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08MB ,
资源ID:783262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8326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复习笔记.doc)为本站会员(saw518)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复习笔记.doc

1、1 压高一地理必修 1 复习资料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1.1 地球在宇宙中一、宇宙的基本特征1、物质性天体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属于天体的一部分不叫天体,如:陨星流星体)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 (基本天体:恒星、星云)2、运动性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形成条件: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中心天体:太阳 中心天体:地球河外星系 地月系 卫星:月球总星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统(行星及卫星)银河系 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他恒星系统注: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仅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而不是整个宇宙。半径约为 150

2、200 亿光年。二、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1、八大行星距太阳远近:(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行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海)3、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轨道之间,即类地行星与巨行星之间。4、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注:行星绕太阳(恒星)运行,卫星绕各自的中心天体行星运行。三、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H 、He ) 。2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能量。3太阳辐射能量来源:4H He(在聚变过程中亏损了质量转变

3、为能量)4波长分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 0.40.76 微米(um)之间的可见光部分。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光和热,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直接能源:生物生长需要的太阳能、沼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间接能源:煤、石油、天然气(2)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2读教材插图 1-2-3,分析下列问题。A世界年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何规律?自低纬向高纬递减。B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a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b海拔高,大气稀薄c云量少,晴天多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结构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由

4、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们平时肉眼看到的太阳明亮的圆盘,是光球层。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活动类型 大气层位置 周期 意义黑子 光球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 色球 11 年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提问:什么是磁暴?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现象。提问:极光在夜晚才能观赏到,但为什么只出现在极地高纬度地区?太阳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被地球磁场捕获后,向地球磁场最强的极地高纬度地区运动,并使高层空气分子或原子激发而发光。1.3.1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一、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逆;南极:顺)2周期 1 恒星日 真正周期 遥远的恒星(参照物)1 太阳日 昼夜更

5、替周期(1 天) 太阳(参照物)3速度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 0 外,地球表面各处相等(15/h)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点为 0线速度=1670cos 当地纬度 (单位:千米/小时)二、公转 远日点:7 月初1轨道:椭圆轨道 近日点:1 月初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 1 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真正周期 恒星(参照物)1 回归年(365d5h48m46s)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公历 1 年) 春分点(参照物)4.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三、自转与公转的关系读教材图 1-3-5 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

6、交角(2326)23026N23026S3.2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6.229.2312.223.21赤道3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一定时期内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一定时期内不变。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读教材图 1-3-6注: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即入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呈 90角。如右图所示。太阳直射点的判别:太阳直射点所在太阳光线的延长线穿过地心。1.3.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更替1晨昏线(圈)(1)晨昏线(圈)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2)晨昏圈: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其圆心是球心,它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3)顺着地球自转

7、的方向,由夜半球向昼半球更替的弧线是晨线(如 AC 线所示) ;由昼半球向夜半球更替的弧线是昏线。(4)由于它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而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晨昏线(圈)在极圈与极点之间摆动:a、与极圈相切夏至日 6 月 22 日,冬至日 12 月 22 日;b、把极圈平分春分日 3 月 21 日,秋分日 9 月 23 日。(5)晨昏线(圈)与经线圈:a 重合:二分日;b 交角最大:二至日。交角最大为 2326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地球表面的晨昏线不断向西移动,地球表面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是一个太阳日 24 小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二、地方时、时区和区时1

8、地方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同一经度地方时相同。计算方法:东加西减,每隔 15相差 1 小时,每隔 1相差 4 分钟,每隔 1相差 4 秒钟。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 分钟例 1:已知 120E 的地方时为 12 时,求 110E 的地方时?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春分日 321 赤道 北移夏至日 622 北回归线 南移秋分日 923 赤道 南移冬至日 1222 南回归线 北移110E 120E12 时?abcbcaab 晨线 bc 晨线bc 昏线ba c6634N6634S02326N90E2326S90W90Wab 昏线bc 晨线ab 昏线4110E 的

