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认知领域的学习(一)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1、识记:知识和技能: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2、领会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1、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其输入与输出的内容相同。2、从储存来看,前者主要以便是拭和命题网络的形式来储存,后者则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储存。3、从激活与提到来
2、看,前者速度慢,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4、从学习与遗忘速度来看,前者学习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学习速度慢,遗忘速度慢。5、从测量角度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比较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与广义知识分类,可以看出,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在我国流行的与技能相对应的“知识”概念,实际上是与陈述性知识相吻合的。因而是一个狭义的知识概念。而与知识相对应的“技能”概念,则是与程序性知识相吻合的。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技能也被看成是知识的一种类型,因此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概念是广义
3、的,不仅从一个人会说什么来判断他是否有知识,还从他会做什么来判断他是否有知识。可见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与我国流行的知识观已有了根本性的区别。(二)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1、识记:智慧技能:是指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的能力。2、领会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加涅的认知学习结果分类 广义知识分类1、言语信息 1、陈述性知识2、智慧技能 2、程序性知识(能相对自动化)3、认知策略 3、程序性知识(受意识控制)(三)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综合应用: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广义知识学习(程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经
4、过习得、巩固与转化、提取与应用三个阶段。(四)陈术性知识的表征领会:命题:命题这个术语来自逻辑学,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命题是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命题一般包含两个要素:一个关系和一组论据(也叫话题) 。论据是命题的话题,通常用名词或代词表示;关系要素制约话题,通常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关联词等表示。命题网络: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成分,通过这种共同成分,可以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组成命题网络;同样,如果若干个命题中有共同成分,也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组成命题网络。图式(客体的图式和事件的图式):人们对客体和事件有关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称为图式。现代认知心理学区分了两类图式。一类
5、是关于客体的体的图式,另一类是关于事件的图式或做事的图式。前者如人们关于房子、动物、古玩等的图式;后者如人们进餐馆就餐、去医院就诊、上电影院看电影的图式。(五)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条件1、识记符号(代表性)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代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概念学习:意义学习的较高级形式中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意义学习的第三种类型是命题学习。在这里命题是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2、领会陈述性知识同化的条件:第一,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能学) ;第二,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反映人类的认识成果(该学) ;第
6、三,学生必须具有获得材料意义的学习动机(愿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条件:概念的形成过程是辨别(关键属性) 、假设、验证和概括的过程;概念的形成条件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条件,即被试掌握和辨别正反例子变式的能力。二是外部条件,即主试对被试分出的例子所作出的反应(肯定或否定) ,这是被试必须得到的反馈信息。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1)渐进分化是在教学中首先讲授学科最一般和最概括的命题和概念,然后根据细节和特性渐进辨认,其结果是导致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和命题从下到按层次不断分化。如:小学语文有的课文就是这样安排的:动物哺乳类动物鲸齿鲸植物树果树梨树食物副食蔬菜菠菜人男人男青
7、年男共青团员(2)综合贯通原则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已经了的知识,可以相互关联,产生新的组织,从而出现新的意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成分的这种重新组合称综合贯通。例如,豌豆、西红柿等都是蔬菜,这是学生原先学过的概念和命题。当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分类,对原有知识进行改造,知道豌豆和西红柿也是植物学习中的果实,在认知结构中就获得了新的意义。4、综合应用: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同化的过程:(1)下位学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性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构成下位关系,又称类属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下位学习又有两种形式,一种叫派生类属学习,当新的学习材料为原先
8、获得的概念的特例,或作为原先获得的命题的证据或例证加以理解时,即为派生类属学习。如,学生在原来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圆、等腰三角形时已形成了轴对称图形概念。在新学习菱形时,将“菱形也是轴对称图形”的命题纳入或类属于原有轴对称图形概念,学生立即即发现菱形具有轴对称图形的一切特征;当新知识类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水平的概念和命题后,使得原有的概念和命题得到扩展、加深或被限制、精确化,这种形式的下位学习称为相关类属学习。 (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六)程序性知识的表征领会: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产生式是所谓条件活动的规则,简称 CA 规则,C 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信息,A 是外
9、显的反应和内在的心理活动;产生式系统简单的产生式只能完成单一的活动。有些任务需要完成一连串的活动,因此,需要许多简单的产生式。经过练习简单产生式可以组成复杂的产生式系统。(七)智慧技能的学习1、识记辨别:指区分事物的不同点,如区分太和大、人和入等。规则:指运用单一规则办事。2、领会辨别学习的有利条件:(1)突出关键特征加强对比。 (2)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作用。(3)及时反馈。促进概念学习达到应用水平的条件:提供变式练习促使概念学习达到应用水平。规则学习的条件:1、上位学习采用例规法:例规法学习规则的内部条件是,学生必须完全掌握构成某规则的全部概念。外部条件:(1)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规则的正反例子
10、和言语指导。 (2)学生在领会了规则的含义后,还要提供足够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由陈述性向程序性知识转化。2、下位学习采用规例法。采用规例法学习规则的内部条件是学生已经掌握了与新规则有关的概念和旧规则,外部条件是学生领会了规则的含义后,还要提供足够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由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3、综合应用:例规法:规则的上位(总括)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例子发现规则的学习方法,简称例规法。例规法属于发现法。在课堂教学中,纯粹的发现法极为少见,多数的“发现法”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即所谓“指导发现法” 。规例法:规则的下位(类属)学习,是教师先讲规则再举例子的教学方法,简称规例法。从学
11、生的学习方式看,该法属于接受学习。(八)学习策略1、识记学习策略:是指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应用和调整,特别是指依据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与调整。元认知:是由认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现来的。是对自己认知状况的认知和监控。自我效能感:一般性认知策略:是适用于多种材料、多种学习类型的学习策略。如阅读策略、记忆策略和解决问题策略等。特殊性认知策略:是只适用于某种学习材料或某种学习类型或某个学习环节的学习策略。复述策略:指对学习材料的维持性言语重复或在选择基础上的保留重复。精加工策略:指对具体加工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整。组织策略:是提取信息中的重要项目后再进行整理归类,并对各类入各类
12、所属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编码。2、领会元认知对策略学习的作用:1、促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2、促进学生对学习情境变化的敏感。3、诱导学生考虑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哪些学习方法与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等最相适应,从而能够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4、使得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和影响学习策略学习的条件: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1、习得阶段;2、巩固与转化阶段;3、提取与应用阶段。影响学习策略的条件:(一)内部条件 1、原有知识背景;2、元认知水平;3、动机;4、归因模式;5、自我效能感(二)外部条件1、训练方法;2、外显的操作步骤。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元认识的训练:1、言语化训练法。如,要求被试陈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步骤的理由、叙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评价自己思维过程的优缺点、发现并诉说解题过程中能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或思路)等等。2、他人提问训练法。3、自我提问训练法。4、综合应用:举例说明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1、习得阶段;2、巩固与转化阶段;3、提取与应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