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名记者与名编辑教案主讲人:刘兴豪电话:13723826630邮箱:教材:郑亚楠中外名记者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教参:方汉奇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考核方式:考查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深入地了解主要中外名记者及其新闻成就、新闻思想、新闻人格,更好地把握其敬业精神,不仅使学生具有有关中外名记者的基本知识,而且进一步地增强其新闻领域的各项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党的新闻事业、人民的新闻事业。第一讲 黄远生(18851915)一、黄远生的生平黄远生,原名为基,字远庸,远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时的笔名。年月日出生于江西德化的一个书香世家。被称为“中国第
2、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其“远生通讯”更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自他从事新闻工作至海外遇难,仅 4 年时间,写下近百万字多种体裁的新闻作品,在当时新闻界独领风骚,成为民初记者中的巨孼,被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誉为”报界之奇才“ 。从更深层的价值与更为深远的意义来说,他又是一位新文化的先驱者。1.黄远生其人2.旧金山枪声3.黄袁恩仇4. 林志钧: 远生遗著二、黄远生的新闻思想1.报刊的任务与使命“ 正论公理”“救国兴邦”2.新闻报道及评论据实反映,反对空谈3.记者的素质能想、能走、能听、能写4.“新闻通讯”文体黄远生新闻思想的集中体现三、黄远生新闻通讯文体的特点 题材重大,记载翔实。
3、直书无隐,无所顾忌。 须眉毕现,幽隐毕达。 通俗自然,不拘一格。第二讲 邵飘萍 (18881926 ) 一、邵飘萍的生平邵飘萍,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革命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 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 “乱世飘萍”、 “一代报人”、 “铁肩棘手,快笔如刀”等。1.新闻救国1915 年 12 月,袁世凯称帝,邵飘萍发表时评预吊登极: “京电传来,所谓皇帝者,不久又将登极。 呜呼!皇帝而果登极,则国家命运之遭劫,殆亦至是而极矣! 但二月云云,尚需多少时日,各处反
4、对之声势,再接再厉。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记者是以预吊!”2.京报:“ 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 ”3.新闻研究会:一份令人吃惊的学员名单4.“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二、民国时期的“封口费” 的现实思考1.1915 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争取舆论的支持,派亚细亚日报总编薛大可带 30 万巨款到全国各地区贿赂报馆和报人。2. 1915 年袁世凯曾派人携 15 万贿赂史量才和申报 。3.1915 年袁世凯曾派人携 20 万买下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4.1925 年张作霖汇款 30 万给邵飘萍。“有偿新闻” 与“有偿不新闻”“强权新闻” 与“强权不新闻”三、邵飘萍的新闻思想新闻
5、学总论 、 实际应用新闻学 1.独立的办报思想A.报业独立(信仰、组织、经济及报纸公职人员的精神品格方面全部独立)B.独立的办报方针监督政府 唤醒民众,教育民众 “ 顺时代进步之潮流”C.报纸内容不受帝国主义所左右2.明确的道德命题1923实际应用新闻学 “ 品性为第一要素”品性: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收之道德。3.大胆的实践革新新闻业务方面(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报纸经营管理)新闻教育事业方面四、邵飘萍政论和新闻评论的特点1.紧贴时局 激昂文字2.辛辣幽默 笔锋常带感情3.说理精辟 常设伏笔五、邵飘萍的采访艺术1.采访指导思想务实明晰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深入采
6、访、细致调查。注重记者的素养,坚持真诚平和的采访态度。采访活动关注时局,铁肩担当社会正义。2.采访技巧灵活精湛察物精审,治事勤敏,善于发现新闻。善于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随机应变,采访时机方式把握得当。六、邵飘萍采访心理学运用艺术1.谙熟读者心理2.把握采访对象心理 重视采访对象的“ 首映效果 ” 揣摩采访对象心理,找准采访时机。 掌握谈话之擒纵方法3.调适记者心理 要有“细密与注意 ”之分 善于观察、推理、联想 采访中注意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第三讲 林白水白话报刊的先驱林白水(1874 年 1 月 17 日 1926 年 8 月 6 日) ,初名林獬,又名林万里,字少泉,号宣樊、退室学者、白话