9、地方时=12 小时-(120-110)4 分钟=11 小时 20 分钟例 2:如右图,太阳直射 A 点,则A 点地方时为 时,B 点地方时为 时,C 点地方时为 时,D 点地方时为 时。2.时区A划分原因:生活中如果使用地方时,将带来诸多不便,因为经度只要有差异,地方时就会不同。为了方便,国际上采用全世界统一标准划分时区。B划分方法:a 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 15划分成 1 个时区,全球共划分 24 个时区;b 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基准,从 7.5W 至 7.5E 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c 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 1 区至东 12 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 1 区至西 12 区;d 东 12

10、 区和西 12 区合为 1 个时区。C各时区的时间(简称区时):各区都以该区中央经线(该区正中间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 即:某区区时=该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D计算问题a 已知时区,求中央经线。方法:中央经线=时区数15(东时区对应东经,西时区对应西经)例 3:求东 8 区的中央经线?中央经线=815=120Eb 已知经度,求所在时区。方法:时区=已知经度15(所得的商四舍五入后的值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东经的范围为东时区,西经的范围为西时区。 )例 4:110E 所在时区? 时区=110157.3=东 7 区c 已知一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区时。例 5:已知 70E 的地方时为 12

11、时,求东 8 区区时?(a)求所求时区的中央经线:东 8 区中央经线=815=120E(b)求所求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12 时+(120-70E)4 分钟=15 时 20 分(c)东 8 区区时=该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15 时 20 分d 已知一地的区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例 6:已知西 5 区为 6 时,求 20E 的地方时?70E 120E12 时 ?地球自转方向75W 20E6 时 ?05(a) 求已知时区的中央经线:中央经线=515=75W(b)20E 的地方时=6 时+(75+20)4 分钟=12 时 20 分3区时的计算方法: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当所求区时的时区在已

12、知区时的时区往东边走的位置时用“+” ,反之用“-” 。注:求两地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大减小;一 东一西,两者相加。4国家时间:北京时间与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北京所在东 8 区区时=东 8 区中央经线 120E 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所在经线 116E 的地方时例 7:已知北京时间是今天的 9 点,求伦敦时间、纽约(西五区)时间。伦敦(中时区)时间=9 时-(8-0)=1 时纽约(西五区)时间=9 时-(8+5)=20 时例 8:当北京时间是 5 月 2 日 10 时,求东 12 区时间?西 12 区时间?东 12 区区时=5 月 2 日 10 时+(12-8)小时=5 月 2

13、日 14 时西 12 区区时=5 月 2 日 10 时-(8+12)小时=5 月 1 日 14 时5日界线:人文日界线:与 180经线基本吻合,但有弯曲。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 0 时所在的经线。人文日界线:注意:新一天的范围是 0 时所在经线以东,180经线以西的部分,剩余部分是旧的一天。例 9:已知北京时间是 5 与 2 日 10 时,求新一天的经度范围?三、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教材图 1-3-9) 北右南左赤道无偏转规律:顺着物体初始运动的方向看过去 纬度越高偏转越明显西 5 区 东 8 区9 时?中时区?零时区 11西 12 1099 88 77 6 655 44 3 32 21

14、 110111东 1210 时5 月 2 日?180120E5 月 2 日 10 时5 月 2 日 0时0?180新一天的范围180180日 界 线零时区 11西 12 1099 88 77 6 655 44 3 32 21 110111东 12向西数,每过一个时区减少 1 小时向东数,每过一个时区增加 1 小时6应用:北半球的河流冲刷右岸(岸陡) ,而左岸泥沙淤积;南半球的河流冲刷左岸,而右岸泥沙淤积(右岸缓) 。因而,北半球的河流右岸适合建港,南半球的河流左岸适合建港。1.3.3 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一、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基本概念太阳高度角:太阳

15、光线对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昼半球上,太阳高度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夜半球上,太阳高度0正午太阳高度角(H):太阳高度角在正午时达到 1 天中最大值。计算公式:H=90-纬距(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如果所求点和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如果不在同一半球,二者数值相加。 )例题 1:我国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A2326N B2134N C2526N D6826S(二)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结合教材图 1-3-6 或上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 。节气 直射点 正午太阳高度(H)的纬度分布 昼夜长

