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23KB ,
资源ID:782749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8274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活化生活源头.doc)为本站会员(hwpkd79526)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活化生活源头.doc

1、活化生活源头,培养创新能力江苏 陆宝初应试教育的危害是忽视教育过程的情感因素和创造活动,扼杀个性和创造力。在过去几十年的作文教学中,作文有限的源头常常深埋在理性的技法之下,方法单一,思维陈旧,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也就不足为奇了。黑格尔说:“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代表民族精神参与创造。 ”只有让写作回归生活,活化作文源头,形成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使作文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使语文教育真正面向 21 世纪。经过几年来的教改实践,所教班级学生语文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明显。我的做法是:一、开掘生活源头,激活主体的创新意识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个性教育、情感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艺术审美过程和社会化过程,作

2、文教学更是如此。近年来的高考作文,不是强调要将时代的活水引入作文吗?利用作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这是我们写作教学的大方向。写作是心灵的感悟,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 ”留下自由写作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表现对生活的看法,这是发挥主体作用的第一步。训练中指导学生按五个方面组材:心灵观照,生命感悟,哲理穿透,思想碰撞,心海采珠。由于每次命题切近学生的生活,写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慢慢地作文不再枯燥乏味了,有了生活味,开始体验到了作文的乐趣。作文指导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点燃思想火炬的火花。指导时需要激情和鼓励,在迷惑处指

3、点迷津,兴奋处参悟理趣,激活学生思维,将作文与生活、作文与做人自觉地联系起来,鼓励大胆创新,在文章中透露出自己的个性、道德观和审美情趣。在实际中组织自办刊物,向各类报刊投稿,有些还在全国性作文竞赛中获奖,这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功感,激发了创新意识。在实践中针对学生空话、套话较多的写作实际,注意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心语,于朴素、自然中见真挚和生动,于平淡、细腻中显新颖和独创。如我说愚公 、 说说近忧 、 自费生倾诉等作文,要求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做到“惟陈言之务去” 。二、现完满人格,培养主体的创新精神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也各不相同,这些都决定了我们的作文教学要针

4、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每位学生热情的关怀和成功的期待,教育学生在作文中求真,求善,求美,培养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 “创造过程是产生新异联系产物的具有个人独特性的活动表现。 ”他认为, “在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创造潜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凸现人格特征,这是写作教学面向未来、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首先,唤醒自我意识,强调人格张力。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的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只有唤醒自我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才能在文章中流露出坦率、真诚的言语,折射出完满人格的光芒。在实践中我尤其注重写一些

5、振我民族浩然之气的文章,要求学生面对名与利,美与丑,善与恶的较量,正义凛然,让浩然之气充斥天地之间。古语云:文如其人。人正则文盛,这样的文章才会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其次,培养创造精神,强调人格魅力。写作贵新,不能人云亦云。新世纪的教育更是要求学生有首创精神,充分展示个性,展现人格的魅力。有一次布置了一篇作文学会微笑 ,批阅后对我这个不苟言笑的“严师”触动很大。他们说,微笑看似平淡,真正做到却需要勇气、自信和坦率。在生活中应该以真实而轻松的微笑去面对缤纷的世界,在微笑中显现人生的自信与洒脱。读到这里,联想起自己为人师表却又动辄训斥学生,为是否也有表里不一的虚伪而汗颜。后来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文章,题

6、目叫点击心灵的鼠标 ,发表在江苏教育报上,并获得江苏教育报刊社“新世纪园丁行动”征文二等奖。三、审视社会文化,发展主体的创造能力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到了高二、高三,写作教育情感化、艺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应该引导他们调动多种手法观照内心世界,审视社会文化,提高分析鉴赏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首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淀,形成表达欲。对生活思考多了情感丰富了,一有灵感,便能调动生活的积淀,表达的欲望也就油然而生,主体的创造意识不断增强,创造能力也就不断提高。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罗曼罗兰也说, “唯有创造才有欢乐。 ”写作给

7、学生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开创了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学生素质自然不断提高。其次,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形成内驱力。著名教育家于漪说, “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 ”寻求对自然、社会的共鸣,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这是写作教学的真谛。正是这种需求形成了内驱力,在不断丰富着学生的精神生活。不断完善这种审美追求,形成创造力,这是活化作文源头,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最终目标。再次,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形成辨析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发展他的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正是训练学生发散、逆向、求异等多种思维形式的理想天地。在实践中我对课型进行改革,尝试立意创新、不拘一格的交流型评说课、评比型汇报课、论辨型口语课等,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形式上的改革和创新,活跃了气氛,使思辨能力不断增强,为作文内容和形式的深层把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了有益的尝试。(载阅读与写作2000 年第 7 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