7、道人,汉族,福建闽侯(今福州)青圃村人。一、林白水的报业活动1.1901 杭州白话报2.1903 俄事警闻3.1905 公言报4.1921 新社会报二、林白水的新闻思想1.以开启民智为宗旨,大力倡导白话报刊。2. 追求专业主义品格,以“ 说人话、说真话” 为新闻工作者的生命线。所谓 “说人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形式要 “说人话” ,即以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出发点,用普罗大众看得懂的文字和符码来传播信息;一是新闻内容要“说人话”,即通过报纸反映普罗大众的疾苦,传达底层民众的呼声,从普罗大众的立场和视角来识人论世。所谓 “说真话”,也包括两种涵义 :一是指新闻信息要真实,一是指要有说真话的
8、勇气。3.林白水的新闻思想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他所追求的新闻专业主义,在当时军阀横行的历史条件下,只能是报人的一种理想甚至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次,他一方面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一方面又追求民卞共和的政治功利,这就必然造成报刊的重负甚至矛盾;再次,他虽然对封建政体和法律制度进行了严厉批判,表现出了鲜明的资产阶级民卞革命立场,但是过犹不及,其革命宣传为了“利用人心”,有偏向无政府主义和狭隘种族主义的倾向,这无疑有失媒体的公正性。三、林白水的报业精神1.心系百姓、代民立言。2.开通俗化之风气,改革报章文体。3.重视报纸的舆论导向作用。4.利用报纸、开启民智。5.敢说真话、针砭时弊。1904 年
9、在慈禧七十生日的时候,他在中国白话报上发表了一副对联:“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所幸?!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湾,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四、对林白水的评价 对于林白水的评价,可通过“三看一分析” 来作探讨。第一、看业绩1,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抨击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行为、揭露中国官场腐败与丑行。2、创办自话报。在中国新闻史上,自话报小多,办自话报的人很少,他是最著名的一位。3、在新闻业务上的创新。第二、看报格与人格林先生主持的报纸,都有明确的宗旨和独立的态度,并能坚决贯彻始终。为了报纸的生存,他宁肯卖字卖文以补亏欠,而不接受外界津贴
10、。第三、看晚节“我生平不作亏心事,天应佑我家人也” 遗嘱中的这句血泪语言,是表白,更是抗议。对于后人,这是历史的痛苦记忆,更是精神激励因索。 第四、分析存疑问题 在林先生的大量:言论中,有一些是错误的、不妥当的,如反对五四运动、指责中国共产党。第四讲 史量才报界“伟丈夫”史量才(18801934) ,江苏江宁人,1912 年任申报总经理,1934 年 11 月 13 日,死于国民党特务的暗杀。一、史量才的生平1. 申报改革与史量才遇刺2.史量才海宁遇刺前后3.蒋介石为何要杀史量才?二、史量才的报刊活动及编辑思想1.建立编辑规章制度,改进编辑业务,改革编排方法。2.史量才聘请社会知名人士,使申报
11、办出自己的特色。(1 )聘用民初新闻界巨擘黄远生为特约记者(2 )聘用新闻界的全才邵飘萍为驻京特派记者(3 )聘请民初著名的新闻记者徐凌霜为驻京特别记者.3.积极参与报界社会活动4.史量才政治态度和编辑思想的大转变( 1)前期 (1931 年前)以编辑发表商业新闻和信息为主,增加新闻通讯和报道、政治态度暖昧。( 2)民族矛盾上升,史量才提出办报编辑新方针。三、史量才办报设馆的历史启示1.办报设馆为民智史量才创办的申报流通图书馆的宗旨是开启民智,以达救亡国存之目的。这从以下三个方面可明见之:第一,在申报流通图书馆创办之初,他即明确提出了这一思想。第二,申报流通图书馆起名的过程,也表现出了史量才的
12、开启民智思想。第三,为实现其宗旨,史量才聘请了高级人才进行管理。2.指导读者见成效3.史量才办报设馆的历史启示史量才先生办报设馆的创举,给当代社会主义报业和图书馆事业提供了重要启迪。一是史量才办报设馆为开民智的思想,在今天的报业和图书馆事业,应当发扬光大,尤其是在社区教育和社区图书馆开办方而,值得效法,以加速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进程。二是申报流通图书馆跟踪读者进行指导、解难等借后服务的举措,值得借鉴。三是聘请高级人才进行管理,给当今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和图书馆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借鉴。四、史量才时期申报的经营理念对当今报业的启示1.不断更新设备,提高竞争力2.建立雄厚的报业经营基础3.以报业为主
