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二)一、汉语拼音、汉字。 (6 分)1、下面红色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A、诞生 dn 广厦 xi 徐徐上升 x B、痴迷 ch 荡涤 d 一叶扁舟 pinC、拆洗 ch 剥开 bo 彤云密布 tng2、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 分)A、眷恋 慰藉 暇不掩瑜B、恢谐 妥帖 郑重其事C、干燥 跻身 玲珑剔透二、词语。 (21 分)1下面句中红色字词语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石拱桥的桥洞和水中的倒映正好合成一个圆圈。B、吃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 C、每张光盘可以储存十万页的文字,相当于六百多本书的
2、内容。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4 分)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如果就 即使也(1) ( )秦王真的拿十五个城来换,我( )把璧交给他。(2)冀中人民利用地道( )坚持了生产, ( )打击了敌人。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填序号) (7 分)水平如( ) 垂头( )气 手( )足蹈粉( )玉砌 ( )耳盗铃 没精打( )(1)描写人物神态的有 (2)描写人物动作的有 (3)描写自然景物的有 (4)说明某种道理的有 4在括号里填入“站立”的同义词。 (4 分)(1)上海大厦( )在黄浦江畔。(2)伟大的祖国( )在世界的东方。(3)同学们( )在烈士墓前默哀。(4)一排排白杨树像( )
3、的哨兵。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所填关联词不能重复) (4 分)(1) ( )在区上的比赛中被选上,你( )能参加市上的决赛。(2) ( )在区上的比赛中被选上,你( )不能高兴得过早。(3) ( )在区上的比赛中被选上, ( )要在市上的决赛中取得好成绩, ( )得加把劲。(4) ( )在区上的比赛中被选上,你( )可以参加市上的决赛。三、句子。 (15 分)1缩写句子。 (4 分)(1)春天来了,小燕子欣喜地从南方赶到北方,来参加这百花争艳的盛会。(2)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只船与那只船之间的空隙。2用“拿、倒、唱”这三个动词,写一个表示同一个
4、人的连续动作的句子。(2 分)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一诗句描述的是哪个节日的情景?(2 分)4你能写出四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吗?(4 分)5补充下列诗句。 (3 分)(1)不知细叶谁裁出, 。(2) ,报得三春晖。(3) ,孤帆一片日边来。四、口语交际。 (4 分)王老师有急事要马上出差去北京,请你带口信,请她的邻居张阿姨下午 5:00 去幼儿园接她的孩子豆豆,请将你对张阿姨说的话写出来。要求:简明、得体,不超过 40 个字。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24 分)(一)会“飞”的青蛙鸟类开运动会,比赛飞翔。河岸上的一只青蛙看热了眼,鼓着腮帮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看我
5、的!”于是,爬到山崖上,猛蹬后腿,一头向山下扎去,结果摔到地上。显然,它摔得很疼。因为在落地的一刹那,它不由自主地“哇”了一声,而且“哇”得岔了气。鸟类哈哈大笑。青蛙鼓着眼睛说:“这有什么好笑的,我一落地,就能唱歌!”鸟类发出更大的笑声。故意自我表现,结果总是自己出丑。1说说下面句子中红色字词语的意思。 (2 分) 河岸上的一只青蛙看热了眼,鼓着腮帮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看我的!” 因为在落地的一刹那,它不由自主地“哇”了一声,而且“哇”得岔了气。2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3鸟类为什么哈哈大笑?后来又为什么“发出更大的笑声”?(2 分)4会“飞”的青蛙最终飞不起来,这是为
6、什么?(2 分)5这则短文给你学习或生活上怎样的启示?(3 分)(二)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 ,历来竟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调,历四季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1 分)2这段短文描写了竹子的 、 两个方面,着重写了竹子的 。 (3 分)3作者从竹竿、 、 、 、 的用途写出了竹子“全身是宝” 。 (4 分)4 “岁寒三友”是指 、 、 。 (3 分)5短文结尾有( 两 )个反问句,把其中一句改为陈述句: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