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206KB ,
资源ID:777092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7709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会宁四中2011届高三历史高考复习资料—三轮热点专题复习.doc)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会宁四中2011届高三历史高考复习资料—三轮热点专题复习.doc

1、会宁四中2011届高三历史高考热点专题长效热点问题:古今中外“民本”思想和“民生”问题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近年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奋力追求的理想和目标。1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试图通过轻徭薄赋的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解决民计民生问题,如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或西汉前期的休养生息、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等),确保农民生产时间,减轻农民赋役负担。 2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这一主张最终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

2、的局限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3美国罗斯福新政解决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民生问题的措施是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当时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历史作用。4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措施: (1)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就着手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具体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平抑物价,打击投机倒把,合理调整工商业等。 (2)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采取的举措是: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3、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头20年里,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生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治、经济方面“左”倾错误的推行,生产遭到破坏,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后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4)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全面振兴,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政府肯定并发展了“农民两大伟大创举”。这“两大伟大创举”分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

4、非农产业。这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有农村经济的振兴,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和谐的意义。 (5)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措施: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繁荣科技、文艺、制定教育方针,发展各级各类人民教育事业,加强教育立法,改革教育体制,发展广播影视、报业、互联网。 (6)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长效热点问题: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之一,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极其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

5、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攫取侵华特权。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2) 19世纪末“门户开放”,独立侵华。 (3)扶黎扶蒋,控制中国。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寻找在中国的代理人。 “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20余年)的目的。在此期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1931年)跃居第一位。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为打败共同敌人,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

6、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美国力图称霸世界。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7)走向和解、中美建交;前进道路,一波三折。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尼克松上台后,美国对外战略进行收缩。1972年尼克

7、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间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美国始终末放弃霸权政策,在中美关系上围绕着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长效热点问题:中日关系1友好交往:(汉朝至宋元时期) 2对抗与友好并存:(明清时期)清朝时期与日本的交往: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中日交往基本断绝;

8、晚清时期,中国以黄兴、蔡元培、陈独秀等为代表留日学生,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传播。 3日本两次大规模的侵华:(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实现了由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成为亚洲的强国; (2)在向帝国主义过渡后,日本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1874年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通过签订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和台湾;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北京大肆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1904年挑起日俄战争,从俄国手中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即南满铁路);1

9、915年乘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机,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山东和青岛,取得了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霸占东三省,并建立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又先后发动“一二八”事变和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危机加深;1937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在政治上进行殖民统治,经济上进行殖民掠夺,思想文化上实行愚民同化政策。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423年的冷战对立:(1949年1972年) 二战后美军以“盟军”名义,对日单独占领,东京审判对一些战犯免于起诉,保留了天皇制。企图利用日本控制东亚,遏制共产主义。日本在美国

10、的操纵和支持下,在对华问题上,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530多年友好和平交往:(1972年至今) 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其中1972年1992年是重新调整和重新定位时期,1998年以来则是旨在构筑“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时期。这一阶段中,因日本在历史遗留问题上不能正确对待,20世纪90年代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目前出现“政冷经热”的局面。随着经济大国地位确立,日本要求在政治、军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长效热点问题:中俄关系(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掠夺中国的领土面积最多。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沙俄利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先后占领我国东北和西北边疆地区共

11、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9世纪末20世纪初,致力于在中国东北的势力扩张;辛亥革命时期,乘机控制外蒙古,后来又利用外蒙古独立问题,把外蒙古西北部的唐努乌梁海吞并。1917年沙俄政府被推翻,退出了侵华行列。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20世纪30年代,扶植王明占据中央领导地位,对中国革命进行过度干预,造成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进行长征);“二战”后期,与美英推行大国强权政治,签订雅尔塔秘密协定,出卖中国的外蒙古。(3)新中国

12、成立后,10月2日,前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在政治上采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经济上苏联帮助我国设计和建造一百多个大中型工程项目,对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60年以后,中苏关系开始恶化,经历了30年的紧张对峙后重新走向缓和与睦邻友好,直到80年代中苏关系才改善。长效热点问题:中欧关系(1)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签订的条约以及产生的主要影响。(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签订的条约以及产生的主要影响。(3)改革开放后与欧盟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势头,双方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伙伴

13、关系。 长效热点问题:古今中外“三农”问题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政治制度、统治政策、社会环境,经济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税收制度等,重农抑商政策和思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尤其是农业科技的进步等等。 2表现:(1)项目具体表现和发展过程主要特点。(2)生产工具的改进。(3)水利的兴修。(4)农作物栽培、推广和引进。(5)土地的开发。(6)生产经验的积累。(7)人口的增殖。(8)历代政府的措施,等等。 3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及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不同时期所产生的影响。 4土地制度与土地兼并。如:古代农民土地问题:商鞅变法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北魏