13、,多种经营4.“以人为本”的人才机制5.不断优化内部组织机构,提高企业效率6.注重报业与公众的沟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第五讲 邹韬奋邹韬奋(1895.11.5 1944.7.24 ) ,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汉族,江西余江县人。一、生平1922、1926、1932、1935、1936、1944他创办了著名的三联书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国韬奋出版奖是目前我国出版界最高的奖项。另一奖项“韬奋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2005 年与“范长江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用以表彰全国的优秀先进新闻工作者。 2009 年 9 月 14 日,他被评为 1
14、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二、邹韬奋的新闻思想一、真诚为民众服务,永远立于大众立场。二、关心社会,以社会改进为目的。三、心系国家命运和前途:海外写萍踪,丹心系祖国。三、邹韬奋的新闻出版思想和实践1.千篇评论见思想他认为办刊物的经验是抓“一头一尾”。 “头”是指言论, “尾”是指答复读者来信。小言论、答读者2.对新闻伦理的认识为大众利益服务主张言论工作者要有无私品格并身体力行,绝对“秉着自己的良知说话”,不畏强暴,坚持“报格”。给记者“听到正确事实和公平判断的机会”。为大众负责,确保广告内容的真实可信,健康有益;严格限制广告内容,拒绝登载不忠实或有伤风化的广告以及骗人害人的
15、广告。韬奋从实践中总结得出事业性和商业性应兼顾,两者相辅相成,一旦有所偏废或对立就将产生流弊,影响事业发展。3.精研伟大的“韬奋精神” 热爱人民,真诚的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 (毛泽东,延安解放日报 ,1944-11-22 1995 年,在纪念韬奋诞辰 100 周年的时候,江泽民同志的题词也强调“继承和弘扬韬奋真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韬奋精神核心:“以读者利益为中心”,坚持“ 大众喉舌” 新闻观的大众新闻思想。第一,以人民大众的进步和民族解放事业为目的,是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的指导思想。第二,以人民大众利益为准则,保持着崇高的报格
16、。第三,真诚地为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为读者“竭我所能、尽忠代谋”。四、邹韬奋的新闻自由观1.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在新闻业中的具体延伸和表现。2.新闻自由从本质上来讲,是公民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3.新闻自由是人们固有的本性要求4.新闻自由的主体不仅仅是公民个人,主张从民族、国家的角度来审察新闻自由。5.新闻自由必须受到国家、民族利益的限制。6.新闻自由是一个阶级范畴。7.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新闻自由是“纸上自由”, “嘴巴上的自由”。(从两方面理解:公民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表达的自由新闻自由具有一定的虚伪性)8.新闻自由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民主政治、经济独立)第六讲 范长江(19091970)一、
17、范长江的生平1909 年 10 月 16 日生于四川内江。原名:希天。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1991 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范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该奖项于 2005 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巧对对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二、范长江新闻思想1.新闻与政治一一坚持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范长江新闻思想首要一条,就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范长江还强调报纸应具有时代性的特点,认为一张报纸如果违反国家或民族的要求,固执狭义的党派的成见,就是落伍的或
18、幼稚的报纸,不是时代的报纸。范长江认为“新闻工作是政治工作的前哨,是先锋,在正确的政治道路之上,加强新闻宣传工作,使正确的为争取最后胜利的政治理论和行动方法,能迅速地普遍地深刻地印入广大民众心目中,是推进政治的重大力量。2.新闻与大众坚定人民大众的立场范长江热爱人民,积极了解人民人众的要求,真诚地为人民服务。他认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严肃的任务是无条件地为读者提供正确的有意义的报适。他指出:“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 ”具体地说:一是而向群众。他认为报纸需要而向群众。二是依靠群众。3.新闻与记者建立正确的作风 ( 1)重视记者的操守和人格 ( 2)记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 (
