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度分析视阈下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安徽省定远县为个案,培 养 单 位 安徽农业大学 _ 学 科 专 业 农业推广_ 研 究 方 向 农村与区域发展_培养层次(博士、硕士) _硕士_ _ _导师姓名及职称 程业炳副教授_ 研 究 生 姓 名 顾恩平_ 研 究 生 学 号 NT20110079_,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目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条件,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研究进度安排,创新与可能存在的不足,参考文献,一、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目的,研究意义,选题原由及研究困难,(一)问题的提出,1.农村教育事关民族复兴、国家富强 2.农村教育的改
2、革和发展,关键在于学校的教师 3.有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不多,1.农村教育事关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农村教师作为承担农村教育任务的主力军,其专业化程度的高低成为衡量我国教师整体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这说明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是我国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主题。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促进广大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一个涉及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2.农村教育
3、的改革和发展,关键在于学校的教师,尽管多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政策照顾倾斜力度加强,通过多渠道增强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但农村教育仍存在师资紧缺、教师素质偏低、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下滑,农村学校班级学生数量呈现明显下降等现象。提高农村教师的基本素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也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努力提升农村教师的基本素质,培养一支专业扎实、吃苦耐劳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才能推动农村教育的改革,给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活力和更好的发展前景。,3.有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不多,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国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进行检索查询发现,从1979年1月到 2013 年10月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篇名的有7344篇,关键词的有20290篇;而以“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为篇名的有217篇,关键词的仅有 17 篇;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中使用“制度分析”语词的有666篇,其研究大多针对高等教育,至于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出现“制度分析”字眼的只有区区22篇,且并非专门研究(注:查询时间:2013年10月10日,期刊年限:1979年1月至2013年10月)。,(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内研究动态,国外研究动态,国内研究动态,关于制度分析理论的研究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关于制度分析理论的研究,第一,利用新制度经济学
5、和组织社会学的制度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教育问题的研究。 如:贾建国的关于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分析: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一文中提到“从新制度主义视角看,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制约因素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 郭建如的社会学组织分析中的新老制度主义与教育研究一文中探讨了新老制度主义研究范式在教育组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隋旺枚在其硕士论文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初探中提出“从制度理论的视角提出建立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的理论基础、构成及原则,探讨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短效问题,并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关于建立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的
6、策略。,关于制度分析理论的研究,第二,利用制度变迁、制度因素分析、制度比较分析等制度分析理论研究教育相关问题。 主要有:胡春梅在制度分析方法与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一文中指出:“在影响和制约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与导致教育政策执行失真的诸多因素中,制度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制度分析能够更好地把握教育政策执行的某些本质性特征”。 吕吉在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分析中提出:“从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行县域内标准学校建设、建立有效的教师流动机制、建立生源调配制度以及完善评价监督体系五个方面着手,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余晓汉在新课程政策的制度分析: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审视中分析了
7、新课程政策的制度变迁的原因和方式、新课程政策的制度安排及缺陷,并从制度视角提出一系列建议。 还有于忠海的制度化教育与学校德育机制研究:新旧制度主义分析的视角等。,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第一,已有研究的结构与思路分析。 对“教师”这个核心概念理解的差异分为三个取向。 其一,“教师”指代教师群体。这种视角从外在的角度关注教师群体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农村教师发展的困境集中在教师的专业地位、待遇过低,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短缺,农村教师编制紧缺等方面,解决的方向侧重于从宏观政策,制度支持等层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化水平; 其二,从内在的角度关注教师群体的发展,以这种视角看待农村教师的
8、问题就聚焦在了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心理问题、身体健康问题以及教师主体地位,专业自主受到限制等内容,解决的方向侧重于农村学校和“教学”层面,关注校本途径;,其三,从内在的角度关注教师个体的发展,把教师作为一个独立、丰富的个体,突出“教师”角色。以这种视角看待教师,关注的是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成效之间的关系,看到的问题是农村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有待提高,解决的方向侧重于教师内在专业素养的养成和教学实践的改善,提升教师个体的生命质量。,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第二,已有研究的缺失。 其一,不尊重农村教师已有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经验,对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何不同,农村教师的