14、到隋唐均田制;清初更名田。等等。 5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和农民的负担。如:古代春秋战国、西汉、隋唐、北宋、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和农民负担。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汉代农民负担、隋唐租庸调制、两税法(以人丁为主转向以土地财产为主)、王安石变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明一条鞭法、清地丁银和摊丁入亩(两千年的人头税废除)。等等。二、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 1近代农业的发展的原因、特点和作用。 2近代与“三农”相关的思想、政策和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要求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愿望。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孙中山民生主义对土地问题的设想。 中共在革命时期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土地改革。三、中国现代农业

15、的发展 1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原因、内容和结果) 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发展、当前的税费改革(几千年的农业税最终废除)。 2农业的地位和发展方向四、世界近现代史的三农问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 (1)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民的掠夺以及建立资产阶级大农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2)法国革命中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历程(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拿破仑),当时调动革命积极性的积极作用,工业革命后的消极作用。 (3)俄国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的两大措施。 (4)美国南北战争中宅地法在开发西部、促进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中

16、的作用。 2社会主义国家的农业政策 (1)苏俄(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政策以及20世纪20、30年代推行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2)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农业生产长期落后的原因和负面影响。长效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一、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中国古代:战国时期,通过变法封建制度,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一 些统治者实行的开明政策,促进了一定时期内经济文化的繁荣。如贞观之治。 2中国现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使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成为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如工矿企业开展的民主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政治建

17、设,调动了各方面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积极性。如拨乱反正,平反冤案。同时,政治思想建设保障改革开放的基本方向。如四项基本原则。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 3世界史: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或创造条件。如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着政治建设的发展。如工业革命推动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主阶级革命与改革的进行。重视道德教育,是新加坡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区域协调发展 1城乡协调发展:古代城市发展与农业发展关系。如: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与农村市镇兴起、农业种植专业区域形成的关系。近代通商口岸附近地区,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较迅速。而自然经济

18、的解体,又为这些地区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发展与工业化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与乡镇企业的兴起。西方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与农来的关系,及工业革命后近代城市的兴起。 2区域协调发展:涉及西部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问题。明确西部落后、老工业基地形成与衰退、中部相对落后的历史原因。世界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相关事实,如美国的西进运动与西部开发。 3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对外交往,相互促进。古代后期,闭关锁国导致经济发展落后。近代被迫开放,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的目的、原则、格局、成就等。韩国、

19、新加坡等国的崛起,与相关的对外经济战略。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两种趋势,使中国面临机遇与挑战。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发与继承发展 1中国古代,人口增长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及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2“大跃进”运动对资源的浪费与破坏。 3近代以来,以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情况,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一些资源利用所还来的环境问题。 4当今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5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及行动。长效热点问题:中国共产党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一、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 1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二大”依据中国的社会性质,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三大”面对当时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秋

20、收起义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华北事变后,面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现实,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延安整风,把反对主观主义、党八股(教条主义)作为重要内容。社会主义道路。“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实行改革开放,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成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党的历史上所犯的一些“左”的或

21、“右”的错误,其根源就是脱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着手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形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党把领导工农运动作为中心工作。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充分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得的人民战争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战场,并在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解放战争时期,继续坚持人民战争路线,并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通过农村的土地改革,与工矿企业的生产改革

22、等措施,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1951年“三反”运动,1957年整风运动,都把反对官僚主义作为整风的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依靠人民群众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维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中国共产党能够正视自已的错误与过失,多次纠正“左”的或“右”的错误,并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使自身得到不断完善。许多党员与党的领导干部,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同一切脱离党的原则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如“二月抗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延安整风的基本方法。1957年整风运动,毛泽东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

23、”公式。二、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 11949年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特别提出了“两个务必”。21951年,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倡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把各个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4近年来,把反腐倡廉摆到突出位置,严肃查处一批又一批的大案要案。5当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两个务必”。长效热点问题:台湾问题、祖国统一问题一、古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1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亮直率军至夷州(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这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的最早记

24、录。2元朝时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台湾)的管辖,大大密切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这是中国政府对台湾进行行政管辖的开始。3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成功祖孙三代在台泫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41683年,清廷命施琅进军台湾,澎湖之战后,郑克 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5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二、近代台湾与祖国共命运 1第一次鸦片战期间,英国侵略者曾进犯台湾。2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开台湾的淡水、台湾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3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

25、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41895年,台湾人民开展反割台斗争。5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回台湾主权。6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71950年,美国的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三、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与努力 1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的变化,为实行和平统一祖国提供了有利条件。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三通”。同时,中国政府命令解放军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3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