19、3)记者必须坚持四个信条:消息绝对真实、思想要正确、建立群众观点和建立自我批评。三、范长江的采访思想和实践1.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范长江采访思想的核心。2.深入实际,深入生活,认真调查研究,是范长江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一贯作风。3. 廉洁奉公、艰苦朴素,注重记者的操守和人格,是范长江在采访工作中始终遵循的原则。四、范长江新闻通讯的写作特色1.情感是写作的驱动力,新闻报道应有浓烈、奔放的情感。2.记者的思想和情感需要具体的技巧和构思谋划才能体现出来。3.新闻报道可以具有“ 游记”的视角特点,以简练的新闻事实传播丰富的新闻信息。五、范长江的党报思想1.关于党报的性质党报是人民的报纸
20、。关于党报的性质问题,范长江在论人民的报纸1946 年初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话中很明确地提出:党报和人民报纸是统一的。2 党报的办报方针关于党报的办报方针,范长江有精辟的论述:“我们的报纸,由于是人民的报纸,办报的方针,同资产阶级报纸完全不同。他们是少数人办报,少数人控制报纸,作为少数人的工具。而我们的报纸,恰恰相反,是大家办报。 ”3.党报工作者的工作作风范长江坚持党报工作者的工作作风,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号召大家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4.党报工作者的修养范长江同志强调党报工作者要有理想抱负。范长江不追逐名利,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他说:“ 一个记者,
21、要有抱负。这抱负就是穷毕生精力研究一两个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从群众中提出来的”。第七讲 穆青 (1921.3.15-2003.10.11 )穆青,当代著名新闻记者,原名穆亚才。 一、穆青的新闻人生1.走上革命道路2.干上了新闻工作3.被焦裕禄的事迹所感动4.同“四人帮 ”作斗争5.与农民心心相印6.拿笔杆子的手端起了相机二、穆青的新闻人格1. 弘扬主旋律、站在时代高度报道典型。穆青新闻作品和人品的最大特色,是深刻反映了半个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精神风貌,记录了时代前进的步伐。2. 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真挚的感情。穆青同志谈他的新闻写作体会时曾说:“对于党的事业的责任感,对人民的感
22、情,这是记者最主要的两条。有了这两条,就能不顾自己的得失,忠于职守。有了责任感,就非讲不可,非写不可,敢讲敢写;有了对人民的感情,就一定要把人民群众中可歌可泣的事迹写出来,写不出来,心就不安。 ”正是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穆青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新闻生涯中,能慧眼独具地发现一批中华民族优秀人物,并以满腔激情描写他们所体现的人类崇高精神与民族传统美德。3.精品意识和敬业精神所谓新闻精品,必须是反映社会本质,体现时代精神,主题意义重大、写作精心讲究,影响巨大深远,能够跨越时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是穆青同志新闻人格的显著特色。穆青的新闻精品意
23、识,体现了他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他视自己的作品如生命,追求上乘、独到、卓越和完美的精神境界。4.说真话,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穆青同志说:“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报道的原则。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人物通讯,也必须严格地遵守这个原则。 ”5. 永远做人民的公仆、忠实反映人民心声。穆青同志是第一个从普通记者成长起来,走上领导岗位,直至当上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委员,仍然以记者身份采访写作新闻作品、笔耕不辍的人。三、穆青人物通讯的特色1.典型的时代人物,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刻的实现内涵。2.善于运用特定环境中的细节描写以增加文章的色彩和感染力。3.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来叙述情节和再现场景。
24、 (所谓白描手法:就是用最经济的简括精炼的笔墨,抓住形象的主要特征来进行描写的手法。 )四、穆青新闻伦理思想的启示1.记者成才要先做人。2.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3.“勿忘人民”第八讲 史沫特莱(18921950)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个杰出的与众不同的女性“大地的女儿” 一、史沫特莱生平1.简介2.广州被捕3.西安经历4.延安生活5.深爱八路军6.伤兵之母7.魂归中华二、史沫特莱视觉新闻的表现和特点、1.什么是视觉新闻呢? 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史沫特莱所撰写的通讯作品,就能把读者引向这