9、素质到底差在哪里,几乎没有研究者做出明确的回答。当前很多的研究虽然在主题上是农村教师,但在谈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时并没有明显的针对农村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农村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经验和一般城市教师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如果研究对象缺乏针对性,缺乏考虑农村教师的个性差异、学历背景和发展潜质差异,就不能与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相贴合。尊重农村教师已有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经验,尊重他们当前的一些暂时不能改变的状况,尊重他们的文化背景,我们才能探索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其二,研究方法上的缺陷。许多调查结果缺乏其他人群(如家长、学生、教师管理部门等)的意见、观点;其他方法如案例研究、观察、随堂听课等方法
10、的使用较为少见,缺少深入实地进行考察的研究。,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综上所述,在国内,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是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虽研究的时间不长,但发展迅猛,成果喜人。至今可搜索到的有关“教师专业化”或“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几千篇,专著十余种。尽管如此,局限却不容忽视:一是成果多且杂,缺乏有效的整合,难以产生“教育生产力”。二是大多数研究者来自重点师范大学和大城市的研究机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名师”的研究上,对面广量大的普通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关注不够,关于他们的专业发展论文和专著也少,本土化研究范型亟待强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现在正日益受
11、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受研究惯性的影响,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仍十分薄弱,很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特别指出的是,国内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与总结, 缺少从制度分析角度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专门研究, 这样就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国外研究动态,关于制度分析理论的研究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关于制度分析理论的研究,制度经济学视角: 在国外,从近代制度经济学到新制度经济学,前者以凡勃伦和康芒斯为主要代表;后者以科斯、威廉姆斯、诺斯为主要代表。 近代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凡勃伦从企业经营的内部矛盾分析着手,认为社会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制度的演进。 康芒斯则通过集体行动的控制过程分
12、析了制度的形成,在他看来,制度是集体行为对个体行动的控制。,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则体系,同时也是经济学分析的合理对象。新制度经济学对于个人和组织经济行为的研究,以及对于经济行为中人们之间权力及利益关系的研究,都是通过这个视角来展开的。,关于制度分析理论的研究,组织社会学视角: 早期制度学派的观点: 代表人物塞尔兹尼克认为,组织经过制度化的过程之后就变成了制度化的组织,制度化意味着价值内化于结构的过程。早期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都坚持认为制度化的组织是处于社会环境和历史影响之下,在研究组织时不再局限于理性选择模式和简单的效率机制,而是把研究的视野扩展到了组织
13、外在环境的影响上。,新制度主义学派的观点: 迈耶和罗恩发表了制度化的组织:作为神话和仪式的正式化结构一文,从而创立了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迈耶通过对美国各州教育体制非常相似这种现象的观察,提出了组织中的制度趋同命题,认为组织结构本质上反映的是制度化的规则内容;另一方面,很多制度一旦被制订出来以后就成了摆设,从本质上讲是组织的内部运作过程处于“松散连接状态”。,关于制度分析理论的研究,迪马奇奥和鲍威尔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推动了组织社会学制度分析的发展。在再议科层制:组织领域里的制度趋同和集体理性一文中,迪玛奇奥和鲍威尔首先谈到了韦伯对理想科层组织模式的描述,在这个组织建构的基本框架之下,他们提
14、出了三种机制导致了组织在结构、制度以及行为上的趋同,分别是强迫性趋同组织机制、模仿性趋同机制和规范性趋同机制。他们还认为,趋同现象源自于组织所面临的制度环境,因为制度能通过影响资源分配的方式来激励人们采纳那些社会上广为接受的做法。,在组织正式结构变迁的制度根源:基于18801935年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扩散一文中,托尔博特和朱克分析了美国各州采纳公务员制度的情况。他们认为,当一种制度被社会上大多数组织采用后,往往会被认可为理性的组织形式,从而形成一种观念制度的力量,使得这个制度得到维持和沿用。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学派认为,既然对于组织现象的研究不能仅仅只从组织内部着手,而应该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去解释
15、,因为组织只有适应了外部环境的要求才能生存。组织所面临的环境大体上可以被划分为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两大类。,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国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就开始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其研究主要是沿着“教师群体专业化教师个人被动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脉络发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 布兰克曼认为,“不论时代如何演变,也不论是自发的还是受赞助的,教师的终身学习就是专业发展”。 霍伊尔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学职业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佩里认为“教师专业发
16、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就其最积极意义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它意味着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技能转化为权威的人”。富兰和哈格里夫斯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既指通过在职教师教育或教师培训而获得特定方面的发展,也指教师在目标意识、教学技能和与同事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 格拉特霍恩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还应该广泛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维度”。,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
17、莱西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威迪恩指出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五层含义:第一,协助教师改进教学技巧的训练;第二,学校改革整体活动以促进个人最大成长,营造良好的气氛,提高学习效果;第三,是一种成人教育,增加教师对其工作和活动的了解,不只是停留在提高教学效果上;第四,是利用最新的教学成效的研究,以改进学校教育的一种手段;第五,专业发展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协助教师在受尊敬的、受支持的、积极地气氛中,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有关教师专业结构的探讨研究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决定了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教师的素质提高了