26、。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4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人在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5海峡两岸的交流: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两岸交流日益频繁。6影响和平统一进程的因素: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四、香港问题的由来与解决11842 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支九龙司;1898年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中,强租新界九十九年。 21982年,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案来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 年7月1 日,中

27、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五、澳门问题的由来与解决11553 年,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后来,强行租居澳门。 2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 月21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六、港澳回归祖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港澳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2港澳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 4我们按“ 一国两制” 的构想成功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范例。长

28、效热点问题:国共两党重要会议以及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会议1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7月23日起。地点: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浙江嘉兴南湖。代表:出席13人,列席2人。内容:党纲党名奋斗目标,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意义:“一大”宣告中共诞生,与以往政党都不相同,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二大(制定背景:“一大”目标不合实际,军阀混战人民困苦,九国公约宰割中国,远东会议做出指示。时间、地点:1922年7月,上海。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依据: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内容:提出两种纲领最低、最高,指出革命动力工、

29、农、小、民,明确隶属关系加入共产国际。意义: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共三大(时间、地点:1923年,广州。内容:正式决定国共合作,确定“党内合作”方针。评价:功绩正式确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局限没有提出党内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八七会议的总方针(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概况:瞿秋白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内容:纠正独秀右倾错误,确定土革武反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提出“枪杆政权”思想。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共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了巨大贡献;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

30、兴起的历史性转变。)遵义会议的意义(背景:干部、红军要改领导,转兵贵州避免覆灭。内容:军事上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正确主张;组织上选举毛为常委,取消博李指挥。意义:结束左倾统治,确立正确领导;独立解决问题,走向成熟标志;实现三个挽救,生死攸关转折)。瓦窑堡会议的方针(时间:1935年12月。成果: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依据: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时间:1935年底。内容: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归纳形势特点;指出主要矛盾;明确党的任务;指明党的地位。意义:奠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基础;推动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3)抗日战争时期 洛川会议(时

31、间、地点:1937年,陕北。路线:全面抗战路线。)中共七大(背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内容:毛作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提出党的任务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确立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选举中央委员毛泽东为首。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4)解放战争时期:七届二中全会(背景: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时间、地点:1949年3月,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内容:转移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提出全胜方针;规定党的任务农变工,新变社;警惕“糖衣炮弹”两个“务必”。意

32、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5)探索时期和“文革”时期:中共八大(时间、地点:1956年秋,北京。内容:指出主要矛盾表面是工业与农业、需要与现状的矛盾,实质是先进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提出两个任务主要任务农业国变工业国,总任务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坚持正确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意义: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判断,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八大二次会议(时间:1958年。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评价:反映迫切改变愿望

33、;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北戴河会议(时间:1958年8月。内容:钢翻番,粮三亿,人民公社的决议。作用: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了高潮。)庐山会议(含八届八中全会。时间:1959年夏。意图:本意纠左进一步纠正已经发觉的“左”倾错误。结果:其实更左错误开展“反右倾”斗争。消极影响:使党内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使“左”倾错误持续的时间更长。)七千人大会(时间:1962年初。内容:初步总结“大跃进”,老毛带头自批评,“右倾”错批多平反。)1966年夏,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地:1978年底,北京。内容

34、:思想确定指导方针;高度评价讨论;政治停止斗争为纲;重心转到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组织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冤假错案;重评功过是非。意义:天时深远意义转折;改革开放开端;进入建设新期;人和路线思想形成;形成二代集体。)十二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代领导核心)。十五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三个代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第四代领导核心)。十七大(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中国国民党召开的重要会议:(1)中国国民党一大(时间、地点:1924年

35、1月,广州。中心议题:国民党改组问题。内容: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政治纲领,三大政策是行动方案;共产党员个人加入。意义:两个“标志”一个“促进”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2)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时间、地点:1939年初,重庆。内容: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影响:标志着国民政府政策重心由对外积极抗日转向对内积极反共。)3中国人民代表大会:(1)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间、地点:1954年秋,北京。中心任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性质(人民民主国家)和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公民的权利和

36、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评价: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2)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时间:1984年。成果: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6年初。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的原因:全国人民的压力;共产党的努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力。政协协议内容:改组政府开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整编军队定宪法。意义: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体现了平等协商精神。)(2)北平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

37、49年9月。特点:广泛的代表性。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主要内容:决定成立新中国;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性质;选举国家主席;确定首都、国旗、代国歌。)5重要的国际会议:(1)国际关系相关会议:巴黎和会(会议目的: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会议实质:帝国主义分赃会议。各战胜国意图:英国有限度地削弱德国;法国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美国利用经济优势攫取世界领导权;意大利希望按与英法原订密约扩大领土;日本企图使它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合法化;中国希望废除“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凡尔赛和会的中心议题:签署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的目的:惩罚和削弱德国。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领土;殖民地;军备;赔款

