洲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气候湿润,水量丰富;地形平原辽阔,水流平缓,河网稠密,河流通航里程长。(二)交通运输站点1、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其区位不仅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2、从区位因素分析上海港为什么成为我国第一大港口?自然因素:地形、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依托、经济腹地、交通补充: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河口港,又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经济腹地是港口兴衰的基础。3

30、、为什么要建造香港国际机场,取代原先的启德机场?4、说说香港国际机场选址在大屿山岛的主要依据。请归纳航空港选址的主要区位原则。5、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解决的途径有哪些?(P100 页 四点)补充:6、两种城市交通网:环行放射式(如欧洲)和方格环行放射式(如我国的合肥) ,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1、交通方式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有什么影响?(P103 页)92、上海为什么会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P104 页)3、上海地铁一号线发建成对上海商业网点造成了怎样的影响?(P105 页)单元活动 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1、20 世纪的“三大航天工程”?

31、 2、GPS 的三大子系统构成是什么?3、空间卫星系统有 颗卫星组成。其中工作卫星 颗,备用卫星 颗,平均分布在 个轨道上,每个轨道 ,运行周期 时 分钟。保证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颗以上卫星。4、地面监控系统由哪三部分组成? 5、用户设备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6、GPS 的定位原理是什么? 7、GPS 技术应用最早的领域是什么?GPS 导航最大用户是什么?8、GPS 手持机的两大主要用途是什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

32、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人口模式 特点 时代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原始社会传统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初期过渡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 18 世纪中期-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发展中国家 20 世纪中期-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森林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 、

33、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第三节10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路线二战前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1洲人到美洲、非洲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

34、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政治:政策。战争,政治中心变更,社会:教育。家庭婚姻。宗教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20 世纪 80年代中期前1计划经济体制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 世纪 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 1内地到沿海2山区到平原3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

35、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地形平原,高原,山谷11气候:中低纬(温度) 。沿海(降水)河流,供水,运输,军事人文:矿产。交通。旅游。政治。宗教。科技。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

36、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12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生产协作联系:工序协作(布)工业聚集部件生产(车)工业分散商贸联系:区域贸易。国际贸易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量。地形、土壤,河流科技:劳动力,科技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种植水稻区位条件: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人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科技特点: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量大。第三节工业

37、区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工业布局:1.远离河流上游 2.分布在盛行风下风向 3.盛行风垂直郊外 4.最小风频上风向 工业联系(1)投入产出(工序) (2)轻,薄,短,小(部件)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运输方式

38、 优点 缺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3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9、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物种的减少、资源的枯竭、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部分资源短缺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古代 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合一 现代 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生态和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20 世纪 80s)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 控制人口规模2. 转变发展模式 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