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住区规划设计,-长江大学城建学院,1 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 一、交通方式的选择机动车交通 按交通工具分: 非机动车交通步行交通 住宅区的交通特征:生活性特征,第六讲 通 路,二、交通组织与路网布置,人车分行 交通组织方式: 人车混行人车共存,人车分行,1928年在美国新开发的住宅计划中提出了“雷德朋”式 的完全人车分流系统,1933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雷德朋(Radburn,NJ)小镇规划中首次采用并实施:在同一平面上行人和机动车有各自的流线,在人、车发生冲突的地方设置简易立交。这种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较好的解决了私人小汽车和人行的矛盾,在私人小汽车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广为采用。,人车混行的
2、交通组织方式是指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共同使用同一套路网。机动车和行人在同一道路断面中通行。这也是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特别对一些居民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城市更为适用,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基本都采用这种方式。,人车混行,人车共存,在不威胁行人、自行车的通行及沿街住户生活活动的范围内,允许汽车通行的道路。这种道路系统更加强调人性化的环境设计,认为人车不是对立的,而应是共存的,将交通空间与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措施:城市过境交通和 与居住区无关车辆不进入居住区内部,并对街道的设施采用多弯线型、缩小车行宽度、不同的路面铺砌、路障、驼峰以及各
3、种交通管制手段。,居住区交通与路网规划原则,1、顺而不畅,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 2、分级布置,逐级衔接。 3、因地制宜,使住宅区的路网布局合理、建设经济 4、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5、空间结构整合化 6、避免影响城市交通,2 道路类型、分级与宽度,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宅间小路,住宅区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此道路是整个居住区内的主干道,是居住 区与城市道路相衔接的中介性道路。居住区一 级道路的最小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平原); 1520m(山地)。居住区级道路多采用一块板形式,采用混行 方式时,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m.,居住
4、小区级道路,此道路是居住小区的主路,沟通小区内外联 系。其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m.在采暖区,居住区二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 路)不小于14m.在非采暖区,居住区二级道路(居住小区级 道路)不小于10m.车行道宽度在58米,即两辆车可以对开。且多采用一块板的断面形式,人行道宽度为152米。,居住组团级道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即从主路分支出来通向住宅组团内部的道路。 组团级道路的红线宽度一般不小于10米(采暖区)或8米(非采暖区),车行道宽度为35米,如用地有条件可设152米宽的人行道。,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是道路系统的末梢。 宅间小路最好以3米为宜,一般
5、宽度不小于2.6米。(为什么),道路规划设计的技术规定,(1)关于出入口1.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主要车行道至少要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出入口;2.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米;3.机动车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小于150米;4.人行出入口不大于80米;5.沿街建筑物长度大于160米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道;,6.当建筑物长度大于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7.居住区、居住小区车行道与城市级或居住区级道路的交角不小于75; 8.尽端式道路 长度不大于120m,并应设面积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 9.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
6、; 10.道路纵坡、最大纵坡坡长,第七章 设 施,1 公共服务设施,2 户外场地设施,3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一、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1.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居住区级 8001000m居住小区级 400500m居住组团级 150200m 2.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职工上下班的走向。 3.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在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保持居住区的安宁。 4.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二、规划布置方式(分级布置),1.第一级(居住区级)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
7、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民服务的结构。规划布置:一般宜相对集中布置,以形成居住区中心,居住区中心主要由文化商业服务设施组成。,2.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一般相对集中布置,以形成居住小区的生活服务中心,生活服务设施一般可布置在小区的中心地段或小区的主要出入口。中小学的布置一般应设在居住区或小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僻静的地段,不宜在交通频繁的城市干道或铁路干线附近布置,应与住宅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与其他一些不怕吵闹的公共服务设施相邻布置。,3.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
8、、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这些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有些可设在住宅底层,也可将他们独立设置。最主要是幼托的布置,应该在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单独地段上,幼托建筑层数以一二层为宜,独立设置。,第八章 户外环境景观,1 软质景观 绿化用地 : 住宅区公共绿地宅间宅旁绿地道路绿地专用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宅旁绿地,2 硬质景观,复习,1.居住区由哪些用地组成?各项用地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2.居住区、小区、组团的人口一般为多少? 3.居住区规划结构有几种基本方式? 4.住宅组合有几种基本方式?其优缺点是什么? 5.居住区、小区、组团应配备哪些公共服务设施?其合理服务半径是多少? 6.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置要求和方式有哪些? 7.小学、幼托的规划要求是什么?,8.住宅间距(山墙、日照)的最小值要求是什么? 9.居住区道路如何分级?各级道路的宽度有何规定? 10.居住区道路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1.小区道路布置形式有几种? 12.小区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的方法有哪些? 13.住宅组合中考虑日照、通风、防噪声的措施有哪些? 14.如何创造高质量的居住区生活环境? 15.居住区技术经济指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