25、个境地,展读她的通讯作品,常常被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典型细节和有声有色的描绘所感动,使人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2. 视觉新闻的表现和特点:第一,写人,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绘声绘色,使读者如见其人。第二,叙事,身之所历,目之所见,记事状物,使读者如临其境。第三,说理,寓理于事,生动具体,使读者潜移默化地受到启示和教育。 第四、选材写作,逻辑思维准确,形象思维鲜明,是写好视觉新闻的关键。 史沫特莱新闻写得出色,除了上述几方面的原因,还有她那伟大国际主义战士的胸杯,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她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等等。她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并为之献身。三、史沫
26、特莱的采访风格 作为一个记者,史沫特莱的热情、敏感、观察力、原则立场、求实精神,等等都是值得称道的,也是今天新闻工作者的楷模。1.“爱和理解,一定能唤醒爱和理解” 。这是史沫特莱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原动力,可窥见到一个革命记者排除万难奋发向前的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强的事业心。2.“而我,至少是在说真话 ”。史沫特莱写报道,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她是从革命的需要去工作的,而不是为采访而采访的。3.“只要有可能,她都亲临其境” 。史沫特莱采访新闻,不是那种蜻蜓点水式的匆匆飞来又匆匆飞去。只要有可能,她都争取亲临其境。所以,她的报道写得实,写得深,写得精彩。她鄙视盛行于新闻界的抢占
27、“独家新闻”而浮光掠影的“陋习” ,并把那些企图从一个民族的神圣革命运动中为个人捞取资本的记者称之为“盗匪”。4.“她的倾向和历史流向一致” 。史沫特莱注重真实,甚至包括细节的真实,所以,她的通讯特写,经得起时间的风雨,具有高度的史学价值。 。第九讲 普利策(18471911)匈牙利裔美国人,父亲是犹太人与匈牙利混血,母亲为德奥混血。美国报刊的编辑、出版者。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办人。 一、普利策生平1.在战火中登陆美国的少年2.在记者工作中显示才华3.影响深远的报业巨子4.向纽约进军二、普利策新新闻思想形成的过程1.早期经历 新新闻思想产生的萌芽2. 圣
28、路易斯快邮报 新新闻思想得以形成的基础(一 )民主和社会改革思想 超党派的独立旗帜、影响社会舆论的有力工具(二 )揭露社会弊病将革命进行到底(三 )煽情主义绝境逢生的生存武器3.伟大的(纽约世界报新新闻思想的成熟与发展(一 )赋予世界报 新的色彩 进步的民主思想(二 )迎合读者需求 精明的企业家思想(三 )发动社会改革,树立报社威望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四 )重视言论工作 犀利的评论家思想(五 )提倡独家新闻 敏锐的报业家思想(六 )新剧作理论 新新闻思想的糟粕4.巨星的损落新新闻思想的延续及影响普利策在新闻事业方面的成功,是美国这个新时期中最动人心弦的故事。普利策在创造“新式新闻事业”方面作出了
29、自己的贡献,普利策不仅以其民主报业思想对当时和后来的新闻事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在新闻专业观念方面显示了其新式新闻事业领袖的巨大影响力。他既是一个改革家,又是一个推销员;既是一个伟大的报人,又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这个多面的形象永远值得人们去评说。三、普利策的报业经营管理理念1.“改革家和推销员”特点的报业经营观2.支持正义的 “人民斗士”的办报经营理想和宗旨3. 以质量为核心的报纸业务管理特色四、普利策新闻奖与美国新闻价值观(一) 普利策新闻奖:1917 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 约瑟夫 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普利
30、策奖在每年的春季,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的十四名会员评定,当年 4 月中的一天公布结果,并于5 月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正式颁发。 (二)普利策奖:偏爱死亡 专题新闻摄影奖总是每年普利策奖最后一个被评选的奖项。2008 年 4 月 7 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普利策评奖委员会成员正在激烈讨论这个奖项的最终归属。看上去争议并不大,10 几分钟后,结果就得以公布。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媒体康科德箴言报的年轻摄影师普雷斯顿获得了第 92 届普利策专题新闻摄影奖以及 1 万美金。她用一组记录生命的最后日子的报道“RememberMe”胜出。落败的是美联社记者一组反映越南战争过去几十年,孩子们仍