18、,就会自觉地转变角色,因此,教师必须把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结构有哪些内容呢?在以往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中,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学者们认为教师的专业结构除专业理念、专业技能和专业服务精神外,还包括专业发展意识。,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与阻碍因素的研究国外对于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研究方面,格拉特霍恩认为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与教师个人相关的因素,包括认知发展、生涯发展和动机发展;二是与教师生活、工作相关的情境因素,包括社会与社区、学校系统、学校、教学小组或院系和教室;三是
19、与促进教师发展的特殊介入活动。费斯勒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为个人环境和组织环境两个基本因素,个人环境因素包含家庭因素、积极的关键事件、生活的危机、个人的性情与意向和生命阶段五个子因素。组织环境因素则包含学校的规章、管理风格、公共信任、社会期望、专业组织和教师协会六个子因素。,格伦迪和鲁滨逊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两个推动力:一是来自系统的推动力,包括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二是个体自身的推动力,受到教师生涯发展阶段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凯尔克特曼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个体教师与情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情景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情境是指教师工作于其中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环境。教师
20、专业发展的时间情境由教师个人生活经历和教学生涯构成。,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主要是指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形成和提高的路径,具体表现为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各种活动载体。美国的PDS(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研究。PDS是以中小学学校为基地,由大学教育学院与一所或多所中小学校合作,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办学模式。斯腾豪斯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专业自主发展有三个途径:通过系统的学习;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是在教室里检验己有的理论。,舒尔曼强调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其对于经验的不断反思,
21、以及学校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休伯曼等选列了以下一些专业发展的路径,包括教师研习小组、课程编写、参与研究项目、同事相互观摩、个案分析会议、项目评议、尝试新的教育实践、建立教师资源中心、鼓励教师参与校外专业活动和专业团体等。古斯基教授归纳出七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路径,包括培训、课堂观摩与评价、参与开发或改进过程、研习小组、探究或行动研究、个人主导的活动、辅导。,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不难看出,国外学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 经历了一个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侧面即教师的关注点, 到教师专业发展全程表现的拓展的过程。期间经历了教师特征研究、教师信念研究、教师认知研究的视角或范
22、式转换,主要涉及教师专业特征、教师专业化标准、教师成长阶段、教师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从研究的方法来说, 趋势则是由单一到多样。从研究成果的质量来讲, 是在不断发展超越, 逐渐走向全面完善。,国外的这些研究凸显了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专业发展水平、需求、心态、信念等, 已经能够让我们大体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与面貌, 并能为教师个人规划自己的教学生涯、政府制定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提供一些有益的依据。不足之处在于国外这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 多偏向于对教师实际上所经历的发展情形或实际上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情形的描述。,(三)研究目的,本研究立足于制度分析、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23、明确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结构,建立研究的理论基础。旨在通过对安徽省定远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实证调查,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从而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问题进行制度分析。结合安徽省定远县农村教育实际情况,从制度分析理论视角进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的理论研究,同时进行有关促进该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思考,最终为促进这一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四)研究意义,我们基于制度分析视阈下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的意义在于: 1.理论意义:关于制度分析视阈下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目前比较少,从制度分析视角探讨如何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24、,让农村教师专业理念化、行为本土化、管理科学化,在理论和实践上尚有许多盲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能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有力的研究素材、参考数据和新的研究视角,可以拓展和深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2.实践意义: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目前我国正经历一场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由于农村教师受区域等种种原因的影响,对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的评价普遍偏低。要让他们真正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就必须寻求促进他们专业发展的新方式、新途径,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我们研究该课题,旨在通过从制度分析视角对农村教
25、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寻找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途径和实施策略。,(五)选题原由及研究困难,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管理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育研究经验,能把握制度分析理论研究的前沿。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收集各方面资料,发现我国目前从制度分析视角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甚少,而对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为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因此,选择这个视角作为研究切入点。 由于此研究目前是比较新的课题,同时调研的区域有限,再加上笔者理论知识有限,使数据和相关资料的获得势必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二、研究内容,本文拟研究的内容包括:文献综述 1.引言 2.安徽省定远