16、短情况春分日 赤道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全球昼夜 .晨线 时;昏线 时夏至日由 向南北递减; 及以北地区 H 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 H 达到一年中最 值。北半球:昼 夜,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内出现 。南半球:昼 夜,昼最 ,夜最 ,南极圈以内出现 。秋分日 由 向两极递减。 全球昼夜 .晨线 时;昏线 时冬至日 由 向南北递减; 及以南地区 H 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 H 达到一年中最 值。北半球:昼 夜,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内出现 。南半球:昼 夜,昼最 ,夜最 7,南极圈以内出现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该半球纬度越高,昼越 。小结:1北半球夏半年(春分 3.21-秋

17、分 9.23):A.太阳直射 半球;B.北半球昼 夜,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C.南半球昼 夜,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2北半球冬半年(秋分 9.23-次年春分): A.太阳直射 半球;B.北半球昼 夜,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C.南半球昼 夜,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3夏至日冬至日:A.北半球昼渐 ,夜渐 ;B.南半球昼渐 ,夜渐 。4冬至日夏至日:A.北半球昼渐 ,夜渐 ;B.南半球昼渐 ,夜渐 。5极昼极夜范围的扩缩规律:春分日夏至日 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极夜范围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夏至日秋分日 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极夜范围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秋分日冬至日

18、 极夜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极昼范围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冬至日次年春分日 极夜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极昼范围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例题 2:五一劳动节这一天,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海口 B广州 C北京 D哈尔滨二、四季更替1天文四季(1)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2)中纬度四季更替最明显,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全年皆夏,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全年皆冬。(3)我国传统四季(24 节气)2气候四季 春季:3、4、5 月夏季:12、1、2 月北半球 秋季:9、10、11 月冬季:12、1、2 月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 。三、五带的划分 1依据:(见右图)2五带自北向南依次是:北

19、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3温带与热带的界线:南北纬 2326;温带与寒带的界线:南北纬 6634。例题 2: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1)这一天的日期是 左右, 太阳直射在 (纬线)上。8(2)图中 AC 线是 线(晨或昏线)。(3)此刻 A 点的地方时为 点,C 点的夜长是 。(4)这一天,东莞正午人影朝向 方。(5)A、B、C 三地中日出最早的是 ,昼最长的是 。(6)此日,上述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内部圈层1地震波 纵波(P 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气体和液体。横波(S 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2不连续面:

20、教材图 141界面 深度(千米) 地震波波速的变化 分界意义莫霍面 17(35 或7)P 波和 S 波的波速突然增加 地壳与地幔古登堡面2900 P 波波速突然下降,S 波完全消失地幔与地核3三个圈层:教材图 141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千米) 组成物质 特征地壳 岩石 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上地幔 顶部:岩石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幔下地幔外地核 熔融态,地核 内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17(地 35 海7)2900固态注: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二、外部圈层1大气圈:地球的海陆表面高空 20003000 千米处。(1)低层大气的组

21、成及作用(2)大气垂直分层(见右上图)组成成分 作用氧 维持生命活动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温室效应(吸收红外线)干洁空气臭氧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保温效应固体杂质 降水中的凝结核;削弱太阳辐射;影响大气质量范围 直接热源 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大气的运动形式与人类的关系对流1718KM(低纬度) 地面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容易与人类生活最密切,集中了几乎92.水圈: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1)按空间分布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等) 、大气水。(2)按水质可分为淡水和咸水:地球上的水 97%以上的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 3%的水是淡水。在

22、这 3%中,约有 2/3 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巨大冰川中。3生物圈 (1)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2)生物圈渗透于水圈全部、大气圈下层、地壳表面(岩石圈上层) 。对流层(近地面)大气的逆温现象:对流层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影响:不利于近地面污染物扩散,加剧大气污染。等等。层 1012KM(中纬度)89KM(高纬度)(0.6/100m)成云致雨)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055KM 高空臭氧层吸收紫外线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平流(不容易成云致雨)天气晴朗,大气稳定(气流平稳) ,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注:高层大气由下往上分为a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 热层:高度气温(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 外层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