31、受影响的照片,以及达拉斯早报拍摄的渴望生活在富裕状态的德克萨斯人的一组摄影作品。1. “RememberMe”讲述了一个家庭被病魔夺去女主人卡罗琳的故事,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在这个原本悲伤的故事里,卡罗琳希望在离世前给丈夫和孩子们留下一些关于自己的回忆,于是,普雷斯顿应邀为他们记录这最后一段记忆的摄影故事,与这家人一起分享治疗的痛苦、节日的快乐、病情恶化时的担忧以及对人生的留恋与不舍。卡罗琳说:亲爱的,请记住我。2.近几年,死亡变成了普利策专题摄影奖的主题。所谓“坏消息,好新闻”,媒体从业者总结出来的规律,放在这里屡用不爽。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没有比死亡更坏的消息了,也没有比等待死亡更坏的感觉,
32、记者们于是把这个煎熬的等待过程,化成点点滴滴的瞬间剥开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动容。 比如 2002 年第 87 届普利策新闻专题摄影奖获奖作品记录了一名洪都拉斯少年从墨西哥偷渡美国寻找父母的危险旅程,2000 年的专题摄影奖获奖作品则是记录了两名在宿舍大火中严重烧伤的大学学生被送往医院救治直至康复回校上学的全过程。 3.在普利策专题新闻摄影史上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 1993 年拍摄的作品,摄影师凯文卡特因此而自杀。饥饿的小女孩 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当人们纷
33、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不知道。他以新闻专业者的角度,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鹰,看着小女孩离去。在获颁这一生最高的荣誉两个月之后,卡特自杀身亡。这一事件,此后每每被拿出来拷问媒体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准则。(三)美国新闻价值观1.秉承以负面报道为主的“ 揭丑” 传统2.重国内轻国际,国际报道呈现鲜明意识形态色彩3 突出深度报道的地位4. 重视新闻作品的个性化第十讲 李普曼(18891974)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在其 1922 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
34、想。此书被公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传播学经典著作,该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让读者能细细地体会到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在与外在联系。此书自 1922 年问世以来,在几十年中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 一、生平介绍 1889 年 9 月生于纽约,是德国犹太人第二代移民后裔。念完学士后,李普曼继续留在哈佛攻读研究生,再此期间,任桑塔亚纳教授的助手,协助讲授哲学史。1910 年夏末,著名“ 耙粪记者 ”林肯史蒂芬斯来哈佛招助手,经过与哈佛教授磋商后,选择了李普曼。从此李普曼涉及新闻工作,此后供职于多家媒体。1912 年他辞去一切职务,前往缅因州,
35、撰写政治序论 。 政治序论出版后获得成果成功,西奥多罗斯福对此书推崇备至,与李普曼往来交换意见。1914 年趋势与主宰问世,它和政治序论一道引起人们广泛注意。同年与人合办新共和杂志,担任副主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美国陆军部部长助理。1919 年回到新共和工作。1921 年至 1931 年,任纽约世界报编辑、主编,10 年间为其撰写了大量社论(后汇为 10 卷出版),享誉一时。1931 年世界报 停刊后,在 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开设“今日与明日”专栏,所写专栏被国内外 250 家报刊转载。1932 年与菲耶离婚,与海伦阿姆斯特朗结婚。1961 年 1 月, “今日与明日” 转到新闻周刊刊载,由华盛顿邮报辛迪加向国内外转发,直到 1967 年 3 月最后一期。1964 年 9 月, 林登约翰逊总统在李普曼 75 岁生日前授予其总统自由勋章。授勋书上写道:“他以精辟的见解和独特的洞察力,对这个国家和世界的事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从而开阔了人们的思想境界。 ”1967 年退休,继续为 新闻周刊 等撰写评论。1974 年 85 岁生日时,纽约市授予他最高荣誉青铜奖。二、李普曼新闻评论的特色1.题材上,以国际问题为主2.在认识上,稳重而深刻3.写作上,清晰明了,易于读者理解。三、李普曼的新闻观1.“固定的成见” 与新闻报道的真假2.刺激反映理论与舆论的形成3.有关新闻性质(特点)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