26、县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问题的制度分析 4.制度分析视阈下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5.结论,文献综述,1.引言,1.1 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制度分析理论的研究 1.2.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 1.2.3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的研究及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和论文创新之处1.4 研究问题及核心概念的界定 包括界定制度、机制、农村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2.安徽省定远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的性别、学历
27、、职称、教龄、专业发展状况,周课时和薪酬待遇情况。2.2 该地区教师各个阶段的专业发展状况,3.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问题的制度分析,3.1 农村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制度逻辑导致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不高3.2 应试教育的制度环境导致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急功近利、流于形式3.3 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制度模仿导致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认识粗浅和趋同3.4 教师专业发展保障体系的制度偏失导致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持续动力,4.制度分析视阈下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4.1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的理论研究 4.1.1 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基本理论 包括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基础、主要途径和基本规律。 4
28、.1.2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 4.1.3 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的构成,4.2 制度分析视阈下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4.2.1 从制度环境上构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氛围 4.2.2 构建“合法性”基础,完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决策机制 4.2.3 制度创新:实现模式转变,完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运行机制 4.2.4 制度激励: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保障体系,健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结论,1,2,研究方法,1,4,技术路线和技术措施,5,6,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一)研究方法,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检索系统等途径,大量搜集国内外有关
29、制度分析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的文献资料,查询与本选题相关的学术专著、论文、报告等资料,初步积累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文献的综合、归纳与分析,找出前人研究的不足,为本选题的研究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提供研究的借鉴和参考。,(一)研究方法,第二,制度分析方法。,作为本选题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制度分析视角来分析一些社会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借助经济学和组织社会学的制度分析理论,通过制度分析方法的运用,不仅要弄清制度、制度变迁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等有关概念与理论观点,而且要结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力求对现存的问题做一定深度的分析,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
30、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一)研究方法,第三,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包括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调查了解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理清存在问题,把握问题根源,找出制约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为提出解决方案作依据。,(一)研究方法,第四,比较研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研究探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政策和措施。,(一)研究方法,第五,理论研究。,一是建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外延和理论框架;二是综述国内外研究和调研成果,提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一)研究方法,第六,行动研究。,通过深入到农村教师群体和课堂中去,进行体验式、参与式的研究等。,(二)技术路线和技术措施,四、研
31、究条件,背景条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以及各级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都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推进基础教育的关注点。这也使我们在思想上形成了共识,农村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理论研究基础:受国内外研究资料有限所制约,本课题缺少直接的理论研究的基础。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多来源于国内外关于制度分析的理论,诸如新制度经济学、组织社会学、制度创新、制度变迁等理论;以及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五、研究进度安排(包括论文撰写),(一)论文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分两步走 第一步(2013年6月2013年8月)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听取导师建议,确定论
32、文题目。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内容多、分布广,要采取有效的分类方法进行科学划分与归类。第二步(2013年8月2013年9月) 完成论文开题报告,五、研究进度安排(包括论文撰写),(二)论文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分两步走 第一步(2013年9月) 制作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进行量化分析,保证问卷调查的科学性、可行性,为论文的创作提供科学依据。第二步(2013年10月2014年2月) 完成论文初稿 运用调查研究、理论研究等方法,加强论文书写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五、研究进度安排(包括论文撰写),(三)论文撰写修改阶段:(2014年2月2014年4月)听取