38、。)华盛顿会议(背景:一战使美日经济实力迅速膨胀;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威胁到美英利益;为缓和列强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有必要召开新的国际会议。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会外签订的日中协定。影响:调整利益冲突;制约相关国家;隐含不少矛盾。)开罗会议(1943年,中美英。内容: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投降;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德黑兰会议(1943年,苏美英。内容:对德作战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决定开辟第二战场。)雅尔塔会议(1945年,苏美英。内容: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实现德国民主化;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内对日作战;有损害中国权益的秘密议定书。)波茨

39、坦会议(1945年,苏美英。内容:重申雅尔塔会议处理德国的精神“炒冷饭”的国际会议;发表波茨坦公告中美英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国第一次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周恩来在会议第二阶段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议,使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万隆会议(1955年。背景: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中国的贡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理解“求同存异”方针:“同”是指相同历史、相同任务、相同愿望;“异”是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亚太经合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9年,江泽民在讲话中说,摆在亚太经合组织

40、面前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坚定不移地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局面;二是进一步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增长。)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会议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变为行动。)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关会议: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1847年底,在伦敦召开,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同盟的纲领,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国际社会主义代表大会(1889年7月14日,巴黎。标志着第二国际成立。)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1919年3月,莫斯科。通过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规定:共产国际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共产国际七大(1935年,莫斯科。季米特洛

41、夫作重要报告。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决定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3)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相关会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1903年,会议决议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这次大会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1917年4月至10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4月会议通过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10月会议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关于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1921年,通过了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从此,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苏联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1922年底,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联共(布)“十四大”(1

42、925年12月,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联共(布)“十五大”(1927年12月,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苏联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1936年,通过苏联新宪法,既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也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苏共二十大(1956年2月。赫鲁晓夫作党中央的工作总结报告和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会后在苏联全国开展了批判斯大林的活动,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长效热点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一、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及其在对外交往中的体现 1孔子提倡“仁”,并将其解释为“仁

43、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这些理念用于处理对外关系,就是强调和平与友好交往。2大量事实证明,汉朝政府重视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注意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如:汉光武帝赐给倭国(日本)国王“汉委奴国王”金印;相继开通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沟通汉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之间的联系;西域都护不仅是一个对西域的管理机构,还负责保护商旅往来;甘英还为直接与大秦建立联系作出了努力。由于汉朝广泛开展与国家的和平友好交往,使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3唐朝采取开明的对外政策,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

44、官,和中国人通婚。唐朝时,一方面中华文化广泛向外传播,另一方面中华文化也大量吸收域文化,从而使文化更加繁荣。4郑和下西洋,被称“和平”大航海,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传统心理。二、新中国为构建和谐世界所做的努力 1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议,打破了出现的僵局,推动了会议进展,终于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3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针

45、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一方针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仍具有重要意义。4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政府抓住机遇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使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有利于改变“冷战”格局下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态势,促进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交往、共处。5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这一理论有利于促进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有利于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6新时期,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国的国策。7新时期,我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8我国利用“一国两制”的

46、方针,圆满地解决了中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这为和平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一种范例。9当今,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长效热点问题:朝鲜核问题以及东北亚国际局势的紧张1朝鲜历史重大事件:(1)1876年,日本打开朝鲜国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把清朝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了对它的控制;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把朝鲜变成“保护国”;1910年日本完全吞并朝鲜。(2)20世纪30年代,朝鲜人民在金日成的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3)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以北纬38线

47、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1949年89月,在美苏支持下,南部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朝鲜半岛分裂。(4)1950年6月1953年7月,朝鲜战争中,中朝人民联合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迫使美国签订朝鲜停战协定。(5)从20世纪80年代起,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逐渐开始对话,经济往来增多。2000年6月,两国领导发表共同宣言,承诺为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和开展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而努力,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2人类使用核能的重大史实: (1)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转换关系式,为核能的使用奠定了基础。(2)1945年,美国试验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分别

48、投掷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这是人类首次将核武器用于军事打击。(3)二战后,原子能技术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就之一。1954年,第一座核电站建成,标志核能开始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4)到2000年底,世界正式运转的核能发电站共有400多座,发电量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3联合国及其发展简史: (1)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英、美、苏三国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1945年,中、美、英、苏等50多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筹划建立联合国。(2)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在纽约。其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等。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联合国中,安理会是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其在决定实质问题时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因此任何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决议拥有否决权。(3)联合国成立初期,美国是主要操纵国,并通过联合国通过了朝鲜战争的错误决议。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加入联合国,联合国逐步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舞台。特别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后,联合国的正义作用日益得以体现。长效热点问题:重大科技成就、诺贝尔科学奖等与科技相关的热点问题一、中国古今历史上科技成就。 1东汉:(1)蔡伦改进造纸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