33、导师的意见与建议,认真修改与完善论文,保证论文研究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四)定稿阶段:(2014年4月底) 修改完毕,上交论文(五)论文答辩:(2014年6月),六、创新与可能存在的不足,本文的创新主要在于:1.在研究视角方面。从制度分析理论的视角研究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2.在具体研究的内容上。 首先从制度逻辑、制度环境、制度模仿和制度偏失层面分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问题; 其次从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基础、主要途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以及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的构成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 最后从制度环境、构建“合法性”基础、制度创新、制度激励四个方面提出制度分析视阈下促进农村
34、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可能存在的不足:目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研究的资料相对缺乏,使数据或资料的获得有一定的困难,再者笔者自身研究能力十分有限,期待能够在研究中尽可能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并结合研究区域内的实际状况,尽量克服困难完善研究结果。,七、参考文献,中文期刊: 1董国英.浅议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素J.教育与职业.2012,(20):57-58 2汪洋、刘桂秋.必要性与可能性:教师参与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制定J.煤炭高等教育.2012,(5):53-56 3吕吉.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3-116 4严冷.美国伊利诺伊州幼儿教师专
35、业发展政策述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8-121 5张建华.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困境与自主发展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2,(7):26-28,6谢华、赵雪.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2,(3):120-1227郭祥超.论教师专业生活的勇气J.教育学报.2012,(2):3-78龙跃君、隋旺枚、翁秀珍.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2,(2):63-659李浩然、刘桂秋.中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比较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6-4910杨红旻.制度分析视角下的高
36、等教育区域差异J.高教探索.2012,(1):18-21,11李晓红.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1):116-118 12李明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高师院校的支持策略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65-67 13王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以山东省为个案J.当代教育科学.2011,(24):39-41 14贾建国.关于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分析: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1,(10):120-122,15曾国眼.区域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策略以温州市龙湾区的实践为例J.教学管理.
37、2011,(10):17-18 16屈潇潇.我国民办学校内部治理的政策与制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9):70-75 17霍礼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17-19 18乔爱玲.基于网络的教师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研究:标准关照下的农村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6):100-104,19谢志刚.奥地利学派的制度分析方法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2):12-22 20孙丽丽.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机制J.基础教育.2010,(12):37-42 21冯宇红.河南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38、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5):105-108 22余晓汉.新课程政策的制度分析: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审视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324-326,23朱志伟.城乡教育联盟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途径J.教书育人.2010,(5):57 24周兴国.薄弱学校改进的困境与出路:制度分析理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0,(4):6-9 25于忠海.制度化教育与学校德育机制研究:新旧制度主义分析的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0,(3):89-92 26陈文新.马克思的制度分析理论初探J.求实.2005,(2):4-6,七、参考文献,中文著作: 1叶澜、
39、白益民、王木丹、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8. 3周小山、严先元.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导引给农村教师的建议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连榕主编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9 6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七、参考文献,外文期刊: 1Marija Javornik Krecic.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team culture i
40、n schools:Conditions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4 (2008),5968 2Soonhye Park,etc.Colleaguesroles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of teachers:Results from a research study of National Board certification,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3(2007),368389 3Borko,H.
41、et a1.Genres of empirical research in teac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7,58(1):3一11 4Hutchison,C.& Jazzar,M.Mentors for teachers from outside the U.S.JPhi Delta Kappam.2007,88(5):368373,七、参考文献,外文著作: 1方乐等译.教师专业发展评价M.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5. 2美海尔G瑞尼.理解和管理公共组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88. 3英奈杰尔紧,尼尔安德森.组织创新与变革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21. 4(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28,5.V奥斯物罗姆等,王诚等译: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一问题与抉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4 6(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中译本,3,225-226,150,36,感谢我的导师程业炳老师! 感谢各位与会的领导、老师和同学! 欢迎大家指正!,致 谢,